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蔚來再次巨額虧損!
8 月 29 日美股盤前,蔚來正式對外發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一份糟糕的财務成績單公之于衆。财報顯示,二季度蔚來營收 87.72 億元,同比下滑 14.8%,環比下滑 17.8%,其中汽車銷售額爲 71.85 億元,同比下滑 24.9%,環比下滑 22.1%。據了解,此前蔚來連續 12 個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此次營收環比同比均下滑,而且低于市場預期。
營收下滑,與銷量下滑不無關系。财報顯示,二季度蔚來交付量爲 23520 輛,同比下滑 6.1%,環比下滑 24.2%,勉強完成此前蔚來定下的 2.3 萬輛 -2.5 萬輛的交付量預期。這也是蔚來近兩年來銷量最低的一個季度,主要原因是蔚來産品代際切換把控失誤,導緻銷量跌入谷底,而且這也不是蔚來首次因産品叠代而遭遇銷量下滑。
營收同環比下滑,虧損也越來越大,現金流也越來越少。财報顯示,二季度蔚來淨虧損 60.56 億元,同比增長 119.6%,環比增長 27.8%。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蔚來現金儲備爲 315 億元,而一季度末爲 378 億元。
降價直接拉低了蔚來的毛利率。6 月 12 日,蔚來宣布調整用戶權益及全系車型價格,全系新車售價下調 3 萬元。價格調整後,蔚來整車售價首次低于 30 萬元,其中 ET5 起售價爲 29.8 萬元。财報顯示,二季度蔚來毛利率爲 1.0%,而 2022 年同期爲 13.0%,2023 年一季度爲 1.5%。如此看來,蔚來降價和銷量不佳,對于營收、利潤、毛利率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實現增長的隻有研發費用和行政支出。研發費用方面,二季度爲 33.45 億元,同比增長 55.6%,環比增長 8.7%,主要由于研發人員成本增加和股權激勵費用增加、新産品和新車型的設計及開發成本增加。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方面,二季度爲 28.57 億元,同比增長 25.2%,環比增長 16.8%,主要由于銷售人員成本增加、銷售及營銷活動增加、以及公司銷售服務網絡拓展相關費用增加。
總體來看,蔚來在二季度的表現是十分差勁的,交付量的下滑以及降價銷售直接影響營收、利潤、毛利率的表現。蔚來李斌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當前的市場環境充滿挑戰,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争日益激烈,蔚來在核心技術、産品布局、銷售能力、制造和供應鏈等方面做好準備,聚焦市場銷售策略的執行,推動交付量穩步提升。
不過,李斌對于蔚來未來的表現仍然充滿期待,蔚來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将達到 189.0 億元至 195.2 億元,同比增長 45.3% 至 50.1%。同時,随着銷量的增長,預計下半年毛利穩步提升,三季度有機會回到兩位數,如果控制好電池其他的一些成本,第四季度毛利則可能達到 15%。
蔚來想要實現銷量增長,還是依靠賣車。6 月 15 日,蔚來 ET5T 上市,售價區間爲 29.8-35.6 萬元。更早之前,蔚來全系新車售價下調 3 萬元,其中 ET5 起售價爲 29.8 萬元。新車上市和降價銷售對于銷量的影響立竿見影,7 月蔚來交付量達 20462 輛,創曆史交付新高,而截至 8 月 27 日,蔚來累計交付 1.6 萬輛,8 月大概率将再次突破 2 萬輛。
" 我們的目标是月銷量穩定在 2 萬台以上 ",但這并不是蔚來的終極目标," 目标達到每月鎖單 3 萬台銷售能力,從 10 月開始銷售能力建設的成果開始逐步顯現。" 李斌表示,蔚來計劃于 9 月發布和交付全新 EC6,就此完成基于第二代技術平台的全部産品切換,8 款二代車型全面完成上市後,能夠覆蓋高端市場 80% 的用戶需求。
李斌透露,明年 NIO 品牌不會有全新産品交付,但是銷量、毛利、産品質量等都達到更好的狀态。不過,大衆市場品牌 " 阿爾卑斯 " 将會在 2024 年下半年發布第一款産品,目前該産品的開發工作正在順利進行,該品牌下的第二款車也已經在開發之中。李斌強調,針對大衆市場的品牌開發理念與 NIO 品牌不同,會更加追求每一款車的銷量,款數不會很多,會更專注于家用市場,而蔚來則是要通過 8 款車型來滿足高端市場更加個性化的需求。
此外,蔚來手機将于 9 月下旬發布,預計将搭載 UWB 技術,爲蔚來車主提供高效便捷的汽車遙控體驗服務。李斌表示,蔚來手機的推出對于增加車的競争力是十分有意義的,蔚來并非要進入手機領域,而是要滿足用戶對于手機更好匹配汽車的需求。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強調,絕對不會在蔚來手機裏面挂廣告,堅決不靠廣告掙錢。
随着第二代技術平台的全部産品切換,蔚來将進入穩定期,同時随着阿爾卑斯品牌更大衆化且支持換電的車型上市,蔚來也将更容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這或許是 NIO 品牌明年沒有新車上市的情況下,銷量和毛利率仍會提升的原因。目前看來,蔚來在換電和服務的總投入,未來有望得到可期的回報。
受業績影響,蔚來港股跌 7.4%,報受 82 港元。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