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第一職場網
" 教練式 " 職業規劃首創者
專注職場——定位、規劃、晉升、轉行
更有一群上進積極的小夥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一起活出自信美麗的自己
♥
文 / 文馨
正如,歌詞裡唱的:" 對 2022 年,道個别吧,深一腳淺一腳的一年,讓你苦笑不定的一年,悲喜重疊的一年。道個别吧,記得永不想回的一年,讓你閑忙不定的一年,疲憊不堪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感動,再見,再也不見;那矗立風中的冬天,那竭盡全力的日夜,再見,再也不見…… "
2022 年,有太多的事情要記錄,我們是這個時代的親曆者、見證者,更應該是這個時代的創造者。
而我們曾聽到來自遠方無數人的哭喊,隔着屏蔽,是那樣感同身受,面對暴力,面對不公,面對慘死的每一個無辜,相信,誰都不會默然,我們看到了黑暗裡的一線陽光,我們歡呼,我們看到了風雨後的太陽,是那樣熾熱,我們也緻敬着這個社會還有的良知和勇氣!
有一句話說得好: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舉動,都是時間河流中的一道縫隙。當有足夠多的縫隙時,你就改變了時間的流向。未來,永遠不會成定數!
在 2022 年極不平凡的一年裡,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活着,活着,活着就好!冬,或許淩冽,人卻可以熱氣騰騰地活着。
前陣子,我又重新看餘華的小說《活着》,對于主人公——福貴,又有了不同的理解。
福貴這個名字,就像張三李四王麻子一樣平常,又隐隐透出些二黑、狗蛋式的親昵。仿佛眼前浮現這樣的場景:
盛夏的田間地頭,一個佝偻着腰背的老人牽着一頭任勞任怨的牛,将古闆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我甚至,還隐隐聽到了老人的吆喝聲: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時代變遷中的個人如同蝼蟻,福貴一個人是,他那一家人合起來也還是。
餘華說,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貴一定想透了這句話。日子總要過下去,不然呢?
遭遇不幸,是因為還活着,隻要是活着,就能走過不幸,重要的是活着。一個活着的人,生命有無限強的韌性。
即使在十萬裡冰封的土地上,生命它也永遠都存在着……
魯迅在《祝福》的最後說,舊曆的新年畢竟最像新年。
為了跟世界接軌,陽曆的新年也是一樣的,似乎說明我們也是新世界的人。可是,新世界與新冠接軌,與 " 陽 " 接軌,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無論老幼都需要承受的。
這幾天,我也親曆了這一程,最難受的時候,感覺靈魂和肉體被墜入了無底深淵,或者說靈魂被抽離了,缥缈虛無,輕飄飄地像駕馭着軀殼一樣,從未想過身體竟也如此輕盈,空虛的輕盈!第二天,又感覺回歸了一些,不再輕飄飄,似乎找回了一半生命存在的價值,于是一整天都在悶頭大睡。第三天,依舊乏力,骨頭像散了架,開始了鼻塞、咳嗽……
不得不說,病毒演化到這個份上,依然感覺令人不能承受之重,可想最初武漢是多麼兇猛!
政府防疫三年,是真的苦口婆心,從來沒有低估新冠的破壞性,是真正出于為全體民衆健康着想的,隻是奧密克戎變成了不可抗力,唯一能對付疫情的防堵防疫法,三年來使民衆從經濟到精神疲憊不堪,即将引發巨大的社會危機,最後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這個農曆新年會是很多老人近二十年來最難過的一個新年。即便在北京首都,全國醫療資源遙遙領先,死亡的往往非富即貴,何況住在偏遠地區的那些生命本就無聲無息的人。
同時也要保護好醫務人員,醫務人員二次感染,不僅不能工作還會傳給别的病人,本就緊缺的醫療資源将無法保證。老年人,接種疫苗 + 分發好備用藥,該面對的,也隻能面對了,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渡劫!
大環境如此,每一個個體就更不容易了。
我深知大家對于 2022 年也五味雜陳,跌宕起伏。工作上非常不容易,而防疫曠日持久,學習任務繁多,甚至很多人有家不能回。經濟下行,收入更不易,财政承壓,績效獎金減得七七八八。這一兩個月,大面積感染,逃無可逃,有老有小,發燒卧倒,都要張羅,生活更不容易!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人類的悲歡又如此相通。2022 年,像穿過一條悠長悠長的時光隧道,一邊踉跄前行,一邊重振旗鼓。疫情三年了,又何嘗不如此?
但,春天,終會來。
春天終将回饋每一個在冬天裡的抱薪者、堅守者、發光者,在現在與未來間,是跳動、更新、寓瞬息于無窮的光焰。
今天看到土耳其作家賈希特 · 塔朗吉 《火車》(餘光中 譯)送給大家:
去什麼地方呢 ?
這麼晚了,
美麗的火車,
孤獨的火車?
凄苦是你汽笛的聲音,
令人記起了許多事情。
為什麼我不該揮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親。
去吧,
但願你一路平安,
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2023 年,願你一路平安,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我是文馨,寫職場也寫文學,更關注民生,願我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大環境,健康的體魄,工作蒸蒸日上,生活安居樂業,有未來,更有希望。2023 年加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