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來源: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想要将 " 經營要訣 " 融會貫通,
就必須愚直地反複學習
要把經營訣竅血肉化,轉化爲自己的東西,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實踐,重複再重複。
剛學到一點皮毛,就認爲 " 我學了一年哲學,接下來要學更高境界的東西 ",于是開始閱讀晦澀難懂的哲學書籍,積累大量知識,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
然而,這些知識決不屬于自己。
僅僅 " 知道 ",擁有單純的 " 知識 " 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信念,将 " 知識 " 提升到 " 見識 " 的水平;
不,即便有 " 見識 " 還不夠,還必須不畏任何艱難阻礙,勇于執行,将 " 見識 " 提升到 " 膽識 " 的境界。
" 膽識 " 是指把 " 知識 " 轉化爲自己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唯有反複實踐。
不堅忍不拔地學習,也不實踐。
換言之,隻讓自己的理解停留在知識層面,這樣的話,即使在盛和塾裏待的時間再長,經營業績也不會有所長進。
抱歉,這些話聽起來像是王婆賣瓜,但我的确是謹守樸實的哲學,堅持實踐而走到今天。
或許這些哲學看似幼稚,但我卻在每天的實踐中,将它們作爲判斷基準沿用至今。
正因爲如此,京瓷的經營至今仍然井然有序,企業也在持續發展。
有的中小企業的經營者讀了我的書之後,開始變成 " 哲學家 ",滿口都是高深莫測的話語。
在演講時也是如此,滿嘴滔滔不絕,講的都是深奧晦澀的東西。
這種人的企業基本沒有發展,成長到一定程度後,便停滞不前,然後業績逐漸滑落,原因是他們隻用頭腦理解盛和塾傳授的東西。
想要将 " 經營要訣 " 融會貫通,轉化爲自己的血肉,使之在經營實踐中發揮作用,就必須愚直地反複學習,這一點十分重要。
通過反複學習 " 正确的爲人之道 ",
就能不斷提高人格
每個人天生的秉性各自不同,有的人比較好強,有的人比較軟弱;
有的人比較魯莽,有的人比較謹慎;
有的人比較自我,有的人善于爲他人着想,個性可謂千差萬别。
如果人在一生中不學習,沒有受到任何新的因素的影響,那麽這些天生的性格就直接變成一個人的 " 人格 ",而 " 人格 " 決定了 " 才幹 " 的發展方向。
那麽,會出現什麽情況呢?
一個天性自我、自私的領導者,隻要能發揮出優秀的才幹,也能取得一時成功,但因其人格存在問題,遲早會爲了私利私欲營私舞弊,走上歧途。
相反,即使天生 " 性格 " 有所缺陷,但在人生中通過接受聖賢的影響,學習正确的爲人之道,也能成爲具備高尚品格的人。
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擁有完美的 " 性格 "。
正因爲如此,才有必要不斷學習哲學,将其中的哲理融入自己的血肉裏,努力提高自己的 " 人格 "。
尤其是擁有衆多員工、對社會負有巨大責任的經營者,更需要率先垂範,不斷精進,提高自己的人格并将其維持在較高境界。
當然,才華橫溢的經營者也認識到 " 人格 " 的重要性,也具備哲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揭示了 " 正确的爲人之道 "。
但是," 知 " 和 " 行 " 是兩回事。
許多經營者學過一次 " 正确的爲人之道 ",就心滿意足,不願意反複學習,因此 " 知 " 而不 " 行 ",隻沉溺在知識之中,這樣的經營者屢見不鮮。
就像運動員爲了保持強壯的體格,必須每天鍛煉身體一般,人心也需要勤于擦拭,稍有懈怠便會轉眼堕落。
領導者有必要反複學習 " 正确的爲人之道 ",不懈努力,時刻保持理性。
同時,每天回顧、反省自身言行,這也十分重要。
日日反省,嚴格自我審視,看自己是否有違反 " 正确的爲人之道 " 的行爲,這一點至關重要。
像這樣,通過持續的努力,人才能修正天生個性中存在的缺陷,形成新的 " 人格 ",也就是 " 第二人格 "。
換言之,通過反複學習 " 正确的爲人之道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就能不斷提高人格,并将其保持在高水平的境界。
經營者的哲學出色的話,公司也會出色,
專業知識并不起決定性作用
一般人或許認爲,在京瓷因爲我原本就是搞技術的,是精密陶瓷方面的專家,所以作爲精密陶瓷的生産廠家,京瓷的成功是理所當然的。
實際上大家也都說 " 京瓷的成功是必然的 "。
那麽,通信事業不是我的專業,對我來說屬于未知的領域。
我要挑戰它,讓大家看一看哲學的力量。
我創建第二電電也有這方面的動機。
我認爲,經營企業這件事,光有那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光是懂得專業,并不能做好。
經營由作爲經營者的那個人的心性,或者說由他的思維方式決定。
換句話說,經營者的哲學出色的話,公司也會出色,專業知識并不起決定性作用。
通過京瓷創建的經營實踐,我越來越堅信這一點。
當然實際上在京瓷,我自己研究、制造和銷售精密陶瓷,而且在精密陶瓷這一領域,我接二連三成功開發新的産品。
研究水平全世界領先,這才有了今天的京瓷。
但是,作爲這項研究當事人的我,卻并不認爲由于技術先進、專業知識豐富,京瓷才獲得了成功。
技術、知識隻是要素,卻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認爲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經營者持有的心性。
基于這種認識,我創立了第二電電這一新的事業。
當時,人們對我的挑戰隻是付之一笑,他們認爲這樣的挑戰不可能成功。
NTT 這個企業當時的銷售額超過 4 萬億日元。
而且自明治維新以來,對于把電話線路鋪設到全國各地的家庭這一國家戰略,同這樣的巨型企業對抗不可能成功。
在這種輿論面前,大家都縮成一團,誰也不敢做聲。
這時,我挺身而出,第一個舉手挑戰。
正如大家所知,第二電電前一期(1992 年 3 月底)的銷售額大約爲 2000 億日元,利潤約爲 230 億日元。公司有這麽大的規模,從第二電電企劃公司開始才過了 8 年。
賽路拉電話公司 " 想搞移動電話事業 ",我向國家郵政省提出申請,但郵政省卻拖延着不予認可。
最後結果是,首都圈和東海地區劃分給建設省和豐田汽車組成的高速通信公司,剩下的其他地區分配給第二電電。
日本真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國家。
" 既然大企業豐田和官僚機構建設省要幹,那就委托它們吧 ",于是把好地區劃給了它們。
有這樣的原委,第二電電的移動通信事業除去首都圈和東海地區,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
我們把各地劃分爲北海道、東北、北陸、關西、中國地區、四國、九州,最後是沖繩,共 8 個區域。
各地都設立了當地的移動通信公司。
賽路拉電話公司自創立以來已有 5 年,北海道開業 4 年。
經過 5 年,除了首都圈和東海地區,公司合計從今年 7 月的月度數字推算,其規模可以達到年利潤 200 億日元。
這是同賽路拉電話公司的母公司第二電電分開計算的數字。
這樣,包括賽路拉電話公司在内的第二電電集團公司的年度利潤可達 500 億日元。
京瓷公司也不過 500 億日元的利潤。
因此,在花費 33 年工夫成長發展的京瓷之外,我們又創造了一個同樣規模的企業,而且隻花了短短 8 年時間。
這樣的成功不依靠專業知識,證明領導人應該持有的心性、哲學、思想決定了企業經營本身。
這是我的觀點。
把企業經營的精髓告訴大家,其實就是我發起、組織盛和塾的初衷。
經營者能夠講述哲學的企業就會發展,
與員工一起學哲學、用哲學
如果事業目的是爲私的,是爲經營者個人的,那麽經營者自己的内心就會羞愧不安。
如果把自己的事情抛在一邊,目的是爲公的話,經營者的内心就會充滿力量,充滿自信。
在奧運會上就有這樣的人,不是爲自己,而是爲團隊、爲祖國,于是能超常發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
這就是大義名分的力量。
如果能夠擺脫私心,爲對方、爲周圍的人着想,那麽就像 " 真善美 " 所表示的,在人靈魂深處的美麗心靈就會顯現,力量就會自然地湧出。
而且,這種美麗心靈,同這個宇宙間流淌着的、促使一切生物成長發展的潮流合拍,所以結果也必将順利而圓滿。
爲此,經營者自己要學習哲學,通過學習提升心性。
同時,不僅自己要提升,而且還要給員工講述哲學,努力讓哲學爲公司内的員工所共有。
爲了實現崇高的企業目的,我準備以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樣的哲學來經營企業。
必須在公司内講這樣的話,哲學必須與員工共有。
也就是說,爲了能與員工心心相通,在确立了企業的 " 願景 " 和 " 使命 " 之後,接下來各位經營者要做的,就是講述自己的哲學,與員工共有這種哲學。
人爲什麽而活,爲什麽而工作,我對人生是怎麽思考的,我打算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以怎樣的态度來度過人生。
經營者的這種思想、人生哲學,在講述企業的目的、使命時,自然而然會流露出來,也必須流露出來。
" 既然社長有這麽好的思想,我們員工也應響應,我們尊敬社長,我們要和他一起爲公司的發展努力奮鬥!" 經營者必須要讓員工産生這樣的想法。
在日本的大企業裏,沒有企業的一把手會講述自己的人生哲學。
但是," 僅有一次的寶貴人生,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度過?" 這樣的話題,自從創業以來,我一直不斷地向員工訴說,這就是 " 京瓷哲學 "。
京瓷哲學已經滲透到了員工的血肉之中,爲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做出了貢獻,并營造了京瓷的企業精神和文化。
在盛和塾裏,将近 30 年來我一直在講述京瓷哲學。
久而久之,老塾生就把我的思維方式當作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脫口而出了。
可以想象一下,塾生們想說服自己企業的員工,獲得員工全方位的協助,但是不知道話該怎麽說才好。
如果說話半生不熟," 我自己是這麽想的 ",說些陳詞濫調,那麽誰也不會相信,弄不好還會适得其反。
爲此,加入盛和塾,學習我的哲學。
" 稻盛塾長是這麽說的 ",然後把這個話原原本本帶回公司,原封不動地講給幹部員工。
不可思議,社長果然有了權威,員工也不敢再小瞧他了。
當然,社長自己要認真學習,聽盛和塾的 CD,讀我的書。
這樣經過若幹年,那已經不是稻盛塾長的東西了,而是社長自己的思想了。
此時,再說 " 我自己是這麽想的 " 時,思維方式就不會錯,就能夠說出感動人心、鼓舞人心的話。
這樣的話,員工就越發信任社長,公司就會團結一緻、生氣勃勃。
也就是說,經營者能夠講述哲學的企業就會發展,盛和塾内凡是獲得成功、能夠成長發展的企業無不如此。
經營者自己能夠講解哲學,再進一步,讓這個哲學爲員工共有。
其形式因企業不同可以多種多樣,如果與公司内哲學共有的程度成正比例,企業業績會随之上升。(本文完)
天地人三網合一
助你實現全渠道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