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 3 天 2022 年就結束了,爛完這幾天,明年我一定好好生活。
順便送大家一套《年終總結》的模闆吧。
怪不得都說年年有魚是一句祝福。
年底了,大夥都吃好點補充營養。
12 月 25 日,演員潘粵明發文說父母發燒了,他為老人做了西紅柿炒雞蛋、熬了雞湯,父母拌飯吃了不少。
本是一片孝心,評論區卻沸騰了。
無數網友質疑潘粵明沒有 " 常識 ",讓老人發燒期間吃雞蛋喝雞湯是 " 給敵人遞刀子 ",會加重老人的病情。
那應該給老人吃什麼?
大明白們娓娓道來:煮點粥。
再加點青菜和白蘿蔔,定殺得那奧密克戎片甲不留。
看得哥真是辣椒面卡嗓子眼,吞也不是吐也不是。
白粥基本都是碳水化合物,屬于高糖食物升糖極快,中招發燒時,短時間内血糖波動大并不是好事,甚至可能會加大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即使加上一些清淡的蔬菜,營養水平也遠遠不能支撐生病所帶來的消耗。
而能提供蛋白質的雞蛋和雞肉,怎麼看都比它們适合病人。
你想想,身體裡的各種免疫系統和病毒打得熱火朝天,能量耗得差不多了,就給你發個信号,趕緊,給咱們整點吃的,接下來繼續打。
然後你咣咣灌一肚子稀飯青菜,是不是有損士氣,不利于勝利?還是得雞蛋牛奶牛肉水果适量粗糧谷物啥的給兄弟們安排上,兄弟們吃得容光煥發,殺得病毒丢盔棄甲!
哥也就這麼草草比喻,新冠期間适合吃啥還得看醫生的建議。
我翻遍了前幾周的信息,暫時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正經醫生建議大夥不吃雞蛋隻喝白粥。
反倒是一些和醫學八竿子打不着的大 V,把吃肉還是喝粥的問題,進一步給上升到 " 崇洋媚外 " 的高度。
咋,中國人以前是不吃蛋還是不吃肉?
古人這些吃的少,是因為不喜歡麼?
00 後 10 後的小朋友,普遍比上一代人高大健壯,和補充了足夠的肉蛋奶不無關系。
隻是 …… 身體上成長了,其他地方也得跟上。
今年 7 月,遼甯丹東的賈女士因為要去上班,便将 9 歲的女兒送到爺爺奶奶家。
誰知道沒過多久,鄰居家一名男孩突然沖進來向她女兒索要手機,她女兒不給,男孩竟然拿了一把刀将其砍傷,她女兒身中 20 多刀,呼救無果隻能裝作昏迷,男孩才停止傷害,随後被送到醫院縫了 200 多針。
賈女士稱,男孩身高 1.7 米左右,體重将近 150 斤,但因為未滿 14 周歲,不構成刑事犯罪,刑事立案被撤銷。
這還不算,直到現在,男孩全家都沒有對賈女士女兒有過任何形式的道歉,更不要說賠償。
男孩沒滿 14 歲,他家裡就一個滿 14 歲的都沒有嗎?
法律和規定都無法一次性達到完美,需要經常修修補補。
能無視區别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可能隻有病魔了。
哥前幾天燒的不明所以,發現自己能多讀懂些史鐵生的文字了。
" 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
昨天和十來個楊康一起吃飯,咳嗽聲此起彼伏。
其中最大聲來自新聞妹,雖然早就轉陰了,可這嗓子就是轉不過來。
在哥和張富貴的輪番恐吓下,她今早去拍了張 CT,所幸肺部隻有結節。
涉及到自己的身體,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把人吓壞。
最近血氧儀這樣的居家常用醫療器械賣的十分火熱,相應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比如這款 " 魚躍 " 血氧儀,價格由原來的不到 100 漲到了 299 元。
價格這事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隻要不是漲的太離譜,哥覺得都還算能接受。
不過 …… 發貨又召回就有點看不懂了。
12 月 28 日,一名網友爆料,自己之前在魚躍官方店買了一台制氧機,都送到家門口的中轉站了,結果被召回,快遞說是發貨方要求的,他一度懷疑是買的時候太便宜了,現在商品漲價了商家想收回。
在帖子發酵後,魚躍官方聯系上了這位網友,表示召回并非是想加價,而是發錯了型号,儀器并非惡意漲價,而是原材料漲價。
若是真的發錯貨也是難頂,這個月的物流系統屬實是要寄了,哥上周買了件羽絨服,到現在都沒發貨。
有錢都沒處花。
這 …… 難怪 " 大白 " 能進十大流行語。
對,就是《咬文嚼字》公布的 2022 年十大流行語。
鄰國日本也幫咱們總結了 20 個。
家人們,這活整的我繃不住了,太哈人了屬于是。
不知道兔年會流行什麼?
這兩天,中國郵政準備在兔年發行的兩張《癸卯年》特種郵票,突然火了。
特别是第一張 " 藍兔 ",有着一種 " 這兔年愛過不過 " 的炫酷氣勢,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審美這東西每個人都不同,不喜歡提出批評聲,覺得不合适乃至要求更換都是合理的。
但一些上綱上線的誅心之論,哥覺着大可不必。
這兩張郵票的設計者是 99 歲的黃永玉先生,他也是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枚生肖郵票 " 猴票 " 的設計者。
老先生畫兔子一直都是這種風格,抽煙喝酒燙頭,個個都有兔然的自我。
【每日一簽】
【網友問網友】
她理所當然,她父母也理所當然嗎?
新聞來源
《遼甯 9 歲女孩被鄰居砍傷 家屬:傷人者未滿 14 歲無法追究刑責,至今未賠償道歉》紅星新聞
《《咬文嚼字》發布 2022 十大流行語》環球時報
《核酸檢測員月薪 10 萬降至 3 萬:" 考慮回去做科研 "》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