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隻求行則将至。
就像我們在昨天的中提到的,當索尼宣布《星鳴特攻》在運營兩周後即将停服之後,同時也安排了給所有購買遊戲的玩家們全額退款,無論是各平台的數字版,還是經銷商渠道售賣的實體版。
這态度算是坦誠負責,至少在最大程度上抵消了購買遊戲的玩家們所蒙受的損失;但另一方面,這看起來又理所當然——《星鳴特攻》是一款售價 40 美元的買斷制遊戲,但本身不包含任何單機内容,遊玩需要全程聯網,一旦停服,就相當于玩家不再擁有這個遊戲。
那麽問題來了:隻運營兩周的遊戲停服後全額退款是合情合理,那如果是運營兩個月、兩年呢?
事實上,如今就正有一批玩家積極向歐盟申訴,要求立法來限制遊戲廠商像這樣讓玩家們花錢購買的遊戲憑空消失——至少,留下個可以獨立運行的 " 離線版 "。
1
去年年末,育碧預告要關停初代《飙酷車神》,一款有些年頭的賽車遊戲。
這事不算新鮮,育碧在今年初關停了一系列老遊戲的在線服務,像是《刺客信條 2》《細胞分裂》……但不同的是,這些遊戲的聯機内容關停後玩家仍可遊玩單機的部分,而《飙酷車神》盡管是一款買斷制遊戲,且帶有部分單人劇情内容,但遊戲本身要求全程聯網,也就意味着服務器一旦關停,玩家就再回不到這遊戲裏了。
起初,玩家們對此的的反應還多是懷念和惋惜,不少人表示要趁關門前再上線錄點視頻留作紀念,遊戲的在線人數也确實在停服前夜迎來了 " 回光返照 "。
盡管這人數依舊少得可憐
但很快有人開始回過味來:既然遊戲包含單機内容,且有不少玩家付了錢就隻是爲了玩這部分單人劇情,憑什麽廠商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斯科特是一位現居波蘭的油管博主,早年曾爲《半衰期》主角戈登博士配音,之後一直活躍在遊戲圈,在圈内也算小有人氣。
早在五年前,斯科特就将廠商們推出的 "GaaS(在線服務型遊戲)" 概念稱作一場騙局。
這裏的 " 遊戲即服務 " 原文即爲 "GaaS"
在他看來,廠商就是通過這套說辭來偷換概念,在許多明文條款裏,遊戲不再是可以拿回家的商品,而是一種時效性服務。
爲此他咨詢了一些從業人士,對方告訴他,讓單機遊戲留下能正常運作的離線版,理論上不算難,隻要遊戲的程序員技術過關,幾天乃至幾小時就能搞定,成本也并不算高,和廠商賺的錢比起來是九牛一毛。
雖然意識到了問題,但當時他也就是發發視頻抨擊,不成想五年後,這個視頻有了幾分預言家的味道。
《飙酷車神》關停後沒幾天,斯科特就開始着手維權行動,并鼓勵購買了這款遊戲的玩家們積極向自己國家的相關部門投訴,過程中的花費還能找他報銷。
他的訴求則很簡單,就是立法要求遊戲即便停止在線服務,也應向玩家提供可運行的離線版本。
之所以盯上《飙酷車神》,除了認爲這款遊戲質量不輸續作本就不該停服之外,斯科特還給了兩個理由:一是這遊戲的玩家足夠多,有超過 1200 萬用戶;開發商育碧位于法國,法國保護消費者權益非常上心。
斯科特提到,他曾咨詢一些專業律師的意見,但被告知許多國家在這方面的法律模棱兩可,尤其美國法律甚至直接偏向 " 遊戲即服務 " 的說法,已經屬于 " 無藥可救之地 "。
相較之下,歐盟則有個開放的立法項目,普通人也能在上面發起立法提議,隻要能湊到至少 7 個歐盟國家,總計 100 萬人的同意,提議就能提交給歐盟委員會審理,不論通過與否,委員會都要正式做出回應。
而如果能在歐盟成功推動這條法案成立,其他國家的玩家自然也能受益——畢竟廠商沒有什麽理由在已經制作了離線版的前提下,還隻限于部分地區提供。
順着這條邏輯,斯科特喊出了 " 歐盟可以拯救遊戲!" 的口号。
地方法律扳倒遊戲大廠,這種故事也不是沒有。
2014 年,澳大利亞政府就 Steam 無條件拒絕接受玩家的退款要求而起訴了 V 社,這場官司一直持續到 2017 年,最終以 V 社賠付 300 萬美元告終。
如今 Steam 商店允許玩家 " 購買 14 天内,遊玩不超兩小時,符合這兩條即可退款 " 的背後,多少也有澳大利亞政府的一份功勞。
确定目标以後,斯科特和團隊專門做了個網站,整個活動起名爲 " 停止摧毀遊戲 "(Stop Killing Game),附上了各種語言的簽名指南,剩下要做的,就是大家一起宣傳拉選票。
不到一個月時間,這個 SKG 活動就獲得超三十二萬人的響應。
2
想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斯科特一方的做法。
畢竟這個 "SKG 法案 " 聽來美好,細想下也有不少可行性上的問題:什麽樣的離線版才符合标準;小開發者的薄利甚至虧本遊戲難道也要做個離線版;萬一有人專門借着這個法案去狀告那些真的沒人玩的小型作品怎麽辦?
最後,會不會是起先被當作目标的大廠無所謂,小開發者卻處處受掣肘。
SKG 最大的反對者來自另一位油管播主索爾,他就同時也是一名獨立遊戲開發者。
索爾早年跟着父親在暴雪工作,辭職後轉向開發獨立遊戲,他的遊戲機緣巧合被知名網紅賞識宣傳,一來二去也賣得不錯,如今索爾也是坐擁 200 萬粉絲的油管播主,算是有話語權的從業者。
SKG 開始不久後,索爾的粉絲也很快遞來消息,希望索爾能幫着宣傳。但令他們沒想到是,這一次索爾卻站到了對立面。
索爾先是拒絕簽名,直言這項運動令他感到惡心,還給視頻配了争議性的封面,甚至還拉黑了斯科特。
垃圾桶見
在索爾看來,這項計劃毫無可行性,純粹是在綁架開發者,更會帶來禍患無窮的 " 私服 " 問題。
SKG 的訴求可簡單分爲兩大類——單機和網遊。對于前者,官方停運後要提供可玩的離線版本;如果是網遊,官方要提供服務器的相關文件,方便玩家自行搭建服務器,說白了就是搭私服。
索爾由此提到了前段時間在遊戲《軍團要塞 2》裏發生的一場風波——服務器裏擠滿了開鎖頭挂的噴子機器人,四處破壞玩家體驗不說,幕後黑手還索要錢财,哄騙玩家們破财消災,有人被忽悠付了錢,結果反倒洩露了個人信息,可以說惡劣至極。
《軍團要塞 2》是 V 社 2007 年發售的遊戲,曆經 17 年人氣依然居高不下,在線人數一直在幾十萬到幾百萬間浮動,但 V 社對于這款遊戲的運營态度接近于 " 放生 ",除了供着服務器之外就不管不問,這一次起初也不例外。
直到玩家們通過刷差評的方式持續抗議,使得遊戲評價跌落至 " 差評如潮 ",V 社才終于重拳出擊封禁機器人,令風波暫且平息。
一個僅是 " 放養 " 的官服尚且如此,拿出源文件供人經營私服的後果可想而知。
但這隻是索爾所叙述的邏輯,大家很容易發現其中的牽強之處——私服或許會帶來混亂,但這不正是放棄了正常運營的遊戲公司所導緻的嗎?而且怎麽就一定比遊戲原地消失還差了呢?
索爾經常會站隊評論熱門事件,這次刻意唱反調是否爲了熱度,一時半會兒也很難說清,但這則視頻确實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許多觀衆對他的發言倍感失望,畢竟過去他常常爲玩家發聲,如今卻像是開發商的公關代言人,有種背叛群衆的感覺。
各路博主也紛紛下場,抨擊索爾的視頻純屬無稽之談,有人甚至開始質疑他的從業經曆,認爲他有機會在暴雪工作完全是靠 " 拼爹 ",而索爾的工作也根本無足輕重,但他卻用所謂的從業經驗坐享其成。
面對人們猛烈的回擊,索爾又出了一期視頻回應,但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連封面都不改,有種死磕到底的意味。
這也未必是件壞事,畢竟 " 理越辨越明 "。
3
說到底," 玩家付了錢買下的遊戲究竟屬于誰?" 關于這個問題的讨論由來已久。
當年《星際争霸》在韓國掀起電子競技熱潮後,韓國電競協會(KeSPA)打造了完整的電競産業鏈,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卻也招來了官司——暴雪認爲 KeSPA 藐視版權,甚至涉嫌産業壟斷,屬于非法利用他們的遊戲。
這場恩怨的結局可說是兩敗俱傷——暴雪在《星際 2》取消了局域網的匹配方式,将賽事舉辦權牢牢捏在自己手裏;KeSPA 則忍痛砍去了自己在韓國一手搭建的《星際争霸》電競生态,且從此對暴雪的電競項目表現出排擠态度。
至于被夾在中間的玩家們是怎麽想的,看起來沒什麽人在意。
談起暴雪遊戲的擁有權,國内玩家自然也深有感觸。此前暴雪一度關停國服,令諸多玩家才切實意識到,自己花費真金白銀和時間換來的遊戲内容,其實頃刻間就能化爲烏有。
此前,V 社還否認了玩家可以通過遺囑将遊戲轉讓給他人,也從側面證明了玩家的賬号和賬号内的遊戲,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品。
作爲 SKG 計劃的導火索,育碧則是在近期剛剛升級了自家的訂閱制服務。在相關采訪中,育碧高管表示新的訂閱制成效顯著,吸引了許多從不玩育碧遊戲的客人,他認爲玩家需要轉變自己的心态,不要再執着于 " 擁有 " 遊戲。
但廠商們自己有魄力徹底放棄 " 買斷制 ",僅向玩家們銷售标明了 " 保質期 " 的遊戲嗎?至少目前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結語
說來有些諷刺,曾經買張盤就保你什麽時候都能拿出來玩的買斷制遊戲,如今還要玩家們去推動立法,以免遊戲原地消失。
另一頭,倒是一些純聯機的免費社交型頁遊手遊,越來越多選擇在停服後做個離線版,給人留點念想,甚至像我們曾報道過的《》,把運營權在一定程度上讓渡給玩家。
這本身倒也不難理解——如今大部分社交型遊戲廠商的産品線比較單一,講究一個細水長流,花點成本服務好此前積攢的用戶,來點 " 患難之中見真情 ",得個 " 良心 " 的名聲,才更有可能把人引向下一款産品。
主機遊戲廠商們眼饞免費遊戲撬動杠杆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包裝出 " 服務型遊戲 " 的概念,可偏偏沒幾個真學到那種運營邏輯和态度。由此發生諸多商業慘案,也就不令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