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車市蓬勃發展的階段,韓系車的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已經迷失在新賽道中。
據多家媒體報道,現代汽車已經将重慶工廠以 36.84 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國内一家車企。
現代汽車在國内原本有 5 家工廠,滄州工廠、重慶工廠、和北京順義的第一、第二、第三工廠,規劃的年産能在 165 萬輛。
重慶工廠是現代汽車在中國最先進的工廠,于 2015 年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 77 億元,占地面積 187 萬平方米,規劃整車年産能 25 萬輛,發動機年生能 25 萬台,原本希望爲重慶打造五千億級的汽車産業做出貢獻。但由于北京現代銷量下滑太快,2016 年北京現代銷量達到 113 萬輛巅峰後一路下滑,2022 年現代汽車(包含起亞)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爲 34.3 萬輛,占現代集團在全球銷量的 5%。因此無法消化這麽多的産能,從 2021 年 12 月開始,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就傳出停産、大部分工人開始放假的消息。
目前現代汽車官方有顯示信息的僅剩下北京仁和工廠一家了。
即使這樣,現代在中國還是有大量産能閑置。公開信息顯示,仁和工廠的整車年産能達到 60 萬台,發動機 45 萬台。
而 2023 年上半年,北京現代整體銷量 12.3 萬輛,同比增長 13%。數據顯示,北京現代 7 月份總銷量爲 1.39 萬輛,同比下降 33.6%,多款車型銷量均有下滑,沒有一款産品銷量過萬。而新車型沐飒僅賣 2199 輛,日子非常難過。即使下半年北京現代有 13% 的增速,産能利用率依然不到一半。
面對這樣被動局面,現代汽車也在調整策略。
在今年 6 月 20 日舉行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現代汽車的首席執行官 ( CEO ) 張在勳就表示要出售兩家中國工廠,并提到:" 最近幾年,中國業務因國内外各種負面因素變得艱難。爲了提升已受損的品牌形象,我們将專注于高性能車型 "。
根據 2022 年 11 月 5 日北京現代提出的 "2025 向新計劃 ",車企在 2025 年希望達成 " 年銷 50 萬輛以上 " 的目标。爲了達到這樣的目标,除了縮小規模外,現代汽車還打算調整在華經營策略。在中國市場,現代汽車銷售的車型将從目前的 13 款減少至 8 款,還提出了以上海市爲中心銷售高檔品牌 " 捷尼賽思 ( Genesis ) " 和 SUV 等高價位車型的方針。
在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現代汽車已經被自主品牌遠遠甩在後面,因此出售工廠、減少在售車型等策略可以提升經營效率,并集中精力打造爆款産品。
但不知現代汽車基于何種考慮,希望未來 " 專注于高性能車型 "?由于連續多年銷量下滑,韓系車在國内的口碑比較一般,買捷尼賽思的用戶很難感受到尊貴感,在這情況下現代汽車有何底氣發展高端品牌呢?一不小心可能變成在華又一虧損業務。
大咖點評
現在國内汽車市場競争激烈,韓系車已經被邊緣化,現代汽車要想重新找到存在感,需要從經濟型市場起步,好好打造智能配置豐富的新能源車,才可能以爆款産品來撬開市場。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汽車行業大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