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轟動全網的" 香港名媛碎屍案 "引發了社會關注。
2 月 21 日,香港名媛蔡天鳳在接女兒的路上突然失蹤;24 日警方在香港大浦龍尾村發現蔡天鳳屍首已遭肢解,場面慘不忍睹,作案手段令人發指。疑兇分别是蔡天鳳前夫邝某,及前夫父親、前夫母親、前夫兄長。
據香港媒體報道,蔡天鳳父母在内地經商,家産過億,而其前夫家境一般,不學無術。兩人離婚後,蔡天鳳一直供養着前夫一家子,但沒想到善意換來的卻是報複,蔡天鳳最終因賣房糾紛慘遭殺害。
◎ 截圖自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
2 月 27 日,案件提堂,蔡天鳳前夫父子三人被控謀殺。案件主腦是曾任職警長的前夫父親,任職期間因涉嫌強奸被停職調查後離開警隊,而蔡天鳳前夫曾卷入多起詐騙案被通緝,其前夫兄長則因欠債被銀行追繳,一家子可謂劣迹斑斑。
01
惡魔基因—— XYY、MAOA
俗話說:"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毫無人性的邝姓父子知法犯法,猶如人間魔鬼,這不禁讓人思考:人性的壞是否會 " 代代相傳 "?真的有天生壞種嗎?
最早提出 " 生來犯罪人 " 理論的,是被譽爲 " 犯罪學 " 鼻祖的意大利人切薩雷 · 龍勃羅梭。
19 世紀 70 年代末,龍勃羅梭将去世戰士、平民、精神病人及罪犯的顱骨搜集在都靈監獄陰冷的解剖室裏,經過多年研究,他推測犯罪行爲代表着一種返祖性,即罪犯具有類似人猿的形态和構造,他們多具有坡度的前額、不對稱的面部……
◎ 圖:站酷海洛 PLUS
不過,龍勃羅梭的研究很快遭受批判,學術界認爲他沒有用統計的方法來分析罪犯和常人的區别。
到了 20 世紀初,《基因論》問世後," 犯罪基因 "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探索。
1965 年,美國遺傳學雅各布什通過研究 197 名男性罪犯的性染色體,發現具有 XYY 染色體的人更具犯罪傾向,這類人往往身材高大、智力較低,且易産生精神疾病和反社會傾向。從歐美一些國家的犯罪調查發現,具有 XYY 染色體的男性犯罪幾率比普通男性高 10 倍。
然而,與龍勃羅梭的 " 生來犯罪人 " 理論一樣," 犯罪基因 " 一經提出也遭受指責,根據是多數罪犯并沒有 XYY 染色體,一些有 XYY 染色體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曾犯罪。
那麽,面對那些 " 代代相傳 " 的暴力行爲,難道真的無法用生物學去解釋?
20 世紀 90 年代初,一個典型的犯罪家族引起了遺傳學家的興趣:一個家族中,有 17 名成員在 30 年内先後卷入犯罪,有的強奸自己的妹妹,有的縱火,有的淪爲謀殺犯,還有的患露陰癖,常在公共場所制造事端……
經大量研究,遺傳學家漢斯 · 布魯納找到了此家族犯罪的罪魁禍首——MAOA 基因(單胺氧化酶 A 基因)的缺乏或低表達,這種基因變異易引起酗酒、敏感、沖動、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爲。
布魯納的研究成果讓基因變量與人類攻擊行爲産生了聯系,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這似乎意味着 " 犯罪基因 " 或可爲人類司法界找出潛在謀殺犯開辟一條新捷徑。
02
基因給犯罪上膛,環境扣下扳機
若将邝某一家人的犯罪行爲歸結爲基因惹的禍,相信難平衆怒!因爲利用生物學的 " 科學發現 " 來證明暴力的合理性,具有嚴重局限性。
1986 年 5 月,來自全球各學科的不同專家在西班牙塞維舉行會議,他們指出:雖然在神經系統的各個水平上都有基因的作用,它們提供了發展的潛力,但它隻是與生态和社會環境相聯系時才能實現出來。
這可以理解爲:所謂的 " 犯罪基因 " 能否被激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人的生存環境。加州大學精神病學的吉姆 · 法倫教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吉姆 · 法倫教授作客 TED:探索殺手的成因。/ 網絡圖片
吉姆 · 法倫對 " 犯罪基因 " 課題很有興趣,當他得知自己的祖輩有着大量謀殺犯時,特意去測了自己的基因,結果發現他存在 MAOA 基因缺陷。按理說,這種基因變異會誘導他産生暴力行爲,但實際上,法倫從未犯罪,而且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
法倫認爲,後天環境很重要,自己快樂的童年規避了他的犯罪傾向。而那些真正變成罪犯的人往往受多種因素影響,若一個人既擁有 " 犯罪基因 ",又遭遇過不幸童年的人,成爲罪犯的風險會更高。他将此總結爲:基因爲犯罪上膛,環境扣下扳機。
03
童年創傷是滋生犯罪的溫床
中國有句老話:"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種說法雖然不合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帶有 " 科學性 "。
縱觀曆史上著名的殺人案件,兇手的童年大多混雜着血與淚。大量研究證明,有童年創傷經曆的人更容易犯罪。
在童年裏,如果存在一個酗酒、暴力的父親、神經質的母親、放肆作惡的同學,以及出言不遜的班主任,那麽這個人很有可能會慘遭毆打、欺辱、虐待,在日積月累中,仇恨的種子就此滋生。
若在被毆打的過程中,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杏仁核、紋狀體的結構遭受損害,那麽将會提升此人未來犯罪的可能性。
因爲這三個區域掌管着人的決策、情緒調節、疼痛認知、沖動控制、道德推理等功能,一旦受損,他們或極易發狂暴躁,或無法接受恐怖情緒,或難以認知他人痛苦,最終爲犯罪埋下伏筆……
遭受創傷後的孩子,還會将虐待等歸爲自己的錯而不是施暴者,從而認可這種行爲是正常的,進而對這個世界産生悲觀情緒。
此外,除了軀體虐待,情感虐待與忽視也可能是犯罪的催化劑。
很多時候,至親的人傷你最深,長期的語言暴力會對兒童的心理産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電視劇《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陽母親對其施展極緻 PUA 技巧,無論他做什麽永遠都被否定,在這種情感模式下,朱朝陽隐藏自我去讨好父母,并盡情扮演 " 好學生 " 角色,用習慣性撒謊隐藏自己内心積郁已久的惡意,最終跌入犯罪的深淵……
而童年遭受忽視,往往比其他類型的童年創傷對犯罪的影響更嚴重,特别是在暴力犯罪方面,這些孩子或會伴有嚴重的認知缺陷及社交退縮,在解決問題上常伴有自控力差及破壞性行爲。
當然,面對高維且複雜的世界,後天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多樣的,扭曲畸形的生存環境也許會讓監獄多一個罪犯,但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平等自由的社會,也會捕捉到複雜人性中的點點曙光,讓惡的基因沉默,讓世間少一些殺人犯……
編輯|廖穎瑤
編審|葉芳
封面|站酷海洛 PLUS
RECOMM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