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講了一個童話故事。
"我曾經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叫《白客》,有一個山東姓羅的小男孩喜歡,後來他長大了,就給自己起了個藝名叫白客。"
"孩子小時候看我的書,長大了我看他主演的電影。生活真美好,生活美好得不止不休。"
大部分人認識白客,是從"王大錘"開始。
2013年,一部低成本短劇《萬萬沒想到》橫空出世,開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累積了破億的點擊量。
短劇的主角"王大錘"由此一炮而紅。
他長着一副面癱的臉,卻有一張淩厲的嘴,表情猥瑣,眼神卻天真。
就這樣,其飾演者白客以喜劇演員的身份,盲打誤撞地進了娛樂圈。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北漂的"聲優",饑一頓飽一頓。再往前數幾年,他的夢想是成爲足球解說員。
或許正應了這個名字——萬萬沒想到。
電影《不止不休》上映,白客回到了公衆視野。
在這部電影中,他飾演了一位北漂的小鎮青年,夢想是成爲執筆爲劍的記者,高中肄業,一腔熱血。
在知名記者"黃江"的介紹下,他進入了報社實習,在調查一起"高價收血"的報道時,發現了藏在深處的乙肝代檢鏈條。
故事的背景是2003年,故事的高潮是乙肝病人的反歧視主張——題材很現實,想演得出彩,并不簡單。
但白客的表現倒讓人有些意外。
電影《不止不休》
白客飾韓東
同爲主演的張頌文形容白客演戲,用了"走心"一詞。
"我和白客說,我特别想盯着你的眼睛看,盯着你眼睛看我就知道你是真的假的,眼睛是騙不了人的。"
《不止不休》是2019年開拍的電影,那時候,張頌文還沒有成爲"高啓強",卻對戲有着如出一轍的較真。
剛進劇組,導演招呼演員們進行劇本圍讀,互相熟悉。白客見到了張頌文,與他打招呼,怎料張頌文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不要跟我做朋友。"
白客吓得臉都白了,張頌文卻有自己的考量。
在電影中,白客飾演的"韓東"與張頌文飾演的"黃江"是上下級的同事,關系不應該顯得親密,而鏡頭外的交往,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電影裏的演繹,"等這部戲拍攝結束那天,我再和你做朋友"。
白客聽完,受益匪淺。
《不止不休》拍攝現場
白客與張頌文
電影中有一場戲,是"韓東"去到乙肝病人經營的水站,說服他們一起發聲反抗歧視,卻被憤怒的病人家屬用空水桶砸了頭。
白客說,這場戲他完成得很不順利。
因爲拍戲時間太晚,再加上他們對這場戲的台詞也非常不堅定,休息期間,白客一直在試圖改這場戲的詞,"真的很難演,很難表達,很難通過嘴炮來表達"。
直到第二天晚上,到了不得不拍這場戲的時候,白客硬着頭皮上了場。
"你要讓孩子陪你們一起跟這個世界玩捉迷藏嗎?"影片中,當"韓東"這句話喊出來,故事的轉折,變得順理成章。
好的劇組,是一個互相成就的故事。
電影《不止不休》劇照
在白客看來,張頌文是一個對表演有執念的人,擅長觀察人物,會自己補充許多有意義的細節。
同時,白客也自認自己成不了這樣的演員,隻說:"我不想證明自己是多好的演員,隻希望自己是一個靠譜和負責的人。"
從左至右:白客、張譯、廖凡、張頌文
要展開一個靠譜和負責的白客的故事,要從一個叫羅宏明的普通小孩說起。
1988年,羅宏明出生在山東泰安,父親在醫院任職,母親後來在學校做基建等方面的工作,溫飽有餘,富貴不足,家世上沒什麽可說道的特别。
因爲乖巧懂事,父母也樂于"放養",羅宏明喜歡用閱讀打發時間,尤其喜歡鄭淵潔。
2000年,鄭淵潔開始創作小說《白客》,講述了一位高考落榜生用電腦和數碼相機給現實生活中的人"換頭"的離奇故事。
爲了與橫行霸道的黑客對應,鄭淵潔給人物安排了新的身份:白客。
後來,這個故事被羅宏明看到,小說的名字變成了他的網名,白客登場。
白客與鄭淵潔
回頭望,白客更像是一個誤入名利場的普通小孩,長相談不上驚豔,也沒有無與倫比的天賦。
他和普通人一樣,有着一時興起的夢想,也會在殘酷的現實中發現,夢想也許是癡心妄想。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白客收到了一件球衣。
第一次将球衣穿到身上,第一次感受到足球在腳下轉動時,白客想成爲一名足球運動員。
但父母覺得這個職業太不靠譜,也沒前途,駁回了他的夢想清單。
白客舊照
中學的時候,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成爲像黃健翔一樣的足球解說員。
這次,在母親的支持下,他報名參加了藝考,第一次離開山東,賭上了未來。這被他認爲是自己人生中"做過最勇敢的事情"。
2006年,18歲的白客如願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學習播音主持專業。
但大學時,他沒有名列前茅,也算不是墊底的差生,不愠不火,泯然衆人矣。
他加入了足球隊,每天踢球、看球,窩在宿舍裏看恐怖片或者動漫,時不時與舍友口無遮攔的互黑。這段人生的叙事可以在大部分中國大學生身上,找到映照。
白客舊照
轉折發生在大學最後一年。
那時,白客一整個宿舍面臨畢業,課程表空出來大片。偶然間,他們在網上看了一部中文配音版的日本動漫《搞笑漫畫日和》,配音演員是後來走出了阿傑、喬詩語等人的"729配音組"。
整個宿舍都覺得十分有趣,決定也要來玩一下配音,就配這部動漫,"這些大神都放下了身段來配這樣的動漫,更何況我們這些沒有身段的"。
配音室就是他們宿舍,設備是淘來的20塊錢左右的劣質話筒,他們一邊放着片子,一邊順着劇情配音。
因爲宿舍四個人關系好,交流時會有特别多的"黑話",爲了紀念大學生活,他們也把這些詞都用到了作品裏。
後來,爲了讓全年級其他兄弟們一起樂呵樂呵,他們準備将配音視頻傳到網上。
但傳到網上需要賬号,注冊賬号需要名稱,四個人一拍腦袋,起了個名字:CUCN201——其中,"CUCN"是學校英文字母的簡稱,"201"是他們的寝室名。
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嘗試,讓這個宿舍自此,聲名鵲起。
CUCN201
從左至右:寶木中陽、小愛、NG熊王、白客
2010年,由CUCN201配音的《搞笑漫畫日和》點燃了社交網絡。
在那個年代,首集作品在無宣傳無策劃的情況下,首周點擊破百萬,最終點擊破千萬。
"坑爹呢這是"、"給力"、"我勒個去"、"這貨"……等台詞出現在越來越多人的口中,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詞語的原創,就是CUCN201。
配音作品的成功,也給了這個宿舍除了播音主持之外,另一個選擇。
若幹年後,NG熊王成爲了遊戲競技頻道的主持人;寶木中陽是專業的配音演員,爲《琅琊榜》、《大魚海棠》等著名影視作品配音,卻在近期被通報因刑事犯罪,或面臨牢獄之災——世事無常,也是萬萬沒想到。
說回白客。
大學畢業之後,23歲的白客在揚州一家電視台任職,語言不通,生活孤獨,做得并不開心。半年之後,他決定去北京,尋一條更好的路。
他承認,自己那時候年輕,躁動也虛榮:"很多人大學畢業都是白紙,但我不一樣,而且剛畢業蔡康永就關注了我的微博,這足以說明我們挺火的。"
回憶起北漂的那段日子,他承認自己是困難的,"最大的困難,來自于迷茫"。
他給電視台投過簡曆,幾乎都被拒了,隻好繼續做着配音的工作,但彼時的配音行業更像是一個自由職業,在偌大的北京城裏,他還是像一個無根的浮萍。
"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買房,什麽時候可以衣食無憂,什麽時候能打車的時候可以大方打,什麽時候談了女朋友,可以請得起她吃飯。"
那段時間,他過得拮據,又沒臉問家裏伸手要錢,報喜不報憂,也不願再提夢想了。
"學藝術花掉家裏這麽多錢,如果我把藝術看得比生活高,意味着我不是一個對父母負責任的人。"
沒過多久,室友小愛也來到了北京,兄弟倆一起跟棚配音,配的都是群演的小角色:"報告将軍"、"禀報大王"……喊完就完事。
直到2012年,一個叫萬合天宜的公司向他倆抛來橄榄枝,邀請他們加入一個初創團隊,有五險一金,還不限制他們繼續做配音賺錢。
白客說:"你可能找到了一條路,然後你迎來了下一段迷茫,但人生它不就是如此嗎,不停地在調整自己的走向。"
他不敢多想,連忙答應。
小愛與白客
"萬萬沒想到"這個詞,萬合天宜這幫人怕是感同身受。
十年前,易振興還是湖南一家國企的土木工程師,專業與工作都是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的。
白天,他六點半去食堂搶早飯,盯着工人打灰,勤勤懇懇搬磚,準備着考證、考級,在單位裏混資曆。
到了晚上,他就在宿舍裏剪輯視頻——将電影片段剪輯到一起,然後自己配音,做成搞笑短片,這是他爲數不多的興趣愛好。
26歲的易振興(圖中标注)
怕被同事認出,他找來一張A4紙,畫上了一個漫畫臉,給自己起了個網名:"叫獸易小星"(以下簡稱叫獸)。
賬号做得風生水起,還時不時接一些廣告項目,再加上固定的國企工資,叫獸的生活過得舒服又自在。
但他卻始終聽到有個聲音告訴他:你真的就這樣放棄夢想了嗎?
2011年,在朋友的邀請下,他來到北京,成立了萬合天宜,正式轉行成爲一名導演。這一年,他27歲。
"我覺得30歲前做的事情不要後悔,可能30歲之後你沒有後悔的機會了。"
"叫獸易小星"形象
萬合天宜發展得并不容易。一開始,公司加起來十幾個人,做着幫客戶承接廣告項目的工作,更像是一個小型廣告公司,成天被客戶吆五喝六,始終入不敷出。
劉循子墨出身藝術世家,六歲開始跟着父親學畫,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的美術系,願望是成爲導演,彼時在公司做美術設計。
張本煜原先在貿易公司入職,工作是倒騰國内外的廢棄塑料,收入可觀。他的愛好是寫小說,攢了幾百篇,夢想着自己的作品被拍成電影。辭職來到萬合天宜後,他做着編劇的工作。
至尊玉學的是應用物理,人生偶像是周星馳,畢業後騙父母自己在做老師,實際上在一家影視工作室打雜,過年還要借錢回家。來到萬合天宜,他成爲了一名編劇。
……
至于白客,就在公司負責廣告和病毒視頻的拍攝與配音,偶爾自編自演。
從左至右:白客、張本煜、劉循子墨、小愛
2012年,因爲接了一個能力之外的廣告項目,萬合天宜虧掉了過往的幾乎全部收益,前途風雨飄搖。
叫獸把公司員工召集在一起,告訴大家要做一個原創項目,這次"不用考慮廣告客戶的意見,就頭腦風暴想點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萬萬沒想到》誕生了。
萬合天宜開會中
前方是白客(左)與叫獸(右)
因爲沒錢,他們燈光用的是最便宜的舞台燈,攝影機用的是單反,道具服裝租的也是最便宜的,唯一大額的經費支出就是工作人員的盒飯。
美術指導請不起,劉循子墨一邊做美術,一邊做演員——其他演員同理,比如柯達本來是場記與編劇,"保潔小妹"葛布是客戶經理,"女神"孔連順其實來幫忙的特效師,連出鏡的狗都是某一個員工的寵物。
張本煜、小愛,甚至叫獸本人,都在其中出演,每個人都身兼數職。
由上至下:張本煜、葛布、小愛、劉循子墨、孔連順、叫獸、小狗
因爲喜歡春晚中黃宏飾演的"黃大錘"一角,叫獸給他的主角也起了一個名字:"王大錘"。
"王大錘"是現實生活中的倒黴蛋,平凡、樂觀,長着一張泯然衆人的臉,夢想着"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本來,"王大錘"的待定演員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客,一個是劉循子墨,但因爲白客長得更加"路人",驚險勝出,獲得了這個角色。
2013年8月6日,《萬萬沒想到》第一集上線網絡,自開播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累積了破億的點擊量,兩年之後,點擊率高達16億。
"王大錘"一炮而紅,萬合天宜也因此起死回生。
《萬萬沒想到》之《低成本武俠篇》
2013年底,萬合天宜舉辦了年會。
第二天,叫獸在微博裏寫:"最後大家喝多了抱頭痛哭,不知道有什麽好哭的,現在嘲笑我們的人不多了呀。可我也哭了。"
他還說:"人人都可以有夢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爲了夢想流血流汗?我希望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更何況,勵志的故事真的在發生。
從《萬萬沒想到》走出之後,他們接連拍攝了《報告老闆》、《名偵探狄仁傑》等網絡劇,有的人成爲了專業演員,有的人深耕在編劇領域。
《萬萬沒想到》第二季
《姑姑的誘惑》
2021年,那個夢想着成爲導演的劉循子墨拍出了一部《揚名立萬》,張本煜與柯達等人參與了編劇,爲他保駕護航。
在豆瓣上,這部影片擠進了2021年度内地電影榜單的前十位,在蕭條的電影寒冬中,它是當之無愧的一匹黑馬。
後來,這部電影獲得了大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編劇獎,同時,也讓劉循子墨一舉獲得百花獎最佳導演、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兩項大獎的提名。
萬萬沒想到,這個"草台班子"整出了"花活",真的揚名立萬了。
《揚名立萬》主創團隊
左三爲劉循子墨
近幾年,每每出現在訪談現場,總會有媒體問白客,做喜劇出身會對演員有什麽影響?
白客總要回答一句:"我覺得我沒有資格分析這個。"
他沒有去長篇陳述自己轉型的坎坷,也沒有用以前的成功标榜自己,隻是說:"我就是在公司上班的,甭管是喜劇片出來還是恐怖片出來,它就是個意外。"
在白客看來,剛開始做喜劇,是因爲隻有做喜劇才能活下來。
那個時候,輿論環境寬松,"可以開很多過分的玩笑,我現在也隻敢這麽說,可能也比較适合我們的發揮"。
後來,輿論變得敏感,觀衆很容易就被得罪,白客因此離開了喜劇。
"因爲我理解的喜劇其實是要冒犯别人的,如果大家不希望被我們冒犯,我覺得做喜劇的意義就不大了。我諷刺誰也不敢諷刺,我會考慮到你的感受,我也不敢冒犯你,那我做什麽喜劇呢。"
所以,在觀衆看來的"有長遠發展眼光"的轉型計劃,其實不過是順勢而爲。
用白客的話說就是:"那是制片人帶給我的,是他們來找我,讓我演了非喜劇的角色,不是我想轉型。就好像我面前有三塊肉,我選了其中一塊,跟轉型沒關系。"
一開始,因爲"王大錘"的角色光環,他被一些喜劇電影請去客串或者主演:周星馳的《美人魚》,王寶強的《大鬧天竺》、包貝爾的《歡喜密探》……
在此期間,許多争議也在他身上産生。
有人說他是"周星馳接班人",内心敏感,角色幽默;又有人說他在《美人魚》中得罪了周星馳,兩人因此産生恩怨。
消息傳到白客耳邊,他震驚了:"我一共就客串了幾分鍾,星爺都不一定記得我。"
漸漸地,他出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也不再局限于喜劇角色,在他看來,這就是因爲能力夠了,"很自然的事情"。
電影《美人魚》
白客飾遊客
至于許多演員口中的"演員是被挑選的角色",他也持不同意見。
"這也把自己說得太可憐了,這其實是一個雙向選擇,說實話有的戲找你,你還不一定去呢。"
他話鋒一轉,又留了些餘地:"可能是小演員或者新人演員,你逐步往這個行業裏爬,你肯定是要經曆很多挫折,可是這和行業有什麽關系,哪個行業不是如此,怎麽着你一進報社就是社長啊。"
2021年,白客接拍了電影《門鎖》,在其中飾演一個表面上是寵物醫生,實際上是一個極度缺愛的心理變态。
這部影片播出後,許多人對白客的演技有了新的認知:原來,在面癱與搞笑之外,他還可以吓得人頭皮發麻。
但談到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白客隻說,自己是驚悚片愛好者,這是一次圓夢之旅。
電影《門鎖》
白客飾鄭飛
《門鎖》之後,他與馬思純合作,接拍了電視劇《江照黎明》,飾演一個神秘記者。
馬思純說白客"在片場時幾乎記得劇本上每個細節",事實也證明,雖然劇情在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關于白客的演技,幾乎沒有差評。
觀衆們說:"白客是普通人裏面長得最帥的。"
有關外貌的贊美對白客來說算是驚喜,但角色本身的評價對白客來說并不意外。
他說:"我不會看到一個好項目,或者有好的團隊、好的導演我就往上撲,咱也不想毀人家本子,就覺得自己有這能力我才會接的。"
白客角色剪輯
誤打誤撞進了娛樂圈,十餘年過去了,他始終保持着一份清醒,那就是自己的演員職業随時可能戛然而止。
"我沒想過做演員要做多久,如果有一天我被觀衆讨厭了,被市場淘汰了,我也不會選擇再花多少年重返回來,因爲我還可以靠别的來養活自己。"
有了更多的不在乎,也就有了更多的堅持。
盡管是喜劇出身,觀衆卻很少在綜藝節目中見到白客。
他稱自己是個"廢柴",最大的優點就是缺點比較少,比較善良,上真人秀容易暴露自己。
演員這個身份是他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每個角色的人設,對我來說除了片場的工作之外的事情,都是我在配合我這工作的衍生産品"。
至于撕番位、立人設、割韭菜,那不就是加班嘛——打工人誰願意加班。
因爲最近幾部作品的問世,白客積累了一批粉絲,在某視頻平台上,他被稱爲"内娛人夫天花闆",粉絲們說,他身上有一種老實人的脆弱。
看完這些評價,白客反駁道:"你說的肯定不是我,咱也沒見過面,也沒唠過嗑,你肯定是喜歡的那個角色。"似乎是在與當下流行的粉絲經濟劃清界限。
在拍戲之餘,白客總是在提醒自己,不要離開生活本身。
他提到《不止不休》這部電影,說當初電影找到他的初衷就是因爲他長着一張栽在人堆裏找不出來的"北漂臉"。
爲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去到青年報參加了選題會,參觀了報社,又去看了一些新聞題材的書籍。
但他心裏始終惴惴不安。
他說,已經離"北漂"有些年頭了,也沒有五六年前那麽了解上班族了,"當時我在上班,每天還坐地鐵打卡,每年還搬家呢"。
電影《不止不休》劇照
當演員懸浮在生活之上,又如何能演繹貼近生活的故事呢?白客時常反思這個問題。
他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就是讓生活盡量簡單,"當演員得随時扔掉自己進入角色,所以我不會讓亂七八糟的事影響我"。
除此之外,就是拍戲。
拍戲也不爲了拿獎,隻是一份工作,工作需要的是敬業與負責,藝術從業者就該在行業準繩内爲觀衆提供百花齊放的作品。
他将影視劇市場比喻成爲觀衆所設的選擇池,在他看來,演員這個職業就是根據每個人的擅長,往這個選擇池中投入作品。
白客說:"總有人看,也總有人讨厭,但是你不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