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年輕人不想結婚了,另一半年輕人卻在婚禮上卷出新花樣。
當越來越多年輕人吐槽婚禮變成作秀,淪為形式主義,有一對新人卻将婚禮真正落地成自己核心理念的身體力行——把婚禮變成一場可持續環保實驗。
一場婚禮會産生多少碳排放量? 大多數人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他們卻對這個問題較起了真。" 我希望我的婚禮是可持續的婚禮,我的婚姻也是可持續的婚姻。"新娘李少欣這樣想也這樣做了。
在他們的婚禮上,所有的餐具都是非一次性用品,每個人喝水的杯子都做了姓名标記,晚宴清一色是素食,傳統的雞鴨魚肉一概沒有,甚至連婚禮中的花材都将在儀式結束後回歸花店繼續生長,或者留在酒店制成幹花二次利用。
他們給這場婚禮算了一筆賬,婚禮最終産生了 23 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 17.7 噸來自于飛機、高鐵、汽車等出行的排放,占總排放的 78%, 約 4.4 噸來自于酒店住宿、0.5 噸來自于花材和布置、0.2 噸來自于餐飲。
婚禮結束後,他們自願多花 2000 元,通過第三方機構購買在國家自願減排和排放權交易系統登記的風電項目,抵消掉了所有的碳排放,完成了這場特殊的 " 碳中和婚禮 "。
2020 年," 碳中和 " 的概念逐漸走進大衆視野,中國提出 " 雙碳 " 目标,力争于 203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這樣的宏觀概念裡,我們總會覺得這樣的目标離自己很遠,但這場婚禮提供了一種個人參與到 " 碳中和 " 實踐的可能性。
為什麼他們這麼不怕麻煩?這場碳中和婚禮是如何誕生的?「後浪研究所」找到了婚禮的新娘李少欣,和她一起聊了聊 " 碳中和婚禮 ",也給想要嘗試環保的年輕人一些新啟發。
以下是新娘李少欣的自述。
當婚禮成為一場可持續的實驗
2022 年 9 月 3 日,我結婚了。
夏末的陽朔溫度正好,遠處青山環繞,牧牛成群,滿目蔥茏的綠沾染着自然的氣息。沒有接親,也沒有車隊,賓客圍站在一起,我提着婚紗,腳穿一雙循環材料制成的白色婚鞋,獨自走向棧道盡頭的他。
新娘李少欣
婚禮現場,八塊叉車木棧闆臨時堆成的甜品桌上散落着甜點與水果,上面的鮮花來自附近的山上,純素食的晚宴上,鷹豆泥、菠菜沙拉、松露牛肝菌意面代替了傳統葷菜。賓客們舉着不同的玻璃杯談笑嬉鬧,在整個婚禮過程中,完全看不到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用品的影子。
綠色、環保、可持續,這是一場我理想中的 " 碳中和婚禮 "。
碳中和并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把它用在婚禮上,我的理念是 " 減排為主,抵消為輔 ",也就是首先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減少碳排放 , 然後在婚禮結束後計算整場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于這些無法避免的碳排放,通過 CCRE 交易進行抵消完成最後一公裡的減排。
CCER 指的是對我國境内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彙、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
目前個人尚且無法直接參與 CCER 交易,需要通過第三方機構完成。
挺麻煩的對不對,可結婚本來就是件麻煩的事兒,既然決定了折騰,那就盡量按自己的方式來。
最初我嘗試請婚慶公司幫忙簡單辦一場婚禮,但是溝通中發現,我想要的婚禮形式不在一般婚慶公司的套餐裡 , 我也不希望被其他人的婚禮形式所套路。比如,我不想婚禮上有一個主持人,太尴尬了,我更希望是自己的朋友來證婚 ; 我也更希望婚禮是在山水之間 , 而不是富麗堂皇的酒店。
後來我和先生聊起父親牽着我走向丈夫的環節,他認為這是父權制在婚禮上的延續,把我從一個男性交到另一個男性手中,新娘本身卻不是獨立的,為什麼不可以是媽媽?媽媽在婚禮上的角色是什麼?
他的話給了我啟發,既然不認同一般婚禮中的某些流程,那我也可以跳出這個框架,去辦一場符合我的理念的婚禮。
李少欣的婚禮現場
我在環保機構工作,現在做的主要是從農業和食物系統出發,推動轉型金融支持農業與食品行業獲得投資 , 加速碳減的步伐。
比如我們制定綠色債券的标準,幫助企業明确它的定義和邊界,投資者信任的标準可以促進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同時 , 通過綠色債券融資能幫助發行方以更低的成本融資,獲得更好的收益。
我和先生也是因為環保工作認識的,不過他的關注更偏向氣候變化和國際合作,既然我們都有相似的理念,那我們的婚姻是不是也可以是可持續的、低碳的呢?
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兩個都在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期待一個什麼樣的婚禮,又可以傳達給親友們什麼樣的信息,碳中和婚禮的想法就是這樣慢慢成型的。
我也在網上搜過,低碳婚禮并不新鮮,好幾年前就有人做過了,有前輩在地壇辦婚禮,伴手禮是新能源産品,但我們這次除了計算婚禮本身産生的碳排放之外,把所有賓客出行導緻的碳足迹也都算進來了 , 這在專業上叫範圍三的碳排放。
婚禮中各環節碳排放的比重
這是一場目的地在陽朔的婚禮。婚禮地點本來在海南,後來因為疫情換到了陽朔,這個地點也有一點私心在裡面,我很希望能在一個原生态的靠近大自然的地方辦婚禮,另外因為我很喜歡攀岩,陽朔之于攀岩者就像是日月灣之于沖浪者,有一種朝聖的感覺。
大家基本上都是從外地趕來的,差旅這件事本身就不那麼低碳,在最初統計賓客信息的時候,我就事先收集大家的出發地和時間,提前把出行 tips 發給他們,串合時間相近的朋友們到達桂林後拼車到陽朔 , 從廣州出發的親友們乘坐高鐵或者拼車,減少不必要的出行排放。
本來也會擔心有抱怨,但其實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拼車,甚至一些本來互相不認識的朋友反而在飛機上相熟了,我覺得還挺開心的,好像我的婚禮也提供了一個社交契機。
有朋友送了我一根紅色的攀岩繩當作新婚禮物,雖然隻是一根繩子,但是在攀岩中其實關系到一個人的生命。
後來在接親環節,這個繩子就被打了很多攀岩的結,一頭挂在我的腳上,我的先生需要在院子裡從另一頭一路解開這些結才能找到我,還挺有趣的。這一方面是想傳遞我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低碳吧,其實除了用車接送,接親也可以很有意思。
可持續的理念是貫穿整個婚禮的,其中還有一些我很喜歡的小巧思,比如我們的伴手禮裡有一個小小的地球,給賓客的答謝卡也是可降解的種子卡片,用水泡開就會散落一些神秘的種子,種下去可能某一天就會長出綠色的小生命、小驚喜。
在婚禮結束後就要進行碳核算了,我自己考過碳核算的證書,所以初步做了一些數據搜集和計算,同時求助了碳咨詢專業機構 " 碳阻迹 ",通過他們對排放活動進行核算 , 花費約 2000 元,購買了在國家自願減排和排放權交易系統 ( CCER ) 登記的湖北利川天上坪 48 兆瓦風電項目的碳信用 , 抵消了婚禮的碳排放,實現了婚禮碳中和。
由碳阻迹 頒發 的碳中和證書
購買 CCER 是比較常見的抵消方式,也是支持綠色項目的經濟手段。有一天如果大家都願意參與碳交易市場,越來越多的綠色企業可以通過碳市場得到經濟上的支持,那這些綠色能源發展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好,形成一個從個人到社會的激勵系統。
當碳阻迹與我一起核對碳排放數據的時候,我重新了解了不同食物的碳排放因子(碳排放統計核算的重要參數,它表示每一種能源在燃燒生産的過程中,能源單位所産生的碳排放量),也知道了原來本地的食物和進口的食物碳排放量有很大差别,僅食品運輸就占到全球碳排放的 6% 左右。
這還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查驗和計算這些東西,去了解身邊每一件産品的碳足迹。
回看下來,這場婚禮很像是和老公一起做的一個項目,為了環境和氣候我們才相知相識,現在我們又朝着一個共同的目标繼續邁進了,就像我先生的婚禮發言一樣,"I especially appreciate our mutual love for the nature and environment and how it drives me to work harder to take care of it."(我很感激 , 我們對自然有着共同的熱愛 , 這一份熱愛驅使我更加努力地守護它。)
抵抗瑣碎、不理解與一次性塑料
現在呈現出來的這場婚禮我很滿意,甚至覺得它意外地完美,但是婚禮籌備的背後是很多瑣碎的問題和一次又一次的溝通。
首先我們的婚宴是素食,這也是與其他婚禮最不一樣的地方。
最初找到的餐飲團隊并不是專業做素食的,他們也沒有嘗試理解我想要什麼,隻能簡單理解為素食就是沒有肉,那麼就隻能選擇沙拉之類的菜品,但這并不是一個好吃的素食,也不是我想要的。
後來因為疫情,婚禮地點改到陽朔,在這樣一個滿街都是 " 李姐啤酒魚 " 的地方找一家西餐廳就已經很難了,做素食更是難上加難。正在發愁的時候有朋友推薦了一家西餐廳,他們的菜單本身就有素菜選擇 , 對素食有一定了解,也很願意從我的角度去找替代品和備選項,還挺幸運的。
但是過程仍然不順利。考慮到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賓客,我們的主菜是有中式和西式之分的,西式的意面比較好解決,但是中式就很花心思了。
最初先生選擇的方案類似于 " 芹菜炒豆腐蓋澆飯 ",我覺得天呐這樣不可以的,這太奇怪了,後來我去試了好幾次菜,嘗試各種擺盤,主廚也提供了好幾種解決方案,直到最後一天才定下來 " 羊肚菌配中東小米 ",幸好最後大家都對晚宴很滿意,有朋友甚至都沒有注意到是素餐,所以好吃的東西大家就會喜歡,并不是一定要肉才可以。
婚禮現場的素宴
享用素食的賓客
但是我也沒想到,當我把重點放在擺放甜品的餐具時,差點忽視了甜品也會有素和不素的區别,當時甜品師傅說蛋糕用的是最好的動物奶油,他覺得好的定義就是貴的東西,我說千萬别,一定要用植物奶油,還感慨幸好他提了一句。
我對素食這麼堅持,其實爸媽也不太理解,直到現在我回家他們也還是會專門做肉想看我吃不吃,我挺不開心的,但是處理方法也不是很成熟,隻能用不吃來表明我的态度,所以也想通過這個婚禮讓他們知道我是怎麼樣的,我希望當他們作為一份子去參與這件事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這不是一個很極端的事情,反而是很快樂的。
他們還在婚禮上問我的朋友我為什麼要吃素,其實有點尴尬,但是我也覺得挺好的,至少是他們願意主動去了解這件事情了。
大概十歲的時候,我就決定以後要從事環保工作了。
小時候在廣州,去餐廳就能看到很多野生動物在門口的籠子裡關着,那時候家裡還闖進過一隻從飯店逃出來的野生動物,我都不認識那個動物是什麼,隻記得它有手指,像一隻猴子,後來才在電視上看到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吃野味這種事在當時很普遍,看着那些野生動物被殺害我會很心疼,也很想為它們做點什麼,但是當時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直接促使我選擇環境保護相關的專業。
那是在我高考那一年,有一家餐廳抓了一條海豚,海豚就被存放在餐廳一層一個很小的玻璃箱裡,因為空間太小,它在裡面沒有辦法遊動,隻能被水淹着。然後這個餐廳就發起了一個衆籌,類似于幾月幾日大家要一起吃掉海豚,每個人可以報名付多少錢吃哪個部位,現在看來那麼荒誕那麼殘忍的一個活動,當時是有很多人參與的。
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都哭了,人在學校又特别無能為力,後來看到一群人在餐廳門口抗議,要求把海豚放生,我很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當時我選擇環保專業是很小衆的,大家都選金融、國際貿易這些很熱門的内容,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也會遇到可持續發展專業的實習生,甚至以前中國都沒有這個專業。
我覺得這是一代一代的努力造成的,如果沒有那些争取的人,可能現在大家還是會吃野生動物,有人願意去表達,才讓大家越來越關注這個領域,同樣的,可能辦這場婚禮很麻煩,但是開始有人願意去做這些事是很重要的。
今年我也參加了三場婚禮,每個人舉辦的婚禮都很不一樣,但是不可避免的都會用到很多一次性的東西,氣球啊,彩炮啊,還有塑料制品這些,最後都散落在地上,也不會有人去撿,可能這是傳統吧,但我們在整個婚禮過程中還是想盡量避免掉這些産生一次性垃圾的環節或者尋找替代品。
對于廣東人來說,敬茶是婚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流程,和其他地區不太一樣,我們的敬茶很複雜,所有的長輩都要敬,這時候一般婚禮為了方便都會用紙杯,但我覺得太不環保了,還是買了八套紅色的茶杯,婚禮現場我在敬茶,後廚的朋友輪流洗杯子來換,最後這些杯子也被家人帶回去當作紀念品了。
而且婚禮上有太多可能會用到杯子的場合了,但是這個民宿又沒有接待過這麼多客人,根本拿不出足夠的玻璃杯,後來又去找酒吧借,東拼西湊湊出來一堆形态各異的杯子,婚禮現場又很怕大家用完杯子之後放下再找新的杯子,會造成更多的用杯和洗杯子的工作量,我們就給每個人發了一個小标簽可以貼在杯子上,當作自己的專屬杯子。
還有喜餅的禮盒也溝通了很多次,我不想每一塊喜餅都有一個單獨的塑封,太不環保了,但是也沒辦法用紙袋包裝,最後妥協的方式就是用鐵盒,并且讓餅幹的尺寸可以剛剛好卡在盒子裡不會碎掉,後來這些禮盒是搭乘妹妹的順風車從廣東運來的,節省了不少碳排放 , 我還挺滿意的。
正好卡在鐵盒裡的喜餅
但沒想到問題出在快遞的環節。一些北京的朋友因為疫情沒辦法來到現場,我就想等回到北京後請甜品師再做一些寄過來,我再分别送給大家,結果打開快遞的時候,我發現每一盒喜餅都有單獨的塑料泡泡包裝。
當時真的非常沮喪。我以為已經和甜品師溝通了那麼久,她應該會理解我的理念了,結果沒想到還是這樣,事後我也猜想有可能是快遞小哥從專業的角度出發,擔心破碎才包了這麼多層,但這就無形之中産生很多塑料,我能夠理解,可是難過和沮喪也是真切的。
所以我想說環保這件事不是我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可以實現的目标,它是一整個社會供應鍊的問題,每個環節都需要有這個意識。而且這件事情可能不是要花費多高的金錢成本,而是要花心思花時間去想可能的解決方案。
就像這盒餅幹,如果我不提出這個辦法,它可能就是一個紙盒,裡面都是獨立包裝的餅幹,但是我想到了同樣好的解決方案,可以不用塑料不用一次性包裝。在其他領域我相信也是一樣的,在其位的那個人,如果有這樣的思維,可能很輕松就可以想到代替方案,但是首先需要有這樣一個意識。
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某種主義
也會有人說,既然追求環保為什麼還要辦婚禮呢?對我來說這個事情的邏輯不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要決定去做一個事兒,那用一個更環保的方式去做就好了,難道最後我們要為了環保不工作、不吃飯嗎?這不現實。
我自己也有很多想要去實現的目标,環保不是唯一一個,但環保可以貫穿在每一個實現目标的手段裡。我隻能在做每一件事的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碳排放,或許一個人沒有辦法影響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一點努力。
現在可能整個輿論環境就是說做什麼事都要做徹底,要不就百分百不點外賣,或者百分百吃素,但是我的生活哲學是 " 哪怕一年隻做一次,都是很好的 "。
因為産生一個塑料垃圾,可能一千年之後才能完全降解,那你的一個決定就能影響一千年 ; 但如果你能少用一次,就會減少一個一千年。如果我們能選擇自己做飯,能少點一次外賣,能夠在點咖啡的時候自帶杯,就是少了一份浪費,少了一份對環境的影響。這并不是一個專業的問題,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做到。
吃素食也是一樣的。我不想對外宣稱自己是素食主義者,馬克思列甯主義才叫主義,素食不是變革 , 也沒有信仰,隻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覺得 " 主義 " 這個詞是對素食的一些偏見,好像一定要有一個門檻才可以進入,也是把這種行為标簽為刻意小衆、很高深的東西,但是它本身隻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而已,靈活吃素我覺得也是值得歡迎的。
其實本來辦這場婚禮我并沒有想傳遞什麼理念,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我首先關注的是能不能通過這件事獲得自我認同,也沒想到會有記者對它感興趣。
後來我自己也寫了一篇文章介紹我的婚禮,隻是想告訴這些參加婚禮的親友,你們也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參與了這樣一場 " 可持續的實驗 "。
雖然我是在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工作,但其實之前很多朋友都不懂也不了解我具體是做什麼的,不過現在有些朋友也會主動來問我關于 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問題,想要知道他們可以在這個議題上做什麼。
後來還有朋友看過文章後來問我平時是怎麼喝水的,因為他日常在家都是喝瓶裝水,突然意識到這樣很浪費,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辦。
我就推薦他在家可以買 25L 的桶裝水,桶還能重複使用,如果覺得飲水機占地,現在有很多電動抽水器可以直接安在桶上,還有過濾器也可以的。我有個工程師的朋友測算了過濾器的水質,和飲用水的差别很小,這些都是可能的解決方案。
跟他解釋完之後,朋友說要向我學習,以後在家不喝瓶裝水了。
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少點外賣、逛逛二手市場,還有網上也可以搜到 " 碳足迹計算器 " 這種小程序,輸入食物、産品、交通方式等等都可以計算它們的碳排放量,大家至少心裡可以有一個概念,原來坐地鐵和打滴滴的碳排放是相差那麼遠的。
" 碳足迹計算器 " 小程序
其實婚禮結束一個月後,我又去給我們婚禮做菜的餐廳喝咖啡了,服務員竟然認出了我,還打了折,原來他也參加了我的婚禮。那一整天我都特别開心,好像把這種理念也傳遞下去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後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楊一凡、楊柳,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