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上映一個月後,票房走勢出現了一點變化。
相比之前的"大火煮沸",現在更偏向"小火慢煎",工作日票房也回落到了5000萬左右。
目前全球票房已突破140億,預估《哪吒2》下映時,最終票房會定格在146億。

回過頭看,《哪吒2》能創造這一"神迹",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市場得足夠熱,《哪吒2》自身得足夠強,其他對手需要足夠弱。
即,春節檔的"天時"+連續60%排片的"地利"+現象級口碑的"人和"。
細看條件其實很苛刻,也許未來20年,這樣的輝煌都難再複制。

感歎之餘,皮哥突然想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中國電影曆史中,不乏比《哪吒2》更具備号召力的影片。
有沒有這樣一部國産電影,放到今年春節檔,直接替換《哪吒2》,票房也能夠沖破100億?
以前很多影片受排片、票價、銀幕數量影響,票房存在限制。
實際放到現在,他們可能都是百億票房級别的神作。

爲了讓讨論更有意義,我們還需要設定三個條件:
第一,影片需要符合現代觀衆的審美。
比如《少林寺》這樣的影片,視聽效果和現代影片存在較大差距,如果拿進來讨論,是對它的不公平。
第二,直接以當初的原片空降,且是拍完後的首次亮相。
第三,給予和《哪吒2》一樣的排片和票價環境(春節檔,最高單日排片突破60%,票價50左右)。
翻閱了中國高口碑電影後,皮哥發現,這樣的國産影片不僅有,而且數量達到了10部。
那麽,這十部電影都有哪些?看看裏面會不會有你想到的答案?
NO.10
《戰狼2》
2017年的《戰狼2》,以近57億票房,占據中國影史冠軍四年之久。
當時《戰狼2》能成功,一方面在于吳京對于"軍事動作"這一類型的開發。
标準的好萊塢式動作大片,極緻的個人英雄主義,某種意義上,開創了國産片的先河。
片中的那些大場面,即使放到8年後的今天,依然能征服觀衆。

更重要的一方面,《戰狼2》的爆火,有其特定的曆史契機。
2017年,正值南海仲裁案、國産航母下水等關鍵事件節點。
觀衆愛國熱情高漲,其"雖遠必誅"的叙事,完美契合時代心理。


2025年,這種心理變得更強烈了。
中美多領域對抗的大背景下,076下海,六代機試飛,《黑神話:悟空》破圈,DeepSeek火遍全球……
這時候來一部《戰狼2》,觀衆骨子裏的豪邁情緒,會被點燃得更爲猛烈。
隻要排片足夠,再加上如今吳京獨一檔的号召力,《戰狼2》的票房潛力,可以無限大。

具體會達到多高,我們也可以通過數字進行直接推演。
《戰狼2》當時綜合票價爲35元,折換爲現在的50元,總票房已經由57億變爲81億。
8年前,《戰狼2》的排片場次,受當時諸多客觀限制,前30日平均爲8.5萬場;
如今《哪吒2》平均每日排片場次達到22萬場。
配上相同的場次,再疊加吳京當下的号召力、社會情緒的發酵。

《戰狼2》的總票房可以輕松沖破100億,上限甚至有機會突破《哪吒2》的146億。
NO.9
《唐人街探案》
雖然在整個《唐探》系列裏,《唐探》第一部是票房最低的,僅有8.23億。
但其質量卻是最好的,笑點是最密集的,口碑也是最硬的。

在它的直接帶動下,《唐探2》備受期待,上映後斬獲票房34億。

《唐探3》更猛,上映首日票房突破10億,即使看成是單日票房,也是迄今中國市場獨一份。
如果當時不是《唐探3》口碑崩了,又遇上了賈玲的《你好,李煥英》,說不定第一部票房破百億的,就是它。

這時候,忽視作品時間邏輯,放出《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票房确實會沖到很高。
一方面,影片裏的喜劇梗密集,完美契合春節合家歡的熱鬧氣氛,老少皆宜。
另一方面,故事案件足夠精彩,破案過程也觀賞性十足。
本身就有極強的IP基礎,再搭配上片尾張子楓的那一抹笑,各方面全部拉滿。

NO.8
《夏洛特煩惱》
同樣是2015年上映的《夏洛特煩惱》,其放在今天的票房潛力,是無與倫比的。
首先,《夏洛特煩惱》是那種表面看梗十分密集,仔細想又細思極恐的喜劇。
放在春節檔上映,其喜劇屬性肯定備受歡迎,而作爲合家歡,老中青三代人都能從中汲取觀影樂趣和精神養分,這一點在當下的純喜劇電影裏,是很難看到的。

其次,《夏洛特煩惱》之所以能在當時創下票房紀錄,還因爲它本質上,是以荒誕喜劇爲外衣,精準刺穿了成功學幻象、集體懷舊饑渴與中年身份焦慮這三大社會主流精神弊病,幾乎引發了一次全民自嘲的文化情緒宣洩。

而這種情緒,在經濟下行的2025年,更易引發觀衆共鳴,形成傳播效應。

最後,以沈騰當下的票房号召力和知名度,配以《夏洛特煩惱》的電影質量,形成爆款基本上是闆上釘釘的事。
而電影裏無數熱梗,配以現如今以去中心化短視頻爲主的社交方式,完成裂變傳播也很容易實現。

皮哥有預感,這部片如果放在2025春節檔,不僅能破百億,還能成爲大家新的精神解壓閥。
NO.7
《紅海行動》
如果今年上映的不是《蛟龍行動》,而是《紅海行動》,我相信2025的春節檔票房格局,一定會改變。
大家對《蛟龍行動》的不滿,更多還是因爲對《紅海行動》續集的高期待。

能拿下2018年春節檔票房冠軍,已經從側面說明,大衆對《紅海行動》觀影體驗的肯定。
從制作層面來說,《紅海行動》無論是對軍事武器的展示,還是對戰争過程的呈現,無論是戰争慘烈的尺度,還是戰略戰術的精良,都符合甚至超越觀衆對歐美戰争大片的認知,完成了一場關于國産戰争片對歐美電影的祛魅。

這在國産戰争片範疇内,也屬于首次。
另外,《紅海行動》在2018年之所以能成爲黑馬,是因爲它消解了傳統戰争片的英雄叙事,重構軍事行動的"精密器械美學",在集體主義與個體價值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

它并非單純的主旋律電影,在林超賢的調校下,它引爆的,是一場全民軍事認知的革命性升級。
相比于大多數戰争片,它的着力點,不在于情感煽動,而在于通過真實又震撼的戰争場景,讓觀衆對現代戰争産生敬畏。

這放在全球戰争不斷,地區緊張局勢加劇的當下環境中,再适合不過。
如果給足排片,《紅海行動》達到100億門檻,是完全有可能的。

NO.6
《大話西遊》
雖然1995年上映的時候票房慘淡,但在千禧年之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卻成爲了中國影史的現象級文化符号。
它商業元素的豐富,内核的充實,對愛情的贊頌,對現實的揶揄……讓這部30年前的電影,在上映十多年後,成了對整整一代人,影響最大的香港影片。

大家都說,看《大話西遊》,一遍爛,兩遍笑,三遍哭,世界是巨大的枷鎖,每個人都重複别人的生活。
如果《大話西遊》越過1995年的檔期,捂到現在上映,以其超前的電影意象,香港的無厘頭文化,将與互聯網原生代青年的精神無比暗合。

它身上,不再有文化時空錯位的擰巴,更沒有對過去港片的盲目崇拜,而是會搖身一變,成爲這個時代,互聯網精神的最佳載體。
其豐富且廣泛的解讀空間,會引發短視頻的二創高潮,其解構經典重構信仰的叙事體系,會再次打通了文化遷徙的蟲洞。

從這個層面來說,《大話西遊》和《哪吒2》,足夠完成精神共振,讓每個在現實與理想間掙紮的個體,都變成愛而不得的至尊寶,亦或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哪吒。

《大話西遊》放今天上映,破百億票房是有極大可能的。因爲它而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一整代人,都将重新擁有自己即時的精神原鄉。
NO.5
《功夫》
網上早就有無數網友扒出,《哪吒2》裏,有很多緻敬周星馳電影的橋段。
太乙真人被魚叉插到肩膀的情節,其實就是緻敬《功夫》裏,阿星被刀插肩的情景。

這是20年前後,兩部電影的深刻互文。
皮哥不敢想象,當《功夫》在今天上映,它會有多火爆。

大家幾乎公認《功夫》是周星馳創作的巅峰,是迄今爲止造梗能力最強的一部電影,也是至今爲止,最耐看最被低估的一部影片。
《功夫》的特效,介于無厘頭和重工業之間,看上去既有豐富的觀影體驗,又不會太假,放在春節檔剛剛好。
而《功夫》本身也是一部喜劇片,有無數經典的橋段和可以模仿的場景。

幾乎可以預見,片子裏的斧頭舞蹈會跟"科目三"一樣火遍全網,"還有誰"之類的台詞,會成爲新的表情包形成傳播,其科學玄學的功夫新流派,将一次次被觀衆來回品味解讀。
内核上,《功夫》也具有其超前性,放在今天來看,比《射雕》之類的分賬武俠片要高級幾個檔次。
它解構了傳統的武俠秩序,重構着市井江湖的生存法則,更重要的是,将底層逆襲與身體改造相結合,完成了對精英武俠文化的徹底颠覆。

它不僅是沉浸式爽片,讓觀衆在影院體驗到生理性震撼,還能精準擊中當下躺平一族的精神焦慮,完成與所有普通觀衆的精神共振。

重映的《功夫》沒有殺傷力,如果《功夫》在2025春節檔第一次上映,破100億,問題不大。
NO.4
《流浪地球2》
如果說哪個春節檔有遺憾,那可能是2023年,《流浪地球2》敗給《滿江紅》,沒有創造另一個票房奇迹吧。
如果說《流浪地球》打開了國産科幻的大門,那《流浪地球2》,則将國産科幻片,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視覺效果上,《流浪地球2》達到了國内頂級,國際領先,其每一幀都充滿了重工業質感,尤其"太空電梯"這些創意和設計,觀感相當震撼,體驗相當完美。

内核層面,《流浪地球2》将中國科技突破嵌入了這部未來科幻史詩,人造太陽,垂直起降版殲20,無論是普通觀衆還是軍迷,看到都會會心一笑,讓觀衆在科幻場景中看到現實科技脈絡,從而實現了科技自信的潛意識投射。

而對腦機接口、意識上傳等前沿議題的超前思辨,以及對超越民族國家叙事的危機解決方案,幾乎形成了一次預言式共振,尤其在ChatGPT和Deepseek引發AI革命和恐慌的當下。

相比于好萊塢科幻片,這部來自東方大國的科幻電影,在重構人類危機叙事,搭建技術倫理思辨框架,激活數字時代生存焦慮等等層面,都完成了降維打擊。

當行星發動機的等離子光柱刺破宇宙的黑暗,當量子計算機接管文明的火種,當太空電梯取代巴别塔神話,這部看似描繪末日逃亡的電影,實則在宇宙尺度上,宣告了人類工業文明的新可能。

如果避開《滿江紅》,将小破球2放在今年春節檔上映,并給予60%的排片,不敢想象會發生什麽。
NO.3
《讓子彈飛》
浪漫的想象,極緻的表演,瘋狂的審美,精妙的寓言……《讓子彈飛》幾乎可以配得上我們對電影的一切贊美,以緻于過去15年,還有無數人從全新的角度,對它進行解構重塑,重新解讀。
姜文說,他要拍一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電影,顯然,《讓子彈飛》還是深奧了些,以緻于電影的每個細枝末節和叙事分支,都有隐藏的深層次含義。
大白話電影并不是最好的,稍加隐晦,反而能激發觀衆對電影的熱情,《讓子彈飛》正是這種經典,他是姜文才華的集大成者,也是過去幾十年,最爲人津津樂道的華語電影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讓子彈飛》裏鵝城的故事,即便放在2025年的今天,依舊具有寓言性和先鋒性,依舊有無與倫比的文化承載力。
其實,《讓子彈飛》在當下上映,是再合适不過的。
它的黑色幽默,它的造梗能力,它的預見性和諷刺性,都無比适合當下觀衆的觀影習慣。

再看"剖腹驗粉"的慘烈,觀衆發笑的同時,電影裏這種安全可消費的痛感符号,影射的不就是當下職場PUA、網絡暴力等現代性創傷。
此類細節,太多太多。

人們都說姜文生錯了時代,在《邪不壓正》後,大家都還在等待一部,真正的姜文電影。
如果《讓子彈飛》放在今天上映,這些翹首以盼的期待,都會變成用錢包投票的雙手,百億紀錄,将會變得,看得見摸得着。
NO.2
《我不是藥神》
雖然現實題材,與春節檔不是很适配,但像《我不是藥神》這類電影,無論放在哪個檔期,都會有無與倫比的票房号召力。
如果擁有60%的排片,《藥神》能達到任何成就,畢竟它開創了國産電影現實主義題材的先河,成爲真正改變中國的影片,沒有之一。

2018年暑期檔的《藥神》,斬獲了31億票房,這些票房,很大程度來自于感同身受觀衆的自發式傳播,《藥神》的大火,不僅是現實主義的勝利,更是觀衆的勝利。
将《藥神》題材放在當下,從7年後的視角來看,依舊無比契合。

《藥神》爆火的本質,是通過一個普通個體的英雄化叙事,完成了一場關于生存權定價的觀影公投。
它解構了醫藥資本的遊戲規則,在法與情的撕扯中,完成了對中國醫療倫理體系的一次核磁共振。

當程勇在碼頭怒吼"他隻想活着"時,當曹斌在樓道吞雲吐霧時,當呂受益在街邊吃着盒飯,當黃毛之死化作刺向醫藥資本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當千人送行的長街演化成醫療改革的道義法庭。
這部看似講述藥販子故事的電影,實則在14億國人心中,植入了生存和人性的計量單位。

如此深刻的影片,100億不應該是終點,而應該是起點。
畢竟在中國沒有神佛,隻有無數雙手,無數個家庭,苦苦托舉的生命市價。
NO.1
《高山下的花環》
有不少觀衆認爲,這是中國最好的戰争片。
不僅是80年代文化和精神的集大成者,是一整代中國人的精神投射,也是對軍人,對戰友情、親情、愛情以及國家情懷的最精準诠釋。

《高山下的花環》就是那種,最容易創造高票房的情緒電影。
雖然誕生于1984年,但作爲一部故事片,它的整體畫質能夠兼容現代觀衆審美。
但如果電影能在20年後,以從未面世的姿态在2025春節檔上映,有60%排片的加持,它将有可能創造另一個票房奇迹。

制作細節層面,不論是真實出鏡的武器裝備,還是戰術動作細節,甚至對當時工業體系的解構和對高層特權的影射,《高山下的花環》都做到了最好。

精神層面,整部電影真摯而熱烈,那句"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一定能引發全體中國人的精神共振。
相比于現代戰争片,《高山下的花環》身在大氣層。

看着烽火中飄散的梁三喜的欠賬單,看着靳開來把茅台澆入南疆紅土,看着滾進貓耳洞的趙蒙生的軍功章,看着那些盛開在烈士墓前的花環……這一幕幕,哪裏是主旋律戰争片,分明就是對上一輩人,最爲優雅又最爲慘烈的緻敬。

這是隻屬于中國人的血色浪漫,也爲中國軍人,寫下了最深刻,最富有人文情懷的注解。

當戰争變成電影,變成故事,變成小說和遊戲,被我們津津樂道之時,每個中國人都清楚,世界上并非沒有戰争,而是我們被保護得很好。
皮哥相信,這部電影如果放在當下上映,其票房上限不可預估,其精神,将又影響整整一代人。

以上,就是皮哥認爲,放在2025上映,有機會斬獲百億票房的10部電影。
當然,在假設前提下,這種預測具有主觀性,誰也不知道它們真放在今天上映,會是怎樣的效果。
但這些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卻是實打實的。

百億隻是起點,未來還未到來。
我隻相信,《哪吒2》是結束,也是開始,中國電影的奇迹,以後會越來越多。
中國電影,也将成爲全球電影曆史上,最爲獨特,最具生命力,也最有文化特色的工業産品,并成爲全球觀衆傾心的文化盛宴。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