2023 年過完 7 個月,我想每個人的心情和預期起伏之大,可能是在 2023 年之前從未想象到的。
2023 年的最初,我們充滿對于 " 重回正軌 " 的期待。時至今日,我們需要鍛煉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以免在面對那些超乎我們預料的事件時,顯得過于大驚小怪。
感謝 2023 年這七個月,讓關注汽車行業的每一位,都變成了有見識的人。
一、長城舉報比亞迪
2018 年廣州車展前夜,長城旗下的高端子品牌魏牌兩周年品牌發布會,是中國汽車史上的一個高光時刻。
因爲在發布會的結尾,五大中國汽車品牌掌門人分别錄制了視頻,向魏牌祝賀。其中,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親自爲長城汽車打 CALL,他說:
" 比亞迪汽車願意作爲同行一道,團結奮進,推進中國品牌集體向上,爲振興中國汽車産業貢獻更多的力量。"
今天再看這一段視頻,尤爲唏噓,因爲在 8 月 9 日的比亞迪 500 萬輛新能源下線之時,王傳福說,"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并且把各大品牌的名字打在了公屏上。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長城。
2023 年 5 月 25 日,長城汽車對外發布聲明稱:4 月 11 日,長城汽車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進行舉報。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何曾出現過 " 實名舉報 " 這樣的事兒?
比亞迪當時對此事進行了回應:" 新能源事業發展至今,相當不易!中國品牌成長至今,也相當不易!希望大家多做有益于行業,有益于中國品牌的事情!"
兩個多月之後,比亞迪反手把長城汽車的 Logo 打在公屏上,并表示 "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公屏一笑能否泯恩仇我不知道,這種隔空喊出的 " 在一起 ",解答不了長城賭上聲譽也要弄明白的問題。我留意到,現場随處可見背景闆上寫的文案:
" 海闊天空 感謝同行 "。
就是不知道這個 " 行 ",是念 "xing" 還是該念 "hang" 呢?
二、法務部集體營業
你何時見過汽車品牌法務部集體營業?2023 年,你就看到了。
追溯起來,特斯拉是第一個開通法務部微博的。2021 年 5 月,特斯拉法務部微博一經開通,就先後起訴了多個自媒體和車主。
而據不完全統計,2023 年,包括蔚來、理想、小鵬、零跑以及比亞迪等車企,都開通了品牌的法務部微博,而且各大品牌法務部,都已經開始 " 立案營業 "。
最近出圈的有幾個法務部,首先是 @蔚來法務部,狀告 " 車事紀 " 已經得到一審勝訴的判決,對 " 小牛說車 " 的訴訟也已經獲得法院正式立案。
@理想汽車法務部風格相對有趣一些,職責主要是對相關事件做出分析說明,更像是個公關兼職的法務部。
@長城汽車官方賬号和 @比亞迪法務部也沒閑着,7 月 24 日,@比亞迪法務部發布消息稱,決定正式起訴 " 龍豬 - 集車 ",要求其删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并賠償 500 萬元;7 月 25 日,@長城汽車則發文稱,已正式啓動針對 " 向北不斷電 " 等 6 個賬号的訴訟程序。
" 對于肆意侮辱、诽謗的行爲,xx 品牌絕不退縮,将嚴肅面對,通過法律途徑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無論是法務部也好,官方賬号也罷,這段話其實是每個品牌的心聲。那麽 " 侮辱、诽謗 " 的行爲,難道是在 2023 年集中爆發了麽?
我想,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傳播手段和渠道在 2023 年已經發生了變化,根據相關數據,在中國有 634 萬以上的用戶在創作汽車内容,也就是說," 評車 " 已經變得沒有門檻," 人人均是車評人 " 也讓品牌營銷面臨了全新的語境。
所以我們看到,各大品牌法務部們所訴訟的隻有很小比例是專業媒體——更多的訴訟對象反而是個人。以往我們都會覺得,偌大一個車企去告一個自然人,在體量上來看未免有點 " 小題大做 " 和 " 以大欺小 "。
但這樣的事情放在 2023 年,諸多品牌已經卸下了心理包袱,法務部們心照不宣地開始集體營業,大家都知道這更大程度上屬于企業品牌公關的一種手段,但這卻宣告着傳播新局面的到來。
這是什麽樣的新局面呢?
商業戰場上鏖戰過于激烈;從以往頂多 3 萬家汽車自媒體因平台的變化而裂變成 634 萬多個 " 汽車内容創作者 "。
但于此同時——能夠買得起新車的消費者,卻是十分有限的。
三、 數碼博主紮堆說車
634 萬汽車内容創作者當中,除了各行各業的素人車主或是相關從業人員,标簽爲 " 數碼博主 " 的一個群體必定會在 2023 年留下姓名。
我沒有興趣評價數碼博主在說車時的言論本身,我更想分享自己從他們身上得到的 10 個總結:
1、倘若不是汽車媒體總體原創能力不強," 内容同質化 " 太過突出,數碼博主也不會那麽容易有今天的一席之地。
2、汽車是專業領域,數碼也是。專業上彼此尊重本應是常态,相互看不起大可不必。
3、數碼博主就像是鲶魚,讓汽車媒體看到自身觀點産出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對推動汽車媒體發展和洗牌都是好事。
4、沒有哪一條規定說數碼博主不能評車,更沒有規定說汽車媒體不能評數碼或是時尚和生活。做好自己,不要埋怨别人。與其責怪别人不專業,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專業。
5、汽車甲方是不是比數碼有錢我沒有發言權,但是在 2023 年,想要和甲方合作,具備影響力的内容比以往哪一年都要重要得多。
6、無論是數碼博主還是汽車媒體,胡說八道都無法赢得尊重。可笑的是指責數碼博主們不懂車的媒體,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習慣轉發通稿再說吧。
7、多年來習慣憑借自身 " 專業門檻 " 優勢躺赢的汽車媒體,可以慶幸的是自己身處于一個周期足夠長的行業,而今,汽車媒體要面對的也不僅是數碼博主,而是超過 630 萬汽車内容創作者。
8、自我成長和認知叠代,是比讨論誰更有資格評車更有價值的命題。
9、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不要自娛自樂。尊重專業,尊重行業,尊重甲方,尊重受衆的媒體,總會得到應有的尊重。
10、汽車媒體沒必要自認爲高人一等。大人們,多念叨一下 634 萬這個數字吧,時代已經變了。
(未完待續)
因爲篇幅實在太長," 十大不可思議 " 将分三次刊出。敬請關注~
文|趙小查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