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知道大家很急,所以先說重點啊。
如果你正在考慮今年雙 11 給電腦換顆 CPU,那麽這次英特爾推出的十四代桌面端 i7,主打一個上車不虧。
不得不說,去年英特爾發布的十三代桌面端 CPU,牙膏屬實是擠的有點猛。
十三代 i9 的性能不但比十二代 i9 提升了 41%,i5-13600 更是摁着上一代的 i7-12700 暴打,成功實現了性能倒挂。
數碼界 " 逢十三香 " 的說法,是有點玄學在的。
但是有放就有收,特兒哥今年重新拾回了牙膏廠的人設,給 14 代桌面端穩了一手 " 13 代升級版 ",Raptor Lake Refresh 的産品代号。
這命名方式,有點當年 14nm+++ 的意思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要到下一代的桌面端産品,英特爾有可能會采用新一代 Intel 20A 工藝的 Arrow Lake 架構。
所以這将會是英特爾最後一次采用 " 酷睿第 XX 代處理器 " 的命名方式,往後或許就要叫 " XX 代酷睿 Ultra " 了。(關于英特爾新的命名方式可以戳這裏了解詳情)
廢話就說到這裏,大家肯定還是更關心 14 代處理器的水平到底咋樣,托尼這就爲大夥兒麻溜的獻上。
這次我們一共收到了 i5-14600K、i7-14700K 以及 i9-14900K 三塊 CPU。
從紙面參數上看,i9-14900K 和 i9-13900K 的核心數、線程數、緩存數量都沒有變化。
但是這次 14 代 i9 的主頻有了升級,不手動超頻也能默認跑上 6GHz。
而這三顆處理器中唯一在參數上有變化的,是 i7-14700K。
它從上一代的 16 核心 24 線程升級到了 20 核心 28 線程,多了四個能效核,功耗則是保持在了原先的水準上。
懂得都懂,英特爾是在這顆 i7 上藏活了。
所以這次,托尼會主要測試這顆 i7-14700K,爲了方便大家對比,我也同時測了一下 14900K,以及上屆高考狀元的 i9-13900K。
還是老樣子,托尼把測試平台的配置表放在這裏,給差友們做個參考先 ~
因爲上次 B 站抽獎,把我們唯一的一張公版 4090 給抽走了,所以這次就測試就隻能上 4080 跑了。
不過平台配置中,主闆的部分更新到了這 ROG 家全新的 Z790 ——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非常感謝爲我們提供顯卡和主闆的 ROG!
順帶一提,這次的 14 代英特爾處理器,依然兼容 600、700 芯片組的主闆。
如果你之前有這兩個系列的主闆,那不需要換闆,就能直接用上十四代的 CPU。
先來看看老朋友 CineBench R23 的跑分。
常規十分鍾的循環測試中,14900K 的成績刷下了單核 2194、多核 41391 的高分,相比上一代 13900K 還是有小幅提升的,但不大。
比較驚人的是 14700K 的成績,相比上一代 13700K 的 R23 多核成績,整整高出了 4000 多分。
新加上去的能效核,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總體來說 14 代的這幾枚處理器單核分數變化不大,主要都集中在了多核處理的提升上。
在 30 分鍾的烤機測試中,14900K 的封裝功率、平均溫度相比上一代有所提升,跑分接近 4W。
i7-14700K 則是繼續表現出了這一代的處理器的黑馬本色,在 200W 出頭的功耗下,跑出了接近 3W4 的高分。
這表現,四舍五入約等于一塊小 i9 了。
再直觀點對比,從 CPU-Z 的跑分中可以看的出,這顆 i7 在兩顆 i9 老大哥之間完全不虛。
托尼還特别測試了一下這顆 i7 在辦公測試軟件 CrossMark 下的表現,2520 的總得分比上一代高了 100 分左右。
SPEC workstation 3.1 評估測試中,i7-14700K 也可以輕松拿到 3.57 的 CPU 綜合得分,接近上一代 i9 的 3.61。
定死的跑分項目也就圖一樂,CPU 買來玩遊戲的場景還是少不了。
首先讓我們看看老牌 PFS 遊戲 CS:GO,
很不巧,最近 V 社的 CS:GO 更新成了 CS 2,原先大家喜聞樂見的跑分文件,目前似乎還沒有登錄 2 代遊戲。
所以這個以往幀數最高的遊戲,這次就沒能測上。。。
說個題外話,CS 2 尻槍的整體體驗确實要更好一點,不過也有人覺得槍難壓了。
多看比賽、多學習。
不過沒關系啊,我們還有其他遊戲可以跑。
首先是最近出了新 DLC 的經典 3A 遊戲《賽博朋克:2077》,原本托尼以爲這是一款主吃顯卡的遊戲,沒想到跑出來的成績意外的挺體現 CPU 的。
在 1080P 默認高畫質,關閉光追,開啓自動 DLSS 的情況下, 三顆處理器的平均幀數都能穩在 150 幀上下。
比較能說明卡頓問題的 1% Low,兩顆 i9 都能保持在 90 幀以上的幀率。
最近恰逢 DOTA 2 國際邀請賽,這兩天中國隊雙雙進入勝者組,可喜可賀,托尼專門挑了一段超哥暴走的比賽視頻跑了下測試。
在幀數表現這塊,三顆 U 還是挺接近的,完美诠釋啥叫團戰美如畫,沒有明顯卡頓。
托尼還測試了最近熱門的拉架遊戲《猛獸派對》。
原本在多人模式下會比較考驗 CPU 的處理能力,沒想到這三顆 U 的性能都是輕松的随便吃吃啊,這遊戲反而是網絡質量要更關鍵一點。
策略遊戲《城市:天際線》這次依然是充當了 CPU 殺手的角色啊,這次托尼換了一張素材量略大的城市地圖,不出意外。。。
不管你是 i9 還是 i7,在《城市:天際線》,都得低下頭做人。
最後托尼跑了一下 R 星的老遊戲《荒野大镖客 2》的測試,i7-14700K 的平均幀數要略好于兩顆 i9,整體的差距沒有拉開。
看來 R 星的遊戲,還是更吃顯卡一些。
勞逸結合,遊戲跑完我們再來看看十四代英特爾的生産力表現。
開源渲染軟件 Blender 的測試分數,三顆處理器基本是商量好了一樣的從低到高排,沒有發生倒挂的情況,這個數據還挺能體現英特爾在處理器上的刀法。
另一個渲染軟件的 V-Ray 的跑分也同樣印證了托尼的這個想法,但對于這顆 i7 來說,成績上已經非常接近了。
從左到右的成績分别是 i5-14600K、i7-14700K、i9-14900K,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大部分視頻生産者都會用到的剪輯軟件 Pr,托尼也用标準軟件跑了一下,從結果上來看,兩顆 i9 都跑上了 1500 分,i7 卡了一個 1499。
我們總結一下啊,今年 14 代的桌面端處理器整體提升幅度不明顯,但對于這顆 i7 來說,還是給到了不小的驚喜的。
從整體的國行首發售價上來看,i9 要比上代略貴,而 i5 則是要更便宜些,i7 價格維持不變。
哪一款性價比高不用托尼多說了吧 ~
不過按目前的英特爾官方降價幅度,以及之後即将到來的雙 11 的來看,13 代的價格還有進一步的優惠空間。
如果你的預算有限,那托尼還是會建議購買 14 代的 i5-14600 系列。
我簡單跑了一下分,它的 R23 跑分比上一代多核高了 1000 分上下,單核高了 40 分左右。
提升是有的,但沒 i7 來的這麽大
而你要是預算充足,那今年的這顆 14 代 i7 的産品力是相當不錯了。
性能上橫向對比隔壁的 7950 X3D 是打的有來有回,14700 的單核要更強,7950 X3D 在遊戲上的性能表現會更好一些。
14700K 單核:2111 多核:35679
而價格嘛。。。 7950 X3D 現在的渠道價是 4579 元,14700K 的官方價格是 3799 元。
這下農企恐怕要頭疼了 。
不管怎麽說啊,14 代英特爾桌面端的驚喜确實沒 13 代來的大。
但綜合目前的産品力來看,隻要你有升級處理器的需求,這一代升級也虧不到哪裏去。
當然,你也可以等等未來桌面端處理器的新架構,指不定明年英特爾又把牙膏擠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