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季又來了!
與去年一樣,為防止最後幾天突發狀況導緻我翻車,咱們還是先從綜藝盤點起。吃瓜和影視部分,讓我們等 2022 年徹底過去再慢慢說!
總結方式也與去年相同,照例聲明在前:
以下探讨範圍盡量覆蓋一年内的頭部綜藝及有特點的二線綜藝,但也難以避免相對主觀,我視野範圍外優秀或奇葩的綜藝,歡迎大家在留言中提名。
開始吧!
1
全面懷舊
我們已經步入全社會全面懷舊的時代。
劇集那邊,觀衆把《甄嬛傳》《武林外傳》等經典劇集盤出包漿,哪怕下飯也鮮少打開新劇嘗試,電子榨菜的私人 list,通常有且僅有那麼三五部。
而綜藝這邊,能掀起一陣又一陣話題浪潮的,幾乎也僅有 " 懷舊 " 屢試不爽。
《乘風破浪》《披荊斬棘》靠陳釀甜心和老哥哥們懷舊,老哥哥甚至在節目裡第 101 次舉辦婚禮。
《聲生不息》《時光音樂會》《來看我們的演唱會》靠打撈童年記憶裡那些年華不再的天王天後與耳熟能詳的老歌金曲懷舊。
《快樂再出發》靠 15 年前的全民選秀選手懷舊。
《無限超越班》,靠 TVB 老人老劇懷舊。
而《王牌對王牌》這種骨子裡就消費懷舊的綜藝,已經苟過七季。
這是最淺顯意義上的懷舊。
而更深層一點的懷舊,幾乎發生在每一部熱門綜藝裡。
在《脫口秀大會 5》所有内部梗和對羅永浩的呼喚裡。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2》所有對《一喜》的回憶彈幕裡。
在《再見愛人 2》觀衆對第一季嘉賓與氛圍的懷念感慨裡。
在《新遊記》嚴敏對自己的複制粘貼裡。
我們越來越覺得,歌是老的好聽,人是老的順眼,梗是老的管用,節目是從前的那季最好看。
不想花時間和心理成本去接納新人新活兒新故事,不想貿然打開一個未知的世界,不再好奇與興緻勃勃,隻怏怏圍着過往的火爐邊,守着燃燼的那點餘溫。
而創作者們,也龜縮回 " 安全 " 的陣地,不再有心氣兒開拓,隻是随便拾些柴禾丢進火爐,企圖激活舊時的爐火,讓它燒得再久一些。
從前我們常說,一個人開始懷舊,是 ta 變老的标志。
如今整個社會陷入懷舊,是骨子裡對過往黃金年代的追憶與歎惋,也是創新的無能與創作的偷懶。
是全社會創作力的枯竭。
就算懷舊是一座富礦,它又能被這樣無節制的挖掘多久呢?
2
全面飯圈化
2022 年,是内娛告别 101 系選秀元年。
自 2021 年五一期間《青春有你 3》被廣電點名批評叫停後,内娛再無 101。
雖然 101 系選秀開啟也不過是四年前的 2018 年,但這四年選秀對内娛的沖擊,絕對是颠覆性的。
我們得到的,是 " 唱跳 rap 都不行的限定團 "N 個、影視劇渣演技後備軍一整支、倒奶插旗集資亂象無數,和日益瘋魔化的一代飯圈。
我們失去的,是對唱跳專業與舞台的敬畏、對循序漸進成名的耐心,和對韭菜的基本尊重。
所以選秀被叫停,雖然過于一刀切,但也确實讓許多擔憂内娛亂像叢生的有識之士拍手叫好。
那麼,一年半過去了,情況變好了嗎?
沒有。
選秀死了,但那種" 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的飯圈思維,卻并未被遏制,反而在影視與綜藝領域遍地開花、借屍還魂。
哪怕與競技毫不相幹的綜藝——慢綜、戀愛綜、經營綜,飯圈思維也令不少觀衆自動選邊,然後以 " 屁股決定腦袋 " 的立場論和 " 非黑即白 " 的二元論,去解讀所有不順己意的行為與場景。
最典型如《五十裡外桃花塢 2》中的尴尬九分鐘:一個片段就讓所有明星嘉賓被強行貼上标簽,接受謾罵、質疑或同情。
—— XXX 不就是你最讨厭的同事嗎?
——為 XXX 說話的恐怕在職場也 ……
——與 XXX 共情的不是渣男是什麼?
——都指責 XXX 不就是厭女的表現嗎?
而與競技直接關聯的綜藝——哪怕是為了讓觀衆快樂的喜劇,飯圈思維也讓人罔顧節目主旨,徒生怒火與不平。
——隻有我覺得被 XXX 冒犯嗎?
——隻有我覺得 XXX 不好笑嗎?
—— XXX 憑什麼晉級?
—— XXX 也配稱喜劇脫口秀?
—— XXX 皇族!
—— XXX 保送也太明顯了吧?
——這是 XXX 年會吧?!
哪怕垂直圈層的比拼更多的意義在于展示而非獲勝,觀衆也會自動擁護與戰鬥,被飯圈思維裹挾到彼此仇恨、不死不休。
所以讓我們正視一個事實:飯圈思維的本質是 " 唯立場論 " 和 " 二極管思維 ",是毫不寬容、毫不開放的心态,是 " 逆我者亡 " 的戾氣。
而選秀隻是加速了飯圈的專業化而已,僅僅禁掉它,并換不回一個清朗的文娛環境。
3
破局的關鍵是?
2021 年,算得上橫空出世的綜藝,細細想來,隻有《再見愛人》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前者以真摯動人的情感濃度力壓所有戀綜,後者讓深耕即興喜劇領域的人才噴薄而出。
在 2022 年,這兩個綜藝的第二季也都如約而至,單看得分并不低,卻都被第一季的忠實觀衆指責 " 有點變味 "。
是什麼變了呢?
而回想 2022 年,算得上有破局意義的綜藝,大抵隻有《快樂再出發》。
它脫胎于芒果《向往的生活》拍攝場地的閑置再利用慢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是因 07 年幾位老快男選手罕見的綜藝化學反應而被觀衆呼喚出的一部常規綜藝。
然而即使已被市場驗證了綜藝效果,品牌商與平台依然不敢在這群過氣已久的藝人身上下重注,《快樂再出發》的制作成本窮到肉眼可見,流程簡陋到一隻手數得過來,幾位常駐嘉賓的片酬八成也隻是其他綜藝明星的零頭。
這樣一個節目,卻拿下了 25 萬人打出的 9.6 分豆瓣綜藝高分,是 2022 年當之無愧的口碑第一名。
又是什麼一擊制勝了呢?
借用個 " 二喜 " 的梗吧:
當一個綜藝橫空出世,牢牢吸引我們目光的,往往是其中相對原生态的嘉賓表現。從藝人到主創再到觀衆,在不曉得節目會面臨什麼命運的時候,大家為搏未來拼盡全力也好,不抱希望松松垮垮也罷,都有很大幾率袒露真實。
最難得的也就是這個階段,其實不過三個字:不自知。
待節目成功了,捧人導流有先例可循了,從主創到嘉賓都背上包袱、扛起壓力了," 不自知 " 便會變成 " 自我審視 ":怎麼操作才能複制成功?我這樣能不能被人追捧?我那樣會不會被惡意解讀?然後有意無意間,丢失了真人秀最寶貴的東西——真摯。
觀衆也是同樣的狀态。面對一個全新的節目,觀衆心态當然更開放更包容,待到二三四五季,腦中預設早已成形,先入為主不斷轉化為經驗與标準,自覺的比較與不自覺的挑剔,客觀上也會讓主創更加手足無措,距離真實越來越遠。
用真心,說起來陳腔濫調,但它需要上下一緻的心态平和與松弛,在今天這個戾氣叢生的娛樂環境裡就格外罕見,一旦出現,值得我們分外珍惜。
綜藝如何過窮日子
2022 年,業内統一認知:綜藝開始過窮日子了。
觀衆能意識到的,前有《新遊記》停播,後有《來看我們的演唱會》腰斬,網傳原因都來自品牌商的撤資。
觀衆看不到的,是各平台 " 綜 N 代 " 的風雲變幻:有的雖是平台王牌綜藝,但基本确定為最後一季;有的在錄制邊緣,卻始終未能成形。
綜藝投入的大幅縮水,從宏觀角度看,是因為實體經濟下品牌商的日子也相當艱難,如從前般一擲千金撒錢在綜藝上,恐怕已經有心無力。
哪怕仍有投資預算,大多品牌商也選擇押寶劇集。因為短視頻對長綜藝的摧毀,遠遠勝過對長劇的摧毀。每期動辄一兩個小時的綜藝正片,如今已經成為各種短視頻剪輯的母帶,很少會被觀衆耐心看完了。
而品牌商的審慎,也直接影響了各平台的綜藝布局。
嘉賓上,最受追捧的,是自帶綜藝效果的諸多喜劇綜藝咖,其次是自帶流量卻又非一線的愛豆藝人,以及階段性自帶話題但咖位不高的三四五六線話題藝人,細究起來,無非勝在價位與熱度的綜合性價比。
制作上,能省則省的思路滲透在每一個環節:本來疫情緣故就令所有 " 走出去 " 的綜藝都變成國内遊,如今更加降級為 " 國内窮遊 ",甚至直接轉為 " 露營季 "。類似降級還有音綜的歌曲版權、真人秀的飛行嘉賓咖位、密逃的舞美和劇本殺的本兒。
而窮日子影響最深遠的,其實還是全面收縮帶來的極端保守的決策思路。
哪怕破局的先例擺在面前,大家依然不敢冒險。
——固然綜 N 代一代不如一代,但好歹還有基本盤,總好過創新帶來的未知與莫測。
——固然流量明星和一線綜藝嘉賓已很難再排列組合出任何新鮮感,但好歹有基礎流量,總好過用新人去考驗觀衆緣與綜藝效果。
——固然重複現成的綜藝品類與模式顯得 " 一窩蜂 " 與 " 黔驢技窮 ",但有可對标的成功案例寫在 PPT 上,騙到品牌商的幾率,總會提升幾分。
循着成功模式去複制一個又一個似曾相識的綜藝節目,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炮制。但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在内容産業上的簡單粗暴:提煉公式,複制粘貼,排除不确定,降低風險。
在寒冬将至的内娛,這可以被理解,卻不能被贊賞。
做内容需要規避風險,做内容卻不是為了規避風險。
既然橫豎都是要過窮日子,既然過往高額預算帶來的流量要求與束縛很難掙脫,何不值此全行業裸奔之際,徹底解放思想,真正着眼于創新與表達。
過寒冬不能靠苟,苟過去也不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