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HiEV 大蒜粒車研所,作者 | David,編輯 | 王博
現在回頭來看,從 2007 年萊萬多夫斯基和大衛霍爾在矽谷騎着摩托車四處兜售激光雷達開始,到 2023 年僅中國車載市場出貨量接近 60 萬,覆蓋了市面上 40% 以上搭載高階智駕的新車型,激光雷達一直在用有力的數據回應着傳統行業的質疑,譜寫着屬于自己的行業傳奇。
與此同時,激光雷達也在質疑和挑戰中慢慢變得枯燥和乏味,這是一種向制造業演進的必然,也是科技光環逐漸褪去的無奈。
步入 2023 年以來,智駕技術高歌猛進的同時,受大環境所困,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并沒有因爲特斯拉的漲價而終止,反而愈演愈烈,從而導緻給智能汽車産業鏈傳遞的訴求越來越聚焦,越來越務實,到最後隻有兩個字——降本。一邊要求性能和價值提升,一邊反複捶打供應商降本。扭曲的市場需求讓整個智駕産業鏈陷入了内卷的死循環,激光雷達行業感受尤深。
如今,車企對于激光雷達公司最直接的需求不再是新穎獨特的感知方案,而是智駕場景的功能需求與聚焦量産穩定性。簡單翻譯成兩個問題是:能提供哪些價值?如何穩定地提供這些價值?
今年 1-11 月,車載激光雷達的交付成績已超 45 萬台,按照核心車型的銷量表現,2023 年激光雷達的總成績極有可能突破 60 萬的大關。伴随着智駕車型的增多,以及消費者對智駕體驗接受度的上升,激光雷達已經從早期的營銷噱頭,逐漸變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傳感器,無論是性能還是可靠性都不容有失。
如今,國内總共有 5 家公司實現了激光雷達的車規量産交付,它們分别是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華爲和探維科技。
這裏面有在北美 IPO 的明星公司,有盤踞産業鏈的巨頭,也有黑馬姿态的後起之秀,賽道的進一步收斂與寒意加劇,他們是在一線感受最爲直接的切身利益者,或許也隻有他們才能對中國激光雷達的未來,給出最準确的答案。
禾賽與速騰:城頭變幻大王旗
2019 年之前,禾賽和速騰分别是彼時龍頭老大哥 Velodyne 在北美與中國市場的主要競争對手,禾賽高舉高打主攻高端的 L4 自動駕駛客戶,速騰務實至上憑借低價的 16 線産品與高速響應的服務質量橫掃低端市場。在二者的通力合作下,最終 Velodyne 敗走中國市場,國産廠商從而徹底改變了激光雷達行業的市場格局。
在當時看來,兩家公司還頗有點同仇敵忾的味道。但是随着 Velodyne 的敗退,禾賽與速騰難以避免地開始正面交鋒。
2020 年速騰搶先發布車規級激光雷達 M1,禾賽一年後官宣 AT128 收獲定點;2022 年禾賽官宣補盲産品 FT120,幾天後,速騰發布了與 FT120 定位類似的 E1。二者的競争愈演愈烈,逐漸變成現在犬牙交錯、互不相讓的态勢。
在近幾年的較量中,占據先機的是速騰。2021 年,速騰的 M1 是當時市面上爲數不多可用的車規級激光雷達,占得先機的速騰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收獲了數十家定點項目,一舉成爲激光雷達行業的 " 老大 ",MEMS 技術路線也成爲業内認可的主流方案。
可惜好景不長,小鵬汽車銷量在 2022 年開始陷入低谷,其他的定點項目交付不及預期,MEMS 技術路線也因爲質量問題頻發失去 " 主流 " 的光環。2022 年末,禾賽與圖達通分别秀出不俗的交付成績,隻有速騰避而不談。他們匆匆上馬擴建的産能,在一段時間内成了業内的 反面案例。
2023 年,禾賽科技 IPO 美股上市,行業影響力成功出圈,其車載激光雷達銷量也得益于理想的崛起節節攀高。但公開資本市場的财務數據,也暴露了激光雷達産品銷量與利潤結構失衡的問題。随後,禾賽搶在今年車展前夕發布了ET25,但這款前沿産品預計到 2025 年才能交付。
如果說理想和小鵬的走向對于禾賽和速騰來說是運氣的偏愛,速騰在 2023 年上半年也沒有得到 命運女神的青睐,直到下半年才迎來改觀。2023 年底,小鵬汽車因爲 G6 和改款 G9 的發布月銷量突破 2 萬大關,搭載速騰激光雷達的問界也 " 起死回生 " 交出銷量破萬的成績單,甚至智己汽車也憑借性價比極高的 LS6 殺進大衆視野。
這期間速騰接連推出M1P 與 M2兩款叠代産品,但突如其來的訂單需求與它的努力看起來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更多是時運垂青。
這種對比其實貫穿着整個激光雷達行業,理想汽車賣得好是因爲增程和精準的家庭用車定位,小鵬汽車賣得好是因爲降價放利讨好消費者, 很難說有多少銷量的提升與車頂或車前的激光雷達有關。如果說禾賽與速騰的幸福來敲門是天道酬勤,那這幸福背後的風險與脆弱,依然讓激光雷達的前景看起來如履薄冰。
理想 L 系列 MAX 版搭載 AT128 激光雷達
禾賽科技前三個季度的财報顯示,面向非車載市場的機械式激光雷達是支撐營收利潤的主力,搭上理想這艘大船的 AT128 雖然出貨量不俗,但是對于營收和利潤的貢獻十分有限。同樣的問題也在速騰的招股書裏展示出來,盡管官方努力地把一部分機械式的營收包裝成 " 軟件解決方案 ",也掩蓋不了 高額虧損的事實。
禾賽與速騰的問題也是整個行業問題的縮影,激光雷達還能不能再便宜一點,還能盈利?
面對 " 降本 " 的訴求,高端與務實的兩家公司難得地給出了相似的方案 ——通過自研芯片與收籠産業上下遊的布局,把 " 降本 " 的大餅畫到了 2025 年。具體産品上,禾賽除了标榜高端形象的 FT120 與 ET25 兩款産品,一款基于 AT128 衍生的低價産品方案也擺到了客戶面前。速騰在 M1 叠代的 M1P 與 M2 兩款産品上也進一步精簡收發器件架構,從而實現單品盈利的目标。
有趣的是,在未來産品規劃上,原本互相 diss 的競争對手也紛紛拾起了對方的 " 利器 "。禾賽新發布的 ET25 爲了滿足艙内嚴苛的尺寸與 NVH 需求,采用了與 MEMS 相似的振鏡掃描方案,而據傳速騰的下一代産品,也将啓用與 AT128 相似的轉鏡掃描方案。
在性能更好、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不可能三角面前,原本水火不相容的競争對手,開始走向殊途同歸的選擇。在明年速騰港股上市之後,二者之間的博弈也将更爲精彩,激光雷達在車載市場的混戰也才剛剛開始,城頭的大王旗變幻無常。
技術路線産生交互與變更的,也不僅是禾賽與速騰。與速騰類似,一徑科技最初也從 MEMS 激光雷達入局,其以 MEMS 短距補盲激光雷達産品率先打開了幾家客戶的批量訂單。但到 2023 年,在長距離産品上,一徑科技放棄了 1550nm 路線,轉投入主流的轉鏡與 905nm,打造面向遠距離前向感知的拳頭産品,希望在車載激光雷達賽道關門的前夕抓住最後的船票。
圖達通與探維:河東與河西的船票
與禾賽、速騰充滿交織的恩怨情仇不同,圖達通與探維科技之間的關聯遠沒有那麽緊密,這兩家公司更像是大河兩岸的平行線,不曾交集,卻首尾相映,就像他們在蘇州隻有一牆之隔的工廠一樣。
圖達通出身矽谷,早期發布的 "300 線 " 産品并沒有在業内掀起什麽波瀾。可以說在遇到蔚來之前,圖達通在行業裏隻是 第二梯隊的玩家,很少有人會把他們與禾賽、速騰相提并論,但是 與蔚來汽車的深度綁定爲他們迅速打開了 " 上車 " 的大門,也由此完成了跻身第一梯隊的華麗轉身。
蔚來 ET5T
入贅蔚來的圖達通一度讓行業的玩家豔羨,尤其是對成立于 2018 年的探維科技而言,相比含着金鑰匙入局的圖達通,後發的 探維直到 2022 年才突出重圍争取到合創汽車的車企定點。有趣的是,合創汽車正是脫胎于廣汽蔚來。
創業公司九死一生,能在賽道收斂期夾縫求生的公司,自然有它獨到的地方。由于成立時間晚,探維沒有在機械式激光雷達市場摸爬滾打的經曆,行業經驗自然遠不如禾賽和速騰。但是創世團隊的戰略方向很清晰,一開始就錨定低成本的混合固态方案并率先交付于交通市場,所以在技術積累上并沒有落後前輩們多少,甚至還率先提出了 "硬件級圖像前融合" 這樣極具前瞻性的感知融合産品。
合創 V09
來到 2023 年,蔚來的銷量開始走低,1550nm 方案又在其他車企那裏接連碰壁,曾經甜蜜的 " 聯姻 " 反而成爲了圖達通拓展其他車企業務的羁絆。尤其是在降本的大趨勢下,成本高昂的 1550nm 路線愈發顯得吃力。與此同時,在賽道收斂期的探維接連官宣了小米戰略投資與首款車規級産品量産交付的消息,成爲行業寒冬下少數逆勢而行的公司。
爲了拓寬車載市場的邊界,圖達通開始在成本層面動刀,上海車展他們發布了基于 905nm 路線的 " 靈雀 " 系列産品,同時覆蓋前向感知與補盲需求,并爲各大車企奉上了激進的報價策略。探維科技也在車展期間發布 " 光變計劃 " 與新定點項目,除了車載前向感知産品外推出針對補盲需求的 New Scope 産品系列,瞄準" 性能 " 與 " 成本 "兩個維度公開了未來 3-5 年在感知融合層面的産品布局與規劃。
車載激光雷達賽道的大門正在逐漸關閉,過去兩年的車企還在摸索期,激光雷達公司給過來的産品都會試一試。但是今年車企的訴求産生了明顯的變化,量産經驗和低成本是供應商必備的入場券,沒有這兩張入場券,再好的方案 PPT 也難以赢得測試的機會。
在行業範圍内有5-6 家可以滿足車企定制化需求的激光雷達供應商之後,已經沒有車企願意再陪新入局的玩家走一遍從 0-1 培養量産方案的過程,激光雷達這種精密傳感器,從樣機走到車規量産的難度,要比從設計方案到産品化難太多太多了。
競争激烈的車載市場注定了 "規模>利潤" 的屬性,降本和盈利是個長期訴求,身涉局中的玩家們必須要有短期的 " 回血 " 方案。看到禾賽和速騰通過機械式産品大量獲取利潤,圖達通也在尋找自己的利潤高地,與探維一樣,他們也發現了交通場景的巨大價值。
與車載市場不同,交通市場對于激光雷達成本和可靠性的寬容度更高,部分高速場景對測遠的要求反而超出車載。圖達通與探維科技也進一步針對智能交通的方案商普遍缺乏點雲處理能力的特點,打包基于交通信息管理的感知解決方案,軟硬一體化交付。
不僅如此,圖達通在智能交通市場的出貨價格是車載市場的 5 倍,與禾賽和速騰通過機械式激光雷達獲取高額利潤一樣,圖達通也找到了自己的利潤 " 甜點區 "。
伴随着 L4 自動駕駛的勢微,機械式激光雷達已經是存量市場,智能交通卻仍然處于項目規劃期的增量市場,每年都有大量的智能高速和智能示範城區項目落地。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激光雷達在交通市場的出貨量将呈現小批量爆發的趨勢,雖然量級與車載市場相去甚遠,但卻可以給苦價格戰久矣的激光雷達廠商們提供及時的回血補給。
隻是對于圖達通而言,豐厚的蛋糕從來不會任人獨享,遠離蔚來的溫室既是一種抉擇,也是面向更廣闊市場的姿态, 如果靈雀系列在車載市場無法赢得更多商機,等候他們的很可能是回到一切的原點。
同樣對于探維而言,禾賽财報的披露以及速騰招股書的發布讓人們意識到 "上車" 的船票不是護身符。幾個定點項目并不能證明激光雷達公司的生存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變現的能力。探維要在不斷追趕領跑者的同時,持續面對更嚴峻的降本壓力。
這艘船上的 " 大逃殺 " 才剛剛開始。
華爲:超維度的 " 鲶魚效應 "
在大疆(覽沃 Livox)以及博世宣布放棄車載激光雷達的研發之後,華爲和法雷奧成爲全球僅有的兩家還在研發并生産激光雷達的巨頭公司。與前文的初創公司不同,他們對于激光雷達的投入往往更務實,更注重實際的應用價值。
其中法雷奧雖然做得早,但依然擺脫不了激光雷達生産者的單一角色。全球隻有華爲一家公司身兼激光雷達的生産商與用戶兩個角色,自己生産自己用,完全閉環的需求管理在激光雷達的價值探索階段往往能挖掘出其他友商所不能挖掘的價值。
得益于自産自研自用的優勢, 華爲率先在行業内落地了圖像與激光點雲 " 前融合 " 的感知技術方案,給予激光雷達數據更高的感知權限,從而發揮更大的場景價值,這也是阿維塔與問界在諸多智駕功能的比拼測試中始終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
2023 年 11 月,華爲公開了智界 S7 車型自主泊車自主接客的視頻,在地下車庫缺失地圖信息、光線照明條件不好的環境下,當前想實現L4 級别的 AVP 功能,激光雷達幾乎是唯一解。也隻有華爲這樣從感知硬件到智駕方案高度整合的公司,才有可能在激光雷達的應用價值上取得 " 古無來者 " 的突破。
與此同時,華爲車 BU 的商業模式從壟斷式的 Tier-1 模式逐漸轉爲開放的生态式合作,不斷吸引車企的注資,以更開放的姿态去共享他們在智駕領域的技術成果,讓車企卸下 " 靈魂 " 所有權的心理負擔,這樣必将帶動整個汽車行業對激光雷達的應用樹立全新的認知。
在華爲的智駕方案裏,激光雷達與高階智駕功能是強綁定的狀态。因此,華爲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不僅能主導激光雷達的研發生産與應用探索,還能某種程度上影響搭載激光雷達車型的銷量,這是其他激光雷達供應商可望而不可及的能力。
在其他友商還要瞻仰 " 蔚小理 " 的銷量制定産能規劃的時候,華爲卻可以憑一己之力将搭載激光雷達的問界 M7打造成現象級的爆款産品,這實在是一種不太公平的比較。
當然,即使以華爲的體量也不可能覆蓋激光雷達市場的定制化性能需求,但是它的 " 鲶魚效應 " 卻可以快速拓寬并提升激光雷達在智駕功能中的價值與地位,從而爲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收益。
尾巴:倔強的笨小孩
激光雷達行業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從頭頂矽谷光環的尖端科技産品,變成汽車制造業中的一環。行業助推下的角色快速切換其實掩蓋了很多問題,讓快速增長的市場數據與長期積累的質疑産生了尖銳的對比。
作爲從業者與觀察者,我感受到與看到的是,我們剛剛解決了自動駕駛的性能需求,第二年就要開始解決車規量産的穩定性需求,第三年又開始面對價值與降本的拷問,對于一個從誕生到成熟不足 20 年的行業來說,真的談不上公平。
當然,商業世界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2013 年,一顆 64 線的激光雷達要賣到 10 萬美金,人們說太貴了。2023 年,一顆 192 線的激光雷達隻要賣到3000人民币,人們還說太貴了。
2016 年,特斯拉在北美高速撞上那輛白色大貨車之前,人們說純視覺是感知的終途。2023 年,特斯拉在超 200 起 " 失控 " 事故之後,人們還說純視覺是更美好的方案。
2022 年,自動駕駛遭遇寒冬,人們說激光雷達的車規遙遙無期,即将失去最大的市場。2023 年,車載激光雷達的銷量迫近 60 萬大關,人們還跟我說,你來聊聊激光雷達行業是怎麽走到懸崖邊上的吧。
共享出行、元宇宙、智能眼鏡……在數不盡的科技泡沫中,激光雷達就像一個倔強的笨小孩,十幾年來打破一個又一個質疑,不斷創造着令傳統行業爲之側目的成績,也不曾提起要取代誰,卻不斷遭受着 " 被淘汰 "、" 被替代 "、" 被超越 " 的苛責與挑戰。
禾賽科技的 CEO 李一帆開玩笑說,每天醒來手機裏 100 條微信,99 條是問怎麽看待純視覺的。探維科技的 CEO 王世玮也調侃,每天會被問到 100 個問題,50 個怎麽看待純視覺,50 個怎麽看待 4D 毫米波。
純視覺的沙文主義擁護者抱怨激光雷達的精度不夠,卻對精度不足激光雷達四分之一的 4D 毫米波置若罔聞。成本至上的理論家們在對激光雷達的價格評頭論足的同時,卻絲毫不關心車内的座椅冰箱大彩電價格幾何。
當前需求扭曲的智能化戰場,隻有剩者爲王。
性能與成本,這在每一個科技行業都背道而馳的命題,卻成爲了人們一次次拷打激光雷達的基本邏輯。而這個行業的 CEO 與工程師們,隻能一次次拿出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産品,然後把它們安靜地送到客戶面前,用點雲說明一切。
真是一群倔強的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