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曹恩惠
編 輯丨駱一帆
王衛是港交所的 " 老熟人 " 了。
2021 年,順豐房托基金(02191.HK)和順豐同城(09699.HK)先後在港股上市,算上當年收購的嘉裏物流(00636.HK),王衛一下子坐擁三家港股公司。
在順豐體系内,最核心的資産自然是快遞業務。綢缪已久後,今年 8 月 1 日,順豐控股(002352.SZ)正式發布公告,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股票并申請在港交所主闆挂牌。
在 8 月 17 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順豐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再次談及公司赴港上市的事情," 如果能在港股上市,機會會更多,這是必須的。"
不難看出,王衛對于順豐控股港股上市一事,勢在必得。
然而,友商的速度很快。極兔已在港交所遞表,菜鳥也明确了計劃并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到 18 個月内完成上市。
因此,王衛說," 我們要能拿到主動權。"
順豐 " 試錯 " 往事
起步于低價代理,轉折于直營制改造,興盛于 " 天、地、信息 " 三網合一,王衛用三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家中國民營快遞标杆企業。
不過,即便作爲國内唯一一家營收破千億的快遞民企,順豐控股過去三年也有所起伏。
2021 年 4 月,出席順豐控股 2020 年度股東大會的王衛道歉了——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順豐控股業績爆雷,當季虧損超過 10 億元。
" 我認爲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 王衛承認,公司當時在管理上有疏忽,并承諾類似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
過去幾年,順豐控股向來是國内快遞行業穩健經營的代表。但受到商務時效件增量放緩的影響,這位快遞優等生也需要尋求新的戰略規劃。2020 年,順豐控股創辦了 " 豐網 ",通過加盟模式進軍電商快遞;同年,順豐鄂州機場加緊建設,次年投入使用;2021 年 2 月,順豐控股宣布百億收購嘉裏物流股權,謀求供應鏈業務擴張。
新一輪資本開支,緻使順豐控股短期經營受到 " 反噬 "。在整個 2021 年度,該公司盈利持續下滑。
王衛并不甘心,縱然業績波動,戰略調整不會停下。
過去三年,國内快遞業的經濟件領域一度經曆恐怖的低價絞殺。在這段時期,有人乘勢而起,有人元氣大傷。對于順豐控股而言,其也在這一時期之所以選擇死磕經濟件,是想帶來業務量上的變量。
借助 " 豐網 ",順豐控股很快打破了高端商務件業務量的增長瓶頸:截至 2021 年底,在經濟件的助推下,該公司整體業務量順利突破百億件,達到 105.5 億件,是 2019 年的兩倍之多。
不可否認的是," 豐網 " 一度承載了順豐重返電商市場的夢想。但代價随之而來。一方面,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帶來了網絡運力的負荷;另一方面,經濟件的低毛利潤影響了順豐控股的盈利能力,并且需随時直面 " 價格戰 "。
如果說," 豐網 " 是王衛的一次 " 試錯 ",那麽這個 " 錯誤 " 直到今年才得以糾正。
5 月 12 日晚,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其下屬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豐網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豐網控股)拟以 11.83 億元的對價将深圳市豐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豐網信息)100% 股權全資出售給極兔。而豐網信息持有豐網速運 100% 的股權,即意味着順豐控股經濟型快遞業務将被剝離。
沒有了 " 豐網 ",順豐控股的業務量增長直接受到影響。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自今年 6 月份起,順豐控股的月度快遞物流業務經營簡報上,開始披露不含 " 豐網 " 的業務量變動信息。以 7 月的數據爲例,當月該公司完成業務量 8.83 億件,同比減少 4.13%。若不含 " 豐網 ",則同比增長 7.68%。
回歸資本競争
放棄低端市場的順豐控股,在最後時刻發揮了 " 豐網 " 最後的資本價值。在将這一部分資産賣給極兔之餘,順豐控股還順勢入股極兔,持股比例爲 1.54%。據消息稱,未來雙方将加強在國際業務上的合作。
實際上,此次赴港上市也被視作順豐控股強化國際化布局的有力舉措。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順豐控股 H 股上市,将成爲首家‘ A+H ’的中國快遞公司,有利于搭建更爲國際化的資本運作平台;順豐将有更多的機會全面融入全球市場,鄂州機場也将有機會與香港機場交換資源,有望打造成行業合作模式的樣闆。"
折戟電商件的順豐控股,将業務中心聚焦中高端快遞之時,其野心早已不滿足于國内。
無論是鄂州機場的建設,還是嘉裏物流、DHL 在華供應鏈業務的收購,順豐控股将國際業務視作繼高端、時效兩大傳統物流業務之外新的增量來源。
" 順豐最主要的目的是進入全球化資本,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用資本方式快速擴張。" 王衛在日前的股東大會上解釋了赴港上市的資本意義," 我們看到很多巨頭都是快速擴張形成規模,順豐要走的路也一樣,需要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平台。"
需注意的是,過去幾年産能和資本的快速擴張推動順豐控股體量躍升的同時,其整體的債務規模也逐漸上升。從 2020 年至 2022 年,該公司負債金額由 544 億元增加至 1185.57 億元,資産負債率提升至 54.67%。
而王衛所看重的供應鏈及國際化業務,目前在順豐控股的營收占比超過三成,的确表現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
财報顯示,2022 年,順豐控股供應鏈及國際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878.70 億元,同比增長 124.10%。此外,該公司還披露,截至 2022 年底,其國際快遞及供應鏈業務覆蓋國家及地區 98 個,跨境電商包裹業務覆蓋國家及地區 208 個。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王衛之所以強調港股平台的國際化融資屬性,不僅在于繼續與當前業務的國際化拓展形成匹配,更在于 " 友商 " 們的倒逼。
" 順豐在國際化上要抓住機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 王衛口中的 " 友商 ",包括極兔、菜鳥——前者,已于今年 6 月份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後者,預計 12 至 18 個月内完成上市。
除此之外,中通快遞和京東物流已于港股上市。這預示着,當前國内估值居前的幾大民營快遞物流企業有望齊聚港股。
可以發現,當快遞行業的價格競争日趨溫和之後,頭部企業的競争重心重回綜合物流能力的提升,這對于資本的需求更甚。
" 進一步增強全球及跨境能力,将深化在東南亞等現有國際市場的覆蓋,并加強順豐在高增長潛質市場的影響力。"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招股書中,順豐控股毫不掩飾這一訴求," 将有選擇地尋求有助于順豐成爲全球物流領導者的戰略性收購、投資及合作夥伴關系。"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趙鳳鈴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