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10 月 17 日,工資剛剛到賬,李倩便打算在手機 APP 上買一些理财産品。
她已經攢了三個月的工資,不想一直放在銀行活期賬戶裏,幾番選擇後,買了一款銀行理财産品和一款名爲國泰民安三十天滾動持有 A 款的保險産品。
這款保險産品引起她興趣的是,每購買 10000 元份額即有 1000 元進入鎖定賬戶,鎖定賬戶直接鎖定至年滿 60 周歲才能領取,其餘資金進入持續賬戶,持續賬戶每筆繳費有 30 天的持有周期,持有期滿後可以選擇贖回或繼續持有。
" 選擇這款産品主要看中靈活性,收益與銀行理财差不多,鎖定賬戶就當爲自己強行進行養老儲備。" 李倩說。
盡管剛剛 30 出頭,但李倩就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事宜。2022 年個人養老金業務正式試點,她成爲第一批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用戶,并購買了個人養老金基金産品。但 2023 年,李倩還沒有向賬戶追加投資,原因在于其購買的個人養老金基金 Y 份額産品處于虧損狀态。今年上半年李倩購買增額終身壽産品時,曾計劃在個人養老金賬戶買入一些保險産品,但發現鎖定期過長,遲遲沒有行動。
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增加至 69 隻
2022 年 11 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發布,這意味着我國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
個人養老金制度下,目前居民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爲 12000 元,并可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監管還公布了首批商業養老金産品和金融機構名錄,以及 36 個先行先試城市名單。目前已有特定養老儲蓄産品、個人養老理财産品、養老目标基金、商業養老保險産品等對接個人養老金制度。
人社部數據顯示,自 2022 年末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以來,截至 2023 年 6 月,在開戶人數方面,全國 36 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 4030 萬人;截至 2023 年 4 月底,在賬戶中投入資金的人數在 1000 萬左右,投入的資金總量總計約 200 億元,平均賬戶繳費 2000 元。
在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金融産品中,養老儲蓄産品最多,公募産品次之,兩者數量均在百個以上,商業養老保險産品和養老理财産品數量則較少。中國銀保信網站披露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名單顯示,截至 2023 年 10 月 18,在産品方面,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已經增加到了 69 隻。 産品可以分爲兩全保險、年金險、專屬養老保險三大類,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又有分紅型和萬能型産品的區分。
具體而言,兩全保險,人稱 " 生死兩全 ",同時包含身故給付和生存給付,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兩全保險費率相對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都要高;分紅和萬能型兩全産品基本保額相對低些,但總返還數量會更高,而萬能險投資屬性則更強,買入時一般有初始費,且産品有保底收益,高的是年 3%、低的隻有 1%。與年金險相比,兩全保險提供的是一筆錢,而不是按年或按月返的持續現金流,保險到期後給付,若中途身故,賠款将給到受益人。
年金險可以按年或月返錢,提供持續的現金流,這符合大多數人的養老需求,在年金險中又有普通年金和養老年金之分,普通年金像長于 5 年的定期存款,在保險保障期間可以返還現金,但無法終身領取。養老年金則是需要到達退休年齡才可以返還,養老年金險可選擇 15 年 /20 年 /25 年或者終身領取,當選擇終身領取,就能釋放跟生命等長的現金流。而分紅型和萬能型養老年金則是在此基礎上加了分紅和萬能賬戶,分紅與萬能型産品均有保底收益。
新型養老保險産品逐漸增多
在養老保險産品中還有值得關注的是專屬養老保險。與市場所熟知的年金險和兩全險不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則是個新産物。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是指資金長期鎖定、用于養老保障目的,被保險人領取養老金年齡應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年滿 60 周歲(兩者取早)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産品。
2021 年 6 月 1 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開展,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太平人壽等 6 家人身險公司參與試點。2022 年 3 月 1 日,試點區域擴展至全國,并且在原有 6 家試點保險公司的基礎上,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加試點。今年下半年,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經營主體再度擴容,監管發布通知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人身險公司開展上述業務。
屬于政策性保險的專屬商業養老産品一般有兩個賬戶,分别爲穩健賬戶和進取賬戶,二者均有保底收益,類似萬能險 " 保底 + 浮動 " 的收益模式,前者保底收益多爲 3% 或 2.5%,後者的保底收益則較低,部分産品爲 0%。
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産品池中,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數量近 30 家,占比近四成。以平安養老 2022 年推出的《平安富民寶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爲例,該産品設有穩健和進取型賬戶靈活配置,對應 2.5%、0.6% 的保證利率,目前該産品穩健型賬戶的結算利率爲 4.3%,進取型賬戶的結算利率爲 4.5%。
而李倩購買的形式更爲靈活的是商業養老保險金産品。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相比,其靈活性更高。李倩發現,除 30 天持有期外,國民養老、太平養老等公司還推出了三年期限保本的産品,每筆繳費以三年爲期滾動保本,三年到期後産品虧損保險公司會補足本金并以本金進入下一個滾動周期,如果有收益則以本金加收益繼續滾動。
2022 年 11 月,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落地的同時,原銀保監會下發了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等 10 個省(市)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爲試點公司。
試點要求四家公司創新發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利用多渠道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更廣泛地覆蓋和觸達廣大人民群衆,特别是新産業、新業态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
與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同,商業養老金沒有政府主導參與,沒有稅收優惠,也沒有需要參加城鎮職工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限制,隻需年滿 18 周歲即可在試點養老保險公司開立商業養老金賬戶。
目前,四家公司均推出了期限不一、風險程度不一的保險産品,例如國壽養老的系列産品,從低風險至中高風險産品均有,在公司官方微信的産品銷售頁面,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其兩款短期低風險産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分别爲 0.15% 和 1.9%,兩款中低風險和中風險産品成立來年化收益分别爲 3.46% 和 -4.53%,而其權益占比較大的高風險産品成立來年化收益則虧損了 10% 以上。
人保養老則分别開發了 30 天和 3 年滾動兩款産品。人保養老 3 年滾動和 30 天滾動成立以來年化收益分别爲 0.47% 和 2.5%。李倩購買的國泰民安系列産品出自國民養老,除 30 天和 3 年滾動兩款産品外,國民養老還有一款靈活贖回不設持有期的産品,三款産品繳費起點均爲 2500 元,其 3 年(保本)、30 天滾動産品成立來年化收益分别爲 2.63% 以及 3.45%,靈活産品 7 日年化收益則爲 1.88%(以上數據來自官方微信)。而太平養老 3 年期(保本)和 30 天滾動兩款産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爲 4.11% 和 3.28%。
個人養老投資參與度待提高
養老金制度關注的核心,是居民退出勞動力隊伍後,收入較從前的替代率水平。随着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金體系面臨考驗,政府引導的 " 第一支柱 "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在替代率不足、财政支出壓力大等問題。
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和投資情況來看,存在繳存比例不高、開戶熱、投資冷等情況,此前泰康養老首席職域業務執行官兼職域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梁循标曾這樣談及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情況:落地實施的效果呈現建立賬戶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例低、已繳費人數占建立賬戶人數比例低同時,産品供應不均衡、選購渠道不暢、民衆參保意願不強。在他看來,民衆對提升養老金儲備額度的意識需要過程,養老金不僅解決養老階段吃穿住行的問題,還要解決非健康狀态下的醫療、護理的問題。
在養老領域的競争過程中,不同機構各有優勢。恒安标準養老保險董事長萬群認爲,有别于基金、理财或儲蓄類産品,長期屬性的養老保險類産品在抵禦長壽風險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基于保險業大數據生命表開發的精算模型是保險産品有效應對長壽風險的技術基礎。
那麽個人該如何進行自己的養老儲備呢?萬群表示,希望客戶對自己的養老金安排,能夠有認識、有目标、有規劃,充分了解風險,對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有正确的認知,并且堅持長期投資。換言之,要對自己的養老金投資有極強的參與度。
也有資深人士建議,基于我國目前日趨承壓的現收現付制養老金模式,以及人口老齡化現狀,個人提前規劃、儲蓄與投資、參加商業養老保險之外,健康管理,建立緊急儲備金也是當務之急,包括持續關注政策動态等,防患于未然,屆時老有所養。
(應受訪者要求,李倩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