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0 月 8 日消息,據《科技日報》7 日報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金華教授和王青松研究院團隊與暨南大學郭團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制了可植入電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纖器,率先實現對商業化锂電池熱失控全過程的精準分析、早期預警。
▲ 圖源中科大
據介紹,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可植入電池内部的多模态集成光纖原位檢測技術,成功設計、研制了多模态集成光纖傳感器,可在 1000 ℃的高溫、高壓環境下正常工作。這套設備實現了對電池熱失控全過程内部溫度、壓力的同步精準測量,攻克了熱失控極端環境下溫度與壓力信号相互串擾的難題。
此外,研究團隊提出了解耦電池産熱和氣壓變化速率的新方法,首次發現觸發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的特征拐點、共性規律,實現對電池内部微觀不可逆反應的精準判别。報道稱,該方法爲快速切斷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保障電池在安全區間運行 " 提供了重要手段 "。
圖源 Pixabay
當前,電池熱失控已成爲制約電動汽車、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的核心瓶頸。電池内部從局部短路到大面積短路,溫度可蹿升至 800 ℃以上,從而引發電池起火爆炸。因而,科學、及時、準确地預判電池安全隐患已成爲當前電池安全領域國際性的科學難題。
IT 之家注: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期刊《自然・通訊》上。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