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被譽爲 " 醫學皇冠上的明珠 ",100 多年來,無數醫生不斷挑戰極限,創造醫學奇迹。但在世界器官移植積極發展時,中國曾因爲不透明的器官捐獻來源,一度被國際器官移植協會排斥。我國在這一領域從起步到走向國際舞台曆經磨難,最終 " 壯士斷腕 ",全面禁止死囚器官捐獻。
爲了更好地保障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健康發展,《人體器官移捐獻和移植條例》于 2023 年 12 月公布,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在對器官捐獻宣傳引導、完善器官獲取和分配制度、加強器官移植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出修訂。目前,我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穩步發展,但依然面臨許多挑戰。
科幻小說家往往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他們能夠突破當時的技術和科學限制,設想出未來可能實現的科技。比如儒勒 · 凡爾納(Jules Verne)在《海底兩萬裏》中描繪了潛艇的概念;瑪麗 · 雪萊(Mary Shelley)1818 年發表的《科學怪人》中,主角維克多 · 弗蘭肯斯坦通過拼接不同屍體的部分,使用 " 科學手段 " 連接血管、肌肉和神經,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體。
這幾乎是第一次,在世界的認知中,多了一個關于 " 身體的部分 " 可以用 " 科學方法 " 進行轉移的概念。人們那時還沒有意識到,一個新的學科正在孕育。而這一學科,後來被譽爲 " 醫學皇冠上的明珠 ",随後整整兩個世紀的時間裏,無數次創造了生命奇迹,反複撥動着人類想象力的神經。
回望世界上和我國器官移植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重要裏程碑,也許會發現,很多看似 " 偶然 " 的發現和變革,共同孕育了今天 " 必然 " 的繁榮。
世界器官移植發展簡史:厚積薄發
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的器官移植研究,起源于器官的獲取和離體保存。
在《科學怪人》發表 30 年後的 1849 年,德國科學家卡爾 · 洛貝爾(Carl Eduard Loebell)首次描述了他對分離的豬腎髒進行體外灌注實驗的研究。他發現,鮮紅的動脈血液在通過豬腎時,會變得暗沉和粘稠。" 動脈血流入,靜脈血流出 " 的現象,成爲後來器官移植血管吻合的理論基礎 [ 1 ] 。
而第一次進行器官移植的手術嘗試則是在 50 多年後,這段時間除了解剖學進展顯著,手術器械、麻醉技術和無菌操作等奠定現代外科手術基礎的技術發明與普及,才真正有了器官移植的可能。1906 年,法國外科醫生雅布雷(Jean Alexandre Barré-Jaboulay)從一隻豬身上取下腎髒,并将其移植到一名女性患者體内。這名患者因嚴重的腎衰竭已經處于生命垂危的狀态。
盡管從技術上講,手術完成了,但移植的腎髒未能正常運作,最終手術失敗,患者未能存活。但是雅布雷并未放棄,又嘗試将一隻山羊的腎髒移植到另一名男性患者體内。由于移植的腎髒無法适應人體的免疫系統,患者很快又去世了 [ 2 ] 。
腎髒移植的手術技術并不算複雜,但後續的器官移植開展卻舉步維艱。由于人體的免疫排斥存在,被移植物無論是動物的器官,還是人的器官,在移植後都會遭受免疫細胞的劇烈攻擊,導緻移植失敗和受體死亡。免疫排斥,像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在随後的半個世紀,幾乎阻擋了所有醫生和科學家向前的腳步。
1954 年美國醫生約瑟夫 · 穆雷(Joseph Murray)想到了一條捷徑,既然把一個人的腎移植給基因不同的另一個人會遇到免疫排斥,那移植給基因完全相同的人呢?爲了驗證他的想法,穆雷和他的團隊決定首先嘗試在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移植,因爲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相同,理論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斥反應的可能性。事實證明,這一嘗試是成功的,移植了基因完全一樣的兄弟的腎髒患者,術後整整存活了八年。
雖然這次成功是一個特例,但這是目前公認的、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術,穆雷醫生也因此獲得了 1990 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而距離人們初窺這個領域,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漫長時間。
穆雷的成功,讓領域内的屢屢受挫的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未來的曙光,他們意識到,器官移植的下一個突破口不再是單純的外科手術問題,而是在于對人體免疫機制的深刻理解。
很快,科學家發現了突破點。1962 年,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AZA)首次應用于人類腎移植手術中,與類固醇激素聯合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移植成功率。這标志着器官移植進入了免疫抑制劑時代,器官移植也真正從初期試驗階段,邁向了臨床實踐推廣的新時代。
1976 年,科學家首次從土壤中的真菌提取出了環孢素,可以選擇性地抑制免疫 T 細胞的活性,這項成果意味着可以強力遏制器官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反應,心、腎、肝等大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将大幅提升。1990 年前後,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黴酚酸(Mycophenolate Mofetil)等新型免疫抑制劑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移植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而且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也讓器官移植逐漸從高端技術,變成了各大醫院的常規手術。
這一系列免疫抑制劑的出現直接促成了各種器官移植手術的首次成功。1962 年,美國醫生托馬斯 · 斯塔澤爾(Thomas Starzl)在美國丹佛完成了第一例長期存活的肝移植手術。1967 年,南非外科醫生克裏斯蒂安 · 巴納德(Christiaan Barnard)在南非開普敦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心髒移植手術,病人存活了 18 天。1983 年,美國進行了第一例成功的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移植,患者術後存活良好。
我國移植事業的政策及立法演變:從刮骨療毒到斷腕重生
我國的器官移植起步并不比世界晚太多。早在 1960 年,國内就完成了第一例腎移植手術,标志着中國在器官移植正式起步。然而,後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大大拖慢了我國在這一方向的前進腳步。
在醫學中,各科手術術式的發明、改良,都離不開對捐贈遺體的解剖研究;器官移植,更是依賴于高質量人體器官的捐獻。從文化層面上,保持死後的軀體完整,入土爲安,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對死亡的态度。
儒家經典《孝經》有雲:"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身體不完整,被視作一種 " 不孝 "。在我國,器官捐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并不被提倡。然而,嚴重的器官疾病,比如肝癌、肝衰竭、尿毒症,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器官移植。如果我們不發展器官移植,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患者在絕望的等待中死去,大量的家庭支離破碎。
一邊是醫學迫切發展器官移植的渴望,一邊是沒有器官捐贈的局面,這樣看似不可中和的矛盾,如何解決?
1984 年,我國出台《關于利用死刑罪犯屍體或屍體器官的暫行規定》,允許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死刑犯器官,包括 " 無人收殓或家屬拒絕收殓的、死刑罪犯自願将屍體交醫療衛生單位利用的、經家屬同意利用的死刑罪犯屍體或屍體器官 " [ 3 ] 。
一言以蔽之,這一來源的器官的數量不在少數。以當時的觀點來看,如果合理利用死囚器官,這是一種挽救患者性命的有力方式。盡管在當時的背景下有法可依,但是中國醫療系統龐大,各地都有自己的環境特點,管理複雜,政策在落實到每一個醫療機構之後,無法做到公平、公開、透明和可溯源。
更根本的問題在于,我國所認可的器官來源,同國際上器官捐獻所遵循的 " 自願 " 的倫理學存在原則性沖突。雖說《規定》中強調了 " 自願 ",但服刑人員長期與外界隔絕,缺乏正常的溝通渠道,可能并不具備正常人的理解與判斷能力。
即便他們表示自願捐獻器官,人們也無法确認他們做出決定時的狀态以及真實意願,這種情況下的器官捐獻充滿了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暗箱操作。此外,中國利用死囚器官這件事情,并未向國際社會直接說明,流言一直籠罩在輿論場上,中國醫療的國際聲譽受到很大影響。
1999 年,國家出台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試行)》,在首次器官移植開始後的将近 40 年,國内才首次有了較爲系統的法規。
圖 3 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領域曆史沿革 | 圖源: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
在這樣的政策規定下,我國器官移植事業踽踽獨行。如果把全世界的器官移植事業比作一個共同披荊斬棘的登山探險隊,那我國的器官移植就像一個在黑夜叢林中獨自摸索的迷路者。器官的來源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甚至直到今天,都讓中國的器官移植在國際社會以及科學界飽受争議。
但是,無論在何時,中國都不乏長遠目光的有志之士。一些參與器官移植工作的醫生認爲,如果不被國際社會接受和認可,即使我們吸收再多國際上的先進經驗,也無法把我們自己的成果宣告給世界,繼續下去,無異于醫學上的 " 閉關鎖國 "。
2005 年,我國代表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層會議上,首次向世界公開承認了器官捐獻來源之一是死囚器官獲取,一時間在國際醫學界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國器官移植受到的質疑和排斥也到達了頂峰。
由于我國器官混亂的來源問題,國際器官移植協會(TTS)發布了對中國的 " 三不 " 政策:不接受中國器官移植的醫生進入器官移植協會、不允許中國臨床移植學者在世界上演講、不準中國臨床器官移植文章在世界學術雜志上發表。這也意味着,我們進入 " 探險隊 " 的資格被徹底剝奪了。
同年,原國家衛生部下發規定,重新整理評估當時魚龍混雜的醫院移植資格,曾經被準許進行移植的 600 多家醫療機構迅速縮減至 163 家。2013 年,原國家衛計委出台規定,嚴厲打擊非法器官交易和器官獲取,明确要求各移植醫療機構,逐步建立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hina Organ Transplant Response System,COTRS),嚴格使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實施器官分配,确保所有器官從捐獻到移植的公開和公平。
同一時間,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OPO 聯盟)宣布成立,獨立負責對所有潛在器官捐獻者進行專業的評估,與捐獻者或家屬簽訂人體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确保整個過程的公開、透明。
自 2005 年中國被世界移植協會全面抵制,十年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可謂是 " 刮骨療毒 "。而真正象征着我國器官移植徹底改弦更張的裏程碑事件,是 2014 年 12 月 3 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器官獲取組織聯盟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現仍在任)宣布:從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我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爲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後自願器官捐獻将成爲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
這一決定,堪稱 " 壯士斷腕 "。如果全面禁止器官移植所需的主要來源,中國的器官移植将陷入長時間的近乎停滞。但如果不斷臂求生,中國的器官移植将永遠無法正規化,永遠無法與國際器官移植發展同行,無論完成了多少例器官移植的手術,無論在技術上有什麽突破,甚至挽救了無數生命,都隻是閉門造車,不被認可。
2015 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 2766 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爲 2.01 [ 4 ] 。雖然這個數字在當時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但 2015 年 10 月 17 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全球器官捐獻移植大會上,理事會全票通過決議,歡迎中國進入國際器官移植這艘 " 大船 "。在被排斥了十年之後,我國的器官移植終于得以正式加入了世界器官移植的 " 登山探險隊 "。同年的 11 月 25 日,顧氏國際和平獎在馬尼拉舉行了頒獎典禮,69 歲的黃潔夫成爲中國大陸第一位獲獎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政策的實施爲患者打開了一扇窗。在徹底斷絕了不正規來源的器官之後,同時社會開始大力宣傳自願捐獻,我國器官捐獻數量反而發展迅速,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持續上升——斷腕求生,變成了斷腕重生。全面禁止使用死囚器官移植以來不到 4 年的時間,我國移植手術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 2023 年 11 月,中國累計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 40 234 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上升到 3.99;在政策實施 8 年内實現了捐獻率翻倍,每年器官移植手術約 2 萬例;全國累計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超過 650 萬 [ 5 ] 。轉眼之間,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大體進入了一個法治、倫理、公平、透明的新階段。
不僅如此,我們加入了 " 探險隊 " 以來,逐漸從不起眼的追随者,變成了引導者之一,器官移植醫療質量也不斷改善,移植後存活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以肝移植爲例,2017 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了全球首例 " 無缺血 " 人體肝移植手術,爲器官的離體保存開辟了一條新路 [ 6 ] 。
2022 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完成了團隊的第 3000 台兒童肝移植手術 [ 7 ] ,已經當之無愧爲世界最大的兒童肝移植中心;2022 年 8 月,中日友好醫院肝髒移植中心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流程簡化版 " 無缺血 " 肝移植,将手術的時間明顯縮短 [ 8 ] ;2024 年 5 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完成了世界首例 " 豬—人 " 肝髒異種移植,在異種器官移植的領域内邁出了裏程碑的一步 [ 9 ] 。
類似的成就,還有很多很多。
我國當前的器官移植:道阻且長
從上世紀 60 年代初以來,我國的器官移植從踽踽獨行,到跌入低谷,再到步入正軌,一切似乎都在向上發展。
2019 年,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這一看似喜人的數字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如果按照每百萬人捐獻率來計算,我國在世界上仍處于靠後的位置。2020 年,美國器官捐獻率每百萬人口約 38,器官移植的供需比約爲 1:4;同一時期,我國 2021 年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僅爲 3.73,器官移植的供需比約爲 1:30。相比于擁有成熟器官捐獻體系的國家如西班牙(PMP 約 46-49)、法國(PMP 約 30-33)、意大利(PMP 約 25)等 [ 4 ] ,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圖 5 世界主要國家每百萬人口捐獻率統計(2017 年)| 來源:中華醫學會
器官捐獻率低的背後的原因,可謂錯綜複雜。如果說從 2015 年以前我國的器官移植事業是在同不正當的獲取來源作鬥争,那 2015 年直到現在,就是在跟立法改革之後的流程不公平、不透明、不公開作鬥争,跟各路企圖從中獲利的不法分子作鬥争,跟陳舊的倫理觀念作鬥争,跟謠言和不實信息作鬥争,而這裏頭的每一個 " 敵人 " 都不是省油的燈。
2019 年,懷遠縣 6 名醫護人員涉嫌操控器官捐獻過程,在家屬不知情的情況下,摘取了嚴重外傷無法救治的患者的器官,賣到了醫院裏進行移植。2024 年 6 月,一段流傳于網絡視頻中,一位母親質疑醫院醫生非正當宣判自己的兒子腦死亡,誘導捐獻器官。
2024 年 8 月,一位律師公開了一起重大案件材料,内容爲多家公司和醫院涉嫌采用非法手段獲取遺體和殘肢。這些新聞事件背後的真實詳細情況以及調查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一個敏感的話題領域中,隻需要一篇負面的新聞報道,就可以讓大衆發聲質疑整個領域,更别說近年來關于器官捐獻和移植的負面事件頻頻發生。
理所當然的,在各種可及的社交網絡上,我們看到了對器官移植的讨論不絕于耳,魚龍混雜。其中有不了解,有誤讀,有提問,有以個人經曆和聽聞出發提出的質疑。在正常的讨論之外,不乏各種攻擊的謠言。
2023 年 12 月,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條例》,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該條例補充了對 2007 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關于器官捐獻的具體規定,加強了對捐獻者權益的保護,包括明确捐獻者和其家屬的知情權、隐私保護以及醫療費用的保障等,在相關機構的監管,器官移植的鼓勵和保障措施上也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細節,體現了從上到下繼續規範和整頓行業領域的決心。
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方面,等待我們進一步去改善和提升。在器官移植這個登山探險隊中,在登頂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多荊棘等待劈砍。但毋庸置疑的是,在這條探險登山的路上,就算會被一次一次刺痛和劃傷,我們仍會義無反顧地向頂峰前進。
緻謝:
感謝中日友好醫院肝膽胰外科二部(肝髒移植中心)副主任醫師司爽對本文的審核和修訂。
參考文獻
[ 1 ] Boettcher W,Merkle F,Weitkemper HH.History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the concep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eriod.J Extra Corpor Technol 2003;35:172 – 83.
[ 2 ] Rodger D,Hurst DJ.Mathieu Jaboulay's ( 1860-1913 ) contribution to xenotransplantation.Xenotransplantation.2022 Sep;29 ( 5 ) :e12765.doi:10.1111/xen.12765.Epub 2022 Jun 13.PMID:35695309;PMCID:PMC9787852.
[ 3 ] 代樹平,徐淩忠,張麗娟 . 停用死囚器官是中國在倫理方面的進步 [ J ] . 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15,18 ( 11 ) :687-687.
[ 4 ] 黃潔夫,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 .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 ( 2020 ) [ M ]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 5 ] 陳惠 . 器官捐獻超 4 萬例,全國累計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超過 650 萬 [ N ] . 醫師報,2023.12.14.
[ 6 ] He X,Guo Z,Zhao Q,Ju W,Wang D,Wu L,Yang L,Ji F,Tang Y,Zhang Z,Huang S,Wang L,Zhu Z,Liu K,Zhu Y,Gao Y,Xiong W,Han M,Liao B,Chen M,Ma Y,Zhu X,Huang W,Cai C,Guan X,Li XC,Huang J.The first case of ischemia-free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 humans:A proof of concept.Am J Transplant.2018 Mar;18 ( 3 ) :737-744.
[ 7 ] 附屬仁濟醫院 . 附屬仁濟醫院兒童肝移植手術突破 3000 例 [ EB/OL ] .2022-10-23 [ 2024-08-14 ] .https://news.sjtu.edu.cn/jdyw/20221023/175467.html.
[ 8 ] 中日友好醫院 . 中日醫院完成長江以北首例 " 無缺血肝移植 " 暨全球首例流程簡化版 " 無缺血肝移植 " [ EB/OL ] .2022-08-15 [ 2024-08-24 ] .https://www.zryhyy.com.cn/zryh/c100020/202208/ec6f64465fb44092a7727ffe8c25176f.shtml.
[ 9 ] 空軍軍醫大學 . 裏程碑!人類異種肝移植走向臨床邁出關鍵一步 [ EB/OL ] .2024-03-14 [ 2024-08-14 ] .https://mp.weixin.qq.com/s/ICB2GBC0Jxdm5x2_yamy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