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概是打工人紛紛停止加班的一天。上午 10 點,随着首款國産 3A 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正式上線,一小時内 Steam 平台同時在線玩家就達到 104.5 萬。不少困在工位上的靈魂寝食難安,隻想下班回家趕緊開電腦。
但如果說用不着回家,在愛車裏就可以玩這款遊戲,會有多少人相信呢?這句話并非空穴來風。
36 氪獨家獲悉:今天,億咖通内部測試中,在一台測試台架上,《黑神話:悟空》已經可以在 2K 分辨率全高畫質下,以接近 60 幀的顯示素質流暢運行。 這款測試台架搭載的是目前已經用在量産車型上的馬卡魯計算平台。在遊戲運行時,車機儀表,HUD 和中控屏可以正常使用。
圖片來自億咖通
按照億咖通官方說法,馬卡魯計算平台首搭 AMD V2000A 處理器,成爲全球唯二實現 AMD 桌面級處理器量産上車的計算平台,擁有 394K DMIPS 的 CPU 算力,性能超越行業當前主流平台 1.8 倍,最高可搭配 32G 内存,标配 GPU 算力 1.4T FLOPS,至高可實現 10.1T FLOPS,算力深度支持未來 3-5 年通過 OTA 持續實現功能躍升。
目前這款平台,已經搭載在領克的純電動車型 Z10 上,即将量産交付。
把車當遊戲房如果聽起來奇怪,但理性來說,對于大部分人,車内,已經是 " 性價比最高的遊戲房 "。不用擔心擾民,同時還有沉浸式音箱和可以通風按摩的舒适座椅,如果車買的晚,恭喜,請充分利用智能座艙的車機。畢竟,早就發現這種奇妙場景的車企,已經在 " 如何讓車裏打遊戲舒服 " 上做出很多探索了。
智能汽車,能成移動遊戲房嗎
說起來簡單,用車機打大型遊戲,要很多功夫匹配。幾千塊的副廠車機也支持自帶小遊戲,但離 " 移動遊戲房 " 很遠。真想爽快操作和 " 開黑 ",算力,網絡和拓展功能至少得有一個。 理想算 " 移動遊戲房 " 的先河。
2022 年理想 L9 上市,二排折疊大屏是重要賣點。雖然被戲稱冰箱沙發大彩電,但這塊屏幕的匹配功能确實做在了用戶心坎。除了自帶娛樂設施,它還支持外接投屏功能。小到手機和 switch,大到筆記本電腦和 PS5 都可以用,想打什麽遊戲任君挑選。 理想用給 L9 的車内屏幕搭配了極其豐富的輸入接口,這樣不需要太多開發,也不需要用戶特地學習,手邊的設備帶上車就能用,如果接入 Xbox Seris s,正好可以把主機塞進扶手箱裏,不需複雜走線或改裝供電。
圖片來自理想
很顯然,理想的理念成爲了很多友商的學習榜樣。例如小米 su7 的原裝中控台看似一塊屏,實際上有相當多的拓展接口,方便用戶根據自己喜好 DIY。
擴展屏雖好,有人要提意見:我想在車上打遊戲,還要特地買 xbox 或者 ps5 嗎?這一點也被車企考慮到了。
如果擁有一台聯網汽車,每次使用時數據交換流量相當大,那麽分出來一點打遊戲不是難題,于是雲遊戲開始接入聯網車座艙。雲遊戲和遠程控制軟件原理類似,用戶使用車機中的遊戲平台,實際上是接入了企業存儲中心和超算中心的可利用資源。用戶和車企都不需太多成本就能實現車上打遊戲的目标。
比較出名的華爲智能座艙,雲遊戲平台包給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快遊,可玩遊戲超過 2200 款。在通信業大佬的支持下,5G 網絡遊戲可實現最低時延 20 毫秒、60 幀高幀率畫面。
反過頭來,雲遊戲的緻命傷也是網絡。試想晚上下班,疲憊回到地庫,路上好不容易省出一個小時私人遊戲時間,卻發現地庫不僅沒 5G,連電話都打不出去,無從下手怎麽辦?其實還有一種硬核操作,用車載算力。
能搞定自動駕駛,就夠玩 3A 大作
車企們開始卷智能駕駛後,大算力車載芯片突飛猛進一路高歌。以前,負責座艙的主要計算芯片大約和旗艦手機趨同。智駕系統将車輛算力需求拉高了數個等級,尤其是對于搭載大量視覺傳感器的智駕車,需要處理海量圖形或視頻信息,GPU 算力十分重要。
因此,車企會給智駕系統配備一塊高性能 SoC 芯片,集成 CPU,GPU 和 ASIC 等等,保證車輛自己開時不死機。 例如目前做 GPU 最拿手的英偉達,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關鍵風口。英偉達的 DRIVE Orin 芯片一直都是智駕汽車的硬件賣點之一。一顆 Orin SoC 的能力大約是 254 TOPS,比國内能買到英偉達最好的民用顯卡 RTX 4080 super 高一倍(4080s 算 52.22TFLOPS,1 TFLOPS ≈ 2TOPS)。
另外,廠家在設計汽車時,還得考慮到使用多年輪番 OTA 後的性能保持,因此現階段大多數智駕車上算力嚴重過剩。也就是說,5 年後假如出《黑神話 2》,現在買的車還帶得動。
而對于國産車企,想要在車機上運行 3A 大作,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其實不是難事,真正需要考慮的,是怎麽在合規範圍内,把更多的遊戲,提供給用戶。或者,更巧妙一些,留出一塊系統分區,在保證車機正常工作運行範圍的基礎上,交給用戶 "DIY 搭建遊戲環境 " 的方式。
作者:實習生 歐昌宏 編輯:張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