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擔心出現白肺、心肌炎等新冠病毒感染以後的後遺症,包括肺部 CT 檢測的 " 陽康 " 體檢業務備受關注。對此,多家體檢機構、線上平台争相推出了針對預防新冠後遺症的 " 陽康體檢套餐 ",除肺部 CT 檢查,還包含多項科室檢查、心肌酶等實驗室檢查、醫技檢查等,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 陽康體檢套餐 " 的推出,契合了部分民衆擔心出現新冠感染重症和後遺症的心理。有機構推出 " 陽康體檢套餐 " 後,顯示已賣出 19 萬件。不少體檢機構聲稱 " 如未預約,婉謝體檢 ",可見正在或準備預約的人不在少數。這類體檢套餐之所以變得如此搶手,部分原因在于疫情引發的焦慮情緒,使得不少人願意 " 花錢買安心 "。但實際上," 陽康體檢套餐 " 存在多種浪費,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購買。
首先,絕大多數人感染新冠病毒後,不會出現重症和後遺症。如果因為害怕極小概率情況,而又為此額外花一大筆錢,這是一種浪費。體檢領域存在一種奇怪的卻又容易被忽視的現象:當體檢者因被懷疑患有嚴重疾病,進而做了大量複查,終于發現自己沒病後,往往不去質疑體檢項目是否必需,反而會因此感到萬幸。關注焦點的改變是一種心理陷阱,也是導緻過度檢查的一大原因。
從疾病幹預全過程來看,用預防的手段去做治療和康複的事,資源利用效率極低。疾病幹預主要有三個階段——預防、治療、康複。感染者是否出現白肺或心肌炎等并發症,屬治療的範疇,肝腎損害、" 腦霧 "、心理影響等後遺症幹預,則屬康複的内容。體檢則屬于前置性預防手段,拉大網、捕小魚,針對性不足,精準度缺乏,是在做 " 無用功 ",導緻資源浪費。
從臨床資料利用效率來看,放着現有線索不利用,卻另起爐竈,重做檢查發現線索,也是一種浪費。白肺、心肌炎等并發症并非空穴來風,一定會出現相應症狀與體征,比如出現胸悶、心慌、發熱持續時間很長,以及聽診發現呼吸音和心音改變等。科學的應對方法是根據這些症狀和體征來決定是否做進一步檢查,否則就可能會浪費現有的臨床資料。
從機構分類管理的角度看," 陽康體檢套餐 " 容易掩蓋過度檢查的問題。醫療機構一般不會輕易做檢查,因為這不符合一般就診流程——患者需要出現症狀後,醫生才可以對症進行檢查,明确病因,方便後續治療。不過,體檢機構針對健康人做檢查,則不必遵循這一規律。不管體檢的人有沒有症狀,也不管有沒有檢查出來問題,都屬于正常。很多不便在醫療機構普及推廣的檢查項目,體檢機構卻能大張旗鼓地實施,原因就在于此。所謂的 " 陽康體檢套餐 " 可能導緻的浪費,不容低估。
" 陽康體檢套餐 " 雖然賣得很火,但患者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感染後的 " 一站式 " 診療。當前到醫院就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很多,有些醫院的 CT 等檢查應接不暇,加劇了患者對于并發症和後遺症的焦慮。大幅提升醫療供給,尤其是肺部 CT、心肌酶三項、心電圖等并發症防範方面的醫療供給,讓優質診療變得更加可及,才是當前患者最需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