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從未改變,但我們始終在前進
在上一期中,我們的科技樹來到了人類文明的最前端,世界的格局從未像今天這樣趨于多元化。然而,現如今的世界僅有 " 主流文明 " 的一部分,得以享受到信息時代下的和平與便利,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還都處在混亂與戰争的威脅中。在工業時代晚期才宣告成立的新中國也不例外,中國上百年以來的積貧積弱,讓這個新生的國家處在極度的落後與貧窮的環境裏,再加上兩極格局之下的強敵環伺,強軍工以自立便成了新中國的首要任務。
最後一期 " 鋼鐵、槍炮與文明 " 中,我們将從海、陸、空與戰略四大方面,介紹中國軍工在時代變遷中的進步與成就。
說到陸軍,就不得不提中國陸軍祖傳的 " 火力不足恐懼症 " ——從建軍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乃至建國後的抗美援朝,我軍都被缺槍少炮嚴重困擾。在國内主場作戰時,我軍尚且能利用 " 主場優勢 ",利用夜晚、地形等要素伏擊敵方,将戰鬥強行拖進短兵相接,使其重火力無法發揮。但在敵方已經架設好陣地,需要攻堅的戰場,或是面對裝甲目标時,戰士們往往隻能冒着巨大的風險,肉身穿越火力網進行爆破作業。
同一時期的西方國家不僅擁有強大的炮兵力量,甚至已經列裝了一部分自行火炮,而蘇聯雖然在火炮自行化的進程上進程較爲緩慢,卻擁有以 " 喀秋莎 " 爲主的輪式車載火箭炮,火力覆蓋能力極爲強悍。
因此,我軍從非常早期就開始将着力點放在陸軍火力的方向上,這其中又以火箭炮技術的發展最爲突出——由于建國初期中蘇關系較爲緊密,再加之 " 喀秋莎 "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優秀表現,我軍早在 50 年代末就從前者的設計中汲取靈感,并根據中國重工業相對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作戰環境以步兵爲主的情況,優化設計出了 63 式 107 毫米輕型牽引式火箭炮。
盡管這種兵器看起來就像是幾排鐵管上焊了個輪子,外觀簡陋無比,但也正因如此,它擁有了輕巧便攜、易于生産、易于維護的特性,讓它得以在工業實力薄弱的前提下大規模列裝部隊,甚至能被迅速拆解成數個重量不超過 30 千克的部件,從而在遊擊戰、運動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不僅如此,63 式 107 毫米火箭炮的火力也相當強大,12 個發射管可以在 7 到 9 秒内完成一次齊射,盡管存在精度較差的缺陷,但大規模齊射和火力覆蓋可以彌補這點——擴大爆炸的範圍可比提高精确度方便多了。
不論是從越南戰争時期,越南軍隊用我軍援助的 107 火轟炸美軍,摧毀其重要軍事據點邊和機場,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期,我軍用更多的 107 火炸平越軍陣地,都能證明 107 火的赫赫功績。甚至到了阿富汗戰争時期,阿富汗遊擊隊仍會使用這種武器襲擊蘇軍的補給線。
在深度還原了現代戰場的《世界啓元》中,華夏文明在工業時代的特色單位正是還原了 107 火特性,集便攜、火力與生産性于一體的強大兵種 " 便攜多管火箭 "。有了這個兵種,玩家們也能在遊戲中親身感受一把中國陸軍在那個處境艱難,強敵環伺的時代中爆發出的韌勁與巧思。
如今,中國陸軍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各種火炮、火箭炮的自行化、信息化建設已然完成,步兵的單兵火力更是誇張到 " 人手一筒 "" 列裝榴彈狙 " 的水平。經常有人調侃,中國軍隊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已經病入膏肓,但這種火力優勢所代表的,正是中國軍工在漫長時間裏的進步與成長。
甚至有人背了倆筒
這種從一窮二白到獨步天下的驚人成長,也體現在中國空軍的發展軌迹中——作爲三大傳統軍隊之中出現最晚的軍種,空軍對國家的綜合研發能力有着極高的要求。因此,在建國初期,我國的空軍裝備并沒能實現自主研發,不論是最早的國産噴氣式戰鬥機殲 5,還是曾經擊落 F-4C" 鬼怪 " 的殲 6,本質上都是仿制蘇聯 " 米格 " 系列戰鬥機的産物。
随着中蘇關系的惡化與邊境摩擦的日益劇烈,自主研發噴氣式戰鬥機的任務也愈發緊迫,中國空軍急需一種 " 飛得高,夠得着,跑得快 " 的高空高速戰鬥機。殲 8 戰鬥機的研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
然而,初代國産自研戰機的開發之路其實并不順利。在研發過程中,機頭抖振、機翼結構強度不足、發動機空中停車、後機身溫度過高等問題,都先後困擾過研發人員。等到殲 8 真正定型投産時,其設計卻已落後于國際主流——費勁心力研究出的自研戰機,因火控、雷達、導彈等系統的缺失,根本無法與已經大規模列裝蘇軍部隊的米格 23 抗衡。
因此,改善了火控、雷達等系統,并将機頭進氣改爲兩側進氣的殲 8II,也應運而生。這款戰機在那個時代被寄予厚望,軍中稱其爲 " 空中美男子 "。但限于當時中國的綜合工業水平,其性能與同時代的戰機相比并沒有顯著優勢,低空低速性能還存在明顯短闆。
即便如此,殲 8II 仍然是長達二十年時間裏,保衛中國領空的絕對主力。它與中國空軍的飛行員們所面對的,是性能強于自己,甚至勝過自身兩個時代的對手。但殲 8II 和中國空軍卻從未有過退縮," 功勳之翼 " 之稱,名副其實。
好在,進入 21 世紀以來,随着中國經濟與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中國空軍工業迅速發展,從中國的第一款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三代機殲 10,到标志着中國空軍正式進入 " 四代機 " 時代,擁有隐形、超視距打擊、電子戰能力的殲 20。這一切都共同揭示着中國空軍已經真正立足世界頂尖水平。
中國空軍的這段曲折曆程,也被《世界啓元》記錄了下來。在中國軍工與《世界啓元》的深度聯動中," 功勳之翼 " 殲 8II 與中國空軍的驕傲 " 威龍 " 殲 20,都作爲聯動兵種加入了遊戲,其技術特點也被遊戲忠實地記錄了下來——重視火控、電子系統的殲 8II 的側重點是絕對的攻擊力。而殲 20 則和現實中一樣,擁有隐身、超視距打擊、超強機動性與超感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大兵種都将以免費的形式發放給所有玩家,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在實戰中感受中國空軍漫長自研之路的厚重,感受 " 空中美男子 " 與 " 大威天龍 " 在空中翺翔的英姿。
《世界啓元》與中國軍工的聯動不止局限于空軍。中國海軍的驕傲 055D 大型導彈驅逐艦,也作爲聯動兵種加入了遊戲。作爲最考驗國家底蘊的軍種,中國海軍曾經還是 " 淺藍 " 的代名詞,整個海軍體系圍繞岸防與反登陸建設,基本沒有考慮遠洋作戰的可能性——這一點,從中國海軍漫長的 " 無航母時代 " 就可見一斑。
不過,這樣的印象随着遼甯、山東、福建三艦的接連交付,以及 " 國服最強帶刀侍衛 "055D 大驅的 " 下餃子 " 式下水,徹底成了過去式。今天的中國海軍,已經走出了黃水與淺藍,駛向了舞台更大的深藍遠洋。
最後,說起中國軍工不得不提,還有中國軍隊的 " 第四大軍種 " ——火箭軍。正如我們上期所說的那樣,當今世界的相對和平,建立在擁核國家的廣泛核威懾之下,出于對大規模毀滅性力量的提防,兩大擁核國家之間不敢輕易開戰。
但若是空有核力量而無法進行戰略打擊,核威懾便形同虛設。在各大國家防空、反導攔截力量日益成熟的情況下,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便顯得尤爲重要。這也是 " 東風 " 系列戰略導彈始終堅持叠代,不斷推陳出新的最大原因。
盡管中國一直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核力量也一直維持在維護國防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但航程可達上萬千米,擁有北鬥衛星制導的最新款 " 東風快遞 ",卻能無聲無息中禦敵于萬裏之外。
在前不久,《世界啓元》" 公測線下品鑒會 " 的結尾,一張 " 真理隻在射程之内 " 的海報,預告了 DF3 戰略導彈即将加入《世界啓元》的消息。盡管目前還沒有具體的玩法演示,但不難想象的是,在傳統的海陸空戰場之外," 決戰于千裏,斃敵于一瞬 " 的戰略武器,也将活躍于《世界啓元》的戰場上。
玩家們不用擔心這些聯動内容是否會給自己的錢包增加額外的負擔,《世界啓元》官方早就研究決定:大國重器,就該提供給每一個玩家體驗。和之前的殲 20 聯動一樣,所有 " 軍武明星 " 的聯動都會以免費形式上線——不僅包括兵種自身,登錄動畫、頭像框、專屬稱号等周邊内容也全部免費,不需要玩家付出任何金錢成本。
當其他遊戲還停留在三國、冷兵器的鐵器時代時,《世界啓元》卻已然開啓了前往下一個紀元的大門——組成大戰場的不止有冷冰冰的戰報和數字,更有承載着時代發展的槍炮、鋼鐵與文明。每一個品味獨到的策略家,都值得在《世界啓元》中開啓一段屬于自己的文明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