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嗷嗷胡
早些年,大佬們熱衷于這樣一類故事:私家車平均超 90% 時間是停放靜置的,利用率極低,随着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人們可以随時呼叫無人車服務,于是私家車将成為曆史……
如今聽起來,這一類的叙事中 2010 年代普遍存在的未來樂觀主義簡直滿到溢出。尤其彼時汽車分時租賃正如火如荼,佐上無人駕駛這張頂級大餅,白酒配煙法力無邊。
然而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高階自動駕駛的難度遠遠超過了當時的預期和想象。所謂私家車被無人駕駛網約車取代,随時出門随時有車的理想國,八字尚沒一撇。
這個過期烏托邦倒不是重點,重點是自從它幻滅——準确說是被淡忘之後," 商品價值的服務化 " 這一大的概念,也随之遭到了規避或雪藏。今天這套理論早套不着狼了,仿佛沉迷于過了氣的共享經濟沒回神。
回到現實中來。中國新一代汽車品牌正在借純電之機,尋求向上突破;以高端純電專屬平台為标志,BBA 為代表的外資品牌也已然全力轉型希望守住豪華地位。然而在純電世界中樹立高端,或許有着與燃油時代全然不同的另一條路。
" 狐假虎威 " 不再成立
在過去一百多年燃油車時代,汽車的發展方向——或者此處更準确點說應該叫汽車的高端化 " 抓手 ",盡管後來開枝散葉衍生衆多,最關鍵最高效的一根向上主線,無外乎性能二字。
" 造超跑 " 被視為車企們的人生大事,部分不以鋪裝路面為主的品牌則以硬派越野作為替代。一家汽車品牌的含金量幾何、一家車企某刻是盛是衰,透過旗下産品線中高性能車型、子品牌的狀态和比重,即可管窺出八分。
以至于到了今天,自主品牌們迎頭向上,還是會想起超跑和越野這兩把開山利器。往早了說,有蔚來、前途、特斯拉,往近了說,有廣汽埃安、比亞迪仰望。
但在燃油時代,那些性能幾乎與現實環境脫節的高性能超跑、硬派越野車,之所以能夠對母品牌做出積極貢獻,也是因為它們與同品牌 / 同集團旗下的其他車型之間,可以建立起有形或無形的勾連。
這種勾連處理得是否恰到好處,也是 " 用超跑沖高 " 能不能足夠奏效的決定因素。因為超跑車型定位與母品牌拉開太遠,導緻耗資巨大卻收效甚微的例子,僅過去幾年我們就不難找到幾例。
盡管大家都知道,哪怕那些豪門闊少也沒幾個人開法拉利真是去賽道去跑山,但闊少們需要知道自己與那樣的生活隻有一線之差。他們可以看着 Top Gear、看着 Chris Harris,想象自己也暢快淋漓揮灑自如——隻要想、隻要能,車做得到。
(更多)金錢、法律和駕駛技術,除此以外别無阻礙,這種客觀存在的可能性、夢幻與現實間一戳即破,是性能車和超跑賴以存在的基石:闊少們知道 " 它可以 ",也知道 " 我會享受其中 "。
這一層鍊條繼續向下套娃,我們就得到了燃油時代的 " 溢價傳遞圖譜 "。頂級超跑與消費品超跑之間,超跑與跑車 / 高性能車之間,高性能車與基礎車型的運動套件之間,一層層将想象和(也許)技術傳導,也一層層将信仰部分變現。
這樣的價值路徑,隻有性能這一個維度可以承擔和串聯。比如豪華固然也很重要,卻不足以創造出如此等級分明、便于利用的梯度。乘坐一輛勞斯萊斯和一輛中級車的舒适程度之差異,遠沒有駕駛一輛法拉利和一輛中級車的性能差異來得明顯,于是 " 豪華 " 這條線要弱得多。
成就這一路徑鍊條的根源,燃油車時代動力是絕對的稀缺品而壓倒了其他。車企們提升内燃機動力的努力,總是會遇到從政策到技術再到商業層面的各種掣肘和阻礙,以至于到電動車崛起前夜,主流價位依然無法做到 " 性能過剩 "。
而這一點,在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車上,已經不再成立。動力和功率不再是什麼稀缺品,而更大程度上的,現在更取決于成本定位和競争姿态。
主流價位輕易就做到了對限速以下過剩,人們看到純電超跑動辄一兩千匹馬力,沒有一絲當年看到布加迪時的驚訝。當動力數字不再是充滿挑戰的稀缺品,遠超日常所需的動力也已唾手可得,汽車世界中 " 性能 " 這根主線就斷了一半。
不稀缺了,自然就難以付之信仰,是以會有人感歎 " 馬力變廉價 "。如果說上一半被扯斷的是 " 制造差異 ",下一半被扯斷的叫做 " 營造幻想 "。
這另一半,是被純電動車天生的特性所扯斷。如果僅僅是不再稀缺,最多隻是 " 信仰稅 " 價值縮水——就像我們所看到的,特斯拉 Roadster2、埃安 Hyper SSR 将純電領域的超跑天花闆拉低了數倍之多。
真正讓整個鍊條崩裂的是,我們能确定會有人開着法拉利下賽道跑山并樂此不疲,因為我們能确定這真的能帶來公認的快感。即便國内國外真正這麼幹的人比例其實稀少,這種現實的可行性也能支撐起幻想,價值鍊下方的性能車也同理。
然而你真的相信有闊少會開着一輛重量翻番、無聲無息的純電超跑,在山路上突然興起翩然起舞嗎?或者說,真的會有人享受其中,并随時願意為之,以至于心馳神往嗎?——這隻會出現在 KOL 們的試駕視頻裡。
上面所說的性能是廣義上,既包括鋪裝路面也包括非鋪裝路面,也就是 off-road 和硬派越野的世界。同理,你真的相信會有硬漢開且樂于開一輛純電越野車穿越雨林嗎?如果不再相信,你還會在心中給這一品牌貼上 " 貴得有理 " 标簽嗎?
僅僅是理論上車輛 " 能做到 " 而鮮有人付諸實踐,和現實中真的有一定數量用戶去做、樂于去做,這兩種情況對于品牌調性的加成效果,尤其是對于(那些 " 做不到 " 的)下遊車型的投射效果,可以說截然不同。
我們會因為俱樂部老哥一身泥的牧馬人,而潛意識裡對指南者高看一眼。但如果心裡很清楚電動悍馬最多去越野公園練練,真下雨林得背一台柴油機實屬有病,對于同品牌的城市 SUV 而言,調性和形象上的關聯和借力就要弱得多。
當價值鍊條的頂端邏輯不再成立,整個鍊條也就全面瓦解。當瓦解傳導至離公衆較近的主流級别,現在的情況是:更強的動力隻是一種現實需求,而不再可能支撐起情感對價。過去望着 330i 流口水,今天看着雙電機隻是一個 " 哦 "。
過去動力性能可以成為一種圖騰,從而建立起高端品牌賴以維持的溢價,隻是根據所在級别不同有強弱之别:330i 和 VQ35 們大概是 " 明年一定 ",法拉利保時捷則是 " 此生無憾 "。
現在高性能三個字滿街都是,高端品牌調性裡沒有 " 高性能 " 那才稀奇。性能僅僅是量入為出、各取所需的冰冷配置,和座椅加熱、皮革等級什麼的沒有什麼不同了。
别拿 " 服務 " 不當技術
轉型純電卻把性能二字(當真)作為自己賴以突圍的當家法寶,審慎點說也許不能講毫無出路,但這條路徑的通暢程度和高效程度,相比燃油時代的屢試不爽肯定是大打折扣。
倘若過去百年曆練出的路徑失效了,那麼接下來汽車高端化的出路應該是什麼呢?這個可能的答案,其實可以追根溯源,往燃油到純電轉變的得與失上面去找。
之前在中總結過,由于結構上的巨大變化,從燃油到純電,得到的是動力性能、NVH 舒适性有了天然加成,失去的則是——大家都懂的——補能充電的麻煩事。
這裡囊括了充電的各種實際麻煩,也涵蓋了換電技術背後的局限,還包括了電池成本造成了純電動車續航與車價高度挂鈎(這在燃油時代是近乎不存在的),即之前中的 " 行駛 / 利用便利度 "。
既然電動車難逃當爹,那麼替用戶 " 伺候爹 " 就該唱主角。
歸納起來,會發現一個互相換家的神奇現象:
原本(對燃油車)屬于錦上添花的東西,适合用來創造級别差異的,性能、豪華、舒适性,對電動車變得更容易提高而更不容易創造溢價了;
原本(對燃油車,again)屬于最基本效用的東西,無論高低貴賤都差不多的,續航、補能、基建,對電動車就成了要死要活的地獄難度……
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最主要、最緊迫的問題,由 " 更強 " 變成了 " 保供 "。
在年久失修、速度看命、深藏地下三層的第三方充電樁面前,一輛 2 秒破百的純電超跑和一輛秦 EV 有什麼不同?此時,高性能超豪華又有何用?假設有外星科技降臨能實現 3 分鐘充滿,有誰會不願意用高性能去換嗎?
燃油時代,之所以高端化的主路徑是性能,次路徑是越野、科技、豪華等,根本原因也是 " 汽車的最基本效用已經實現普及 "。吃飽了才能考慮花天酒地,最廉價的燃油車也能保證 A 到 B 點,于是 " 怎樣從 A 到 B" 則是高端化的空間。
純電時代,性能、豪華都不再是稀罕物,起點就更容易高于燃油時代。而至少在初期階段(相對于我們有限的生命其實并不短),最基本效用都無法全然看齊燃油車,并且外界作用對提升行駛便利度的邊際效用較為明顯。
無限增加電池容量不可取,有了更密集的充電網就事半功倍;充電速度提高已經到了瓶頸,把快充樁從地下三層挪到地上就把時間找了回來。
順着這個思路推下去,此處的 " 服務 ",指的其實是廣義上的服務:一切核心價值不依附于車輛本身,而是由車企以服務商身份持續提供的增值服務。
這裡 call back 一下開頭的故事," 服務 " 常會被理解為 " 用人力解決技術問題 ",這并非我們此處的定義。蔚來的代客加電是服務,特斯拉提供超充網絡也是服務,一種無人化的 " 自取 " 式服務。某些車企官方提供第三方樁的提前勘察,同樣可以看作是服務。
年初 CES 上,奔馳也終于按捺不住加入了自建樁俱樂部,宣布将在 2030 年前于北美、歐洲和中國建設一萬個高功率快充樁。這之前,奔馳在歐洲已經有了 Ionity 這樣自己參與合資的充電體系。
這些廣義上的服務,一方面會有靠人力堆資源的成分在,另一方面也不是純比家底,服務要想更高效永遠需技術打底。特斯拉超充樁叠代、蔚來的換電體系,乃至我們今天沒想象到的,都需要也會促進技術研發與升級。
我們熟悉的以性能為主路徑的汽車市場格局,既是過去幾十年間可靠性、安全性基本完善後的結果,也随着道路交通的規範化而受到了壓制。然這種格局完全有可能因慣性而繼續維持,但該認識到并非沒有被打破的可能性。
沒有什麼會亘古不變。過去的一百年,往前看是汽車的厚重曆史,往後看也可以是 " 七人以下交通工具 " 的蒙昧期。未來人們甚至有可能無法理解,一個出行工具何以值得情懷信仰。好在對于我們,這個過程即便存在,大概也足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