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
作者 | 東籬
星巴克中國 24 年來打下的地基,似乎正在被挑戰者們颠覆。
8 月初,瑞幸與星巴克相繼公布了最新季度業績報告,其中瑞幸以二季度 62 億元的營收和同比 88% 的增速,略勝星巴克中國同期約合人民币 59.6 億元(8.219 億美元)的營收和同比 60% 的增速,星巴克中國 " 守擂失敗 "。
這是繼 2021 年底瑞幸在門店數量超越星巴克中國後,星巴克中國在營收上的又一次落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瑞幸咖啡總門店數 10836 家,星巴克中國門店總數 6480 家。
" 舊神已死,新王當立 "。一時間,全網都在慶賀瑞幸拿下中國咖啡市場第一的寶座,瑞幸的 " 互聯網咖啡 " 也成爲大家津津樂道的瑞氏 " 成功學 "。
而 " 一直被模仿,終于被超越 " 的星巴克中國,則在中國咖啡市場的激烈競争下謀求 " 大象轉身 "。
無論是加快開店速度、推出到店自取的 " 啡快 " 和外賣服務 " 專星送 "、還是派發各類咖啡券、頻繁推出 " 買一送一 " 等打折促銷活動,似乎都意味着,星巴克中國正在試圖重塑過去 20 多年圍繞 " 咖啡故事 " 和 " 第三空間 " 所建立起來的營壘。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财經,我們将爲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星巴克,從被宣戰到被打敗
在咖啡賽道,星巴克曾經是 " 神 " 一般的存在,也是衆多企業的 " 精神導師 "。
自 1999 年在北京開出中國區首店之後,星巴克 " 第三空間 " 的概念、坐落于繁華地段的選址以及不菲的咖啡售賣價格,讓其成爲了 21 世紀初 " 高端 " 産品的象征,也讓咖啡這個舶來品與星巴克基本畫上了等号。
在 2017 年中國連鎖咖啡飲料品牌市場份額排行榜中,星巴克的市場份額達到 51%,長期占領着咖啡市場老大的霸主地位。星巴克也因此成爲了一衆咖啡奶茶新貴們進行模仿并超越的對象。
2018 年橫空出世的瑞幸咖啡,創立僅 14 個月便宣稱要全面趕超星巴克。" 創意咖啡 " 品牌 Seesaw 同樣喊出了 " 中國星巴克 " 的口号;後起之秀 M Stand 和 Manner 咖啡也都曾 " 劍指星巴克 "。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 碰瓷星巴克 " 現象頻出的背後,除了是咖啡賽道後來者們的 " 營銷手段 ",更重要的是咖啡市場作爲一個萬億級賽道的誘惑。
咖啡因的即時滿足感和成瘾性,意味着咖啡消費的高頻次、高複購率和高增長的 " 三高 " 特性,以及經濟不景氣時期的抗周期性。
據東興證券測算,近 5 年中國咖啡市場增速都保持在 20% 以上,如果參考日本市場的咖啡消費發展,30 年後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甚至有望突破 5 萬億。而艾媒咨詢曾經預測,到 2025 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就将達到萬億級别。
不過,就算在這樣一個 " 水大魚大 " 的市場,疫情的爆發讓星巴克中國自顧不暇,也給了對手彎道超車的機會。
由于星巴克中國門店多以購物中心、交通樞紐點位爲主,疫情肆虐初期的 2020 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同比下降 50%;在疫情反複的 2022 年,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同比增長始終爲負,曾一度降至近 30%。
而瑞幸卻憑借更爲靈活的小型快取店節約租金、開放加盟走入下沉市場、9.9 元低價策略拖住競争對手等打法,走出财務造假的陰霾,并對星巴克中國實現了快速追趕。
雪湖資本數據顯示,2018 年,星巴克與瑞幸咖啡的市場份額分别爲 45% 和 2%,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兩者的市場份額則變成了 18% 和 14%。
" 第三空間 " 失效
咖啡市場的王座易主背後,在于星巴克 50 年來的發展模式,并沒有爲這個快節奏的數字化時代做好準備。
瑞幸掀起的 " 互聯網咖啡 " 玩法,推動中國咖啡業快速進入 " 新零售 " 時代。瑞幸咖啡 CMO 楊飛曾直言:" 瑞幸賣的是咖啡,不是咖啡店。"從這一角度看,星巴克與瑞幸的模式差異主要在于,瑞幸以新零售方式 " 賣咖啡 ",而星巴克延續傳統咖啡店的模式 " 賣服務 ",或者說 " 賣空間 "。
其中,瑞幸 " 新零售 " 的思維模式及其推行的線上預訂、線下自提,以及快遞配送的零售方式,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星巴克的 " 第三空間 " 理念,将咖啡的享用推廣到 " 無限空間 " 的範圍。
由于星巴克長期以來的 " 第三空間 " 品牌定位,星巴克中國在保證咖啡品質和顧客體驗的同時,對開放加盟始終保持警惕,這也就導緻其開店速度的落後。
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也就是星巴克中國 2023 财年第三季度,星巴克淨增門店 237 家,超過了前兩個季度的總和,平均每個月開店 80 家。而同期瑞幸平均每個月開店近 500 家,也就是說星巴克中國加速後的拓店速度依然不及瑞幸的五分之一。
同樣,由于星巴克需要打造 " 第三空間 ",購物中心便捷的地理位置、裝修精美且寬敞的門店均意味着高昂的店鋪租金和運營成本,産品價格也難有下降空間。
而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産品品質的差異化感知有限,對于喝不慣意式濃縮、冰美式等 " 正宗 " 咖啡的中國人來說,咖啡豆是否濃香醇厚,或許還不如杯頂那一大坨奶油來的實在。
星巴克在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制霸全球咖啡業,依靠的就是拿鐵,卡布奇諾,馥芮白等咖啡單品,上述品類改變了原來苦澀的咖啡口感,将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配合糖和奶制成口感豐富濃郁的咖啡飲品。
随着中國新式茶飲的火爆,瑞幸在遭遇财務造假後居然看到了咖啡的新可能,就是采取類似茶飲的做法,将更多的乳制品、果汁、糖一類的原材料注入咖啡之中,降低咖啡原有的苦澀,在味道上更加趨近于奶茶,直接規避了瑞幸以往 " 便宜不好喝 " 的産品弊端。
瑞幸也随即調整了價格策略,将主流産品維持在 15 到 20 元之間。這個價格帶在整個現制飲品上是處于中遊地帶,低于喜茶、星巴克的價格,且成本低于低溫乳制品、新鮮水果等原材料,同時也是一衆 " 打工人 " 都能接受的價格。
就在今年二季度财報發布的同一時間,瑞幸表示要把 9.9 元活動常态化地進行下去,而且至少延續兩年。對此,星巴克大度回應 " 歡迎競争!",同時表示星巴克專注于提供 " 優質體驗 ",聲稱 " 我們要玩的是‘長期遊戲’。"
換言之,星巴克會依舊延續傳統的 " 第三空間 " 策略。隻不過,經過瑞幸們不懈的低價策略之後,消費者已經建立了 " 咖啡奶茶化 " 的心智,星巴克倘若無法在産品策略上進行大換血,恐怕難以跟上瑞幸們的叠代節奏。
咖啡霸主,大而不強
在品牌價值上,星巴克雖與可口可樂并駕齊驅,但相比後者,星巴克并未在自己所屬賽道中建立起壟斷性的優勢。
可口可樂對于整個國内飲料市場來說,有着類定價指數的意義,其底氣是來源于包括品牌心智、銷售渠道、生産灌裝在内的全面市場教育,以生産灌裝爲例,是以可口可樂爲基礎生産參數進行定價,其中包括灌裝難度、訂單規模、原材料成本等方面,遵循着比可口可樂的訂單綜合難度更大就收費更高,反之收費更低。
在此基礎之上,可口可樂将産品定價長期鎖死在 3 元,利用自身建立起的指數優勢形成各種隐形壟斷來拖垮各類競争對手。
相比之下,星巴克在具備指數定價的強勢期,并未采取低價策略來鎖死利潤空間,相反,長期的高品牌調性給予了競争對手可乘之機。
在瑞幸當時切入咖啡市場前的整體市場環境爲:一個快速增長的需求、一家獨大的格局、标準制作的商品、虛高的産品價格。
然後,核心團隊就已經拆解了商業模型,進行了驗算,确定了利用數字化工具來挑戰星巴克:2016 年,公司還沒成立,就先組織數百人的技術團隊開發系統。2017 年,距離公司正式成立還有半年,團隊就在北京開出兩家門店進行系統測試。
接着,再圍繞着市場存在的痛點,瑞幸開始講故事:以高性價比改變咖啡消費觀念,均價低于競争對手 40%,并以星巴克挑戰者的姿态示人。
從模式上看,與當時的大多數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均利用風投進行補貼來開店提升銷量(流量),然後圈住用戶後形成規模再劍指美股爲代表的資本市場,畢竟這種模式短期内難以盈利,美股無疑是最佳歸宿。
雖然财務造假事件讓瑞幸一時間深陷輿論漩渦,但并未對其造成實質性打擊,核心的門店規模、供應鏈以及數字化等資産依舊被保留下來。因此,當瑞幸優化産品形态之後,找準了 " 咖啡奶茶化 " 的命門之後,就能再度驅動自己的擴張步伐。
恰好就在瑞幸的調整期,星巴克不但沒有進行降價與産品叠代,居然還出現了漲價操作的 " 昏招 ",導緻自己錯過了 " 殺死 " 瑞幸的最佳時機。
如今,星巴克隻能被迫參與下沉市場的角逐。正如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王靜瑛所言:" 星巴克看重的不僅僅是全國 300 多個地級市場,也包括了近 3000 個縣域市場。"
星巴克也很快加入了 " 縣城咖啡 " 的混戰。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一季度,星巴克新開 69 家門店,進入了 10 個新城市,包括四川廣安、陝西安康,湖南吉首、山西陽泉、江西萍鄉、河南周口等,幾乎全都是四五線城市。就連遠在山東的小縣城,也出現了星巴克的身影。
此時,星巴克的對手們又進行了套路叠代。以瑞幸爲例,一改早年對投資人講故事的态勢,此時要集中火力對潛在加盟商講 " 縣城咖啡 " 的故事。" 數據咖啡 "、" 星巴克挑戰者 " 這種立志颠覆咖啡業生态的表述對于加盟商來說太過生澀難懂,大規模的開店計劃與醒目的銷量簡單易懂,即向潛在加盟商傳達 " 做瑞幸穩賺 " 的信号。
此外,星巴克還要面對瑞幸之外的競争對手,其中前瑞幸掌門人陸正耀領軍的庫迪咖啡是傑出代表。
庫迪咖啡用了不到 7 個月時間開業了超過 1650 家門店。根據 GeoQ 數據,在連鎖咖啡品牌中,庫迪咖啡的擴張速度暫列第一。
可以說,瑞幸們的 " 縣城咖啡 " 故事再度直戳行業要害,向着低線市場 " 狂飙 "。
時代變了,面對中國市場如火如荼的 " 縣城咖啡 " 争奪戰,星巴克中國如今最需要做的,或許就是放下曾經的榮光,真正貼近最廣大的下沉群衆。
更何況,還有一衆新茶飲品牌将進一步加劇 " 縣城咖啡 " 的不确定性。即便咖啡在口味上已經無限接近奶茶,但相比 " 真奶茶 " 而言,在下沉市場進行掃蕩的時候是很難摘掉咖啡的标簽,仍需進行消費者的心智普及工作。
參考資料:
36 氪《星巴克熬過低谷,卻丢了中國咖啡第一的寶座》
現代管理科學《從瑞幸咖啡與星巴克大戰看網絡 " 新零售 " 時代下的商業模式》
商場現代化《淺析瑞幸咖啡的經營策略》
出品人 :盧桦
主編 :姜中介 責編 : 柯基的基
版式: 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