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若英,12 小時内退票 "、" 梁靜茹,24 小時内退票 " ……
演唱會門票一經售出,無法退換,這早已成爲票務領域的潛規則,多年來廣受诟病。随着滬上演出市場的複蘇,近期不少市民向 " 新民幫侬忙 " 反映,實名購買劉若英、梁靜茹等知名歌手的上海站演唱會門票,臨時有事申請退款,卻遭遇退票無門。
在衆多消費者發帖投訴後,近日,劉若英和梁靜茹上海站演唱會主辦方相繼發布開放退票公告,一時引發熱議。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強實名買了票不能退?
梁靜茹、劉若英演唱會:限時退票!
據新民晚報報道,4 月下旬,市民黃先生和妻子購買了 5 月 20 日的梁靜茹上海站演唱會,2 張門票,總計支付 3198 元。訂購渠道爲大衆點評 App 内的 " 貓眼 "。黃先生告訴記者,這場演唱會爲實名制,他和妻子都提交了個人身份信息,直到 5 月 5 日,訂單情況仍是 " 待開票 "。黃先生說,之後因家中有事,無法觀演,他向貓眼客服提出退票退款申請。" 交涉了好幾次,總是說不能退。最麻煩的是,這是實名制入場,還不能轉贈。" 他說,客服人員一直強調," 演出票購買成功後,非活動變更、活動取消、票品錯誤的原因,均不支持退換。"
記者撥打貓眼客服熱線。電話那頭,語音客服反複說明,票品具有唯一性、時效性等特征,故不能退票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與普通實名制入場不同,這次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辦的梁靜茹演唱會采用 " 強實名制 "。記者查詢大麥、貓眼等票務平台發現,觀演公告中提醒,觀衆入場時,必須攜帶與門票綁定的本人身份證件,要經過安檢、閘機驗證人臉、核驗證件信息等幾道步驟,全部通過方可進場。另外,不僅不支持退票,還寫明不能轉贈及轉售。同樣,爲了防止黃牛泛濫,劉若英上海站演唱會也采用了相同的 " 強實名制 "。
5 月 8 日,劉若英上海站演唱會率先開通退票通道,告知開票時間和停止退票時間。緊随其後,梁靜茹上海站演唱會也開啓退票,公告中特别提到,在演出正式開票日前 24 小時,并在購票平台客服人員的正常工作時間内,可無條件辦理退票。
對此,一些網友認爲," 強實名制 " 能有效遏制黃牛倒賣,但除演出取消等原因,一律不予退票退款,這樣的 " 霸王 " 規定對消費者方并不公平,因此一直是票務領域的消費投訴熱點。這意味着如果有事去不了,就隻能把票子爛在手上。" 既然是強實名制,并且是預售階段,就應該‘有進有出’,去不了的人可以退票,想去的人能搶到餘票。"市民梅女士表示。
強實名 + 不可轉贈 + 限時退票
打擊黃牛不能傷了普通觀衆
退票還是轉贈?這個選項在黃牛眼裏至關重要。
據錢江晚報,買過電子票的人都知道,購買時,每張票必須要先綁定一位觀演人的身份信息。" 黃牛 " 王強手裏,常年就有包括堂兄妹、表兄妹等在内的十幾張身份信息,因爲無論他是從上線那邊 " 進貨 ",還是靠機器從官方票務網站搶票,每張票都要先有一個 " 主 "。
如今大型演唱會開始頻頻使用電子票,轉贈就成了王強們賺錢的窗口期。參照最近幾個月的演唱會,電子票轉贈時段多則十幾天,少則四五天,轉贈窗口開啓後,王強要做的,就是盡快找到買家,談好價格,然後把票轉到對方的電子票夾。
強實名 + 不可轉贈 + 不可退票,看起來這一套組合拳已經把黃牛們逼到了角落,斷送了所有可能的操作空間,但從目前看來,這也可能是一把會反傷觀衆的雙刃劍。
在梁靜茹主辦方發布退票公告前,已經有 200 多位觀衆,拉了一個微信群來維權。組織者還搜集了每個人的退票原因列成表格,大多數理由集中在生病、購票人信息填錯、重複購票、工作或考試時間沖突上。
所以,有不少業内人士判斷,此次劉若英和梁靜茹的 " 限時退票 ",或許會成爲今後演唱會票務操作的常态。
北京抓捕黃牛 20 人
據潮新聞報道,近期,北京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 " 黃牛 " 非法倒票的專項整治工作。4 月 29 日和 5 月 13 日,在韓紅演唱會和任賢齊演唱會開始前夕,文旅、公安、文化執法等部門聯合行動,核驗演出資質和審批文件,抓捕非法倒票擾序人員共 20 人。文旅、公安、網信、文化執法等部門密切監測、限制和打擊熱點演出二手票在互聯網交易平台上的非法高價轉售倒賣。專項整治期間,文化執法總隊立案查處一家 " 未經演出舉辦單位授權擅自出售演出門票 " 的互聯網票務平台。
記者注意到,台灣樂隊五月天 5 月 26 日至 28 日将在北京舉行演唱會," 黃牛 " 炒高價格等情況在社交平台上備受關注。
5 月 14 日,五月天演唱會門票的票務總代理大麥網方面向記者表示,針對相關情況,此次演唱會采取實名制購票,入場者需要持購票時登記的身份證進場,而且演唱會前 48 小時停止轉贈門票。
消費者正常的退票權利還是需要保障。畢竟,一場演唱會一般要售出數萬張門票,難免會存在一些因意外情況而帶來的退票需要。在賦予消費者 " 後悔權 " 的同時,完全可以通過實行 " 限時退票 " 和收取一定比例退票費等措施來預防被 " 黃牛 " 鑽空子。
對于不退不轉的情形,據新聞透視消息,律師楊鄒華表示,法律上還有一個叫不可抗力因素,如果說發生的時候,消費者是可以違約,并且要求票務公司退還相應票款的。針對不可抗力,應當建立特殊的退票流程,演出市場的繁榮來之不易,從演出公司到票務公司,還是要更加有效地建立完善機制,更加呵護好演出市場。
編輯|王月龍 杜波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民晚報、錢江晚報、潮新聞、新聞透視、中國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