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有哪種潮流趨勢火遍全球,火足全年,非" 芭蕾風 "莫屬。
乍聽 " 芭蕾風 " 這個詞,我的手臂不禁打了個顫。我以爲,是大學時期支配了我大量業餘時間的那個女人,她又火了。
以防有人不知道,我說的那個女人名叫 Mary Helen Bowers,是一名芭蕾舞者,也是好萊塢女星的塑形老師,但現在最爲我們所熟知的身份,是帕梅拉的前輩。她結合古典芭蕾,創造了一套形體塑身的課程,是謂" 美麗芭蕾 "(Ballet Beautiful),其中尤以" 天鵝臂 "爲首,令無數人聞之色變然欲罷不能。
老師:很好;我:腰抽筋了
這個女人完美诠釋了我對 " 芭蕾風 " 的想象:身形颀長、氣質優雅、天鵝般舒展、仙子般恬靜,還有非常充沛的體力——我都累趴下了,她還遊刃有餘地擡着手伸着腿,面帶迷人微笑。
後來我得知," 芭蕾風 " 的風靡和 Mary 老師沒有直接聯系,但意圖塑造的形象就是我以上的想象。
這一年裏,Jennie 在 BLACKPINK 巡演上的芭蕾風造型,刷屏了一次又一次;MiuMiu 的芭蕾鞋登頂 LYST 第三季度最受歡迎單品;各路時尚博主都穿上了襪套、紗裙、緊身上衣 ……
芭蕾風到底是種什麽風,爲什麽讓那麽多人一見傾心?
穿得看起來像 " 跳芭蕾的 "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終于可以脫下臃腫的羽絨服,擁抱屬于春天的輕盈。
要說适合春天,還真沒什麽風格能赢過 " 芭蕾風 ",夠少女、夠靈動,夠舒适、夠慵懶,還能完美适配長輩 " 春捂秋凍 " 的告誡:怕腿冷就加襪套,怕手冷就加坎肩。
圖源小紅書用戶 @小周桃子、@易夢玲
" 芭蕾風 " 今日以美麗風靡全球,但其實,保暖和保護是寫在它基因裏的。
芭蕾風以芭蕾舞者的穿搭爲靈感,但舞台上的标志性裝束搬到日常生活中,多少有些誇張,比如裙擺誇張的 "tutu 裙 ",隻有幼兒園在讀小女孩才敢堂而皇之穿出門。所以,現下這股風潮中,被借鑒最多的其實是練功服。而練功服的設計初衷,是保證舞者靈活動作,不受衣料的限制或阻礙,同時又能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因此化整爲零地把全身上下的衣物拆成了很多個部分。
圖源小紅書用戶 @芝、@小 Pa
這很多個部分,就包括最容易複刻的襪套和坎肩,不管你穿什麽上裝什麽下裝,這兩樣往腿上肩上一套,芭蕾的感覺就出來了。再不濟,買雙芭蕾鞋,秒變芭蕾風。
我們的老朋友貝拉就很知道,怎麽用占地面積最小的單品,四兩撥千斤地呈現芭蕾美學的效果。芭蕾風糅合了成熟和純潔,很适合貝拉塑造自己天真又有風情的個人形象。
襪套、發帶、平底鞋,輕松芭蕾風
基于更好輔助舞者練功這個目的,芭蕾練功服要麽特别貼身,要麽特别寬松,比如坎肩和上衣通常緊貼肌膚,極具包裹感,而短裙柔軟飄逸,給足活動空間,講究的就是一個張弛有度。貼身的部分凸顯肉身的纖弱柔美,短裙襯托舞蹈之輕盈和靈動。
韓國品牌 Pehrt 和 The Open Product 還将 " 降落傘褲 " 融入芭蕾風設計,給弱質纖纖加上一層名爲 " 酷 " 的濾鏡。上半身跳芭蕾,下半身跳街舞。
Pehrt 型錄
至于那種仙氣缥缈、純淨脫俗的氛圍,往往靠色彩來渲染。穿一身 " 芭蕾風 ",單品必須是同色系,什麽撞色什麽多巴胺穿搭都别沾邊,又以淺色爲佳——除非要穿一身黑,來點 " 黑天鵝 " 的魅惑和禁忌感。
本輪 " 芭蕾風 " 的領軍人物 Jennie 在進行 " 芭蕾風 " 教學順便全球巡演時,就穿過一身全黑蕾絲套裝,在她的同類型穿搭裏顯得尤爲特别。
這套牢牢把握住松緊結合、色系統一的原則,又凸顯性感魅惑的衣服,是中國設計師王予涵的品牌 Yuhan Wang 的作品。因爲設計師幼時深受水墨影響,尤其喜愛國畫中的仕女形象,所以傳神地用蕾絲 + 印花诠釋了啥叫 " 東方芭蕾風 "。
仔細查了查,Jennie 穿過的 " 國潮 " 還不止 Yuhan Wang,另一個牌子Nφdress,她在巡演中上身兩次,用坎肩或臂套搭配緊身上衣、紗裙、襪套、芭蕾鞋,完成了整套造型。
2018 年,Nφdress 就曾被 Vogue 大贊特贊,形容品牌主理人餘璐琪是" 讓整個 Instagram 都淪陷的設計師 "。
現在看來,以九十年代街頭時尚爲靈感的 Nφdress 勢頭不減,除了借 Jennie 的 " 芭蕾風 " 大出風頭,還頻繁成爲女團愛豆的打歌服。
圖源 Nφdress 品牌小紅書賬号 @nodress
看了這麽多,不難發現," 芭蕾風 " 并不是對襪套、紗裙、芭蕾鞋這些元素刻闆的堆疊——畢竟現在時尚趨勢多如牛毛," 風 " 與 " 風 " 之間難說有什麽清晰分野," 閨房風 "" 知識分子風 "" 老錢風 "" 運動休閑風 ",都可以靠加個襪套或坎肩混入 " 芭蕾風 " 隊伍中——重點其實在于凸顯柔美又純真的氣質,營造文藝且松弛的氛圍。
Ralph Lauren 的 " 老錢芭蕾風 "
在逃公主們新的 " 仙女夢 "
當判斷某種元素是否成爲流行的主要标準是 " 搜索量 "" 浏覽量 ",即使大街上擦身而過的路人們依然都穿着 T 恤衛衣牛仔褲,隻要檢索關鍵詞能得到足夠多的結果,某種共識就達成了:現在有種什麽什麽風,雖然生活中沒見人真穿過,但好像特别流行。
就像戴上框架眼鏡、襯衫外套上小馬甲,一身 " 知識分子風 ",向 " 智性戀天花闆 " 靠近,當然知識分子也不一定這麽穿,不信你看魯迅還把毛衣掖進褲腰帶裏。
或者教你如何速成 " 老錢 " 高級感,把衣服都換成駝色、千萬别帶碎花大 logo,仿佛在唐頓莊園裏剛打完高爾夫;不過老錢之所以看起來像老錢,主要因爲是哪個伯爵家的大侄子。
而芭蕾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襪套外綁上交錯的絲帶,在緊身上衣下搭配一條蓬蓬的紗裙,芭蕾象征的純真和優雅就并存于己身。
爲什麽全世界的女孩(也有一部分男孩)都被 " 芭蕾風 " 打動,紛紛效仿?
大概因爲," 芭蕾 " 這兩個字,是自帶柔光濾鏡和高雅光環的。
雖然芭蕾在 19 世紀才變成主要由女性表演的藝術形式,但這麽一兩百年下來,芭蕾早已成爲優雅高貴的代名詞、女性氣質的煉金石。試問誰小時候沒試過和朋友站成一排,模仿 " 四小天鵝 "?我推測 Jennie 一定試過,因爲她說過自己的夢想是成爲芭蕾舞者。
韓團 LE SSERAFIM 的成員中村一葉,因爲從小練芭蕾,在人們眼中多了一層濾鏡,在她的直拍視頻下,常常見到 " 果然跳芭蕾的就是不一樣 "" 一看就是舞者 " 這樣的評價。
中村一葉《ELLE》畫報
不過,之所以有濾鏡有光環,還是因爲芭蕾不是你想練,想練就能練。
芭蕾對先天身材條件要求很高,要瘦又不能隻是瘦,要高又不能太過高。
坊間甚至流傳一首打油詩:" 三長一小一個高,二十公分頂重要,開、繃、直、立爹媽給,輕、高、快、穩師傅教。"" 三長 " 是手臂長、腿長、脖子長," 一小 " 是頭小," 一個高 " 是腳背高," 二十公分 " 是腿至少要比上身長 20 厘米,開、繃、直、立要求軀體有足夠的的 " 開度 "" 軟度 ",體态優美,輕、高、快、穩就需要日複一日的勤學苦練了。
勤學苦練也不是靠恒心就行,還需要備足不菲的學費和置裝費,看芭蕾舞劇的門票錢和參加比賽的報名費,另算。網上倒是也能搜到 " 芭蕾省錢攻略 ",但怎麽說呢,不是貴到一定程度,一般不會有這種攻略。
畢竟,芭蕾最初就是一項 " 貴族藝術 "。
芭蕾和普羅大衆之間的距離,讓名爲高雅品味和絕佳氣質的光環得以存續,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個定了型的 " 芭蕾舞演員 ",她們極纖細,又極堅韌,她們精緻優雅,又充滿不可名狀的 " 少女感 "。經年累月雄踞藝術殿堂的 " 芭蕾 ",除了代表某種外貌特質,又被賦予關于優越家境和良好教養的象征意義,引人無限遐思。
這些是芭蕾蠱惑人的原因,卻也是将許多人拒之門外的原因。
因此也不難想象,對于 " 芭蕾風 ",不少業内人士并不贊同。據女性媒體 HerCampus 報道,有從業者認爲這種所謂 " 美學 " 會将芭蕾這一嚴肅的專業降格爲大衆的某個 " 造型 "。
但 2 歲開始接觸芭蕾的 Chazlyn Yvonne 覺得:" 有些人會認爲,芭蕾風并不 100% 忠于舞者的穿着,但是這種風格的意義隻是通過表現外界普遍認知中的芭蕾來高興高興而已。" 現年 20 歲的她經常在 Instagram 上分享自己的芭蕾風穿搭。
Chazlyn Yvonne
實際上,芭蕾多年來充當過無數時裝設計師的缪斯,所謂 " 芭蕾風 " 也不是第一次流行。
2010 年,娜塔莉 · 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上映,很快掀起了穿着芭蕾平底鞋、裹身上衣、緊身衣和襪套的風潮,還帶動了以芭蕾爲靈感的健身課程——因爲想要擁有與芭蕾風相匹配的身體。
《黑天鵝》劇照
鼓吹厭食症的帖子開始在社交媒體上流行。當時的社交媒體頭牌 "Tumblr" 上,出現了許多将芭蕾舞者和飲食紊亂聯系起來的圖文,但并不是爲了抨擊單一的審美标準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而是爲了美化和推崇。
《黑天鵝》劇照
那時,人們爲了嚴絲合縫地複刻自己所理解的芭蕾之美,不惜削足适履,時過境遷,我們都已經明白,苛待自己以迎合某種審美标準,并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正确的事。
盡管如此,卻也并不意味着評判就消失了。" 芭蕾風和所有風一樣隻适合瘦子 "" 還是白幼瘦審美 "" 微胖根本不敢穿 " 是針對芭蕾風很常見的看法。就拿襪套來說,有人說可以修飾腿型,有人覺得不僅會把最細的腳踝遮起來,還讓小腿粗一圈。
小紅書上有不少關于芭蕾風的避坑指南:" 小腿粗的姐妹真的不要輕易嘗試芭蕾風 "。
還有筆記列舉了不适合嘗試芭蕾風的身材類型:O 型腿、粗小腿、肌肉腿、小腿外翻、個子不高。這條筆記獲得了超過 300 個贊,不過評論大多是認真分析襪套的正确打開方式,以及鼓勵博主:" 挺好看的呀。"
穿搭博主 @爬爬醬(163 丨 110) 在自己試穿之後,也發視頻 " 奉勸 " 微胖女生遠離芭蕾風:" 感覺整個身材的比例非常奇怪。"評論中既有人說 " 這個好像隻适合瘦瘦的妹子 ",也有人表示 " 微梨穿上挺好看 "。
對于好不好看這個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何種風格何種元素,定論總是無法形成的,而且争議似乎也總是圍繞着 " 顯胖還是顯瘦 ",但不論怎麽說,當下的芭蕾風,已經比《黑天鵝》那會兒要自由得多、包容得多,也觸手可及得多。
美國博主 Monique Black 因爲在市面上找不到合适的單品,幹脆在 TikTok 上分享自己的大碼芭蕾風穿搭,呼籲品牌提升尺碼包容性。
《亢奮》中飾演 Kat 的大碼女孩 Barbie Ferreira 也是芭蕾風的忠實擁趸。
就像 " 跳芭蕾 " 的也在突破體重不過百的标簽,前段時間迪士尼上線了第一個" 大碼公主 ",這位公主就是跳芭蕾的。" 本來想靠跳舞減肥,結果變成了會跳舞的靈活胖子 ",在更接地氣的街舞裏能看到越來越多身材各異的人,不知道之後嚴苛的芭蕾舞會不會接納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