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這個靠近中國的頭部經貿夥伴,正在成爲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節點之一。
作爲全球第四大電商市場的韓國,引得中國跨境平台們的紛紛加碼。2023 年 7 月,TEMU 進入韓國市場,并在同年 9 月首次沖上了當地應用市場榜首;2024 年 3 月,阿裏巴巴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内投資 11 億美元在韓國建設物流中心,加碼韓國市場,同年 8 月,阿裏巴巴韓國 B2B 平台上線;今年 6 月,Shein 宣稱正式進軍韓國市場。當前韓國電商規模已經達到 1700 億美金,且仍保持着 8.7% 的複合增長率。
今年 3 月,小馬智行與韓國科技公司 GemVaxLink 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比亞迪、極氪也先後發布了進入韓國市場的時間表及産品計劃。
根據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前 7 個月的時間裏,中國電動汽車向韓國出口的總額已經達到了 8.48 億美元,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長 848%。這也使得中國首次成爲全球汽車品牌重鎮韓國的電動汽車進口來源地。
這個人口不到 6000 萬的國家爲何成爲企業全球化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又爲何能成爲中企出海的重要通路?中國品牌還能向韓國學習什麽?钛媒體和美國 AsianFin 亞财社共同發起的 AsianFin Global Business Leaders Club(全球亞裔商業領袖俱樂部),将組織 4 天 3 晚韓國未來産業考察團,與韓國數十位政策制定者、當地龍頭産業代表,面對面交流,并且深度走訪三星生物、希傑大韓通運、現代等韓國龍頭企業,挖掘新經貿結構下的中韓産業合作機會。(報名直達文末)
韓國,先行一步的全球化品牌締造者
韓國,是值得學習的打造全球化品牌的先行者。
韓國的全球化進程始于二戰後的工業化進程,通過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和扶持科技創新産業,跻身國際社會,被稱爲 " 漢江奇迹 "。不僅走出了三星、LG 等世界高端家電硬件品牌,還是綜藝、韓劇等席卷全球的 " 韓流 " 現象級文化的打造者。
2024 年,三星電子連續第五年被全球品牌咨詢公司 Interbrand 評爲 " 全球最佳品牌 " 排行榜 TOP5,品牌價值達到 1008 億美元,超過了日本的索尼、松下,也是 TOP5 中唯一的亞洲企業。
如今的全球高端品牌三星,一度是廉價貨的代名詞,追求規模化的産量以價格求取國際市場。這與當下大部分中國企業出海的現狀何其相似。
一水之隔的中韓兩國,有着相似的文化曆史和經濟基礎。韓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對中國企業具有借鑒意義。
钛媒體在此前的《韓系車出海啓示錄》一文中曾指出,現代汽車集團(主要擁有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2023 年全球銷量達 730 萬輛,再次蟬聯全球第三,僅次于豐田和大衆;财務業績方面,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 2023 年加起來總營收接近 1.4 萬億人民币,淨利潤達到 1100 億。而 2023 年中國車企中表現最好的比亞迪全球銷量 302 萬輛,全年淨利潤僅 300 億元。
(圖片由 AI 生成)
相較韓系車來說,以新能源車爲代表的中國出海品牌,仍處于全球化初期。韓系車外,還有一些在韓國運營的國際性車企更早的給出了全球化運營的經驗。
韓國對其他國家的全球化品牌也有着巨大吸引力。全球汽車巨頭戴姆勒公司和寶馬公司均在韓國設立創新研發中心。其中,寶馬 2014 年即在仁川投資設立駕駛體驗中心,今年 4 月份寶馬再次投資 120 億韓元在韓國設立研發中心,成爲寶馬集團全球第五個研發基地。
其背後一方面包含了寶馬公司對于中韓日等整體亞洲市場的布局和考慮 , 另一方面也蘊含了寶馬全球化過程中與三星等生态鏈企業保持更緊密鏈接的訴求。
除了韓國汽車、造船、電子家電消費品等産品外,韓國正在通過高端化制造,不斷加大生物健康、新能源、智能汽車和半導體幾大高端制造未來産業的投入,試圖打造更多未來全球化品牌,構造更完整的全球化戰略布局。
以新能源爲例,韓國的光伏和氫能等産業發展迅猛。2022 年韓國光伏産業出口額達到了 16.4%,同比增加 38%。2023 年韓國在推出促進儲能的政策和競價之後,新增儲能裝機容量創下 2020 年以來最高水平。
氫能的布局也同樣迅速,2019 年,韓國政府在全球首次提出 " 氫能社會 " 概念,發展綠氫生産技術,推動加氫站建設。韓國現代、起亞、LG 等企業也推出氫能汽車 / 卡車 / 公交車以及氫能電池等産品。不過,韓國乃至全球氫能産業仍面臨技術成熟度、儲存和運輸、以及相關基礎建設等問題。
在 DRAM 芯片領域,韓國更是在全球市場占據了統治級地位。三星電子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制造企業,2024 年上半年三星電子占全球代工市場 11% 左右的份額,僅次于台積電。爲加強半導體産業競争優勢,韓國政府計劃明年提供價值 8.8 萬億韓元(約合 64.5 億美元)的低息貸款和支持。
韓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涉及産業布局、技術革新、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甚至政策扶植、産業導向等方面都值得中國企業細細參詳。
中企出海,韓國的首站優勢
韓國對中國企業的意義不僅體現在韓國企業先一步全球化進程的可參考性上,更是體現在區域市場潛力、韓國連通全球經貿的優惠和便利性上。
雖然僅有不到 6000 萬人口,但 2023 年韓國創造了 1.7 萬億美元的 GDP。這是巨大的潛力市場。
同時随着中韓經貿關系的逆轉,韓國高端制造業轉型,更多的機會湧現。
2023 年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從韓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以集成電路爲主的機械電子 / 音像 / 光學醫療等産品,占比 66.55%,其次分别是化工及塑料橡膠品(20.05%)、金屬(5.25%)以及石油天然氣等礦産品(3.16%);
同期,中國向韓國出口主要商品是以集成電路爲主的機械電子 / 音像 / 光學醫療等産品(42.98%)、以锂電池爲主的化工及塑料橡膠品(18.60%)、金屬相關(10.19%)、紡織服飾鞋帽(7.8%)、家具 / 燈具 / 玩具(4.79%)。
從中韓貿易對比來看,中國對韓國産品的需求相對比較集中,而韓國對中國産品的需求比較廣泛。從貿易品類結構來看,貿易主體逐漸轉向以半導體和锂電池爲主的高附加值中間材料,擺脫過去以原材料爲主的貿易結構。
中國逐漸從韓國制造業的下遊端向中上遊轉變,帶動中韓産業轉向多維競合。這種競合關系在動力電池産業領域格外明顯。
一方面,産業終端雙方市場競争激烈。據韓國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名中,中國企業 6 席,韓國企業 3 家,日本企業 1 家,市占率分别爲 64.9%、22.2%、4.4%。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23 年上半年氫氧化锂、硫酸鎳、硫酸钴等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對中國的依賴度分别達到 82.3%、72.1% 和 100%。
另一方面,産業上遊雙方也在合作共建産業生态。近兩年,中國華友钴業、格林美、中核集團分别與韓國企業簽訂上億美金規模的投資合作協議,生産加工動力電池所需的正極材料、前軀體、鎳精煉等上遊産品。
另外,後疫情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交叉融合,引發颠覆性産業技術變革。經濟緩慢複蘇的韓國,把數字經濟視爲經濟增長的重要戰略抓手,正在大力推動産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移動數字、生物制藥以及人工智能等産業。韓國出現智能工作、居家辦公以及網絡教育等各産業數字化熱潮。
爲了鼓勵開發數字化信息技術,韓國政府提供優惠性存貸利率,将信息通信産業分爲信息通信、電氣電子、傳感器測量等三大産業部門,對其的政策性融資規模每年都在增長,2021 年已增長至 85.4 萬億韓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 37.2%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很多中國企業嗅到了其中的合作機會,對韓國投資開始活躍。
公開資料顯示,自 2017 年起,中國對韓國電氣電子、機械裝備、精密儀器、醫療器械、金屬、金屬加工等行業的投資增加。尤其 2022 年 2 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韓國生效後,中韓在汽車、機電産品、化工等技術密集型領域日益合作緊密。
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近日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外國人對韓直接投資額累計 251.8 億美元,同比增長 5.2%,創曆史最高紀錄,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爲 45.7 億美元,大幅增長 316.3%。
與此同時,随着中美貿易摩擦加劇,韓國已經成爲重要的全球經貿中轉地。
作爲位于東北亞的中心位置,連接了中國、日本、東南亞以及北美的重要樞紐,韓國擁有與全球 59 個國家簽署超級 FTA(全球自由貿易協定),還擁有全球第三的關稅特惠成本優勢,是中國企業通向北美市場的重要轉口貿易地之一。
仁川,中韓四大未來産業通融的 " 金橋 "
作爲距離中國最近的韓國城市之一,仁川成爲了中韓經貿往來的 " 金橋 "。
位于中北亞中心位置的仁川,是韓國的第三大城市,也韓國進出口貿易的中心,進口貨物量占韓國進口貨物總量的近 70%。該地區是韓國汽車、造船、鋼鐵、金屬、港灣、建設等重點制造産業的中心。
仁川擁有全球兩大重要交通樞紐,分别是韓國第二大貿易港仁川港和韓國最大的機場仁川國際機場。
(仁川港和仁川機場,全球經貿的兩大樞紐)
仁川港距離中國山東威海不到 200 公裏。1990 年,仁川港和威海之間開辟了中韓第一條海上航線,後來中國青島與仁川之間的海運航線發展到 6 條之多,仁川港成爲中韓貿易名副其實的海上物流通道。
仁川港與全世界 9 個國家的 18 個港口建立了聯系,這裏不僅是木材和糧食的重要裝卸港口,也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東北亞地區中心,每年交易上百萬噸銅、鋁、鎳和鋼材等産品。
據仁川港灣公社 ( IPA )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仁川港集裝箱吞吐量再創曆史新高,全年達到 346.1 萬 TEU,相比 2021 年曆史最高水平的 335.5 萬 TEU 高出 3.2 個百分點,其中韓進口、出口分别比前一年增加 9% 與 9.9%。
仁川國際機場則是中韓經貿的另一座 " 金橋 "。
作爲僅次于香港國際機場和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的亞洲第三大貨運機場,它是首爾連接韓國其他城市及其他國家的重要航空樞紐,雲集了近百家航空公司,包括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美國阿特拉斯航空公司、大韓航空等,促進了仁川航空産業集群的形成。
同時它也是中國跨境電商物流的主要 " 基地 "。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大量中國電商商品集結在山東威海的物流中心,之後經過仁川、平澤、群山等西海岸港口進入韓國,再通過仁川機場進行空運到北美和歐洲。中國電商企業的銷售額左右着韓國的海外航空貨運量。
據仁川國際機場公社數據顯示,2023 年通過海運到達仁川機場再空運至第三國的 " 海上 - 航空聯運貨物 " 總重量達到了 9.8560 萬噸,相較前一年增長了 43.1%。這些貨物的出發地中有 99.6% 來自中國。
除了物流外,在韓國政府不斷加碼的生物健康、新能源未來汽車和半導體三大高端制造産業中,仁川幾乎均有成型産業。
仁川是韓國的生物醫藥産業中心,主導着韓國的生命健康産業成爲國家新的增長點。據統計,2023 年韓國生物醫藥市場産值規模達到 250 億美元,成爲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制造中心。
數據顯示,仁川的生物藥品産能達 116 萬升,爲全球單一城市最大規模。仁川的生物産業集群集中在松島,目前松島有 11 個工業園區,聚集了三星生物、樂天生物、Celltrion 和 SK 生物等領先的本土生物公司,以及默克、賽多利斯、Cytiva 和賽默飛世爾等全球原材料公司。
仁川的光伏儲能電池産業鏈也相當完整,涵蓋了儲能技術的發展,包括锂離子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和鈉硫電池等,還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系統等配套設備的生産和服務。
近期,仁川市政府發表的《仁川未來産業地圖》表示,未來中将構建 4 大尖端産業帶,在松島、南洞、永宗建立 " 生物 - 半導體 - 小部長(材料、零部件、設備)帶 ",在青羅建立 " 機器人 - 移動 - 尖端醫療帶 ",在黔丹、永興建設 " 環保 - 未來能源帶 ",在朱安、富平、桂陽建設 " 信息通信技術(ICT)融合帶 "。到 2050 年,四大經濟帶預計将創造 73 萬億韓元(約 3818 億人民币)的市場價值。
在中韓貿易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仁川将擔當起更多産業交流責任,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開始布局仁川,涉及物流、新能源、房地産、電子商務、零售等領域。
例如,香港周大福集團向韓國政府提交了入駐仁川永宗島的意向書;阿裏巴巴也與仁川市政府投資協商,計劃在仁川永宗島經濟自由區内建設大型購物中心、酒店、物流中心等;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威海百馬雲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在仁川設立海外倉項目;贛州賽可韋爾科技有限公司投資 8.74 萬美元(約 60 萬元人民币),在仁川投資新設子公司,開展锂電池回收技術服務、貿易等業務;墨西哥華裔企業麒麟集團公司曾與韓國仁川市共同投資興建 韓國境内第一座中國商業城—— " 仁川中國城 " ……
此次,钛媒體和美國 AsianFin 亞财社共同發起的 AsianFin Global Business Leaders Club(全球亞裔商業領袖俱樂部),将由中國生物科技、汽車及自動駕駛、清潔能源、智慧物流四大領域的明星公司代表領隊,與韓國四大領域的代表公司進行雙向深度交流。
此外,還可以全程參與仁川科技周的重點活動,與數十位韓國政策制定者和韓國龍頭産業代表交流;深入走訪仁川永宗物流産業園、松島生物産業園和首爾醫藥基地,與三星生物、希傑大韓通運(CJ 集團旗下韓國最大物流商)、現代集團等韓國巨頭企業以及歐美落地韓國的全球化企業,深入交流學習,探讨出海全球化經驗,挖掘合作機會。
本考察團餘席有限。歡迎有興趣的企業高層掃碼報名。(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楊秀娟,編輯|王璐)
掃碼加入 AsianFin 商業領袖俱樂部,盡享本次行程優惠及更多高價值商業活動。
亞财社旗下 AsianFin Club 商業領袖俱樂部緻力于成爲全球亞裔财經領袖的首選平台,通過建立一個強大而具有影響力的社群,推動亞裔企業及亞裔企業家、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我們追求通過合作與共享,爲亞裔财經領袖在全球市場中創造可持續的成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