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規印象裏," 地下商業 " 似乎比地上要 " 略差一節檔次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新商業項目都開始着力打造 B1、B2 層,快時尚、黃金珠寶等一些商場一樓的 " 常客 " 品牌也樂于 " 下沉 "。這背後是消費者消費模式,甚至出行模式的變化,同時也是線下實體商業迎來的新機會。
年輕人逛街隻去 B1、B2 層?
" 我已經有兩年沒有去過樓上了,在這兩層能滿足我所有的需求。" 市民趙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趙女士所說的購物中心有七層,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她所謂的 " 這兩層 " 指的是 B1 和 B2 層。
" 這層的餐飲店鋪即使我每天吃,一個月都不重樣。還有一些飾品和服裝店,甚至像美發、美甲、潔面、洗衣什麽的都有,還有超市。" 趙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她來購物中心主要是吃飯休閑和買一些生活日用品,隻逛 B1 和 B2 層基本就滿足了。
像趙女士這樣的顧客還有很多。北青報記者持續對北京天街購物中心、萬達廣場、凱德 MALL 以及合生彙、頤堤港等多家購物中心進行調查發現,不論是在午、晚餐的高峰時段,還是工作日下午等相對客流較少的時段,同一購物中心地下層的客流量不僅遠高于二樓、三樓等樓層,就連一般用來聚集餐飲商家的頂樓和作爲門面的一樓,有一些特殊時段,也會被地下層 " 反超 "。有的購物中心部分樓層 " 門可羅雀 ",地下樓層卻 " 人聲鼎沸 ",客流量相差數倍甚至十幾倍。
商家更具性價比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傳統購物中心的樓層劃分中,一般一樓大多是單價較高的高端化妝品、珠寶以及時尚品牌,二樓以上一般是服裝鞋帽等,再往上的樓層則多是親子、教育等,頂層或次頂層則多是餐飲和電影院。
然而各家購物中心 B1、B2 層所包含的業态更加複雜一些,既有餐飲、服裝、超市等傳統業态,也有潮玩、閱讀空間等新興業态,甚至有的購物中心連一些生活服務類業态都配齊了。還有購物中心地下層時不時地推出創意集市、互動展覽等 " 臨時 " 性展位。這些設置恰好滿足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喜好。
不僅如此,有新媒體曾經對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地下層新開餐飲門店進行統計,排名第一的品類是飲品,爲 29.93%,快餐簡餐排名第二,爲 26.28%,烘焙甜品占據 13.14%,小吃占據 9.49%。其中,除了部分烘焙甜品客單價偏高,大部分餐飲品牌人均消費在 40 元以内。
就像一名年輕消費者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态的那樣——不是樓上吃不起,是 B2 層的餐飲更有性價比。
目前,國内年輕消費者在線下購物時正在從 " 剁手黨 " 發展爲 " 逛街最多買一杯奶茶刮一張彩票 "。尼爾森 IQ 中國日前發布的《2023 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 2024 年展望》披露,今年 7 月的調研顯示:43% 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将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37% 的受訪者表示将改變消費方式尋求最優價格 / 更低價格産品。相較于 2023 年 1 月,對價格敏感度較低的 " 悠然自若型 " 明顯減少,從 29% 降至 15%。
地鐵接入 " 加持 " 客流
除了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新購物中心在選址時更多考慮與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鐵線路接駁,也給了 B1、B2 層更多的機會。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有部分是商業地産商主動發力來打造地下層的商業氛圍,如合生彙的 21 街區、長楹天街的嗨時區、東方新天地的食通天大街等。而這些購物中心地下層直接與地鐵站以各種方式 " 融會貫通 "。
地鐵的接入帶來更多的客流,尤其是年輕顧客。下班坐地鐵直接進購物中心,跟朋友吃個飯逛個街再回家,已經成爲不少年輕上班族的日常。
正因爲這種情況,部分商場的 " 門面 " 也從一樓降到了 B1 或 B2 層,一場引流的争奪戰再次打響。
北青報記者在探訪中發現,一些購物中心不僅專門爲地鐵開設入口,有的還開了不止一個。有的特意将進入購物中心的入口開在了沒有電梯的地鐵出口上樓位置的旁邊。也有購物中心将與地鐵相連的入口一改再改——原來通往的是地鐵的樓梯間,現在通到地鐵的檢票層;原來購物中心面對地鐵出入口的是一面面白牆,現在加上商戶廣告;原來商場與地鐵相連的通道,如今通道内商戶林立,甚至門口就是糕點、快餐商戶,店内的香味能蔓延到地鐵的檢票口 ……
購物中心挖空心思從地鐵引流,要把客流留在這裏消費,B1、B2 層自然需要商業地産商更費心思。
新 " 黃金樓層 " 競争更激烈
在 " 地利 " 的加持下,之前作爲購物中心裏 " 沒那麽有實力的商家才會進入的 B1、B2 層 " 在滿足了年輕人樂于嘗鮮和精打細算的需求中,成了如今的香饽饽。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已經有一些以往在購物中心一層的 " 常客 " 品牌," 下沉 " 到了 B1、B2 層,流量在哪裏,品牌就追捧哪裏。比如長楹天街 B1 層出現了喜茶的圍擋、中國黃金的門店;合生彙中優衣庫将店面設在了 B2 層,泡泡瑪特、阿迪達斯、星巴克等品牌則出現在這家購物中心的 B1 層。
當然 B1、B2 層更多還是價格比較親民的連鎖品牌和餐飲小吃。
有商業地産業内人士表示,由于客流量較大,一些購物中心的這兩層有時甚至會出現 " 一鋪難求 " 的局面,有時候品牌想進來甚至還需要等位置。不僅如此,一些關鍵位置的檔口租金每平方米的價格有時還會高于一層的一些普通位置。
商場在招商過程中,針對 B1、B2 層的商鋪同樣也會優中選優,有的品牌由于沒有 " 知名度 " 被拒之門外,通常一些知名連鎖品牌和個性鮮明的品牌更受商場青睐。
北青報記者也發現,并非搶到了 B1、B2 層的位置就能高枕無憂,這裏顯然競争更爲激烈。" 我們這家店盤過來也就一年多,旁邊的‘鄰居’已經換了兩次了。" 一家商場 B2 層也是地鐵層的商戶表示。
有分析認爲,年輕人逛商場去 B1、B2 層這一現象既反映了消費習慣的變化,也給了商業地産和入駐商戶更多的創新機會。但歸根結底,客流去哪個樓層隻是一個位置變化,消費者要的是更有趣、更實惠和更有性價比的商品,以及更好、更周到的服務體驗。隻有滿足這部分需求,才是商家不被淘汰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