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誤傳要「放棄」電動車計劃的奔馳,又發話了。
奔馳 CEO 康林松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呼籲歐盟降低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關稅,用競争推動歐洲車企的發展,而保護主義是在讓行業「走向錯誤的道路」。
自稱是「逆向思維者」的康林松認爲,在即将到來的激烈競争之下應反其道而行之——降低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這就是市場經濟,讓競争發揮出來」。
用一條「鲶魚」激活市場,這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陌生。
2020 年 1 月 7 日,特斯拉上海工廠新車交付儀式上,馬斯克表示「在中國,我看到了特斯拉非常令人激動的未來」。
上海工廠劃開的新篇章,不止屬于特斯拉,還屬于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
從 2018 年底奠基到 2020 年初首批國産 Model 3 交付,這段時間,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正經曆調整期,全國銷量負增長,新造車面臨生存難題。
特斯拉「入關」後,從成本到産品本身的優勢,給到了時有新能源品牌壓力,但與此同時,Model 3 的熱銷拉動了市場對新能源的認知與接受提高、基礎設施和用車環境,拉動了造車新勢力的趁勢崛起。
上海工廠得以落地,背後自然少不了政府的支持。馬斯克感慨:「感謝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上海團隊的工作,我們共同創造了令人驚歎的上海速度。」
不是說在特斯拉上海工廠建成前的中國車企沒有努力,而是充滿競争力的特斯拉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發展。
回到當下,康林松所提到的願景,與特斯拉在中國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然,這一層面是理想化解讀,就現實的角度來說,是對中國對歐洲車企的政策變化擔憂。
《環球時報》稱,康林松的表态「代表了一部分德國車企高管的聲音」。去年,寶馬全球 32.38% 的銷量在中國,奔馳是 30.70%,大衆的數字更高,是 35%
從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之初,深深紮根中國市場的德國車企便是反對者,數次在公開場合反對這一調查及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德國車企,或者說,至少奔馳一派,從康林松的一番話能夠看出,在強大的現金流、技術與認可度積累下等因素下,更傾向于擁抱競争對手,甚至希望能借競争對手之手,換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盡管先決條件不同,但對競争對手推動市場發展的希望,一如六年前上海政府決定引入特斯拉上海工廠。
康林松話語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怎麽都不是這段時間中文互聯網熱傳的「奔馳放棄全電動車計劃」。
2024 年這兩個多月,是純電車的寒冬:特斯拉直言今年銷量增長放緩、蘋果放棄造車、外國車企放慢電動車腳步,以及中國市場近兩個月來純電車銷量困境與負面新聞纏身。
或許是焦慮當頭,又或許是本來就不看好新能源,讓一些人迫不及待地,将奔馳實現銷量 50% 來自混動與純電車目标的時間點從 2025 年調整至 2025-2030 年之間的說法,解讀爲放棄全電動車計劃,進而否認中國的電動化方向。
速勝論與速敗論,其實都是關于競争不正确的表态。
盡管電動車的誕生已有多年,但其技術進步與大規模推廣不過是這十幾年的事,對于早就在全球建立起了利益鏈的歐美日韓汽車産業而言,現在還沒到舍下穩健、全球視角下仍有賺錢盼頭的燃油車,毅然決然地轉向全力發展電動車的地步。
中國汽車産業燃油車時代受制于起步晚與缺乏技術基底,在外資與合資品牌的影子下尋求發展空間,但在另一層面,燃油車領域的相對弱勢,爲行業留下了大幅轉身的機會。
反觀歐美,康林松在去年 9 月份就警告稱,即使是歐洲也無法在 2030 年之前做好完全電動化的準備。
不止如此,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外媒關于電動車的報道來看,歐美汽車行業轉向電動化的接受度仍需提高,無論是從工人還是經銷商、車企的角度來說。
工人因擔憂失去工作機會而反對或阻撓電動車工廠的建設;經銷商反饋基礎設施不足導緻電動車銷售壓力大,進而聯名反對拜登的電動化方案;車企将目标與産能目标一降再降 ……
站在對立的角度。
燃油車基底深厚的外國汽車産業,需要放慢電動化轉身進程,他們自信于手上的牌,看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而國内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随着滲透率的提升,進入更爲殘酷的淘汰賽階段,甚至在李想此前的微博來看,競争已經能夠進入了收購落後産能的階段,這是決賽的象征,也是行業發展開始步入平穩的體現。
從全球角度而言,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追求是長期議題,對于國内汽車行業而言,新能源汽車是另辟蹊徑在獲得更大勝利可能的新賽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而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有能力撼動燃油車時代的堡壘。
對立是一種角度,但更理性的角度,是站在競争的角度。
從這一角度來看,康林松的表态是應該被贊許的。即使這樣的表态,背後有着他對奔馳能力的自信,但更重要的,是他對競争、對市場的深度思考,對公平競争的推崇。
但凡相信——隻有充分的市場競争,才能帶來優秀的産品,才能誕生 / 維系偉大的企業,這樣的贊許都應該是被鼓勵的。
過去一個多月,在中國許多财經類的自媒體報道中,充斥着許多自我否定的言論,譬如,中國電動車陷入危局、奔馳不玩了、蘋果不玩了、美國不玩了等等。
我們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寫下「驚天逆轉」四個大字,其實也是對這種自我否定的否定。
中國汽車産業,需要更多的鲶魚,需要「無畏」的信念,需要支持公平市場競争的友人。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