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青春沒有售價」,大學生們腳踩單車湧上鄭開大道,人們喜聞樂見展開讨論的同時,也第一次對書裏寫的「十萬鐵騎」有了具象化的感受。
出于多方面考慮,有關部門在近日通過交通管制等方式,讓鄭開大道回歸了平日的流暢,但從這股短暫卻熱烈的青春風潮背後,我們也能直觀感受到社會層面對于騎行運動的認可與追求。
作爲近年來國内最火的戶外運動項目之一,騎行這種完美結合了通勤需求和身體鍛煉的運動方式,仍在持續展現着自己的絕對魅力,吸引越來越多人群加入,也帶動着騎行服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騎行到底有多火?作爲國内年輕文化的重要傳播陣地之一,小紅書平台上關于騎行的筆記數量已經逼近 70 萬篇,# 騎行 話題下累計的閱讀量也有近 36 億次。
哪怕是最近的鄭開公路騎行事件,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平台上的筆記數量也已有近萬篇,# 夜騎開封 話題浏覽量更是迅速突破 2380 萬次。
小紅書平台上的部分騎行筆記
從消費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看,一項運動的火熱能夠最大程度帶動其周邊産業的增長——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判斷,到三年後的 2027 年,中國自行車市場規模可達 2656.7 億元。要知道,在三年前的 2021 年,這一市場規模才剛剛突破 1900 億元,中國騎行運動市場曆經快速發展,未來仍是一片藍海。
而除了動辄上萬元的專業車型本身,騎行服飾、配件對于運動體驗的提升也逐漸被更多人所認知,市場需求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天貓騎行品類在今年的成交增速達到 77.8%,連續三年超過 50%,其中,騎行服成爲除自行車以外增速最高的産品類别;京東消費及産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4 上半年體育消費報告》也指出,騎行服的成交額較去年同比增長了 127%。
那麽,騎行,真的需要專門的騎行服嗎?
在氪體對話的數位資深騎行愛好者中,絕大多數都對穿騎行服騎車的必要性表示肯定——緊身剪裁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小風阻,幫助騎行者排汗;臀部的海綿墊,則能夠大幅降低長時間騎行所帶來的不适感。
而在社媒平台上,關于騎行運動的讨論往往與「松弛」「自由」「治療焦慮」等标簽同框出現,直擊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态度,成爲了一種潮流符号——因此,一件好的騎行服不僅應具備提升體驗的核心功能,同時也需要在款式和設計上提供儀式感,滿足人們對「出片」的需求。
圖源:中國環千島湖公路自行車賽
平台的銷售數據也能證明大衆對于騎行服購買的熱情:抖音商城上,從 1 月到 10 月,騎行服的銷量及銷售額總體呈上漲趨勢,銷量峰值集中在夏季及秋季,10 月銷售額最高達到 13000 件。
廣泛的市場需求吸引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家湧入騎行服賽道,而後者相較于其他運動服飾所具備的獨特性,在自身飽和度上也呈現出了更高的天花闆。
畢竟,騎行服往往被直接貼身穿着,從而保證排汗屬性的最大化,但因爲高頻率清洗又會使其面料失去彈性,所以更換周期相對于其他服飾來說會較短,甚至具有一定的消耗品屬性。
「一起騎車的朋友大多都有三件及以上騎行服,每次騎行活動都穿不同款式的也大有人在。」每周騎行裏程超百公裏的愛好者小宇告訴氪體。
圖源:Papha
一個行業想要蓬勃,對于細分市場的培育、發展和探索至關重要。以上數字都足以證明,騎行服已經具有成爲下一個爆火運動服飾品類的所有必要條件。
但宏觀層面來看,也正是因爲火得太快,市場格局的建立并未跟上需求的增長速度。爲此,我們再次深入消費者中間,試圖從這片藍海中,找出一些尚未被解決的痛點。
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大衆在裝備選擇上擁有明确的趨向性,單就目前市場上騎行服這一品類來說,怎麽把錢合理且舒适地花出去,足以成爲難倒小白的第一道坎。
「每次人家讓推薦騎行服品牌,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跟他講,隻能說說自己的上身體驗,」有四年騎行經驗、入手超過 30 件騎行服的大程子告訴氪體,「目前來看,市場上并沒有一個表現特别突出的品牌,銷量和口碑都是如此。」
目前國内愛好者上身較多的騎行服品牌中,大緻可以分爲三股勢力:一是以 ASSOS、Castelli、Rapha 爲首的進口貨,這些歐美老牌往往都在市場中有良好表現,專業度非常能打;再是近年來借着戶外熱突圍的國産及新銳品牌蘭帕達、MBO、GRC 等;最後就是在騎行市場中有所發力的綜合運動品牌,如迪卡侬、李甯等。
但如前文所說,這些品牌的市場占有份額都比較分散,暫時還沒有品牌能在消費者心中建起「頭部品牌」的認知。因此對于不斷湧入騎行圈的小白們來說,他們很難找到一個自己認可的标杆品牌,甚至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做功課。
不知道買什麽牌子,這是第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圖源:ASSOS
消費者們的消費過程也完全談不上流暢。騎行服往往具有緊身、貼身的特質,對于這類特殊服裝來說,消費者往往需要親自試穿,才能确認合身和舒适。
但目前來看,線上仍是各大國内外品牌面向消費者的主要途徑,騎行品牌尚未在各大城市鋪開自己的線下規模,因此「線下試,線上買」這套網購時的标準流程,也很難在騎行服上應用。加上尺碼、設計的不統一,盡管衆多平台和博主都推出了詳細的測評和試穿建議,但許多商家依然面臨較高的退換貨率,傳統的線上購買流程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仍需進一步精進。
此外,氪體通過對運動服飾制造巨頭 LTP Group 的官網榜單進行觀察後發現:全球在騎行裝備市場中擁有前十占有率的品牌中,僅有四家正式入駐了中國電商——這導緻一大部分尋求個性化的消費者都在采用海淘的方式進行購買,從而大大降低了購買體驗。
類似情況的「受害者」張先生告訴氪體,他便曾經通過海淘選購了一款進口騎行服,收到貨後發現太緊,但因退換貨流程過于複雜,無奈之下,那件衣服被挂在了閑魚三個月無人問津後,成爲了衣櫃裏的閑置。
沒有合适的渠道購買,以及不知道怎麽買,就成了第二個問題。
小紅書平台上,關于騎行服尺碼的讨論也不在少數
市場集中度是判定一個行業發展現狀的關鍵指标,它集中體現了市場的競争和壟斷程度,是市場勢力分布的重要體現。
盡管目前市面上并沒有過多關于騎行服品類市場集中度的數據,但根據消費者的描述和市場表現來看,我們或許可以有一個大緻的判斷。
不過,已經有一些品牌正在偷偷崛起,展現出了占據行業頭部的野心。
今年雙十一,國産騎行服品牌蘭帕達(LAMEDA)便相繼推出了「滿 300 減 50」「每疊加一件打九折」等力度頗大的促銷活動,收獲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睐,預售情況在騎行服飾及裝備類目中取得了規模和增速「雙料第一」。此外,Castelli、MBO 等品牌,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長。
從天貓旗艦店銷量上看,蘭帕達多款産品月成交量過千
百家争鳴,暗流洶湧,這便是騎行服行業的現狀。那麽,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生意?誰又能真的賺到這桶金?
衆所周知,騎行運動在歐美市場的發展要早于國内,其核心人群相對固定,裝備市場趨于飽和,增速放緩的趨勢愈發明顯。
反觀國内,騎行市場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專業市場調查咨詢公司 Daxue Consulting 便曾指出,部分歐美騎行與騎行服飾品牌在本土市場中的增速,已經被他們在中國市場中的增速所趕超。
這意味着,騎行服市場在國内仍然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而許多國外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缺席,也給了國内品牌一個填補空白的機會——對于品牌而言,現在或許是一個進入騎行服市場,搶占消費者心智的好時機。
除了專業騎行品牌以外,綜合類品牌也擁有着機會。
大部分綜合類品牌通常會在一個或多個運動領域重點投入,以打造品牌形象或推動銷量。據氪體觀察,騎行領域尚未出現一個能夠将其真正打造成核心産品的綜合品牌。
然而,不管是今年發力國内騎行賽事贊助的李甯,還是在騎行愛好者中間擁有不錯口碑的迪卡侬,以及持續有騎行服産品供應售賣的 adidas,我們也能觀察到一些綜合品牌在這個領域的發力。
未來,如果能夠發揮自身在資金、研發和供應鏈等層面的優勢,加大騎行賽道的投入,從技術和營銷層面更進一步,成爲消費口中「最懂騎行的綜合品牌」,那本身積累下的高認知度,或許能夠成爲他們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圖源:Rouleur
值得一提的是,氪體在與品牌的交流過程中發現,騎行服品類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騎行服的緊身屬性,使其難以拓展到日常穿搭領域。這一繞不開的「硬傷」,或許也是許多大品牌遲遲沒有發力的顧慮所在。
但就像上文所說,騎行這個的垂類消費場景中,還有許多痛點等待被解決,所以對于品牌來說,到底是需要聚焦垂類人群做好服務,還是通過産品設計,将騎行服逐步融入日常穿搭場景,或許是品牌在發力騎行服飾之前,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冬季到來,受限于氣候等因素,尤其是北方城市的騎行熱度将有所下滑,但這也給了品牌們研發與積澱的時機。
誰能抓住這個機會,爲自己沉澱下更爲專業、符合市場需求與發展趨勢的騎行基因,或許就能夠在下一波的騎行熱潮中卡住身位,成爲頭部力量。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體育産業生态圈 ",作者:李佳浚,編輯:李祿源,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