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發布會,也沒有提前告知各大電商平台,華爲在 8 月 29 日突然公布了新一代旗艦手機 Mate 60 Pro。并在 9 月 4 日又繼續更新了 Mate 60 基礎版的價格。
據悉,華爲 Mate 60 系列均搭載 12G 運行内存,其中基礎版本 Mate 60 256G 起售價格 5499 元,高配版本 Mate 60 Pro 256G 起售價格 6499 元。基礎和高配兩者之間最大的差距在于衛星通話功能,基礎版本 Mate 60 僅支持衛星短信。
華爲 Mate 60 系列
雖然 Mate 60 系列使用了一系列最尖端高科技術,例如衛星通話、第二代昆侖玻璃、XMAGE 影像系統、玄武架構、第四代鴻蒙系統、盤古大模型植入等等……但外界關注度最高的,仍然是 Mate 60 系列搭載的麒麟芯 x
并且這是一顆擁有 5G 網速的麒麟 9000s 芯片。
這枚麒麟 9000s 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手機,更是自 2020 年 9 月 15 日以來,經過 3 年的漫長等待,華爲終于突破芯片卡脖子,成功完成 7nm 芯片量産。
突破重圍的麒麟芯片
麒麟 9000s 從硬件配置上,也足夠特别。
據安兔兔平台顯示,麒麟 9000s 的 CPU 部分采用 12 核心設計,爲 2+6+4 架構,其中包括兩顆 A34 核心、六顆定制的 A78AE 核心以及四顆 A510 核心,最高主頻 2.62GHz;GPU 型号爲 Maleoon 910。
值得一提的是,華爲被限制使用 ARM v9 指令集架構,也就是無法使用國際最先進的芯片設計方案。
于是乎,麒麟 9000s 并沒有像高通、聯發科那樣采用 ARM 設計方案,而是采用自研方案。在超大核采用名爲 " 泰山 "CPU 架構,以前用于華爲内部服務器,而 GPU 采用了自研的 " 馬良 "GPU 架構。
過于先進的芯片設計,讓衆多手機性能跑分測試軟件一籌莫展。甚至安兔兔測試中,由于測試軟件當前還未支持 Mate 60 Pro 的馬良 910,所以 GPU 環節未能獲得測試分數。
麒麟 9000s 結構圖
雖然麒麟 9000s 的發布讓很多華爲用戶激動不已,但目前這枚芯片在第二代高通骁龍 Gen8 和天玑 9200 面前,性能依然有一段差距。
麒麟 9000s 的 GPU 性能大約與骁龍 888 相當,能效也十分接近。和骁龍 Gen8 第一代相比,麒麟 9000s 在能效方面稍遜,與骁龍 Gen8 第二代相比有明顯差距。并且,麒麟 9000s 因爲采用 7nm 制程工藝,比現在主流的台積電 5nm 工藝差距明顯。
但麒麟的設計者海思在面臨種種困境挑戰的時候,覺察到麒麟 9000s 的不足,于是通過泰山架構,爲麒麟 9000s 設計了超線程技術。
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的超線程技術,就是把多線程處理器内部的兩個邏輯内核模拟成兩個物理芯片,讓單個處理器就能使用線程級的并行計算,進而兼容多線程操作系統和軟件。超線程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空閑 CPU 資源,在相同時間内完成更多工作。簡單理解就是一個人能夠分身,完成兩個人的事情。
據 B 站博主 " 極客灣 Geekerwan" 和 " 搞機所 " 測試視頻顯示,麒麟 9000s 的确能完成超線程技術,也是目前首款支持超線程的 SoC。
可以說,海思依然在有限的空間裏施展出足夠驚豔的芯片設計方案,讓麒麟芯片可以傲然面對高通骁龍和聯發科天玑的挑戰。
誰爲華爲代工芯片?
麒麟 9000s 不但在芯片設計上極盡巧思,還搭載了名爲 "4G" 的基帶,但實際網速卻達到了 5G 水準,讓衆多消費者爲之歡呼。
在歡呼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疑問,到底是誰來爲華爲代工芯片?甚至突破了限制,一舉生産出 7nm 芯片,抓住了國際最尖端技術的尾巴?
據衆多評測視頻顯示,華爲 Mate 60 Pro 拆機後,發現麒麟 9000s 芯片有 " 海思 " 拼音标志及制造地爲中國内地的 "CN" 标識。
麒麟 9000s 拆機圖
但華爲對此諱如莫深,三緘其口,不肯透露外界一絲一毫的芯片生産上的信息。但中芯國際,卻是被外界提起最多的名字。
2000 年,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當時國内半導體産業配套稀缺,行業又處于低谷期之際。再加上各種限制,在半導體技術轉移上将中國排除在外。這阻礙了中國從芯片設計、生産等多個領域獲取國外的最新科學技術。
爲了打破限制,中芯國際在成立後的第 13 個月以後第一個晶圓廠就投産,成爲中國芯片産業的先驅。
但在随後的十幾年裏,中芯國際一直被台積電針對,被迫放棄先進制程,不挑戰台積電的老大地位,隻做 28nm 制程以下的芯片,靠低端制程的市場養活自己。
從 2018 年之後,中芯國際開始嘗試在先進制程上發力,先是 2018 年 10 月中芯國際宣布 14nm 工藝研發成功,随後又在 2019 年 2 月再度宣布 12nm 工藝也将問世。自此,中芯重新開啓了追趕台積電的步伐。
好景不長,在 2020 年 10 月美國将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開始了 " 芯片卡脖子 "。
外界的打壓一直沒有阻礙中國芯片的發展。甚至從另一角度激起了中國芯片産業的大提速。
在 2020 年,中芯國際 14nm 制程就宣布已經成熟,其 N+1 芯片工藝在 2020 年 Q4 季度量産,産能爲 6000 片 / 月,目标産能爲每月 3.5 萬片;并同時開發 N+2 工藝。
而中芯國際的 N+2 工藝,似乎就是麒麟 9000s 的原型。
華爲 Mate 60 Pro
國外權威機構 Techinsight 表示,華爲 Mate 60 Pro 采用的是中芯國際 SMIC N+2 7nm 芯片。目前正在加拿大實驗室拆解 Mate 60 Pro 印證更多詳細的細節。
在華爲 Mate 60 系列和麒麟芯片的雙重刺激下,9 月 4 日,中芯國際 A 股收漲 6%,中芯國際港股漲超 10%。
華爲失去的市場
沒有發布會、沒有遙遙領先,Mate 60 系列始終籠罩在一種特殊的 " 突圍 " 意義。
但消費者的熱情絲毫不減,據 Tech 财經網消息,截至 9 月 1 日,華爲 Mate 60 Pro 線上、線下雙渠道銷量總計約 80 萬台,創下華爲手機多項曆史新紀錄。
因爲華爲的 " 突襲開售 ",大部分電商渠道都未鋪貨。這 80 萬的銷量,僅僅隻出統計華爲商城和華爲線下門店。等到 Mate 60 基礎版的推出,和電商渠道的大規模鋪貨,華爲 Mate 60 系列的銷量可能達到一個難以置信的數據。
而這對于蟄伏三年之久的華爲,有格外沉重的意義,畢竟它已經丢下太多的市場份額。
2019 年是華爲最巅峰的一年,全品牌手機在全球的總出貨量達到 2.4 億部,國内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二位。然而到了 2020 年,華爲因芯片供應問題折戟高端市場,2020 年全年,華爲手機出貨量共 1.89 億台,同比下降 21.5%,市場份額 14.6%。
因爲沒有 5G 芯片,市研機構 Omdia 發布的全球手機出貨報告顯示,2021 年華爲手機出貨量爲 3500 萬部,同比下降 81.6%;2022 年,華爲手機出貨量進一步降至 2800 萬部。
從巅峰時期的 2.4 億部,到最慘淡的 2800 萬部,華爲将自己的高端市場拱手讓給了蘋果。
但是随着 Mate 60 系列的發布,華爲最近已經将 2023 年手機的出貨量從年初的 3000 萬部級别上調至 4000 萬部,調漲幅度超過 33%。若以 2022 年實際出貨量 2800 萬部計算,調漲幅度近 43%。
華爲能重新拿回高端市場的,并不是依靠 5G 手機那麽簡單,抛開配置和性能,單單是情懷就足以讓消費者爲華爲 Mate 60 系列慷慨解囊。
麒麟 9000s 不僅僅隻是一個芯片,背後是在外部打壓之下,中國制造業夜以繼日的破釜沉舟;同樣,華爲 Mate 60 系列也不僅僅隻是一部手機,背後是華爲沖破黑暗,劃破天際線的曙光。
同時,搭載 5G 功能的麒麟芯片回歸,以及 7nm 芯片的量産,這意味着國産芯片代工制造以及光刻機設備問題,這兩個難題取得了從 0 到 1 的進展。
華爲這場異常艱難的勝利,雖然無法聲張,但足夠震耳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