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T 财經,作 者 | T800
誰也沒想到,被網友戲稱爲 " 平民版保時捷 " 的小米 SU7,上市即大賣。這款擁有與保時捷 Taycan 極度相似外觀與性能的車型,指導價格僅爲保時捷 Taycan 的四分之一左右,被網友看作 " 豪車平替 "。
保時捷被稱作可以 " 平替 ",那麽本尊到底對此反應如何呢?
4 月 14 日,據中新經緯報道,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Michael Kirsch)首度回應此事件:" 對于小米 SU7 和保時捷的相似之處,我認爲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近日,保時捷官方發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報告。報告顯示,今年 1 至 3 月,保時捷在全球累計交付汽車 77640 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4%。除歐洲市場外,該企業在中國、北美市場的銷量走勢并不樂觀。
最慘的是在中國市場,中國作爲保時捷的重要市場之一,一季度共計交付了 16340 輛汽車,同比下降了 24%。北美市場與中國市場類似,交付量爲 15087 輛,同比減少了 23%。然而,歐洲(不包括德國)地區的銷售情況卻呈現積極态勢,第一季度保時捷在該地區完成了 20044 輛汽車的交付,較上年同期增長了 9%。至于保時捷的本土市場——德國,其表現尤爲亮眼,交付量顯著增長 37%,總計交付 11274 台車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電動化轉型中相對遲滞,過去一年,保時捷中國區成爲其全球業務中唯一下滑的市場。難道保時捷的潛在車主,真的被 " 小米汽車們 " 平替了?
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
保時捷官網 4 月 10 日發布消息,這家世界知名的跑車制造商在今年一季度交出了 77640 輛的全球交付成績單,然而這個數字相較于去年同期卻下滑了 4%,揭示了一場全球範圍内的銷售疲軟。在這場風暴中心,保時捷銷售和營銷執行委員會成員 Detlev von Platen 提到了北美監管影響下的交付延誤問題以及中國市場所帶來的顯著壓力。
尤爲引人注目的是,保時捷在中國這片曾經的 " 王者之地 " 遭受了重創,2024 年 1 月至 3 月間僅交付了 16340 輛汽車,同比劇減 24%,這股寒流的襲來,被歸咎于 2023 年同期的強勢對比等多重因素疊加。
時光回溯至 2001 年,當保時捷首次踏入中國内地市場,憑借其在燃油車時代的卓越性能與操控魅力,一舉征服了消費者,連續八年穩坐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寶座。然而,面對電動化的全新賽道,保時捷似乎失去了昔日的光芒,優勢不再那麽明顯。
2022 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首度觸礁,下滑 2.5%,而到了 2023 年,頹勢進一步加劇,交付量同比銳減 15%。即便在全球市場上,保時捷依然保持了營業收入 405 億歐元(同比增長 7.7%)、銷售利潤 73 億歐元(同比增長 7.6%)的良好态勢,汽車業務淨現金流亦微增 2.8% 至 40 億歐元,新車交付總量在全球範圍内實現了 3.3% 的增長,但中國的交付量僅爲 7.93 萬輛,呈現 15% 的下滑,使其成爲保時捷全球範圍内唯一負增長的單一市場。北美地區趁此機會接力,全年交付新車 8.61 萬輛,同比攀升 9%,成功取代中國成爲保時捷的最大單一市場。
更令人惋惜的是,保時捷的一些主力車型如 Panamera 和 Macan,已經六年未進行更新換代,逐漸喪失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特别是在 2023 年,中國市場經曆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即使是以往供不應求的保時捷熱門車型,也不得不給出大幅優惠以吸引買家。例如,保時捷 911 最高可優惠 4%,Panamera 降價空間超過 10%,而 Macan 更是祭出了高達 20% 以上的價格讓步。至于保時捷首款純電車型 Taycan,在市場層面上提供了約 20 萬元的優惠幅度,但仍未能止住頹勢。
分析人士指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驟降或與其電動化轉型步伐滞後緊密相關。盡管早在 2019 年,保時捷便開始了電動化轉型并推出了首款純電跑車 Taycan,但至今爲止,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上的純電動車型選擇仍然極其有限,僅此一款。
值得一提的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低迷并非孤立現象。同樣是在 2023 年,法拉利、賓利等超豪華品牌也在中國遭遇了銷售瓶頸。法拉利全球銷量雖同比增長 3%,但在華交付量卻下滑了 4%;賓利全球銷量下滑 11%,其中中國市場(含港澳地區)銷量下跌 18%;即便是全球銷量增長 16% 的勞斯萊斯,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下滑了 6%。
然而,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麥思格并未對未來失去信心,他預計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有望迎來複蘇,尤其是在燃油車領域,麥思格認爲保時捷深厚的品牌底蘊與龐大的粉絲基礎仍預示着巨大的增長潛力。
小米汽車逼退保時捷
自小米 SU7 登場以來,兩周時間裏熱度未曾停歇。從發布會現場蔚小理的表情包狂歡,到雷軍與長城汽車掌門人之間别開生面的汽車互贈禮贊,再到交車儀式上,千億身家的雷總親身爲米粉駕車門,小米汽車與小米 SU7 的話題熱度持續燃燒。
在那場引發熱議的發布會上,雷軍擲地有聲:" 我們對标保時捷,整整三年,雖然差距尚存,但我堅信,假以時日,小米必将在未來三五年内趕超保時捷。" 随之而來的小米 SU7 Max 版本,定價 29.99 萬元,瞄準的就是與保時捷 Taycan 的一較高下。
4 月首周,小米 SU7 嶄露鋒芒。盡管 4 月 3 日才啓動創始人版本的交付,且期間恰逢清明假期,小米 SU7 在短短一周内便斬獲了 1093 輛的亮眼銷售成績,讓人不禁驚歎其強大的市場号召力。
圍繞小米 SU7 與保時捷 Taycan 的設計之争,輿論場熱鬧非凡。小米汽車甫一面世,因其設計理念與保時捷 Taycan 的相似之處,引發了不少關于 " 模仿 " 與 " 創新 " 的讨論。遠在美國投身造車多年的賈躍亭也曾發聲調侃,直言山寨文化、取巧模式和跟随者思維在當今社會竟備受推崇,值得深思。
但是,小米與保時捷的較量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延續。某保時捷中心一則短視頻引起軒然大波,聲稱購買 Taycan 贈送小米 SU7。盡管沈陽國展保時捷中心澄清并非直接購車贈送,而是提供高達 20 多萬元的現金優惠,但這波操作無疑加劇了雙方在網絡上的對決氛圍。此後,直播平台上,大批網友湧進保時捷直播間,以 " 小米汽車 " 标簽刷屏,并戲谑地将保時捷 718 稱爲 " 小米 718",令直播主持人無奈感慨 " 真的疲憊不堪 "。
與此同時,據 2023 年财報顯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降至 7.93 萬輛,同比下滑 15%,成爲全球範圍内唯一出現負增長的單一市場。更有消息稱,保時捷在中國的第 100 家銷售網點——廣州天環廣場店悄然關閉,店内已人去樓空。
有媒體觀點認爲,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各大品牌之間的性能差距日益縮小,保時捷的傳統性能優勢正在受到沖擊,而頻繁降價反而可能侵蝕其豪華品牌的光環。不少評論指出:" 車市寒冬,保時捷調整銷售渠道策略在所難免。" 也有聲音強調:" 電動化轉型腳步緩慢,或是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受挫的關鍵原因。"
回顧 2019 年,保時捷開啓電動化轉型之路,首款純電動跑車 Taycan 應運而生。然而直到今天,中國市場上的保時捷純電動汽車選項仍僅限于 Taycan 一款,這無疑爲其在中國市場的競争增加了難度。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小米與保時捷的故事,既是一場關于市場占有率的争奪戰,也是傳統豪華品牌與新興勢力創新速度的角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場角逐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豪車快馬加鞭追趕
在麥肯錫的一項前瞻性預測中,至 2031 年,純電動汽車将無懸念地主宰整個豪華汽車領域。面對這樣的未來格局,包括保時捷在内的衆多超豪華汽車品牌紛紛駛入電動化快車道,以更加積極的姿态擁抱變革。
在北京車展這一重要舞台上,保時捷即将揭曉純電動 Macan 的國内售價,這款已經在海外市場亮相的新星,以其驚豔的配置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純電動 Macan 分爲 Macan 4 與 Macan Turbo 兩個版本,起售價分别爲 80,450 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57.74 萬元)和 106,950 美元(折合人民币約 76.8 萬元)。對于鍾愛個性化定制的保時捷車主而言,豐富的選配清單必不可少。一旦全套選裝完成,Macan Turbo 的最終價格最高可飙升至 163,290 美元(約合人民币 117.2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 Macan 并非簡單的 " 油改電 " 産物,它基于與奧迪聯合研發的先進 PPE 平台打造,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前後軸均配備最新一代永磁同步電機。其中,Macan 4 車型動力澎湃,綜合輸出功率達 300 千瓦(408 馬力),峰值扭矩 650 牛 · 米,0-100km/h 加速僅需 5.2 秒,最高時速鎖定在 220km/h;而 Macan Turbo 車型則更顯激昂,系統綜合功率提升至 470 千瓦(639 馬力),峰值扭矩高達 1130 牛 · 米,0-100km/h 加速僅需驚人的 3.3 秒,最高速度高達 260km/h。
除了 Macan,純電動 Cayenne、718 系列也将逐步納入保時捷的電動藍圖,力求在 2030 年實現新車交付量中純電動車型占比超過 80% 的戰略目标。
在這個全面電動化的潮流中,落伍的保時捷并不孤單。賓利汽車中國内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安睿轲透露,賓利承諾在 2024 年前爲旗下所有車型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版本,響應環保趨勢和市場需求。目前,賓利已成功推出飛馳和添越兩款 PHEV 車型,裝配 18kWh 锂離子動力電池,展示了賓利在電動化領域的轉型決心。
不僅如此,賓利汽車還宣布在 2026 年前将全系車型升級爲插電混動或純電動,此舉無疑是其電動化進程中一個堅實的裏程碑。至 2030 年,賓利更是誓言實現全系車型純電動化,徹底揮别燃油時代,邁進綠色環保的新紀元。
同樣,勞斯萊斯汽車 2023 年全球銷量達到了 6032 輛,中國依舊穩固其第二大市場的地位,而勞斯萊斯也已明确規劃,在 2030 年實現全線産品的電動化轉型。蘭博基尼和阿斯頓 · 馬丁兩大超跑品牌亦不甘落後,均預告将在 2025 年推出各自的首款電動車型。
盡管 " 大牌平替 " 事件在市場上風生水起,但豪華品牌的基本盤仍在。當保時捷、賓利等超豪華品牌紛紛踏上電動化轉型的征途,它們面臨的不僅是技術與市場的挑戰,更是品牌形象與核心價值的重塑。在電動化的浪潮中,這些昔日的汽車市場翹楚是否能堅守陣地,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