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曾經的三大超頭之一,4 月 2 日,有消息稱,快手頂流辛巴旗下辛選集團近期成立新公司,專門負責直播切片帶貨,還有一項關聯于此的 " 百萬寶媽計劃 " 也在推進。
某種程度上講,直播電商的興起與當時三個超級頭部主播的爆火是互相成就的關系。短視頻、直播平台上的内容創作,基于興趣進行關聯、分發和推流,最終完成種草和成交。
與基于需求和搜索邏輯的貨架式電商不同,内容電商生意的好壞,和 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的個人風格、聲量,甚至表現出掌控力都有着直接關系。
直播電商風雲變幻,超頭主播幾經換代,從前是充滿吸引力的 " 最低價誘惑 ",如今單純低價優勢不再明顯,行至中段直播電商顯露疲态。不隻是主播本人,用戶與主播間的鏈接也在變弱。
于是,全新的平台、機構、三方、個人 IP 和無數切片号,共同構成矩陣式的直播電商新生意。
直播切片帶貨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隻辛巴,瘋狂小楊哥、交個朋友、東方甄選以及無數頭部主播和機構也都在做。
但直播電商這個隐秘的新風口,也時常在風口浪尖。
辛巴尋找 500 億 GMV 新增量
4 月 2 日,有消息稱," 辛選集團于 3 月成立新的直播帶貨子公司,主要負責短視頻全流程帶貨 ",截至發稿辛選官方并未對此做出回應。
有接近辛選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播切片帶貨業務,辛選其實一直在做,成立具體公司是爲了進一步規範業務流程,做大業務規模等。
" 與‘百萬寶媽計劃’一樣,兩者的側重都是将辛選的供應鏈和供應鏈能力,開放給想要做短視頻帶貨的辛選用戶。" 該人士透露。記者注意到," 百萬寶媽計劃 " 主要針對寶媽這個 KOC(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消費領域的 " 超級用戶 ")群體。
直播切片帶貨的業務模式,已經從初試水,進化成了一種全新、多元的 KOC 變現模式。所謂的 " 切片 ",主要是指明星、主播在直播間帶貨時的商品講解以及部分高光時刻進行截取,成爲新的短視頻片段,用來成爲新的直播、短視頻帶貨素材。
通俗來講,就是主播 " 吃肉 ",有帶貨能力及需求的粉絲用戶 " 喝湯 "。但對于機構、主播及達人而言,将直播内容片段以及相應素材資源等 " 授權 " 給直播切片帶貨号,可以實現銷量、聲量的二次雙增長。
特别是瘋狂小楊哥、辛巴、羅永浩、董宇輝等這種帶有鮮明個人色彩,以及穩定的粉絲追随的帶貨主播,他們的直播切片有着天然的傳播優勢,對切片賬号的運營者來說,其個人 IP 的影響力可以收獲流量、帶貨量。一定程度上,大主播能夠承擔直播切片帶貨,對銷量和聲量上的 " 二次挖掘 "。
而此次辛選成立新公司,專門做直播切片帶貨的運營,同時做 " 百萬寶媽計劃 " 等的推進,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對新增量的渴望。
記者從辛選處了解到,2022 年、2023 年,辛選直播帶貨年 GMV 兩年都穩定在 500 億元,辛巴此前也在直播時透露,直播切片帶貨及 " 百萬寶媽計劃 " 等的推進,一方面希望開放供應鏈和運營能力,幫助想做帶貨的粉絲群體。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新業務可以在未來爲辛選拿下另一份全新的 500 億 GMV 規模的業務增量,爲公司年 1000 億 GMV 的目标做籌備。
切片 " 授權 "、加速 " 複制 ":直播切片帶貨的 B 面
全新的風口,也時常陷入是非。特别是對直播電商 " 短期主義 " 的聲讨,越來越頻繁。
将明星吃播視頻嵌入直播間畫面進行帶貨,近期再次引發争議。最近一次引發熱議的是演員朱梓骁,他也是帶貨排名相對靠前的明星主播。
直播畫面中的朱梓骁 " 一天到晚都在吃雞爪 ",被網友指出 " 假的不能再假了 "。通過平台搜索,朱梓骁授權的直播切片号多達數十個,已經形成鮮明的帶貨矩陣。
流量越大,直播切片帶貨引發的争議就越大。
去年 9 月 11 日,俞敏洪就 "2000 個董宇輝 " 賬号出面道歉。起因是,抖音平台上突然出現多個帶有董宇輝頭像和名字的短視頻賬号,内置視頻多是董宇輝的視頻切片,并附上商品鏈接帶貨。東方甄選也在道歉聲明中表示," 東方甄選直播切片授權試點目前處于内測階段 "。
今年 1 月,職業打假人王海舉報 " 瘋狂小楊哥 " 帶貨 90 萬單假的五常大米,直播切片帶貨再次陷入争議。在王海發布截圖中,顯示商品是從三隻羊官方授權的切片賬号 " 瘋狂小楊弟 " 的櫥窗裏購買的。随後涉事商品從櫥窗下架。
大家争論的點在于:切片賬号如何做出與主播直播帶貨時的折扣、價格、品質以及發貨速度、售後等同步?如果沒有同步是否構成欺詐?
此外,直播帶貨重點在于頭部主播對價格機制的突破、專業的講解能力以及與消費者實時的互動,直播切片可以複制價格、錄屏講解,卻如何做到實時互動,及時解答消費者提問?是否與直播帶貨概念在本質上是相違背的?
機構評判一個賬号可以給予授權的标準在哪?消費者如何辨别賬号是否爲主播和機構官方授權?那些并未取得授權的賬号,如果産生消費糾紛,誰來買單?
看似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矩陣、機制,直播切片帶貨仍有着數不清的、短期内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個 " 隐秘的風口 " 即将風起,但它亟需一瓢冷水,降降溫。
迷人的 " 躺賺 " 生意能成直播電商的 " 速效藥 "?
一個 " 真身 " 和數不清的 " 分身 ",和無法辨别真假的 " 分身 ",即便争議不斷,但在被加速制造的增長和規模想象裏,直播切片帶貨即将成爲新的寵兒。
電商分析師莊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該模式大熱的原因在于,無論是 KOC 一端的運營和操作,還是機構、主播進行授權形成矩陣式傳播,電商切片帶貨的成本低很多,而且能夠借助幾乎所有創作者的力量形成一定的銷售規模。
" 作爲一種直播帶貨一手資源的二次延續利用,規模可以從主播達人的知名度等維度,做出簡單的推演和測算,但至于規模實際最終産生多少,取決于平台的創作者規模和供應鏈能力。" 莊帥如此分析。
對于該模式,莊帥也表達了一些隐憂,一是商品與内容會出現不匹配的情況,同時内容也會影響主播達人、機構在産品端的美譽度。二是爲了提高銷售,部分創作者在引用貼片還會進行二次創作,存在一些虛假宣傳,甚至欺詐的現象。市場監督和平台治理需要并行推進。
上海财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數字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崔麗麗則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既有内容基礎做切片之後,可以在短時間内迅速享有這個内容傳播帶來的一些經濟收益。規模大、見效快、成本低是新模式火熱的重要原因。
" 主要是可以無限分發,隻要能找到更多的分發主體,規模可以無限放大,這裏面存在巨量的想象空間。" 崔麗麗表示。
但她也同樣認爲,這種模式有着很明顯的弊端。一是在既有内容當中,特别是宣傳、介紹産品的過程中,如果有誇大成分,通過切片帶貨做分發,這個不良影響效果也是被無限放大,而且延續的時間會比較長,處理起來難度也更大。
" 因爲這樣的傳播本身就是非常長尾的。另一個是對企業來講,切片和直播,其運維和售後處于不同的時間和階段,存在差異,對消費者來講可能有服務,比如履約等,其無法做到直播時的承諾。這種不對等的情況,比較影響消費體驗,容易産生消費糾紛。" 崔麗麗補充道。
當直播電商步伐放緩,切片帶貨是否是一劑速效藥?
崔麗麗認爲可以這樣定位。" 目前來看,直播帶貨格局相對已經穩定,這又是一個競争比較充分的市場,想要新增長,創造可觀的收益,擴大規模、降低内容的單片成本,一定是最重要的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