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與 AI 共存,避免被超越。
編者按
每當生産力變革的浪潮席卷而來,機器 " 吃 " 人的場景便會重演。AI,作爲新生的智慧物種,正以不可阻擋之勢登上曆史舞台,在各個領域迅速趕上甚至超越人類。這無疑是人類社會迄今爲止影響最爲深遠的一次生産力革命。未來,如果我們不能與 AI 共舞,等待我們的,必将是被 AI" 吞噬 " 的命運。
AI 時代真的來了
一個搞 AI 的,竟然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個人就是戴密斯 · 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他同時也是阿爾法狗之父,谷歌 DeepMind 的創始人。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麽的不可思議,但卻無比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世界,也意味着一個全新時代正大踏步朝我們走來。
我在 2019 年出版的《績效使能:超越 OKR》一書中,将 2016 年認定爲是人工智能元年,它标志着人類正式步入到了人工智能時代:
而标志性事件,也正是谷歌機器人 " 阿爾法狗 "(AlphaGo)的驚豔亮相。在這一年,阿爾法狗通過自我學習,以總比分 4 ∶ 1 的戰績戰勝了人類圍棋大師李世石。從此,機器開始具備深度自我學習能力了,不再像過去一樣依賴人類指令才能工作。遺憾的是,在 2019 年時,還沒有多少人真正相信這一判斷,很多人認爲人工智能不過如此,甚至把人工智能蔑稱爲是人工智障。
但很快,打臉時刻就來了。2022 年 11 月 30 日,一家知名度遠遜于谷歌的小企業 OpenAI,震撼發布了一款名叫 ChatGPT 的應用。它一經發布,就迅速引爆全球。僅僅 2 個月的時間,其月度活躍用戶數就超過了 1 億。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成就。一款産品,月度活躍用戶數從 0 到破億,蘋果的 iTunes 用了 78 個月,twitter 用了 60 個月,Meta 用了 54 個月,字節的 Tiktok 用了 9 個月,而 ChatGPT 隻用了 2 個月,再沒有比這成長得更快的應用了。
更有意思的是,2024 年的諾貝爾獎,除了化學獎頒給了 AI,物理學獎也同樣頒給了在 AI 領域卓有貢獻的科學家 John J.Hopfield 和 Geoffrey E.Hinton,以表彰兩人 " 爲利用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機器學習做出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 "。John J.Hopfield 又被稱爲 AI 教父,OpenAI 前首席科學家伊利亞(Ilya Sutskever)是他的學生。正因此,有人把 2024 年比作是人工智能的科學元年,它意味着,以後科學家如果不懂點 AI,都不能算做是真正的科學家了。
自此,相信再沒人懷疑 AI 時代真的來了。
裁員加速,AI 正在 " 吃 " 人
ChatGPT 的推出,讓富有遠見的企業家們看到了下一個大未來。李開複稱 ChatGPT 是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平台革命,它比 Windows、比安卓更要大十倍,它會讓每個應用都改寫。" 阿裏巴巴前 CEO 張勇也稱" 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騰訊 CEO 馬化騰則表示,"ChatGPT 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一樣的曆史機遇!"
馬克思早就教導我們: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當革命性的 AI 工具帶來了革命性的生産力之後,必然引起生産關系的相應變革。
事實上,這一時刻已經悄然來臨。它體現在企業中,就是 AI 帶來的結構性裁員。
2023 年 5 月,藍色巨人 IBM 暫停招聘,宣稱要用 AI 取代公司近 8000 個崗位。IBM CEO 更是直言不諱地說:" 未來 5 年,我們将看到 30% 的人将被 AI 和自動化所取代 "。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IBM 來不斷在做内部進行人員結構優化。2024 年 8 月,IBM 更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關閉了 1000 多名中國研發員工的訪問權限,徹底關閉了中國的研發部門。毫無疑問,他們被 IBM 推行的 "AI 優先 " 戰略 " 吃 " 掉了。
這一幕不隻發生在大洋彼岸,國内其實也在進行時。2023 年年中,一個企業家朋友就曾告訴我,他們借助 AI 的能力,已經替代了公司 90% 的人工客服人員,僅剩少數人在做 AI 訓練。還有一個企業家朋友也告訴我,借助 AI 的幫助,他們在做産品設計時,至少可以提效 30% 以上。
就在剛剛過去的 10 月 12 日,國内安防巨頭海康威視也被傳出正在進行大幅裁員,裁員規模可能多達 1000 多人,公司原有的 32 個區域研發部門也将收縮至 12 個。這次裁員,也被認爲跟 AI 有很大關系。海康威視在 2023 年就推出了觀瀾大模型等 AI 平台,這可以大幅減少那些需要重複和定制化開發的工作,提升整體研發效率,需要定制化開發的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少了,從而也就不再需要那麽多研發人員了。從這一角度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 AI 時代,企業進行結構性裁員将難以避免。
AI 正在加速,颠覆傳統行業
根據裁員追蹤平台 Layoffs.fyi 的最新數據,截至 10 月 12 日,2024 年共計 468 家全球科技企業已累計裁員141,076 人,裁員的因素有很多,但毫無疑問,AI 的崛起是最爲重要的決策因素。AI 的發展導緻企業事業部門需要進行重整,資源需要重新進行配置,就連開發 AI 的程序員崗位,在生成式 AI 普及後,工作機會也正在遭到大幅取代。人類正在加速進入 AI 深水區。OpenAI 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全球 500 強中,95% 的企業正在使用其 AI 服務,這也意味着,全球 500 強中,95% 的企業都很可能随時進行結構性裁員。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3 年就業未來報告》,未來五年内,超過 75% 的公司預計在工作流程中集成 AI 工具,AI「代工」造成的裁員将成爲越來越普遍的狀況。谷歌在年初裁員 6%,據稱被裁人員的工作已被人工智能取代。MSN、Salesforce 和 Duolingo 等大型科技公司也都紛紛效仿,戴爾預計裁員約 1.2 萬人,以利用人工智能來精簡業務。
AI 正在加速吃人,正在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AI 正在走進醫療行業。谷歌開發了一款名叫 HeAR 的 AI 醫生,它在聽了 3 億多次咳嗽聲後,成功練就了一個神奇的本領,能僅僅通過聽你咳嗽、說話和呼吸,就能判斷出你有沒有病,簡直就像一位老中醫一樣。這帶來了肺結核的早期篩查和檢測的新突破,連聯合國都給它點贊。更驚喜的是,谷歌還向全球開放了這一功能的調用接口,這也意味着,未來人人都可以打開自己的手機應用,隻需對着它咳嗽幾聲就能準确判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一般性疾病,甚至都不用去醫院,可以借助 AI 的幫助自行診斷了。
AI 正在颠覆編程行業。今年 8 月,亞馬遜 CEO 在領英官宣,自家推出的人工智能應用 AmazonQ,能将系統升級的時間,從 50 個人日縮短到幾小時,相當于節省了 4500 個開發人員,約 18 億人民币。GitHub 與 OpenAI 合作開發了一款革命性的智能代碼補全和生成工具 Github Copilot,可以更快地自動開發更高效、更準确的代碼。
AI 也在走進人力資源領域。今年 8 月,一款名爲推特人格(Twitter Personality)的 AI 突然爆火,發布僅 11 天,用戶數就突破了 400 萬大關,這可能是迄今爲止最火的基于大模型的 AI 應用了。它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僅僅依賴推特上的公開信息,就能分析人的個性。它眼光犀利,專幫你尋找不足和改進點,點評字字珠玑,說到你啞口無言,說到你無力還擊卻又心服口服。比如,它對火星人馬斯克的點評是這樣的:你充滿了食言和不該有的棱角,你足夠自負 ....說得馬斯克本人都連連服軟說:确實,這就是我本尊,而它的開發成本竟低廉得可怕,隻用了 1 個開發人力就完成了這一切。據稱,這款應用已幫開發者月賺了 3000 萬。未來,它完全可能被企業用作面試篩查,應用潛力巨大。
AI 正在深度走進科學。日本的 Sakana AI 公司已經成功開發出了全球首個 AI 科學家系統,它能全自動從 0 開始端到端生成科學論文。過去,人類研究生甚至博士通常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才能生成一篇科學論文時,而這款 AI 科學家系統已經能夠自主進行構思、實驗、分析和論文撰寫,最終輸出完整論文了,還能進行自動審稿,它一周能生成數百篇中等質量的論文,每篇論文的成本也僅爲 10-15 美元,這極大地提高了科研的效率,标志着人類科研進入 AI 驅動的全新階段!
這一清單還在繼續 …AI 正在加速 " 吃 " 人,每一個行業都将被 AI 重寫一遍。
AI 正在加速組織進化
2024 年 9 月,矽谷風投巨頭 a16z 合夥人 Alex Rampell 在官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探讨了 AI 如何将資本自動轉化爲勞動力,以及對當下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影響。文章指出,雖然 AI 不會完全取代勞動力,但考慮到越來越高的勞動力成本,以及 AI 超強的學習推理能力,AI 将逐漸吞噬白領職工這個薪酬支出近 10 萬億美元的市場。文章還指出,在 AI 時代,AI 應用軟件能夠代替人工完成很多工作,像寫文案、繪圖、做設計等工作,AI 已經表現得很不錯了,甚至連寫代碼這類高端腦力工作,AI 也能自如地處理了。
過去,每一次技術變革,都在優先取代體力勞動者,而 AI 時代,新技術優先剝奪的是白領勞動者的工作機會,這是一個萬億美元級的市場,這将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勞動力結構。未來,AI 軟件公司可能走向三條路徑:
路徑 1:走自己的老路,在存量市場繼續掙紮
路徑 2:在現有軟件中整合進 AI 能力,從數字化走向人工智能化
路徑 3:主動參與到 AI 變革大潮中,開發能轉化爲勞動力的新型 AI 工具
毫無疑問,最有潛力的是第三條路徑,因爲它不僅能夠輔助人工作,還打破了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讓機器更像人甚至超越人——一個比人腦力更強大,還不抱怨能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機器人。未來,AI 不再隻滿足于成爲人的助手,更可能會取代人類勞動力直接參與到工作流程中去。
在先進的 AI 能力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摁下了人工智能化的核按鈕。Klarna 就是這樣一家公司。Klama 是一家專門從事直接支付、貨到付款和分期付款的瑞典金融服務的公司,它允許消費者通過無息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在網上購物,主要在歐洲開展業務,并在美國與 Affirm 和 Afterpay 等對手公司競争,它一度是歐洲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估值曾達 456 億美元。近年,Klama 裁掉了公司 50% 的人員,将相應工作全部轉由人工智能完成。目前,它已用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替代了那些以前至少需要 700 名全職客戶服務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例如回答有關退款、退貨、付款、取消等問題。AI 聊天工具讓客戶服務查詢的平均解決時間從 11 分鍾減少到了 2 分鍾,甚至可以完成 35 種語言的各種查詢工作;而且與人工客服相比,保持了基本持平的客戶滿意度。正如公司 CEO 所說,AI 保證工作完成質量的同時,降低了運營費用并提高了毛利潤。除了讓 AI 做客服,人工智能還在 Klama 充當了強大的購物助手,幫助消費者發現和選擇适合他們的産品,這進一步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幫助消費者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剛剛發布的 Klarna 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公司收入增長了 27%,已從上一年的虧損 4.56 億克朗轉爲盈利 6.73 億克朗,轉變不可謂不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勞動力支出整體在下降,但與去年相比,每位員工的工資卻出現了大幅增長,他們的平均收入增長了 73%。
可見,對組織而言,AI 确實大幅提升了組織的效率,而對員工來說,AI 介入後的勞動力市場,對員工也并不全都是壞消息。那些具備 AI 技能,和 AI 與時俱進的員工,會在 AI 時代如魚得水生活得很滋潤。
就在昨天,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達龍 - 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 - 約翰遜(Simon Johnson )及詹姆斯 -A. 羅賓遜(James A. Robinson)三人,以表彰他們在 " 制度如何形成并影響經濟繁榮 " 方面的研究貢獻。Daron Acemoglu 在他去年剛出版的代表作《Power and Progress》一書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 一千年的曆史和當代的證據表明了一件事。進步取決于我們對技術的選擇。新技術既可以服務于精英階層,也可以成爲廣泛繁榮的基礎 … 這是一種選擇。"
AI 在吃人,但與 AI 共舞的組織和人,也同時在吃到 AI 帶來的第一波 " 紅利 "!
未來誰能勝出?
AI 領域的領導者 OpenAI,将人工智能劃分成了 5 個等級:
L1:聊天機器人,具有對話能力的 AI。
L2:推理者,像人類一樣能夠解決問題的 AI。
L3:智能體,不僅能思考,還可以采取行動的 AI 系統。
L4:創新者,能夠協助發明創造的 AI。
L5:組織者,可以完成組織工作的 AI。
當前,國内幾乎所有 AI 玩家尚處于 L1 級的早期,國外部分玩家在朝 L2 級演進,而最先進的 OpenAI,則被認爲已達到了 L2 級人工智能水平,它的 O1-Preview 版的發布,讓 OpenAI 開始部分具備了像人一樣的 2 個思考系統——直覺思考系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把它稱爲快系統,即系統 1)和理性推理系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把它稱爲慢系統,即系統 2)。當下,OpenAI 正在朝 L3 級人工智能演進,也許在不遠的未來,AI 不再隻是像現在這樣隻會動嘴,它很快就能實打實地動手做事了。
但 AI 是一場長跑!
AI 的競争正也趨于白熱化,國外的玩家如谷歌、Anthropic、微軟、Meta、蘋果正拼命角逐 AI 的頭把交椅,國内的百度、阿裏、騰訊、訊飛、月之暗面等企業也正在奮力追趕。上海交大的天才少年謝賽甯曾說,AI 的競争," 人才第一,數據第二,算力第三 "。在人才方面,根據 Macro Polo 發布的《全球 AI 人才追蹤 2.0》研究報告,中美是 AI 人才高地,其中尤以谷歌爲最,谷歌擁有全球最多的頂級 AI 人才,其次是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機構。企業層面,除谷歌外,美國的 Meta 也擁有不少頂級 AI 人才,位列第 9。而國内企業中,唯有華爲一家,擁有 20+ 以上的頂級 AI 人才。
在人才因素之外,誰擁有更多的優質數據,擁有更強大的算力,誰就更點優勢。然而,即便你占盡這些先機,當下的領先不意味着未來的勝利。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大家也都還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隻是有一些企業跑的快了些,一些企業跑的慢了點,這隻是量的差距,不是質的差異。最關鍵的,是要主動參與進去,主動研究起來、行動起來,讓自己走在 AI 的大路上,與 AI 共舞,不要讓自己成爲 AI 時代的棄兒。
不然,等到果子成熟的那一刻,你将追悔莫及。
時代的大潮是擋不住的,就像英國的《紅旗法案》這是拖慢,但卻沒有阻擋住汽車的車輪一樣。
其實,時代一直都是這樣,在抛棄你時,從來不會提前和你說再見!
撰 文 | 況陽 資深組織發展專家,《中歐商業評論》特約作者,著有《蓋亞組織》《績效使能》《真 OKR》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中歐商業評論 ",作者: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