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2023 成都車展正式開幕了,與 2022 年那時在爆熱氣溫中突然中止對比,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讓車展氣氛透露着一絲絲涼意。
從車企的媒體邀約陣容縮水,到車展沒有發布統一的媒體日發布會日程,成都車展開幕前已經讓人感到詫異,而開幕後更是讓人感到屬于汽車媒體的日子過去了。
車展媒體日以往都是媒體簽到、新品發布會和拍攝新車型,如今卻仿佛提前進入了觀衆開放日。
除了展台擠滿的工作人員和觀衆,火熱的直播博主也霸占了每一台新車型,汽車媒體很難找到一個清屏的角度去拍攝照片或者視頻,甚至淹沒在直播博主的抑揚頓挫之中。
車企與媒體和用戶也需要更多空間好好交流,而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車展,開始變爲一個汽車大賣場,而不再是新技術和新産品的首發舞台。
于是,媒體日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專屬日子,成爲被直播博主霸占的舞台也就不足爲奇了,畢竟車展也要耗費當地經銷商的資源和成本,車企千方百計地增加流量和銷量也就無可厚非。
在車展開始前,有一位媒體老師說 " 參加成都車展,有報道需求的可以直接 call 我 ",讓我思考作爲自媒體,底層功能依然是傳播信息,化解了我近期深陷流量的迷茫。
車展開幕後,有一位同行老師說 " 成都之行,在繁華中感到隐隐的戰兢,忙碌并不是解藥,當務之急是看清未來。"
随着汽車市場跨入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新時代,大衆、通用和豐田等頭部車企都面臨嚴峻挑戰,甚至無法奮力突圍,就連跨國車企也看不清楚中國汽車市場怎麽了,未來将走向何方!
曾經,即便是新造車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特斯拉來勢洶洶,車市在大衆和豐田等主流車企的支撐下,依舊是确定性的存在,品牌加上好産品就意味着可觀的銷量。
汽車市場仿佛一瞬間從銷量的競争轉變爲流量的争奪,兩者之間的井水不犯河水,突變爲流量決定銷量;即使銷量可觀,流量的不足卻讓人錯以爲部分車企快要倒閉了。
于是,幾乎所有車企都加入流量争奪戰,不管是口舌之争,還是格局之争,又或者是粉絲互毆,社交媒體平台每天都在上演令人咋舌的華山論劍。
從動力技術路線到智能座艙,再到購車群體的變化,汽車市場變成了一個不确定的存在,一家頭部的車企也可能被流量帶偏。
在 2023 成都車展,我們已經看不到部分車企的身影,新車企也不再浮現,參展的車企将電動智能汽車變成了展台主角,燃油車成爲了附屬品。
燃油車已經不是需要被大力宣揚的主角,而新能源汽車則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新東西、玩出新花樣,洋洋灑灑講上大半天。
隻是燃油車真的不行了嗎,新能源汽車真的受到全民擁抱了嗎?相信每個人的内心都存有疑問。
燃油車長期發展的成熟和穩定依舊備受用戶的信任,而新能源汽車依舊處于快速叠代升級,甚至變革之中,未來究竟如何,無人知曉。
汽車産業從确定性進入不确定性,未來更加迷茫,但總得一路前行,在發展中撥開迷霧,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
成都車展變了,因爲汽車和市場都變了,變得讓人無所适從;然而,在混沌中總會閃現那些指引前行的光,就像我們俗話說的,萬變不離其宗。
透過現象看本質!車展這個平台的作用變了,是因爲汽車産業和大環境變了,但好的産品從來都是一家企業活下去的關鍵,車展是如此,車企更是如此。
在不确定性中要看清未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許我們可以從眼前做起,不要慌亂,更不應該随波逐流。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