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被刮蹭了,不算是個大事。如果肇事車逃逸了,可以勉強算是個新聞。
而最近這起不是那麽起眼的交通事故卻得到廣大網友們的讨論:
武漢一位網約車司機在左車道行駛,一輛車卻毫無預兆的變道,擠進左側車道,導緻兩車碰撞。這輛肇事車在停頓數秒之後,竟揚長而去,這不可就是肇事逃逸嗎?
在這種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小事故發生之後,更重要的應該是肇事車主的态度,這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顯然就是赤裸裸的 " 挑釁 "!
關鍵是,這輛車裏面根本就沒人,這直接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大家紛紛猜測這會是哪家科技巨頭的自動駕駛測試車。
百度在這件事上也倒是反應迅速,主動認領這輛肇事逃逸車。按平常來看,這事兒發展到這個程度應該也是尾聲了,但是百度公關的做法又把百度推上了風口浪尖。
據網約車車主的爆料稱,百度的公關私信他表示事故是非常輕微的車輛輪胎處接觸,已經第一時間處理了,和司機達成了一緻,不存在逃逸相關問題。
針對百度的這一說法,網約車司機表示,這一事故并不是百度公關所講的隻是輪胎接觸,是明明白白的撞擊,不僅導緻自己車身受損,而且因爲這一事故,他不得不按照規定停止乘客的行程,放下乘客,自己則爲維護自身權益,追了肇事車好一陣兒。
就這說法,别說司機了,一衆網友也不能夠同意,行車記錄儀視頻明明白白的,百度扯謊昭然若揭。
網友們紛紛調侃 " 百度 AI:蘿蔔,快跑 "、" 自動駕駛倒不怎麽樣,逃逸倒先學會了 "。
但也有部分網友表達了自己中肯的評價,表示車裏沒人,AI 技術對碰撞的感知比較差,而且停車不僅沒人下車處理,而且還會導緻交通堵塞。
好在這件事情本身并沒有帶來任何人員傷亡的情況,在這件事情背後,更讓人關心的是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問題及其歸責問題。
自動駕駛曾經的那麽些 " 醜事兒 "
2016 年 5 月,一位美國特種兵 Joshua Brown 駕駛搭載有 Autopilot 半自動駕駛系統的特斯拉 Model S 發生車禍不幸身亡,美國 NTSB 對此展開了近一年的調查,認爲雖然此次事件和駕駛員本身的不當駕駛存在關聯,但特斯拉 Autopilot 系統得背大部分鍋。
特斯拉對這口大鍋還是很不服氣的,表示根據權威調查結果,特斯拉自動輔助駕駛降低了近 40% 的車輛碰撞事故。
特斯拉的此次事故導緻的是駕駛員身亡,在這樣的事件中,人們還具有自主選擇性,不相信自動駕駛,那就自己開,而 Uber 自動駕駛于 2018 年 3 月在亞利桑那州緻死交通事故則是直接撞死了一位行人,這無疑是将每一個人平等的置身于這樣的風險當中。
因此,這次的事件被認爲是全球第一起自動駕駛汽車 " 緻死 " 案件。
在事故發生前一年,Uber 高層還曾表示過他們的雷達和激光能探測到 100 碼以外的物體,能夠避免撞上亂穿馬路的行人,而這次 " 緻死 " 事件真的是打的臉啪啪響了。
作爲第一起自動駕駛 " 緻死 " 事件,此次事件無疑引起了業内外的關注和讨論,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問題被提上了風口浪尖。
其次就是事故的歸責問題,據車内視頻畫面顯示,在事故發生之前,測試員一直在低頭看手機,如果測試員及時進行幹預,大概率可以規避這次緻死交通事故的發生。但具體的追責問題相對比較複雜,而且也沒有明确的法律條文作爲歸責的依據。
除上述兩起嚴重的緻死事故之外:
2015 年 7 月,谷歌自動駕駛車輛在測試中發生追尾事故,導緻三人受輕傷。
2017 年 11 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無人駕駛巴士在行駛過程中與一輛貨運車相撞,所幸無人員傷亡。
2018 年 1 月,福特投資的 Argo AI 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導緻兩人受傷。
今年 5 月,具備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美國舊金山自動駕駛出租車 Waymo 撞死了一隻小狗。
今年 7 月 10 号,江蘇蘇州一輛無人駕駛物流車追尾一輛大貨車,而且在發生劇烈碰撞後,這輛無人駕駛車沒有要停下的意思。有趣的是,在此次事件前不久,北京剛宣布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 " 車内無人 " 商業化試點。
……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而且除開上述的一些交通事故之外,自動駕駛汽車在交通規則上似乎成了個 " 法外狂徒 ",不聽交警指揮、不給救護車和消防車讓道、随意停車、硬闖封鎖路段等。
真實世界瞬息萬變,大數據隻能追着變化跑,在靈活性很高的場景下,自動駕駛還是缺了那麽點兒人味兒。
自動駕駛要做到 " 順勢有爲 "
當然,自動駕駛肯定有自身的優勢所在。
首先,一個人如果想成爲一個老司機,他需要不斷上路,積累經驗,而自動駕駛的 " 車隊學習 " 能夠實現經驗的累加,并複刻在車隊中任何一輛車上面。簡單來說,自動駕駛就類似于科幻片中被裝上芯片的人類,能夠直接獲知别人的記憶和經驗。
其次,L4 級的無人駕駛能讓那些不想駕駛的人 " 躺平 " 就能遊四方,更能讓盲人、殘疾人、不在駕駛年齡範圍的老人兒童等擁有自己的車,實現自主出行。
最後,無人駕駛技術或可以降低車禍的發生概率,據悉,司機自身犯錯是造成大多數車禍的主要原因,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 IIHS ) 曾估計,如果所有車輛都安裝前向碰撞和車道偏離警告系統、側向 ( 盲區 ) 輔助和自适應前大燈 , 可以避免近三分之一的車禍和死亡人數。
雖然自動駕駛存在諸多弊端,但智能化的發展必然是大勢所趨,咱們能做的就是順勢有爲,智能駕駛技術本身,那肯定是沒話說,是重中之重,但倘若說要實現絕對安全,那是沒有的,就算是人自己,也不能絕對保障自己的安全。
除技術本身之外,相對應的應急規制和法律上的健全也要加把力了,如果這些都得到了完善,武漢網約哥也不至于追蘿蔔快跑 " 幾裏地 " 了,他完全可以根據章程申請規範化處理,也不用擔心應該找誰對他負責了!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