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繳翼飛 實習生陳金茗
編 輯丨陳潔
在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處于利好和利空交織的局面下:一方面歐美外需收縮、全球電子消費品類需求低迷,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發力、機電産品出口表現搶眼。中國這艘 " 外貿之舟 ",正在波濤之中努力向前駛去。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總額由負轉正,同比增長 4.8%,整體好于市場預期。
在總體外貿數據向好的背景下,我國各省份外貿數據也表現搶眼。近期,各地一季度外貿數據也相繼出爐,21 世紀經濟報道通過梳理發現,在目前已經公布數據的 28 個省份中,有 22 個省份的一季度進出口總額(以人民币計價)呈增長态勢,共 15 個省份跑赢全國平均增速;就出口而言,23 個省份一季度實現正增長,18 個省份的出口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我國廣東、浙江等主要外貿大省出口實現回暖轉正,既有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的原因,也有累計訂單集中釋放、跨境運輸更加順暢、組團出海初見成效、企業預期有所改善等因素的支撐。
同時,在全球産業鏈重塑、中歐班列開通、RCEP 和 " 一帶一路 " 的區域合作新機遇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少省份的進出口規模都呈兩位數增長,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多個外貿大省指标回暖
今年一季度,廣東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 1.84 萬億元 ( 人民币,下同 ) ,再創曆史同期新高,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此外,江蘇、浙江和北京,進出口同比增速分别爲 -6.7%、4.8% 和 11.6%。相較今年前兩個月,上述地區或降幅收窄,或由降轉升,與全國外貿回暖的整體趨勢一緻。
" 總量越大,實現穩增長的難度也就越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各地外貿的複蘇快慢不一,與當地的産業結構、出口目的地有密切關系,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疫情、歐美外需收縮以及原材料漲價等因素的影響。比如全球電子消費品類需求低迷以及對美國出口的份額下滑可能會影響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傳統貿易優勢,但對歐洲出口較旺的新能源産品能夠形成一定對沖。此外,東盟市場的崛起也在促進更多機電行業中間品出口。
比如,浙江在一季度的進出口、出口數據雙雙恢複同比正增長,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機電産品的拉動。一季度,浙江省機電出口同比增長 8.1%,占全省出口總值的 45.7%,拉動全省出口增速 3.6 個百分點。而廣東在電動載人汽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 " 新三樣 " 産品出口上增幅明顯,分别同比增長 10.5 倍、50.5%、1.2 倍,快于全國平均增速。
除了以上外貿大省,中部大省河南的汽車出口也值得關注。一季度,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超 2090 億元,汽車出口 58.9 億元,增長超 3 倍,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 11.1 億元,增長 1 倍,成爲該省外貿出口的一大亮點。
鄭州海關統計分析處副處長付喜明分析稱,河南省汽車骨幹企業注重開發國外市場,其生産重心逐步轉向新能源車型的研發及量産,歐洲等地區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市場化,是該省汽車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不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當前外貿大省數據回暖具有特殊性。春節後複工複産較快、各地全面開工起了主要作用。但去年四季度積壓的訂單在今年 3 月份得到集中釋放,一季度美元彙率的明顯波動影響貿易結算也擡高出口額。而且去年同期,長三角地區受疫情的嚴重沖擊,産業鏈供應鏈一度中斷,出口訂單大量擠壓,也導緻出口基數偏低。因此,當前還不能直接認定我國外貿已經出現轉折,下行壓力仍然不可忽視。
新興市場催生外貿新增長極
在自貿試驗區的深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加速建設、RCEP 和 " 一帶一路 " 的區域合作新機遇等多重利好因素之下,不少省份的進出口規模都呈兩位數增長,新興市場正努力成爲我國外貿的新增長極。
以海南爲例,今年一季度,海南外貿進出口總額爲 577.4 億元,同比增長 32.5%。特别是 3 月份,海南進出口規模首超 200 億元,單月進出口已連續 29 個月保持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随着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海南對外貿易發展也進入了 " 快車道 "。海南對歐盟、日本、巴西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超過了海南外貿整體增速 17.6 個、5.9 個和 33.2 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海南對上述三地進出口繼續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海南營商環境正不斷優化、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也不斷提高,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政策的密集出台和不斷落地讓外貿企業看到了海南貿易發展的潛力,外貿主體不斷增多。而在 2025 年全島封關運作之後,海南對外開放的自由度更大,随之而來的開放紅利也會更多。
雲南、廣西、新疆等地則憑借邊境接壤以及中歐班列新通道的優勢實現外貿增速的逆襲。今年一季度,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 680.7 億元,同比增長 80.3%,高于全國增速 75.5 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一。其中,對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 618.8 億元,同比增長 77.4%,占比 90.9%。
" 一季度,廣西進出口 1677.5 億元,同比增長 65.4%,較前 2 個月加快 18.9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 844.5 億元,同比增長 75.1%,對東盟進出口增長 102.1%。" 廣西商務廳負責人表示,自 " 乙類乙管 " 政策實施以來,廣西邊境口岸通關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邊境貿易複蘇勢頭強勁,同時在 RCEP 優惠政策的帶動下,進出口規模逐月擡升,增速也在逐月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已于今年 1 月 2 日對印度尼西亞生效,并且在 6 月 2 日起也會正式對菲律賓生效,這标志着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将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
霍建國表示,RCEP 市場潛力巨大,但潛能尚未完全挖掘。要想更好發揮 RCEP 的作用,關鍵要進一步發揮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所起到的作用。同時,要警惕部分發達國家 " 脫鈎斷鏈 " 的傾向,各地要重視國際産業鏈供應鏈重塑帶來的外貿與産業合作新機遇,在制度型開放和高水平開放方面下更多功夫,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做好國内市場公平競争等方面,讓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解除後顧之憂,增強在華發展信心。
多地線下 " 辦展忙 "
今年 3 月份的外貿超預期回暖能否繼續保持,仍然是未知數。随着國内貿易展會全面恢複線下展,很多省市紛紛鼓勵外貿企業抓機遇、搶訂單、拓市場。
4 月 11 日至 15 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 ( 簡稱 " 消博會 " ) 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舉辦。第三屆消博會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我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性展會,也是商務部 " 消費提振年 " 活動 " 月月有展會 " 的重頭戲。
第 133 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 簡稱 " 廣交會 " ) 則是緊密銜接消博會,于 4 月 15 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将分三期持續舉辦至 5 月 5 日。" 辦好第 133 屆廣交會線下展,提升成交實效 " 就被列入最新發布的《廣東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幹措施》中。在該文件中,外貿大省廣東針對訂單下滑、企業出口收款風險加大、傳統企業出口下滑、傳統産業下行、新興産業動能不足等問題,分别提出了具體的舉措。
" 今年的廣交會是三年疫情之後第一次全面恢複線下辦展。雖然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線上平台,但廣交會仍然有它獨特的作用和價值,尤其對于一些新企業、新産品而言,十分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 WTO 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中國近些年在産業升級方面做了諸多工作,很多新技術、新産品在疫情期間進入市場卻難以快速獲得品牌知名度和交易信任,以廣交會爲代表的線下展會将更好地向外國的客商展現中國産業創新的成果,未來我國出口貿易也會湧現出更多的增長亮點。
21 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僅在廣交會召開的第一周,就已經有大量企業簽下新訂單,爲二季度乃至全年外貿穩增長打下了基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钰婷在 4 月 20 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廣交會第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 6.6 萬人,出口成交 128 億美元。從訂單數量看,三個月以上的中長單占比接近六成。除現場下單外,很多客商還向參展企業預約實地勘察,未來有望達成更多合作。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餘心雨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