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象出海
2023 年,多家印度獨角獸企業估值緊縮,股價暴跌,裁員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據印媒統計,截止 2023 年 5 月,超 2.6 萬名員工被印度 98 家初創公司裁員,其中包括獨角獸 BYJU'S、Cars24、LEAD、Ola、OYO、Meesho、Udaan、nacademy 和 Vedantu。
繼在線教育平台 BYJU'S 市值對半蒸發以來,印度線上藥品速遞服務平台 PharmEasy、印度外賣點餐速遞平台 Swiggy、印度線下支付服務商 Pine Labs 等多家獨角獸企業,市值大幅縮減。
2022 年 9 月,美股暴跌,全球經濟衰退,資本市場劇烈收縮,印度獨角獸的生存環境變得愈發艱難。2023 年前 3 個月,印度創企共融資 28 億美元,同比 2022 年下降 75%。僅 4 家印度獨角獸企業獲得融資,期間并未誕生新的獨角獸。
曾創下 4 天誕生 6 家獨角獸的印度神話,而今跌下創業神壇。被資本強行 " 催肥 " 的獨角獸們,亟需證明自身的盈利能力。
狂熱
2013 年,風險投資專家 Aileen Lee 将獨角獸用于描述那些成立不超過 10 年、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且未上市的創業公司。當年,獨角獸企業确實非常稀有,全美僅有 38 家獨角獸企業,像 Facebook、LinkedIn、Workday 和 Twitter。
然而時過境遷,獨角獸已經不再是創業神話,每隔幾周就可能會有新的獨角獸出現。
據 IT 桔子統計,截止 2023 年 1 月 30 日,全球共有獨角獸企業 1300 家,排名前三的是美國 650 家,中國 347 家,印度後來居上,達到 86 家。而且,印度勢頭十分強勁,全球每誕生 13 個獨角獸企業,就有一家在印度。
2016 年 1 月,印度政府出台了 " 創業印度 " 計劃,工業内貿促進局 ( DPIIT ) 通過調控監管環境、改建互聯網等基礎設施、提供福利政策等方式推動印度創企生态發展。在政策的鼓勵與支持下,印度初創企業大量湧現。截至 2023 年 5 月 18 日,由 DPIIT 認證的印度初創企業已經超過 9.9 萬家。
蓬勃發展的數字支付生态、龐大的智能手機用戶群、以及數字優先的商業模式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美元基金和全球風險資本開始轉移陣地,大量資金陸續流入印度。天時人和,印度順勢成爲獨角獸 " 制造廠 "。僅 2021 年一年,印度就新誕生了 44 家獨角獸企業。
智象繪制 數據來源:Invest India
2021 年也是印度獨角獸崛起最關鍵的一年,出現了兩個重大趨勢。第一,2021 年第三季度至 2022 年第一季度,印度新增獨角獸 36 家,超過了中國的 17 家;第二,印度獨角獸後備軍企業數量超過中國。
大量獨角獸企業在印度湧現,曾創下 4 天誕生 6 家獨角獸的高光時刻。班加羅爾是印度高科技産業中心,也是印度的獨角獸之都,擁有最多數量的獨角獸總部,其次是德裏和孟買。雖然獨角獸主要活躍在印度的一線城市,但整個生态并沒有地理限制,呈現出向印度全境擴散的趨勢。據印度風投機構 Iron Pillar 預測,到 2025 年,印度獨角獸企業将達到 250 多家。
據統計,2021 年,印度初創企業共籌集到 420 億美元融資,IPO 啓動 11 次。到 2022 年,全球資本寒冬,但印度初創企業仍籌集到 150 億美元融資,IPO 啓動 4 次,突破 100 家獨角獸大關。印度成爲繼美國和中國之後,世界第三大創業生态。
印度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在持續增加,但狂熱背後,獨角獸們開始出現泡沫。
跌落
2023 年 2 月 2 日,印度媒體統計得出印度共有 115 家獨角獸企業。從與桔子的算法差異推算,其中的差額主要源于倒閉暴雷、出現重大經濟問題、爆出影響企業價值的負面信息和再無活力的獨角獸。印度資深投資人 Anand Lunia 稱這些獨角獸爲 " 僵屍獨角獸(Zombie unicorns)"。
" 僵屍獨角獸 " 們仍然在運營,但由于沒有健康的商業模式,已經停止增長和招聘。它們雖然不會消亡,但終将變得無關緊要。
而另一邊,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印度獨角獸們市值正在縮水。
" 大多數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公司,真實市值都不超過 8 億美元。在過去的兩年中,很多公司在國内或國際的估值都非常高。但随着美國高科技行業的盤整,一些印度公司将不得不降低估值融資。" 有印度的投資人評論。
截至目前,市值蒸發最嚴重的 Byju's 仍未發布 2022 年财務業績。此前,Byju's 因超期 18 個月未遞交 2021 财年報告,引發印度當局審查。2021 年,Byju's 淨虧損 5.7 億美元,虧損同比擴大 1880%,營收 3 億美元,低于自身預期。據媒體報道,荷蘭投資機構 Prosus 在報告中透露,Byju's 2022 财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長近 90%,報告解釋收入增長主要由于收購和新增業務,但這種增長是否具有連續性存疑。
由疫情引發的印度在線教育招生已經達到頂峰,Byju's 的 K-12 付費用戶量在 2021 年下降了約 12%,而 2020 年的數字還是增長 123%。此外,據 Blume Ventures 報告顯示,印度 50% 的線上消費由約 4500 萬網民貢獻,這隻占印度 8.5 億網民中極少的份額。同時,印度最富裕的 3000 萬家庭以外人群的消費銳減。這意味着,Byju's 将不得不創新盈利模式。
除了 Byju's 在大額虧損,大部分印度獨角獸都面臨盈利難的困境。據印媒統計,2021-2022 财年,至少有 55 家獨角獸虧損,累積虧損額高達 59 億美元。
而沒有盈利能力的獨角獸,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資本的逃離。2023 年第一季度,印度創企共融資 28 億美元,同比 2022 年下降 75%。此外,2023 年 1 月到 3 月,印度未出現新的獨角獸企業,而對比 2021 年同期,新增獨角獸企業 14 家。
僵屍獨角獸
深入獨角獸們的業務領域,孫正義的 " 時光機器理論 " 再次被印證,支付、外賣、網約車、電商、社交等行業中都可以看到熟悉的相似性。2021 年,印度獨角獸集體爆發;2020 年,中國企業在印度被大規模封禁。
可以看到,有一些獨角獸是對中國模式的模仿,有一些是中國企業留下的痕迹。
2020 年,印度社交平台 ShareChat 推出一款短視頻娛樂應用軟件 Moj,對标 TikTok。短時間内,ShareChat 的用戶數激增了 166%,月活從 6000 萬增長至 1.6 億,成爲行業的 " 領頭羊 ",并在 2021 年晉升爲獨角獸企業。除了 " 印度微信 "ShareChat," 印度支付寶 "Paytm、" 印度拼多多 "DealShare 等複制的都是一條中國企業走過、且成功的商業模式,均先後晉升爲獨角獸企業。
印度互聯網企業曾享受過一段封禁中國 App 的紅利。
據統計,2022 年最吸金的印度獨角獸行業,包括金融科技、教育科技、電商、社交、物流和供應鏈等。其中,金融科技占 19.7%、教育科技占 9.4%、電商占 6.2%。
可見,風投資本最感興趣的還是消費金融科技行業,追求短期内獲得高回報。如 2021 年,印度電商平台 MensaBrands,僅 6 個月便成長爲獨角獸企業。
但好景不長,且被全球風險投資人寄予厚望去趕超中國企業的印度獨角獸們,光環在一夜之間失去。
而被資本強行 " 催熟 " 的獨角獸們,另一面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 VC 泡沫的幻滅。2022 年 9 月,美國科技股暴跌," 美國經濟晴雨表 " 聯邦快遞,一夜之間股價重挫 22%。
美股暴跌對印度市場私募股權投資産生重要影響。2023 年以來,陸續有印度獨角獸企業傳出裁員、高管離職、估值縮減、IPO 規模削減等新聞。但資本寒冬并不是導緻印度獨角獸絕迹的唯一因素。
" 獨角獸本身并不是一個好榜樣 ",印度風投公司 India Quotient 的總裁 Anand Lunia 說道," 獨角獸生态在設計之初就隻是爲了融資,但這個目标完全是錯誤的 "。
通過燒錢 " 催肥 " 起來的獨角獸,很可能不具備盈利能力,從而淪落爲 " 僵屍獨角獸 "。據 Lunia 透露,在教育行業、B2B 市場和電商等行業,有幾家獨角獸根本不具備最基本的商業能力。
資本寒冬、公司不盈利等多個因素,共同造成印度獨角獸市值大規模縮水,融資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在 2023 年前三個月,仍有一些獨角獸企業獲得了融資。印度數字支付獨角獸 Phonepe 在 1 月獲得 3.5 億美元融資,在 3 月獲得 2 億美元融資。印度 DTC 眼鏡品牌獨角獸 Lenskart,從阿布紮比的投資機構獲得 5 億美元融資。但這不足以說明市場已經回暖。
印度的創業者終于意識到," 在全球經濟衰退、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企業經營能否盈利至關重要。" 印度獨角獸們隻有證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才能重獲資本的青睐。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