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熱搜屬性的老鄉雞主動撤回 IPO 後,外界十分好奇其踩刹車的原因。究其根本,一是市場大環境變了,老鄉雞像其他消費企業一樣,不如科技企業受歡迎;二是老鄉雞本身不差錢,有自我造血能力,可以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對于老鄉雞來說,此時終止 IPO 并不是一件壞事。
作者 | 李丹
編輯 | 陳芳
運營 | 劉珊
作爲 " 中式快餐第一股 " 的有力争奪者,估值 180 億的餐飲巨頭,老鄉雞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近日,在主動撤單 5 天後,上交所做出了終止老鄉雞在主闆上市的決定。消息一經公布後,立即引發熱議,市場上對老鄉雞主動撤銷 IPO 的原因衆說紛纭,有懷疑 " 業績不好的 ",有覺得是因爲 " 割不了韭菜的 "。
▲(圖源 / 上交所截圖)
其實,在餐飲行業,撤銷 IPO 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紅餐網聯合創始人樊甯告訴「市界」,餐飲行業沒怎麽關注老鄉雞撤銷 IPO 這件事,畢竟之前綠茶、老娘舅也都是先提交 IPO,再撤回,來回反複了好幾次,大家已經見慣不怪了。
一位頭部券商從業者則告訴「市界」,老鄉雞主動撤回 IPO 可能和證監會的新政相關,最近幾個月有關衣食住行方面的 IPO 都在暫緩,與之相反的是科技 IPO 在不斷登台。
相關數據顯示,到今年 7 月底,A 股共有 145 家企業 IPO 沖刺失敗,其中有 133 家爲主動撤回。包括做金槍魚的大洋世家、做醋的紫林醋業等消費相關的企業 IPO 均已終止。而上半年 A 股首發上市的 173 家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科技屬性強的公司,如中芯集成、晶合集成等。其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就接近 70 家,占比爲曆年同期最高。
暫且不論老鄉雞出于何種原因主動終止了 IPO,當下擺在眼前的問題是,不靠上市補充資本彈藥,老鄉雞打算如何保住賽道頭部的位置?
主動撤回申請
8 月 28 日晚,上交所的一則公告,給老鄉雞曆時 1 年 3 個月的上市路按下暫停鍵。果不其然,隔天,熱搜屬性加身的老鄉雞,被擡至輿論場中央,各種關聯猜測、質疑不斷。
「市界」翻閱老鄉雞官方賬号看到,公司并未對撤銷 IPO 一事做出回應。其微信公衆号推文還停留在 8 月 15 日官宣 " 早餐上新 ",微博賬号也一如往常頻繁和粉絲互動。
▲(圖源 / 老鄉雞官網)
" 對于終止 IPO 一事,老鄉雞并沒有義務對外披露具體原因。" 樊甯告訴「市界」,提交 IPO 申請也好,撤回申請也罷,都是常事。老鄉雞既不是業内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事實上,如果細看上交所的相關文件,起碼能确定一件事:老鄉雞是主動申請撤回 IPO 的。" 老鄉雞和保薦人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交所提交申請,申請撤回(IPO)申請文件。" 上交所如是披露。
至于老鄉雞主動踩刹車的原因,多位業内人士向「市界」表示,極有可能是順勢而爲。就在撤銷 IPO 披露的前一天,證監會剛推出一套政策組合拳。
時間再往前回溯。今年春節前後,一則有關 " 消費類企業上市變難 " 的傳聞曾在業内引發關注。上述頭部券商從業者告訴「市界」,根據監管指導,連鎖餐飲企業被劃歸至 " 黃燈行業 ",需要綜合考慮經營期限、企業規模、品牌知名度、大衆口碑、運營規範等因素。
" 在當前背景下,相較于半導體、生物醫藥這些賽道,消費企業的上市緊迫性有所降級。" 該券商從業者表示,目前無論是主闆、創業闆還是科創闆,創新、科技屬性的權重都相應提高。
雖然僅限于行業共識,但從數據端來看,外界也能感知 " 上市愈發變難 " 的事實。
根據滬深交易所披露的數據,今年 6 至 7 月,IPO 企業注冊速度明顯放緩,月均隻有 29 家注冊生效。對比來看,今年 3 至 5 月,每月注冊生效的企業數還在 40 家以上。整個 7 月,僅北交所新增一家 IPO 申報受理企業,上交所與深交所均無企業申報 IPO。
與此同時,由于各種原因撤回 IPO 申請的企業卻不在少數。數據顯示,今年前 7 個月共有 145 家 IPO 企業中途折戟。其中,九成以上是主動撤回。
業内人士分析,以老鄉雞爲代表的企業,主動在 IPO 上踩刹車,是研判市場大環境做出的最優選擇,目的是爲了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好在,老鄉雞本身也不差錢,等得起。
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及相關人士透露,2020 年至 2022 年,老鄉雞營收分别爲 34.53 億元、43.92 億元和 45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1.05 億元、1.34 億元和 2.4 億元。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 6 個月内,其營收爲 26 億元,淨利潤爲 2 億元。
從數據層面看,老鄉雞不僅市場規模大,盈利能力還很強,三年半時間就淨賺了近 7 億元。對比來看,作爲中式快餐賽道的另一個頭部玩家,鄉村基 2020 年至 2022 年的營收分别爲 31.61 億元、46.18 億元和 47.06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0.12 億元、1.82 億元和 0.73 億元。
可以說,作爲餐飲 " 優等生 " 的老鄉雞本身就有自我造血能力,并不需要通過上市輸血,對上市的急迫性也沒有那麽強。
踩刹車不是壞事
" 老鄉雞早期對外部資本的渴求程度就不深。" 樊甯告訴「市界」。
據樊甯介紹,2018 年那會兒,他曾拜訪過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對方表示公司 " 經營狀況良好,并不缺錢 "。即便是之後被爆出 " 加華資本投資老鄉雞,金額 2 個億 ",業内也隻當雙方是在強強聯合,構建更好的餐飲生态。
" 當時加華資本也沒有迫切的投資需求。考慮到加華資本在餐飲資源整合方面很有經驗,老鄉雞應該是借此獲得來自資方的相關指導。" 樊甯告訴「市界」。
事實上,縱觀老鄉雞的整個融資曆程,其對資本的依賴程度都不深。天眼查 APP 顯示,2003 年成立至今,老鄉雞隻先後完成過兩輪融資。一次是 2018 年加華資本獨家投資的 2 億元,另一次是 2021 年末,由麥星投資和廣發信德分别投資 8900 萬元和 5000 萬元。兩輪融資後,老鄉雞的估值達到了 180 億元。
" 區别于新式茶飲們靠講故事推高估值,快速上市的成長邏輯,以老鄉雞爲代表的中式餐飲品牌都經曆了十年以上的成長,現金流基本健康。" 有業内人士曾如是評價老鄉雞們。
緊接着,以 2022 年爲時間節點,随着鄉村基率先啓動,中式快餐進入加速跑階段,競相争奪 " 中式快餐第一股 " 的名頭。老鄉雞也被卷至其中。
2022 年 1 月,中式快餐品牌鄉村基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經曆兩次招股書失效後,又于 2023 年 4 月重新提交。2022 年 5 月,老鄉雞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于 2023 年 3 月獲受理。2022 年 7 月,老娘舅遞交招股書,拟挂牌上交所主闆。
" 打造創新品牌,振興中式快餐 "。無論是老鄉雞、鄉村基還是老娘舅,各家的願景頗爲一緻,實現方式也大同小異。
根據老鄉雞的招股書,公司計劃募集資金 12 億元,其中 4.75 億元用于老鄉雞華東總部建設,5.1 億元用于擴增餐飲門店,2.15 億元用于數據信息化升級建設項目。老娘舅計劃募資 8.32 億,4.2 億元用于連鎖門店建設項目,3.07 億元用于供應鏈綜合基地建設項目,4447.8 萬元用于信息化系統升級項目。将它們的上市初心寫得明明白白。
借助資本力量能快速實現規模效應,突破瓶頸,創造新的業務增量,這是老鄉雞們過去三年習得的經驗,也逐漸被他們視爲 " 跑出規模 "" 走向世界 " 的必經之路。但就是通往資本市場的這段路,充滿了審視與質疑。
" 自從老鄉雞‘土味發布會’‘手撕聯名信’火了之後,多了不少質疑的聲音。這次主動撤銷 IPO 申請,也被有些人解讀爲‘餐飲企業沒必要上市’‘企業業績不理想’等等。" 有業内人士告訴「市界」,從這個角度來看,老鄉雞暫時終止 IPO,淡出公衆視野,也能讓其專注主業,充分享受當下餐飲複蘇的紅利。
一位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人士向「市界」表達了另一種觀察。" 包括老鄉雞在内的衣食住行企業,受益于今年以來國家鼓勵消費的諸多舉措,估值已經修複得比較好。這個時候老鄉雞們若執著上市,未來回調的風險比較大,此時主動撤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 對于老鄉雞的資方而言,上市是資本唯一的退出機制。但基于業内對老鄉雞資方的了解,大家是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不會短視地催促老鄉雞盡快上市套現,他們更願意陪伴企業在餐飲賽道上取得大的作爲,然後再談獲利。" 樊甯補充說到。
未來可期
起家于安徽的老鄉雞,至今已經走過了 20 個年頭,在全國布局了超 1200 家門店。多位餐飲業内人士告訴「市界」,目前老鄉雞在中式快餐領域,屬于絕對的頭部。
" 老鄉雞的頭部地位是其從安徽大本營走向全國的過程中建立的。" 樊甯告訴「市界」,2018 年左右,老鄉雞在業内的聲譽就比較高。" 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是做雞肉供應鏈出身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食材供應鏈廠商往下遊走,做餐飲品牌,是降維打擊。" 一位從業者告訴「市界」,尤其對于老鄉雞所在的中式快餐賽道,穩定的供應鏈至關重要。
作爲業内唯一構建起 " 全産業鏈模式 " 的玩家,老鄉雞有一套從養殖、中央廚房到餐廳銷售的全流程。
養殖業自不必說。束從軒的餐飲生意就是從養雞開始的,目前他已經給老鄉雞配備了合肥、淮南兩大母雞養殖基地,每年可提供數百萬羽母雞。這意味着,老鄉雞不僅能實現食材可控,還能避免供應商加價、壓貨等行爲給餐飲門店帶來現金流壓力。
中央廚房,肩負的則是 " 食品加工 + 冷鏈配送 " 的職責。據悉,目前老鄉雞在全國建立了三個中央廚房,僅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央廚房,占地就有 6 萬平方米。
" 中式快餐系統的成功和品牌的崛起在今天是個确定性很高的事情,老鄉雞的全産業鏈直控優勢、中央工廠生産品控、标準門店賦能系統等等,足以使它成爲定義中式快餐系統的中國範式和标準。" 談及老鄉雞的發展前景,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曾如是表示。
多年來,老鄉雞僅在數字化上就已投入超 3 億元,消費者在門店就餐時,取完餐将餐盤放在結賬區,通過攝像頭識别就能自動算出總價,大大提高了門店的經營效率。這也使得老鄉雞成爲了不少餐飲企業的學習對象,它用技術解決了很多餐飲行業的難題。
宋向前認爲,在中國 14 億人口構築的巨大流量池裏,理應誕生一個與人口規模總量、經濟總量相适應的全球品牌。老鄉雞,是最有可能成爲答案的那個。
多年前,束從軒在帶隊考察麥當勞、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品牌時,就堅定了要做出 " 中國版麥當勞 " 的信念,并将 " 趕超洋快餐 " 當作了品牌的發展使命。
對于一家想要長遠發展的企業來說,上市并不是終點,很多時候反而是起點。能上市固然好,但短暫的終止,也并不會改變企業發展的基本面,尤其是對于像老鄉雞這樣有着良好自我造血能力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當下,從大環境上來看,餐飲行業發展的基本面其實是在向好。最近國家出台的促消費 20 條,就明确提到,要擴大餐飲服務消費,這對于餐飲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劑加強版的 " 強心劑 "。
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人士告訴「市界」,從中長期來看,随着全面注冊制穩步推進,像老鄉雞這樣業績表現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上市融資肯定會越來越容易。" 市場一旦開始向上,與國家鼓勵方向一緻的消費賽道,将會是率先恢複的行業。"
事實上,以麥當勞、星巴克爲代表的餐飲巨頭就非常受資本市場器重,兩家公司上市 26 年以來,盡管股價也有波動,但拉長時間線看,整體股價走勢在扶搖直上。目前,麥當勞是市值超 2000 億美元的餐飲巨頭,星巴克市值也在 1000 億美元以上。
作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一定會誕生出千億級别的消費巨頭,中國也需要有自己的麥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