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耿康祁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音 頻丨
2015 年 10 月 17 日,諾金酒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十周年暨創業者盛典圓桌對話。
創始人沈南鵬向在座的大佬們,抛出了一個靈魂問題:每個行業都有巨頭,你們是怎麽成功的?或者說,怎麽活過來的?
唯品會創始人沈亞有些佛系:" 中國市場足夠大,我們還是可以分一畝三分地的。"
" 我更堅信阿裏會變,阿裏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裏。"
11 月 29 日,馬雲在阿裏巴巴内網發言,并被一些媒體解讀爲 " 馬老師也坐不住了 "。
當天,拼多多市值超過阿裏,被視爲中國電商界不可思議的曆史時刻。
同樣感受到危機的,還有京東。
12 月 9 日,劉強東也在内網發聲:" 無論如何自己不會躺平,也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
兩大電商傳奇人物紛紛下場 " 抽鞭子 ",背後是電商業競争格局的多變與殘酷。
二十多年來,互聯網可謂是有流量的地方就有電商,有電商的地方就有瘋狂内卷,硝煙與戰争從不停息,各家置身其中的企業似乎都是人仰馬翻,永不消停。
但就是在如此殘酷、變幻的戰場上,已經 16 年曆史的唯品會,卻仿佛是置身于電商之外,從容不迫,悶聲發财。甚至外界越喧嚣,它越安靜,行業越動蕩,它越是堅若磐石。
就在 2023 年年初,很多同行忙着降本增效,能省就省,它卻以 1.2 億元拿下 5 棟大樓,計劃以 300 元一月的極低價格租給員工,來解決員工住宿問題,被網友熱議 " 神仙公司 "。
從 2008 年成立到今天,它簡直活成了電商行業的 " 世外桃源 ",也是行業内卷大戰中最嚼不爛,撬不動的金剛石。
互聯網行業擅長以虧損換增長,電商燒錢更是恐怖。2016 年,成立 12 年的京東終于結束了連續 11 年的虧損,迎來首次盈利;拼多多也是虧損累累,才 " 燒 " 出一片天。
唯品會,卻成立不久就靠超級盈利能力,獨步電商武林。
剛成立時,它被同行嘲笑商業模式簡單,APP 頁面土氣,公司也缺少存在感,但到第五個年頭的 2013 年第四季度,其毛利率已高達 24.5%,遠超同期當當的 17.6%,京東的 9.8%。
以至于,投資研究機構 Greenwich Research Group 發布做空報告,驚歎道:" 在一個競争十分激烈的市場,利潤率的可持續性極低,而唯品會的毛利率無法解釋 "。
事實卻狠狠打臉,2012 年首次盈利後,唯品會盈利之路再也沒斷過。在疫情中的 2020-2022 年,其淨營收更是連續突破千億大關,利潤也達到 63 億元曆史新高。
今年 11 月 14 日,唯品會發布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其淨營收 228 億元,同比增長 5.3%;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 18 億元,同比增長 15.5%,營收、淨利潤雙增。
劉強東當年曾預言," 垂直電商一定死掉,當然也可以賣掉。" 諸多垂直電商也的确如其所言,紛紛倒下,但到了唯品會身上,預言失靈了,京東後來還成爲其股東。
這麽多年來,唯品會熬死、熬廢了凡客、聚美優品、蘑菇街等同行,頂過了京東、淘寶等巨頭大兵壓境,甚至是收購壓力,不僅沒有倒下,反而越戰越勇,越戰越高。
1990 年,19 歲的沈亞繼承了父親的震旦電子儀器廠。頗有生意頭腦的他,很快拓展到熱門的電池代理業務,并把電池賣到東南亞、非洲,年營業額 1000 多萬、年賺 100 多萬。
八年後,沈亞結識了另一位精明的溫州人,也是他生意上的黃金搭檔——洪曉波。
兩人一拍即合,做起了手機電池、充電器等配件進出口生意。沈亞負責國内廠商協調、貨源組織,洪曉波則在歐洲賣貨,接洽渠道商和代理商,短短 2 年就賺到了 500 多萬。
到了 2008 年,随着競争飽和,沈亞越來越覺得傳統渠道賺錢 " 太辛苦 "。彼時,馬雲、劉強東、李國慶等同期創業者,早已在互聯網電商領域玩的風生水起。
沈亞決定改換賽道,闖入電商。
洪曉波提出了一個問題:用什麽樣的模式,來參加這場 " 分地運動 "?
兩個晚入局者,看着什麽都好像被人做過了的電商大行情,一度非常迷茫,最後還是身邊了解電商的朋友,給了他們初步靈感:複制國外經驗,比如法國奢侈品特賣電商 Vente-priv é e 的 " 奢侈品打折+限時特賣 " 模式。
洪曉波對 VP 并不陌生,他妻子就經常一大早去搶購上面的打折奢侈品。沈亞也找來了身邊的 " 太太團 ",一一調查 " 如果網上有打折奢侈品賣,你們願意買嗎?"
" 太太團 " 的回答很統一," 願意 "。
兩人瞬間信心大增,于是有了唯品會在 2008 年 12 月的迅速上線,初期幾乎是完全照搬了 VP 模式。
但到 2009 年 3 月,唯品會月訂單不過 18 筆左右,且用戶多是朋友圈太太團。相當于兩人花了 3000 萬啓動資金,動用無數人脈克服了奢侈品貨源問題,卻最終做了個 " 微商 "。
沈亞很快發現了 " 水土不服 " 的症結:當時網購客單價不過 80 元,高達四五位數的奢侈品價格,絕對是 " 小衆中的小衆 "。
如何找到更大衆的市場,沈亞看好了一個事情:艾瑞數據顯示,2008 年服裝等時尚類商品成爲最大網購類目,而當年也是服裝庫存大爆發的一年。
一個月後,沈亞 180 度大轉彎,從奢侈品轉向了大衆服飾品牌特賣,并且打出一面幫助服裝品牌清尾貨、庫存的旗幟。
剛開始,唯品會完全沒有談判權,沈亞不得不找上遊供應商一家一家談,甚至和洪曉波自掏腰包,買下一些知名品牌的尾貨打折銷售。
好消息是,這一次,他們押對了賽道,網站流量和成交量一直翻倍漲。2009 年 8 月,唯品會會員突破 20 萬,意識到這裏流量不錯的供應商們,開始紛紛上門。
站穩了腳跟,沈亞的商業才能,很快凸顯。
爲持續吸引品牌商,唯品會開出四大條件:一是幫助處理尾貨和過季産品;二是可在網站首頁做免費推薦廣告;三是限時限量 " 閃購 " 特賣;四是承諾賬期短,不押款。
通過這些辦法,唯品會用服務奢侈品品牌的方式,爲二三線品牌商進行免費二次包裝和營銷,除了增加其品牌曝光、節省營銷成本之外,也讓這些品牌即使 " 特賣 " 也更體面。
不押款,更讓唯品會比最高半年結款的其他電商,增加了吸引力。
爲把整個模式跑通,讓商家與消費者都既有面子也有裏子,唯品會還推出獨有的 " 一直兩快 " 把品質和效率推到更高境界:" 一直 " 指從品牌直接到用戶,抛棄全國代理等傳統環節,從而降本增利。兩快,則是限時特賣(閃購)的 " 快銷 " 和供應鏈的 " 快出 "。
前者,以限時限量搶購的饑餓營銷,倒逼消費者迅速決策,使銷售短平快,且不沖擊品牌原有價格體系;後者,則以大量進貨、大量退貨,加速倉儲周轉、降低庫存風險和資金壓力。
最終,最快 3 天可完成一次庫存清理,各品牌售賣率高達 80% 的唯品會,順利奠定勝勢。
2010 年後,高速成長的唯品會赢得資本青睐,拿下美國 DCM 和紅杉中國兩輪共 7000 萬美元投資。2011 年,唯品會淨營收從 3260 萬美元飙升至 2.271 億美元,2012 年這一數字又翻了兩番,達到 6.921 億美元,全年推出近三萬場特賣會,合作品牌商數量超 6000 家。
僅成立四年的唯品會,不僅 " 下水道 " 撿到金子,且成爲第三個美股上市的電商企業。當當李國慶羨慕地說," 當幾個傻笨電商還在死掐的時候,唯品會出來了。"
事實上,唯品會也曾經 " 飙過 "。
2012 年,唯品會以遠低預期的 3 億美元估值上市,卻開盤即破發,被業界稱爲 " 流血上市 "。但兩年後,它便以 2014 财年同比翻倍增長的 37.7 億美元營收,股價暴漲 60 倍,并以超 100 億美元市值,成爲第四大中國互聯網企業。
高光時刻,唯品會自信斷言," 中國電商已經結束了群雄争霸,大局已定,而唯品會必将占據前三強中的一席。"
此後,沈亞大規模自建物流倉儲,高喊 " 京東跟唯品會必有一戰 ",結果,其 " 電商、金融、物流 " 三駕馬車,很快開到懸崖邊上:營收增速放緩、利潤降低、股價擺爛。
幸運的是,2018 年 7 月,沈亞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并下定決心:收心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回歸特賣。此後,唯品會持續聚焦,仿佛把自己置身電商之外,專注特賣修行。
如今,唯品會更是格外 " 佛系 ", 甚至被一些投資者評價 " 沒有夢想,隻想搞錢 "。
從沈亞、洪曉波開始的低調、務實,專注本職與本旨,也讓它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活法。
而曾經的對手聚美優品陳歐,則似乎和他們是兩個極端。
陳歐是 " 爲自己代言 " 的高調創業者,外界對沈亞的印象,則更多來自坊間傳聞,比如他是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卻難得一見。
沈亞相信 " 高調的人死的很快,低調的人通常能活得久一點 ",并稱自己在廣州做生意,深受 " 廣東派 " 務實的洗禮。
這與同在廣州做生意,并橫跨女裝和電商的 SHEIN 創始人許仰天極像:低調務實、專注賽道、死磕核心能力。
不過,相比于 SHEIN 各種玩轉互聯網及大數據工具的前衛打法,沈亞卻依然保持着傳統商人作風。
一開始進入電商領域,他的電商儲備近于零,花了 50 萬去長江商學院讀 EMBA,才惡補了各類電商知識,拓寬了電商人脈。華強北在線副總裁曾吐槽沈亞和洪曉波 :
" 你跟他倆說起電商和互聯網的事情,他們簡直一無所知。"
沈亞也坦言," 我們還是傳統的零售商,更懂商,不懂電。" 很多投資人和電商同行,因此一直不看好唯品會。
但他同時認爲," 我不覺得隻有互聯網思維才能做好電商。電商本質就是把商務搞通,你把前端供應商跟下遊的顧客,這兩個事情想清楚,就行了。"
爲此,沈亞和唯品會不惜做了很多 " 逆互聯網思維 " 的事。
在電商界,趨勢是以大數據爲基礎進行用戶分析,進而達到精準匹配、降本增效。但唯品會卻反其道而行,組建了上千人的線下資深買手團隊。
在一些電商大佬眼中,這簡直 " 有違電商本質 "。沈亞卻覺得,女裝是個性化時尚産品,如果沒有老練的買手判斷,就會造成選品價格及同質化過高而降低吸引力,進而無法提高毛利。
唯品會還率先把廣告搬進電視台,電梯屏,用看起來很不互聯網的傳統路數,狠狠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也鎖定越來越多的用戶,當它已是各大電視綜藝或大劇的老熟人,一些其他同行才回過神來,紛紛想起這塊傳統陣地。
唯品會還一度是唯一一家,不設搜索欄的電商 APP。沈亞認定要做女性的生意,就不應該讓用戶搜索、比價,當她們沒有目的地逛 APP 時,感性消費就更容易實現。
其發展邏輯和手法,更像是傳統零售商,更專注于零售本質,這或許也是唯品會走出獨立行情,在電商最終都必須接受本質考驗的時刻,越戰越勇的關鍵。
比如雖然特賣是做三四線下沉生意,但沈亞堅持進入唯品會的品牌,必須擁有 200 家以上門店或專櫃,線上品牌必須在同品類中排名前 20。
唯品會的晉升、加薪和考核标準中,超過一半都與用戶體驗有關。在 APP 頁面設計及第三方廣告上,沈亞總說影響用戶體驗的事情 " 絕對不能做 "。
品質和體驗的 " 不打折 " 追求,也讓唯品會複購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用戶粘性極高。
沈亞另一個很不互聯網的作風,是從不主動講規模、講故事,而是奔波在業務一線,做一個事無巨細的管理者。
2010 年之前,他每天都要到物流倉庫查看情況;和供應商開會,沈亞連一個紙盒成本都要親自去溝通。
創業初期,沈亞就很清楚 " 垂直電商會比較辛苦 ",并且不止一次提到,在電商集中度越來越高、低價補貼越來越激烈的局勢下,唯品會壓力也會很大。
因此,他堅持在供應鏈管理、用戶體驗、物流等關鍵環節 " 練内功 ",保證唯品會的高效和高毛利,且不偏離特賣用戶及其商業軌道。
一位唯品會管理層介紹,公司高層多次在内部多次會議上強調," 唯品會要堅守特賣,幹其他的不擅長 "。
如果說,互聯網思維是無論阿裏京東還是拼多多、SHEIN,最終做大規模的關鍵。固守傳統商道、甚至 " 逆互聯網思維 " 的沈亞,則讓唯品會守好 " 一畝三分地 ",不輕易掉出牌桌。
[ 1 ] 《唯品會的電商邏輯》 石油工業出版社
[ 2 ] 《沈亞,不掩初心》 人物
[ 3 ] 《唯品會坐上 " 百億美元 " 火山口背後》 中國企業家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韬略》,爲了便于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标華商韬略公衆号,感謝支持,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韬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東方 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華商韬略旗下公衆号,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系:010-65580525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号【華商韬略】原創内容
◆◆◆
"點贊" 是喜歡," 在看分享 " 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