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明星都開始拍攝自律 vlog 了。
在近期的直播鏡頭裏,女星張靜初經常對着電腦學習一整天,吸引上百萬的網友圍觀。" 連明星都在自律!"" 爲什麽明星也要自律?" 自律仿佛是一個互聯網上的魔咒,有時催生焦慮,有時也緩解焦慮。
作者 | 張文曦
編輯 | 蘇炜
題圖 | 《請回答 1988》
自律 vlog 已經成爲了年輕人的新型電子雞湯。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衷于在社交媒體上觀看他人的自律生活。" 高能量女生一天能做多少事 " "5 點鍾早起的一天能做多少事 "…… 動辄幾千乃至上萬的視頻點贊量,已經證明了這種從起床開始就有序管理學習、健身、飲食的生活,對人們有着強烈的吸引力。
刻在東亞人基因裏的自律上進,在自媒體時代進化爲了一種可供觀賞的表演行爲。
但是,除了贊賞之外,一種頹廢的自責聲音也在評論區蔓延,許多人從視頻中除了看出激勵,也看出了焦慮,以至于質問自己:同樣是生活,爲什麽我會和他們差别這麽大?我做不到這些,就是個懶惰的廢物嗎?
當高效、自律、清醒,變成有别于美食、科技、旅遊之外的另一條内容賽道,關于自律博主的讨論,也開始從不同層面鋪開。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這樣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而我們,又爲什麽癡迷于觀看這種生活?
視頻網站上,搜索 " 自律 vlog",能找到許多風格相似的内容。(圖 / 哔哩哔哩截圖)
憑借對自我的高效管理,自律博主收獲了不少粉絲的擁簇。
在社交媒體上的自律博主,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集中在學習、健身等特定領域,比較少對一天中其他時間的活動進行呈現,這類博主産出的視頻有時會附帶一些幹貨,節奏也較爲緊湊,被一些網友稱爲自己的 " 精神氮泵 "。而另外一類博主,則是對自己的生活片段進行提取、概括。在他們的視頻中,出現在鏡頭内的事物往往更爲精緻,節奏也更爲舒緩。
後者從标題到内容,都有着強烈的共性。成爲更好的自己、重啓人生、爲自己的人生負責等字眼是自律 vlog 标題的高頻詞彙,有時還會附上 "90 後男生 " "28 歲女生 ""Day10" 等具象标簽。
成功的自律 vlog 都是相似的。(圖 / 小紅書截圖)
打開他們的 vlog,你卻能看到許多自律、高度相似以至于雷同的生活。
這類 vlog 通常按照時間線呈現,從早起開始,自律博主往往不會超過六點半起床,vlog 的開頭一定是頭發蓬松地按掉鬧鍾,在床上伸懶腰,起來拉開窗簾的鏡頭。起床後一定會喝喝咖啡,随後便是空腹有氧或拉伸。簡單運動後的早餐不會出現饅頭、鹹菜和油條這類中式食物,取而代之的是擺盤精緻的酸奶燕麥碗或貝果。在學習和閱讀的場景,則要配上 ins 風的桌面搭配。
燕麥、藍莓、堅果、全麥面包等白人飯經常出現在自律 vlog 中。(圖 /unsplash)
在這類視頻的評論區,充滿着 " 效率好高 "" 我以後也一定要過這樣的生活 " 等贊揚。然而,在自律 vlog 不斷被稱道、教我做人的過程中,人們卻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這一切很可能隻是一場表演。
有網友曾嘗試像視頻主人公一樣,拍攝一條标準意義上的自律 vlog,結果她發現,爲了拍好一個起床畫面,需要從床上反複起床多次。不同角度和時間的生活,都是博主不斷調整鏡頭視角、多次剪輯後的呈現。而那些從早上醒來到下地,時常會更換多個視角的視頻,更意味着拍攝者需要進行多次不同機位的拍攝。
僅是回家後的一個進門鏡頭,就需要先在玄關處架上拍攝器材、開始錄影,然後從門外裝作剛回家的樣子,開門、換鞋、點擊停止錄影,一氣呵成談何容易。而被人奉爲自律的五點半早起,也可以通過調整手機鬧鍾時間來僞造。
小紅書博主 " 小迪在這裏 " 在視頻裏模拟一些自律 vlog 的拍攝手法。(圖 / 哔哩哔哩截圖)
并且,當自律開始和精緻挂鈎,觀衆所看到的一切都有可能附帶着隐形的價碼。
咖啡機、護膚品、瑜伽服、香氛等産品時常在自律 vlog 裏出現,讓這類視頻容易受到品牌方的青睐。鄭芯曾在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從事媒介投放工作,有過和自律博主合作的經曆。
她表示,作爲品牌方,在挑選博主的時候,除了要對數據這類硬性指标進行考量外,還要看博主的内容裏是否有商業植入的可能性。" 比如說在博主的 vlog 裏,ta 會每天早上起床喝咖啡,有了這樣的一個 routine 設置的話,我們就可以有和咖啡品牌合作的可能性,這類 vlog 就有了可商業化的空間。"
根據一份内部媒介投放合作的報價單來看,一名粉絲數 3.2 萬的美妝和 vlog 博主,視頻單篇不報備的價格爲 4000 元。(報備指的是當内容與品牌合作時,會在平台處最後明确标明内容和品牌合作,不報備則不标明内容中含有品牌合作。)而另一位粉絲數爲 40 萬的博主,單篇不報備的視頻報價則高達 16300 元。
目光所及的精緻生活背後,或許都是品牌和博主們的生意經。
我們在看自律 vlog 的時候,
到底在看什麽
當一個在地鐵車廂裏擠得像沙丁魚罐頭的年輕人,點開他人精緻的自律視頻時,他到底在看什麽?
" 精英們的傲慢令人難堪。沒有人喜歡被人瞧不起,優績至上的信念卻使這種情況雪上加霜。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隻要你努力,你就能成功’。
這類箴言是雙刃劍,在某種程度上鼓舞人心,另一方面卻令人反感。優績至上的觀念祝賀成功者,卻诋毀失敗者,即使在失敗者自己的眼中也是如此。"
美國社會學家邁克爾 · 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中如此描述優績主義的觀念。在他看來,優績主義傷害了社會的公平,也讓美國社會變得越發撕裂。
(圖 / 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而在傳統觀念中,努力必然伴随着日複一日的自律。優績主義所造就的,還有現代社會對于自律的高度神化。
在優績主義思想占主導的環境下,gap 一年可能會被認爲是無所事事、對人生沒有規劃,學習軟件和健身應用的連續打卡機制告訴你 " 自律換自由 ",鋪天蓋地的聲音将 " 不成功 " 與 " 不努力 " " 不自律 " 挂上了鈎。
(圖 /《女子警察的逆襲》)
因此,觀看自律 vlog 并非是一種對抗,而是一種向往。正因無法在現實中百分之百地實現對生活和自身的掌控,便隻能借由他人來實現,寄希望于他人的自律生活成爲自己的引擎,驅使自己不斷地向視頻中的人生靠近。
這類視頻在國内的興起或多或少受到了韓女自律 vlog 的影響。在許多韓女的學習 vlog 裏,并無太多精緻和惬意,隻剩下全力以赴的拼勁。學到淩晨 2:30,早上 6:00 起床,連續學習 10 小時以上在韓女的 vlog 裏随處可見。然而,在這種自律到 " 自虐 " 的行爲後面,卻是靠咖啡因續命、被消耗的身體,高度内卷的工作環境,以及居高不下的心理疾病發病率。
" 聽說新林洞有大約兩萬名考生。所有走過這裏的人都屏住呼吸生活。兩萬人的沉默,兩萬人的腳後跟,兩萬人的失眠,我描繪不出這樣的畫面。這一切在某個空間裏同時發生,幾十年間不斷重複。" 韓國作家金愛爛在小說《祈禱》中如此寫道。她常常在故事裏描繪韓國年輕人被考試、買房占據的一生。
(圖 / 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類似的情景,自律 vlog 的受衆應當不會感到太陌生。
從小學開始,老師和家長會不斷強調 " 關鍵的分水嶺 "" 彎道超車 "" 奮力一搏 "。每一刻都十分重要,容不得半點松懈和浪費,仿佛隻有每一刻都自律,才能跑到假想的競争者前面。
這樣的觀念給人們上了一個永不停轉的發條:沒長大時,督促自己前進的是 " 雞娃 " 的父母;長大後,自己便搖身一變取代了父母的角色。
(圖 /《年少日記》)
而人們在蓬頭垢面地一遍遍背誦 "abadon" 的時候,卻發現社交媒體的另一頭,有人能過着既自律又松弛、從容且精緻的生活。
或是目标,或是妒忌,總而言之,自律 vlog 都開啓了一扇窺探可能性的窗口,人們張望着希望能夠達到的生活。
隻是在價值觀和流量的塑造下,人們對于自律和生活的想象都變得極其單一和狹隘。自律,成了一門流水線生産的生意,博主收獲了流量,而作爲旁觀者的觀衆對比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隻得到了溢出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卻幾乎快要忘了,略帶迷茫地嘗試,張弛交替的心境,才是生活的正常狀态。
現在,不少人開始意識到精緻自律 vlog 對自己的誤導,助長了自己的焦慮感,認識到這類視頻過于刻意和虛假。甚至有網友表示,在看了太多自律博主以後,也想看看不自律的博主," 有時候太自律的内容讓我這種廢物很焦慮 ",反而很渴望看到一些放縱、随性的快樂。
網友 Monodori 在 " 爲什麽我不再愛看任何 vlog" 的帖子裏寫道,"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适用于你,而用 5 — 10 分鍾展現出來的内容會給你一種别人輕而易舉活成那樣的錯覺 "。而在最後一個小标題,她寫的是:" 把生活動力建立在活成别人的樣子之上是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