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向記者反映,她在網上購買的雲南種苗,發貨地點卻在江蘇宿遷。随後,現代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平台,生鮮産品冒充 " 名門世家 " 的情況比較普遍。記者下單購買的遼甯省丹東特産草莓,發貨地點卻在廣東省廣州市,商家也無法提供有效進貨單。此外,記者調查發現,網上到處都是賣盱眙小龍蝦的,但發貨地址卻分布在五湖四海,打着陽澄湖大閘蟹賣其他産地螃蟹的情況也不少。對此,常州溧陽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消費者在發現買到 " 假特産 " 時,可向銷售商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一旦查實,店主可能要面臨 20 萬元以上的罰款。
網購的丹東草莓從廣州發貨
" 我從網上買了點花種子,結果發現發貨地點卻在江蘇宿遷。" 常州張女士向現代快報記者反映,今年春季,她網購了一些鮮花種子,打算種植在陽台花盆裏。下單時明明寫着是雲南昆明字樣,但收到的東西卻是從江蘇宿遷發來的。由于發貨地點并不影響花種的品質,所以她最終也就沒跟商家過多糾纏。不過,這種情況卻引起張女士的重視,在此後的網購過程中,她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也正因此才将這一現象反映給現代快報。
現代快報記者随即展開調查。在淘寶網某店鋪内,一款标注爲 " 高端丹東大草莓 " 的産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産品除了标有 " 新鮮、高端 " 等宣傳字樣外,還明确注明産地爲遼甯省丹東市。據了解,這種草莓是遼甯省丹東市的地方特産,記者下單後很快就收到了水果,不過,和張女士的遭遇類似,記者網購的丹東草莓是從廣東省廣州市寄來的。
" 我們也是在批發市場銷售的,比如泰國榴蓮同樣在批發市場銷售,也不是從泰國發貨。" 網店老闆表示,他們銷售的草莓就是遼甯丹東産的,隻是在廣州發貨而已。而當記者要求提供進貨憑證時,對方随即表示可以退款 30 元作爲補償,自始至終都未能拿出有效的進貨憑證。
生鮮特産冒充 " 名門世家 " 比較普遍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網絡平台,水果、水産等生鮮産品打着地方特産名号叫賣的情況比較普遍,大部分發貨地點和産品标注的産地信息無法對應。比如,盱眙小龍蝦是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特色農産品,淘寶網上很多銷售生鮮小龍蝦的商鋪都明确标注有 " 盱眙小龍蝦 " 字樣,但發貨地點卻五花八門,有泰州、宿遷等江蘇省内的,也有成都、潛江等外省的。
陽澄湖大閘蟹是江蘇蘇州的地方特産,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網上很多銷售大閘蟹的都标注有 " 陽澄湖大閘蟹 " 字樣,但發貨地點同樣分布在不同地方乃至不同省份。在一家打着 " 陽澄湖大閘蟹 " 旗号的網店内,記者詢問大閘蟹的發貨地點,對方隻說是江蘇,對于具體發貨地點絕口不提。而當記者追問大閘蟹的具體産地後,對方這才表示他們銷售的大閘蟹産自泰州興化。
隻要産品品質好,哪裏的不一樣,網上這些店主爲何要給産品打上 " 名門世家 " 的标簽呢?" 這樣容易引起消費者注意,方便被消費者找到,容易形成消費。"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店店主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水果、水産等生鮮産品打着 " 名門世家 " 的旗号,其目的就是想蹭流量,多賣貨。
虛構産地信息或将面臨 20 萬元以上罰款
由于辨識難度較大,不管是丹東草莓還是盱眙小龍蝦,從消費者角度講,網購的生鮮産品隻要質量上過得去,一般都不會計較到底是不是宣傳中所标注的地方特産,這也讓生鮮特産挂羊頭賣狗肉的情況得不到很好的遏制。作爲特色農産品的重要産地,常州溧陽擁有溧陽白芹、天目湖白茶等諸多地方特産,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近年來也一直在探索守護地方特色農産品的有效辦法。
△廣州發貨的丹東草莓,包裝盒上沒有任何産地信息
" 對于食用農産品進入流通、生産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管理,指導服務商标、專利、地理标記等知識産權的注冊登記和保護。" 溧陽市場監管局相關執法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消費者在網購生鮮類特産時,可向店家索要進貨憑證,若對方無法提供有效的進貨憑證,消費者可以向網店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對于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市場監管部門查實後,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此外,據上述執法人員介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商家打着陽澄湖大閘蟹的名義售賣興化大閘蟹,或者打着丹東草莓的名義售賣其他地方的草莓,屬于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發布虛假廣告。這種情況一旦查實後 " 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内消除影響,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況嚴重的,可吊銷營業執照。
" 在聊天記錄中謊稱商品産地,引起消費誤解的,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争法》第八條,應當按照《反不正當競争法》第 20 條處理。" 該人員介紹,按照法律規定,經營者在銷售環節違規虛構商品産地的,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爲,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部分網絡截圖)
現代快報 + 記者 宋體佳 文 / 攝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