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彩茹
編輯|董潔
被機票背刺,也要與世界重逢
" 但凡疫情退去,有長假我就一定要出國旅行 ",這是 KK 去年爲自己立下的 flag。
在上海工作的她常被快節奏感染着,節前兩個月的極緻忙碌和低沉情緒下,她決定訂下十一假期飛往澳大利亞的機票,爲身心來一次療愈。
隻是,看到機票價格的一刹,這趟期盼已久的出行就不再完美。KK 的往返機票價格是 12000 元,在她四年前的留學印象裏,頭等艙也隻有這個價。
去日本旅行的夏夏也在機票上花掉了 9500 元,她告訴 36 氪,預訂時并沒有反複對比,因爲 " 每刷一次就會發現它變得更貴了 "。這與她 2020 年計劃去日本畢業旅行時的機票價格相比,翻了數倍。
" 飛機票真的很貴 ",每個出國的人都會被 " 刺 " 一下。如果出去的欲望不夠強烈,大多數人會在機票這一步就被勸退。比如,KK 和夏夏都想過去埃及,但幾乎沒有直飛、動辄一萬六以上的往返機票,讓他們望而卻步。
水漲船高的價格背後,是航班容量的現實問題。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航空業受到巨大影響,關停的航線很難一夜之間重啓。今年 1 月份,中國國際航班運力隻有 2019 年同期的 13%,即使到了 8 月份,也隻達到 2019 年同期 50% 的水平。
除了機票,酒店、簽證也都或多或少地變貴和變難,KK 的中介在簽證階段就曾因拒簽率較高而建議她不要急于訂機票。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出去看看,這在當前全民捂緊錢包、花錢謹慎的消費背景下十分難得。
" 大家的物欲下降了,但更願意爲體驗感花錢了 ",KK 告訴 36 氪。無論是走在悉尼的街道上感受撲面而來的陽光,還是看考拉吃樹葉、潛水時看海龜從身邊慢慢遊過,甚至墨爾本不甚完美的陰雨天,每個場景都讓她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能量值從 20 分拉到了 120 分,快樂兩個字寫在我的臉上 ",她說。
KK 拍到的考拉吃樹葉
在夏夏的描述中,這次的日本旅行像是把動畫片裏的畫面一下子搬到了現實中,整個人置身其中會有點恍惚," 你會發現,動畫片裏的東西是真的,日劇裏的場景是真的,連烏鴉、電線杆都是真的,新海誠和宮崎駿畫的也都是真的,很開心 "。
夏夏在電車上拍到的大阪
這是一種生活在别處的浪漫,也是打工人的一次心理按摩," 并不是崇洋媚外,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下人的感受會非常不同,這是旅程本身的意義 "。
難回 2019,但行業總要前行
" 十一出境遊訂單同比增長 20 倍 ",從年初放開出境遊以來,像這樣 " 振奮 " 的數據并不少見。但藏匿于浪漫與熱鬧背後的,是一個坎坷曲折的行業和一群攀爬前行的從業者。
在 2015-2019 年左右的那段時間,出境遊是個充滿機會的賽道,專注境外包車遊的「皇包車」完成了 6 輪融資,主打跨境自由行的旅行平台「Klook」同樣完成了總計 7.2 億美元的 6 輪融資,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等機構在其中頻頻出手。
黑天鵝的到來讓行業突然陷入停滞。皇包車 App 在 2021 年 10 月正式下架,創始人孟雷的日記中常常充滿悲觀和沮喪的措辭;Klook 在其間努力朝着本地遊的方向轉型,境外自由行服務品牌「懶貓旅行」也歸于沉寂。
如今黑天鵝離去,出境遊的熱度也重新回來。今年前三個季度,文旅部陸續公布了三批出境團隊遊國家名單,出境團隊遊國家已從最初的 20 個擴容到 138 個。但行業的實際複蘇情況究竟如何?
孟雷告訴 36 氪,國慶假期的預訂量與年初相比翻了二三十倍,與端午假期相比也翻了兩倍。盡管如此,他的判斷還是" 不同地區的航線恢複情況不同,但整體很難回到 2019 年前的水平,每年 1.5 億人出境遊的盛況在短期内不會再現了 "。在我們的訪談中,這是多位從業者的共識。
KK 在澳大利亞的實際體驗也是如此,見到的中國面孔要比想象中少。在夏夏的感知裏," 大陸遊客沒有很多,甚至感受不到黃金周的氛圍,歐美遊客反而非常多 "。
三年過去,出境遊的人群和習慣已然改變。
在孟雷的觀察中,今年用戶出行的目的地十分分散,除了日本、歐洲等常規熱門目的地以外,格魯吉亞、埃及等更多小衆和長尾的目的地被遊客選擇。此外,單次旅行的時間變得更長,原先日本旅行大多在 7 天左右,現在則出現了更多十餘天的行程,而動辄涉足多個國家的歐洲行也開始向深度遊玩一個國家轉變。
換言之,與境内遊的趨勢類似,出境遊的用戶也在追求更個性和更深度的體驗,反映到業務上,皇包車的客單價相較疫情前漲了兩倍。而主打低價的跟團遊,似乎已經不複存在。
除此之外,包括安全性在内的各種因素,也在加劇不同市場的分化。
懶貓旅行創始人趙俊告訴 36 氪,往返泰國的機票在 5 月份後已經能做到淡季 2000 塊以内," 但沒人去,經曆過去三年,大家對安全感的追求已經成了集體性的應激反應 "。目前,懶貓在馬來西亞的業務已恢複到疫情前的八成,而泰國市場則隻有三成,槍擊案的發生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行業的種種變化,極度的興奮和焦慮都已經過去,從業者們回歸到一種更加平和的務實态度。" 已經做了 10 年,沒有什麽認知以外、超出預想的東西了,困難當然還會繼續存在,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孟雷說道。
一個明顯的表現是,規模不再被争相追逐,這與當年創投熱時的邏輯不同。" 其實皇包車,最後可能就是個 10 億 + 的盤子,但能把它做好也足夠 "。
疫情前,懶貓旅行的年營收連續三年超過了 5 億,但如今再度歸來,創始人趙俊告訴 36 氪," 現在大家不會再按疫情前的熱鬧打法去打了,搞規模、做全球擴張、追求年複合增長數據都沒有意義,要追求的是利潤、追求業務的健康和紮實 "。因此,懶貓開始收縮聚焦馬來西亞市場,試圖以單點打透的策略來赢得利潤,已經在今年 5 月後實現扭虧。
這大半年中,一小部分幸運者得以 " 死而複生 ",也更加着眼于現實情況,付出着比以往更大的努力來前行。
孟雷說近段時間是自己 " 這輩子最累的時刻 ",面對突然之間被釋放的需求,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産品、供應鏈、内容運營、團隊建設都無法取舍," 這麽多年沒生過病,近 8 個月累病三場 "。
在喧嚣的數據下,出境遊的從業者們似乎做好了隐入塵煙的準備,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