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似乎很流行,五年同學聚會,十年同學聚會,二十年同學聚會,三十年同學聚會等等。五年聚會是因爲分開有點想念。十年聚會爲曬娃,二十年聚會爲追憶過去 ,三十年聚會因爲大家都成了留守老人沒事幹。
一般來說,畢業後,在同一城市工作的,關系好的會常常聚聚,不在同一地方的同學難得一見,如果不聚會,可能畢業分别就是永别。
什麽人熱衷于組織聚會呢?
個人認爲是以下幾類人:
①大學是班幹部的人,特别是班長,書記,他們對活動比較熱心。
②事業有一定成就的人。
我自己很少參加多人聚會,但幾個關系好的會常聚。
我 1991 年大學畢業的。2001 年是我們畢業十周年,當時是陶同學組織了 " 十年磨一見 " 的聚會。我們班是大班,一共有 60 位同學,我清楚的記得隻有 48 位同學參加的。
陶同學畢業後,和其他同學一樣,被直接分配至某中學當老師。不甘寂寞的他,在工作了二年後,毅然辭職下海。據講他最後離開家時,是跪在了他父親面前,說了 " 兒子不孝,把鐵飯碗給扔了,我會銘記您的養育之恩。"
我們佩服陶同學的是,他當時辭職時并沒有明确的方向,孤身一人南下深圳。身上帶的幾百元用完後,還沒有找到工作。然後就到小飯店給人家洗碗度日。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新 X 洲在招銷售人員,去應聘被錄用了。從最基層的業務員幹到市級分公司經理,他隻用了三年時間,後來又經過二年的努力,幹到了省級公司的經理。
1998 年,陶同學在上海七寶鎮買了一套房子,同時讓在老家做鄉鎮衛生院醫生的老婆也裸辭了,專家在家帶孩子。
2011 年是我們畢業二十周年,當時是我們的班長郇同學在他的家鄉連雲港,組織了 " 我們再相逢 " 的同學聚會。我記得那次隻有 40 位同學到場,由于我與大學班主任在同一個城市,我們倆開了一台車前往。
郇同學盡管是我們大學班長,但是并沒有機會參加業餘團校的學習,當然也就沒有資格成爲黨員,另外,大學期間他也沒有得過一等獎學金。
工作後教了十年書後,調到所在縣教育局普教科工作。那次聚會的紀念品,是他精心準備的東海水晶紀念柱。
郇同學組織畢業二十周年聚會,完全是出于班長的責任擔當,沒有半點擺闊顯擺之意。
2021 年是我們畢業三十周年,由于沒人願意組織,以及防疫的規範影響,我們沒有聚會。
我作爲一個普通同學,每年都有個習慣,就是把與我同城的四位同學和班主任集中起來,搞個小聚活動。
去年小聚時,我們也聊到了三十周年聚會的話題。我的建議他們還是認同的,就是必注入文化元素。制作一枚班旗,象征班級靈魂,旗子輪到誰保管誰就可以組織聚會。
成立班級愛心基金,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向班級基金捐款。至于基金的用途由班委會讨論通過。
成立聚會機制。由于我們 60 名同學都是江蘇省的,我的建議是每個地級市推選一名組長,加上班長和團支書就組成了聚會委員會。這樣就保證聚會與每個人緊密相連;同時也避免了飯局一散,什麽也沒有的尴尬。
目前,我正在做團支書的工作,讓她領頭把班級聚會上升到文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