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出海賽道在 2020 年被徹底引爆,各種要素吸引玩家擠入。2017 年至 2022 年一季度中國跨境電商領域投資總金額達到 654.91 億元。
問題是,如果一切這麼簡單,為什麼不是人人賺錢?為什麼大廠玩不轉跨境電商?為什麼字節跳動旗下的跨境電商獨立站 Dmonstudio 成立3 個月就宣告關停?
行業現狀到底是怎樣的?
深圳市創榮深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曉斌說:" 用價值網絡模型來分析,跨境電商行業本身遠未到達極限點。但多方進駐,競争日趨激烈;成本加劇比較明顯;另外原料、物流、平台頻繁出現問題,疫情對組織和業務造成了輪番的沖擊。"
黃曉斌是混沌廣深創商院第 14 期校友,擁有七年跨境電商從業經驗,經營 3C 家電和家具等品類。創榮深是一家跨境 B2C 企業,通過 Amazon、速賣通、wayfair 等第三方平台及自建銷售網站,把國内商品直接銷售給國外消費者。
2021 年,帶着這些最真實的困惑,黃曉斌來到創商院。那時他的企業規模不到一個億,今年達到兩個億。
他說" 我覺得錯位競争模型是我在混沌學到的比較好用的模型。不管市場情況多麼惡劣,有多少競争對手,我們總能找到可以做的東西。"
" 想挖掘到行業的真問題,要用‘一’思維追問底層邏輯,我理解的混沌‘一’思維是一個以提問為起點的對話系統。"
前不久,黃曉斌做客混沌直播間 " 創商讓改變發聲 ",分享 " 從跨境行業看機會減少時,企業如何穩健經營 "。
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真問題?機會減少時,企業穩健經營的十個關鍵要素是什麼?不管你是否從事跨境電商行業,這裡面的底層邏輯、經營邏輯和方法論是有普适性的。
以下内容,根據直播内容整理:
直播嘉賓 | 黃曉斌 深圳市創榮深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混沌廣深創商院第 14 期校友
案例教練 |張成茂 混沌創新領教
1.1 跨境電商的不确定性
我大概從 2015 年開始進入跨境電商行業,中間走過不少彎路。現在這家公司 " 創榮深 ",是 19 年開始運營的。
用混沌的價值網絡模型來分析,公司和跨境電商行業本身遠未到達極限點,但是它的現狀、或者表現是怎樣的呢?
首先,因為多方進駐,競争日趨激烈;其次,成本加劇比較明顯。我們公司上半年進行了很多新品投放和推廣,費用增加了很多。另外原料、物流、平台頻繁出現問題,疫情對組織和業務造成了輪番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直在問自己,是我們行業不行了?還是公司不行了?還是公司人員不行了?還是我自己不行了?作為跨境電商行業的從業者,現在面臨的真正問題是什麼呢?
在定義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陷入了懷疑迷茫,但如果沒有經曆過這樣的至暗時刻,可能我們就無法知道自己的使命,不知道公司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做的是什麼。
在思考真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一個模型 " 勢局競我 "。
" 勢 " 代表外部不确定性,我們都在聊不确定性,具體到跨境電商行業,它體現在幾個方面:
社會方面,跨境電商成為了為數不多增長的行業,促使更多玩家進入跨境行業,國内競争激烈;技術方面,互聯網和全球供應鍊的發展,促使更多電商平台和建站業務模式逐漸成熟,客戶消費場景多樣;經濟方面,海外市場經濟疲軟,疫情恢複後,消費回歸到線下市場。
觀察這些外部因素,會發現很多因素我們把控不了。我們自然會去思考,在這種環境下,我們的業務和組織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但這種思考,沒有給出一個相對明确的方向,所以我們要繼續追問,這裡面就會涉及到一個底層邏輯,或者說 " 一 " 思維的問題。
1.2 用 " 一 " 思維追問什麼是真問題
我理解的混沌 " 一 " 思維是一個以 " 提問 " 為起點的對話系統。
是對經營人員或領導者提問,或者管理人員對自己提問——到底什麼市場和方向才是應該走下去的?在原則底線内哪些要素是應該着重思考的?有限的競争力和資源應該投放到哪個要素裡?
我思考了很長時間什麼是真問題,最後我找到的答案是:機會在減少,公司應該如何穩健經營?
這個問題裡有兩個關鍵詞:" 穩 " 代表穩定的增長,而不是短期或機會性的增長。" 健 " 代表健康,健康指标才能說明經營狀況。
要讓公司持續生存,光靠自己每天努力足夠嗎?我回想起自己每份工作,第一次創辦公司是兩人一起創業,後來因為價值觀不合我離開了。後來每次工作的初始兩年時間,自己都在扮演救火的角色。原因就在于沒有去系統思考、去探索到底什麼才是應該花時間解決的問題。
我對 " 穩健 " 有了大緻的假設,但這并不是真正的答案。我繼續回歸行業本身思考。
1.3 用錯位競争尋找根本解
跨境電商供需鍊現狀:
跨境電商行業的供需連存在哪些機會點?我們進行了分析。
從需求來說,海外市場依舊有消費需求,客戶期望買到更多運輸快捷、拆卸方便、品類衆多的家居産品;
從供給來說,可以提高邊際效益降低産品成本,投入工藝設計師和結構設計師來設計産品,最大化讓利給客戶争取市場,迎合疲軟的市場獲取最大價值;
從連接來說,可以協調作戰,形成管理體系支撐經營體系,衡量指标清晰。定義關鍵崗位人才,激發員工鬥志。這些都是我們從連接端能做的。
錯位競争模型:
探索到這裡,我們針對競争對手做了錯位競争分析。我覺得錯位競争模型是我在混沌學到的比較好用的模型,讓我得到很多靈感。
不管市場情況多麼惡劣,有多少競争對手,我們總能找到可以做的東西。我們的主要競争對手有兩類。
一類是工貿一體電商 。他們面向中低消費群體 ,産品多樣,風格不一 ;關鍵的成功要素是,有意識對品牌定位進行劃分、運營服務執行有效規模化;不足之處是,各品牌調性基本一緻,但沒有對消費群體進行具體劃分。
這些企業在美國市場做重點布局, 對加拿大市場雖有投入, 但整體投入不多, 由于供應鍊的市場優勢,在加拿大整體運營效益較低。
還有一類是本土渠道電商。他們面向低消費群體 ,高性價比,價格低廉;優勢在于全渠道整合供應鍊,實現高效數據化的原材料運作和供應鍊協作,不局限在平台作戰;不足之處是,多個平台多個品類,全面覆蓋,産品選擇單一;100 億以上企業,已在美國實現較大的體量市場,看不上比較小的市場。
所以經過錯位競争分析,我們今年砍了兩 " 刀 "。第一刀,砍掉了三個品類,隻剩下家居一個産品線。第二刀,我們在競争對手沒有重點布局的市場重兵布陣,以小市場來得到大市場,即加拿大的一個市場。
新的機會點:
就這樣,我們提煉出了新的機會點:新需求、新連接和新供給。
新需求:通過行業需求評估和競争對手的評估,聚焦部分市場需求,形成戰略聚焦。
新連接:以管理體系支撐經營體系,改變單兵作戰的方式,協調作戰圍攻市場。
新供給:上遊工藝設計師和結構設計師大幅度叠代産品,下遊優化各項費用構成,形成價格競争優勢。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我認為管理和經營,這兩個概念經常會被模糊化。管理的底層邏輯是,人需要通過管理制度和規範才能達到目的。而經營的最終目的是促人向上,實現更好的願景,達成更好的使命,經營更發揮領導者的能力。
企業經營要素拆解的十個關鍵點
圍繞新變量形成新組合之後,我們将目标确定為價值鍊上下遊整合,十倍要素投入擊破,占有市場獲得生存。既然目标和戰略意圖已經确定,我們應該先從哪個方向開始呢?
我将經營要素拆解為兩個部分:啟發(完全窮盡)和關鍵(系統卡點)。
第一部分:MECE(完全窮盡法則)
組織是系統,系統就要面臨多方面的問題,而且是進化的問題。
比如我們今天對某個産品進行策略下達,過一兩個星期起到了一定效果,可能再過三四個月,很多問題還是會變。如果每個問題都不斷去解決,那可能會累死,也沒那麼多的資源。
此時,我們應該找到系統的卡點(瓶頸點),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推薦大家看拉姆 · 查蘭的《CEO 說》。《CEO 說》是很薄的一本書,但我覺得挺管用的,它講到如何進行現金流和把控、資産回報率的調整,以及作為 CEO 或創始人應該思考哪些要素來調整。
第二部分:關鍵(系統卡點)
戰略、組織和業務是我認為公司管理中最重要的三個模塊。
戰略包括規劃、解碼、執行整個過程,也包括流程。組織包括人才的管理、組織的管理和學習的管理,更偏向于形成整體的體系。業務在我們行業主要包括幾個要素:點擊率、轉化率、流量,以及日常廣告和營銷。
戰略—
1) 跨境電商戰略中的 " 立即止血 " 關鍵是庫存管理和銷售管理。
庫存管理:一報庫齡管理,二砍物料和多餘庫存,三觀周轉動銷呆滞,四定品類規劃,五析補貨策略,六個月預估才安全。
銷售管理:以 30+15 天銷售完畢作為基準。在庫隻保留 30 天的時間,15 天作為安全庫存。
2)《窮查理寶典》提到,如果你知道你會死在哪裡,就不要去那裡。
讓一家公司戰略更健康的做法是多運動,訓戰結合;少犯錯,減少錯誤成本。《窮查理寶典》提到,如果你知道你會死在哪裡,就不要去那裡。
降本增效不是簡單地降低産品、物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這隻是表面上的。公司真正的成本是犯錯成本、決策成本和創新成本。
這三個部分是潛在底層的雪山。如果公司的決策成本和犯錯成本很高,沒有用精益創業的方法論做 MVP 等,創新時也沒有把控進度範圍,就會毫無底線地不斷往前面沖。
3)戰略盲目增長清單:
這裡有一份盲目增長清單:
績效主義:注重績效的增長而不注重績效如何增長
機會主義:無法看到目标在執行所需要的資源策略
短期主義:過多關注短期而忽視思考企業長期增長
如果我們在每天的工作裡,在忙或思考的都是相對短期的問題、經營上的問題,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長期價值是什麼。另一種情況是,我們有長期主義,但我們的長期主義随波逐流,使命願景沒有确定下來。
公司無論賺還是虧,真正支撐你活下去的韌性在于你有沒有使命和願景。當你陷入特别黑暗的時刻,拉你一把的一定不是你賺了多少錢,也不是你有幾個朋友,一定是因為你心中一直在堅持的那個假設。
4)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應該有兩張地圖,戰略地圖和人才地圖。
大家對此感興趣可以看兩本書——《戰略地圖》和《華為灰度管理法》。
戰略意圖、目的不是最關鍵的,怎麼達成才是關鍵。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思考戰略是怎麼推演出來,而去思考明年要幹十個億,那就很容易因為市場的不确定性導緻很多問題的出現。公司應該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推薦閱讀《共演戰略》和《戰略推演》。
組織—
5)計劃管理崗位很關鍵,它涉及到公司做經營計劃時承上啟下的動作。
我們設計了月度兩次計劃會議以及季度一報一會。這裡很關鍵的一個崗位是計劃管理崗位,它涉及到公司做經營計劃時承上啟下的動作。
月度兩次計劃:經營分析會和資金計劃會。經營分析更偏向于對市場産品類型的選擇,資金計劃更偏向于日常每個資金付款收款、現金情況等管理細節。
季度一報一會:财經分析報告和複盤經營會議。這個會議可以讓我們從數據體會到要确保到現金流,以及怎樣才能抓到現金流。現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在救命的環節解決生存的問題,在治病的環節解決持續生存的問題,在養生環節解決持續健康的生存問題。
6)組織能否幫你跨越行業周期,三年時間足夠驗證。
在每一次行業周期中都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如果我們一直不斷尋找不确定性的思路和方向,就會陷入系統本身。但如果回過頭來想,什麼才是持續增長的關鍵,什麼才能帶領我們穿越周期?雖然短時間内我們不一定能得到答案,但長期我們一定能得到答案。
行業發展好一點的,三年之間就可以有一個答案。中國的中小微型企業基本生命周期是 2.7 年,高一點就 3.5 年。三年時間足夠驗證一個假設。
我們公司做了以下方向性的改變:
注意,目标管理不等于績效管理,有些戰略意圖和目标并不跟着績效去,而是跟着貢獻和長期價值去,或者屬于價值觀的範疇。
在目标管理之間,我們傾向于用 OKR 進行目标管理,以便于聚焦目标。績效包含四個部分:績效目标的設計、績效的輔導與溝通、績效的考核和評價,以及績效的應用。
目标管理和輔導溝通這兩個環節是最關鍵的,評價考核和績效應用在人力資源部門應用比較普遍,經營人員應該更重視前兩個部分。
7)組織要有活力就應該不斷進行穿插。
我自己從創業時打包采購、物流、ERP、海外倉,帶小組帶部門帶公司,再到負責财務、人力、計劃、供應鍊都做過。
每個崗位做一遍,或者每個崗位從零到一搭建一遍系統,更能理解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性,能理解在某個時間點做到這裡為止,繼續往下面去成本太高了等等。這是通過實踐才能得出的,不是通過書本能得到的。
編制穿插能力是指一崗多能、項目化。
有時候公司會出現一些問題,或出現一些應該去做但沒有匹配崗位的事務,機會永遠是給做過修煉的人。不确定的市場對組織本身也是一種修煉,跨部門的項目組可以沖破很多問題,對個人和組織的成長來說都有益,還能讓我們看到哪些人在做事,哪些人是躺平的,你可以通過每個動作去慢慢識别出來。
業務——
8)資金計劃相當于司機,銷售或運營坐在副駕駛上。
其實戰略、組織和業務都圍繞一個點,即确保業務現金流。首先,我們要抛棄原本的認知。在行業相對不錯的環境下,加人、加産品、加庫存不等于加業績。二者沒有直接關系。
創榮深的資金計劃做到了兩點:
第一點是,利潤預估和提前預測。我們公司已經調整為兩個月一次預估,做半年的預測。第二點是,建立計劃管理的規範和基準。
很多公司的計劃部門形同虛設。計劃如果隻是為了備貨而存在,沒有太大意義。
其實資金計劃相當于司機,銷售或運營坐在副駕駛上,看後視鏡是看過去的銷量情況,看儀表盤是看庫銷、利潤、周轉、呆滞率、不良資産等方面的指标,往前看大路是看公司的經營方向和經營計劃,即公司一年确定的整體貨量和預算,需要備多少貨,下多少 PO 等。計劃總控、資金配置、物流管控全部在計劃崗位裡。
9)隻有超過 12 個月的薪金儲備才能去尋求擴張。
為了安全發展,我們設置了三條線:
赤紅線(停止付款線)
安全線(三個月運作線)
生存線(12 個月運作線)
我們認為隻有超過 12 個月的薪金儲備才能去尋求擴張。這是一種預警機制,以便我們及時踩刹車。
業務如何加快周轉?
從業财融合的邏輯做計劃管理
關鍵崗位的系統性
産研銷一體化的供應鍊交付力
管理能力 + 人才質量 + 戰略能力 + 信息化能力
10)公司管理目标能運作、推行下去的關鍵,在于三點。
面對機會點做戰略
打下關鍵過程戰役
形成全面預算目标
否則在戰略層面、組織層面和業務層面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幹,隻能各幹各的。管理工具不求多,但求實用,求适合自己的公司,不代表引進之後就永遠就用它,這取決于你想達成什麼樣目的。
我們公司通過 OKR 做聚焦,通過 OGSM 做行動可視化:
我們把産品研發、組織能力提升、業務拓展、供應鍊升級、文化團建活動都作為項目來管理,确定項目目标,要達到什麼方向、目的,要有什麼樣的範圍,誰是項目組,誰是項目經理。有些公司把它當工作小組,工作小組跟項目管理最大區别什麼?工作小組就像領導安排,拉你出來幹活。項目管理更偏向于領導力的提升,要識别到很多東西。
(模型來自《極簡項目管理》)
全體預算形成一緻目标。從經營上做什麼才是對的,到怎麼做才是對的,再細化到關鍵崗位和具體人員。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促使我們思考,到底要往哪個方向去做,意圖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從哪些入手會比較好呢?定義問題是最關鍵的。
德魯克在《變動中的管理界》說過: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 " 知 " 而在于 " 行 ";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不管我們學了多少東西,還是要回歸到實踐,從實踐本身再去驗證邏輯,再驗證我們有沒有成果。不管公司日常運營還是學習,一定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不能為了學習而為學習,為了管理而管理,為了發展而發展,為了績效而績效,為了抓住機會而抓住機會。
「混沌創商院」學習收獲:
最後講講我在創商院的收獲。在來混沌創商院之前,我追求的是學得又快又多,但其實很多想法、觀念和模型的關鍵在于 " 少 "。
在學以緻用的過程中,如果你能掌握一兩個模型,徹底發揮其作用已經足夠了,比如錯位競争模型," 一 " 思維模型。就像拿着一把尚方寶劍,走到哪裡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學了一定要用,不能隻是我學了,我知道。要在過程中慢慢吸收,消化到腦海裡面。
我是混沌創商院 14 期校友,我誠摯邀請跨境電商行業的朋友們一起加入創商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