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作者苗兆光
作者:苗兆光 華夏基石高級合夥人,副總裁,首席戰略與組織專家
來源:華夏基石管理評論(guanlizhisheng2015)
組織能力,從本質上講,是戰略的核心競争力。毋庸置疑,組織能力就是實現某項戰略所要求的能力,或者說是達到某項戰略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當克裏斯坦森、錢德勒等管理大師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他們通常會把戰略和組織放在一起研究。背後的邏輯是,戰略是抽象的,組織是有形的,企業所制定的戰略必然要通過組織能力來實現。
1
能力的三個内涵
組織能力的發育過程中,需要強調兩個問題——滿足戰略要求的能力如何建立到組織上,以及組織如何擁有能夠滿足戰略要求的能力。
包括 " 楊三角 " 在内的很多組織模型,都在被反複提及,但是我研究之後發現這些模型也有 " 不靠譜 " 之處。實行一個戰略,首先要理清楚實現該戰略所必須具備的幾項能力,然後把每一項能力落實到組織上。然而我發現按照這些模型實踐中,模型并不指向戰略的要求,缺乏與戰略的連接關系,也就是說不具備打勝仗的能力。
我認爲在目前的所有模型中,最好的是克裏斯坦森提出的 " 三角模型 "(RBV),我認爲它是解讀組織能力最好的理論基礎。
克裏斯坦森在其 " 三角模型 " 中解釋,能力包含三個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資源,無論做什麽事,沒有資源寸步難行,就像研究手機需要懂技術的人,實現線上溝通需要騰訊會議這類系統,這就是資源。對于企業老闆來說,資金是最重要的資源,沒有錢,什麽都建不起來。于是他們通過公司上市來獲得資金,從而換取其他能力。
麻煩的是,在用資金換取能力的過程中,能力的建設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企業老闆們在制定一個能力目标前,首先需要了解這個能力需要的必要資源,避免由于時間問題而無法獲得資源的情況發生。
第二部分是流程,流程是資源轉化爲産品和服務之間的過程。就像錢、原材料、供應商、土地這些資源轉變成房子的過程,是通過何種方式變成房子的?這個過程有的有效,有的無效,如何讓它更有效?這叫流程,也就是轉換過程。
第三部分是價值觀,能力本身具有内生的價值觀,在競争市場上,小米要做普遍用戶這個市場,那就必須具備低成本的能力,低成本的能力就要求公司内部貫徹低成本的價值觀——設計不能冗餘,原材料的價格不能高昂等。這就是價值觀。
随着這個價值觀融入到組織,當企業想做高端産品的時候,這個價值觀便不能支持,反之亦然,與普遍可接受市場相反,奔馳做不出豐田那樣的車,因爲在奔馳所有組織裏所貫徹的價值觀都是豪華、奢侈,各個部分要有餘量、都要寬敞。
2
模型對接現實的三個要點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讓流程變強、好價值觀的四個原則。
上述這三點就是建組織能力的核心。克裏斯坦森談到這裏就沒有再談了,因此這個模型顯得很抽象,在中國也不被使用。
我試圖從資源、流程、價值觀這三方面對這個模式再進一步解釋,以便該模型能夠對接現實。
1. 資源: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我對組織能力的理解,從戰略開始,進而分析需要什麽樣的組織能力,再評估資源。人是最重要的資源,要想把 " 人 " 這個資源做好,須做好四個機制,做好這這四個機制,組織能力才會強。
一是評價機制,即如何評價資源是否達到了要求。例如你需要一個高級工程師,必須要經過對候選者——這些資源——的篩選、評價,才能确定其是否能夠達到你的要求。這一過程需要有一套機制。
二是報償機制,當别人把所掌握的資源給你時,你需要對其進行補償,比如,當工程師爲你進行技術研發時,你要付出代價,或是當經銷商把客戶資源給你時,你要付出代價,這就是報償機制,也就是所謂的利益機制。
三是激勵機制,資源被激勵後會變得活躍,沒有激勵,資源就不會活躍。對于企業或組織而言,資源能否被激活至關重要,這就是激勵機制的作用。
四是發展機制,資源需要不斷強大、豐富。比如,數據是你的資源,那麽你必須讓數據越來越豐富,亦或人是你的資源,那麽你必須讓人的能力不斷提升,前面夏老師所講的人才不是資源,人才梯隊是資源,這就是一種發展。資源必須要通過發展 機制變得更強、更豐富。
2. 流程:讓流程變強需要做到四點
一是協同規則,即我們通常說的 IPD、ISC,把人組織協同起來、合理分工。
二是知識顯性化,複雜的知識可以通過流程變得簡單、固化。比如,詳細記錄下一個 " 最牛秘書 " 的工作方式——每天、每月、每年上班做幾件事,做每件事的步驟等,然後用這個标準和流程規範去訓練其他人。流程本身是一種知識的顯性,能夠把隐藏在各人身上的特質外化出來,就是流程的知識顯性化。
三是改善,随着知識不斷豐富,認識不斷提高,流程必須要一步步叠代,變得更優化,水平更高。華爲的流程體系曆經了幾十年才建成,企業的流程需要慢慢叠代才會變成很強,盲目模仿使用達不到效果。而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改善業務形态,如果不改變業務形态,流程轉換的效率就不夠。
四是治理,組織治理是指,在組織目标确定、組織流程通暢的情況下,确保分解到組織中各個環節的資源之間,在企業目标上、策略上協同一緻、前後端達成共識。組織治理包括頂層治理、控制體系治理等。
3. 價值觀:價值觀有四個原則
一是利益的平衡。什麽叫利益的平衡?所謂的價值觀就是平衡各方利益,譬如,顧客的利益、員工的利益、股東的利益等,這些利益放到組織上如何平衡、優先順序是什麽?這就形成了公司的價值觀。
二是共識原則。公司的價值觀确定後,還需要在員工中形成共識。隻有共識的過程才是有意義的過程,可以說,達成共識的是價值觀,不共識的那是想象。
三是決策原則。在具備了價值觀和共識後,真正重要的就是将其轉化爲決策原則,以便在做決策時去使用它。
四是轉化爲行爲準則。員工的行爲就是這樣來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