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 CEO 沈輝帶隊到訪胖東來,與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進行深度交流,于東來陪同在胖東來賣場巡場交流并座談。
3 月 1 日,《零售圈》在《重磅丨董事會主席辭任,大潤發正式易主》一文中曾用小标題爲:猜想:" 胖東來式 " 調改或成新方向,闡述了大潤發學習胖東來調改的可能性,目前來看,這一猜想得到了基本印證。
在大潤發正式易主德弘資本半個月之後,大潤發掌門人沈輝帶隊到胖東來,可見,決策層的轉型決心之切,之深,之快。
大潤發作爲曾經傳統大賣場的王者,輝煌時的聲量堪比胖東來,業績反超家樂福,曾創造連續 19 年不關一店的紀錄,被譽爲超市陸戰王。
随着大賣場的衰落,高鑫零售易主阿裏,大潤發的發展經曆了過山車般的起伏,近年來,大潤發不斷創新嘗試各類業态,包括中型門店大潤發 super,小型門店大潤發 mini,和倉儲式會員店 M 會員商店,但這些嘗試,并沒有個業績的提升帶來顯著增長。
高鑫零售的财報顯示,從 2018 财年至 2023 财年,公司的總銷售營收、收入及經營利潤均呈現出下滑态勢。營收規模由 2018 财年的 1013.15 億縮水到 2024 财年的 725.67 億;歸屬母公司淨利則分别爲 25.88 億、28.34 億、28.72 億、-8.26 億、-7.39 億、1.09 億、-16.68 億。
沈輝的上任,正在改變這一頹勢。在最新的财報中,高鑫零售公布了截止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六個月中期業績,公司期内扭轉了上一财年的虧損局面,實現了 2.06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在這一積極信号背後,高鑫零售的收入和毛利分别較上年同期下降 3.0%、4.1%,顯示出該公司經營壓力依然存在。
作爲易主後的 " 操盤手 ",沈輝于 1 年前的 2024 年 3 月 27 日加入高鑫零售,與公司簽訂 3 年服務協議,享有固定年薪 480 萬人民币及購股權,以及每年管理層花紅。作爲五十知天命的沈輝,一九九九年作爲部門經理加盟本集團,參與了「歐尚」品牌進入中國的籌備建設工作,陸續擔任了門店總經理以及歐尚中國的人力資源總監。二零一六年二月至二零一七年五月擔任本集團旗下「歐尚」品牌營運大賣場的總經理,負責「歐尚」品牌大賣場整體營運績效管理及業務策略制訂。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三年期間在法國歐尚工作,擔任門店總經理職務。
可以看出的是,沈輝是高鑫零售土生土長的零售老兵,曾在大潤發的兄弟品牌歐尚長期工作,并有 3 年法國歐尚國外工作經驗,沈輝的回歸可以說是,大潤發的再次回歸。
一個月前,2 月 28 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公告稱,阿裏出售高鑫零售的買賣協議交割已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在香港完成。與此同時,高鑫零售高層團隊也發生變動。曾經的 " 大賣場教父 " 黃明端辭去董事會主席,德弘資本華裕能接任,标志着大潤發的 " 黃明端 " 時代正式落幕。
沈輝會不會成爲 " 新 " 大潤發的黃明端式人物,率大潤發走出泥潭,可能還需要時間的印證,從考察照片來看,沈輝及團隊背雙肩包在賣場同于東來交流,這一務實且 " 差旅 " 式的形象,讓大家看到一個踏實的零售人形象。
而德弘資本方,華裕能出任高鑫零售董事長,他曾作爲聯合創始人兼 CEO,曾在 kkr 主導過青島海爾、現代牧業等經典案例," 華裕能 + 沈輝 " 的 " 資本運作 + 零售實戰 " 雙組合模式,會帶領大潤發走向何方,此次到訪胖東來學習交流,或許才拉開其改革的冰山一角。
2024 年 7 月 23 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 CCFA ) 發布了《2023 年中國超市 TOP100》榜單,榜單顯示,沃爾瑪(含山姆)、永輝、康成投資(大潤發、M 會員店 ) 、華潤萬家(Ole、華潤蘇果)、盒馬、物美(物美、麥德龍)、聯華超市(聯華、華聯)、家家悅(世伴)、中百(中百倉儲、中百超市)、錢大媽位列前十位。其中康成投資(大潤發、M 會員店 ) 以 772 億元營收,528 家門店位列第三,營收相比上年減少 148 億元,門店相比上年減少 64 家。根據财報,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該公司支柱業務大賣場共有 466 家,相比 2023 年也是有大幅下降,這種壯士斷腕式的 " 關店止損 " 是前兩年的重點。
大賣場的衰敗,是行業大勢,不是大潤發一家的衰敗,而是整個行業的衰敗。
2025 年伊始,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 2024 年連鎖超市的經營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本次調查有效樣本共 47 家超市企業,擁有 1 萬多家門店,年度總銷售額近 3000 億元。從統計結果看,2024 年連鎖超市行業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除來客數外,其他關鍵指标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占比不到半數,向好的趨勢不明顯。
2024 年,38.2% 的超市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實現增長,其中大多門店總數并無增加。57.4% 的企業銷售總額同比出現下降。2024 年,25.5% 超市企業淨利同比增長,增長的超市中 58% 的增幅低于 5%。53.2% 的超市淨利同比下降,下降的超市中近半比例降幅大于 10%。銷售額增長的企業中,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未同步增長。2024 年,28.3% 的超市門店淨增加。樣本企業共新開門店 737 家,關閉門店 994 家,淨增門店 -196 家。
房租和人力成本上升,同質化競争嚴重,線上電商平台沖擊,品類專賣店瓜分大賣場銷售份額,新渠道不斷蠶食,已經成爲大賣場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随着 2024 年永輝,步步高等超市的胖東來式調改逐步增多,調改被《零售圈》列爲 2024 年零售業的關鍵詞,曾撰文發表觀點。
随着大賣場的衰落,胖東來式調改是不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可能需要零售人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