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新能源汽車和中國車企在智駕領域的新一輪攻擊,跨國車企如何接招?
撰文丨 CJR
責編丨 DAN
設計丨 PinZow
所謂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快速崛起,實現 " 彎道超車 "。也正是因爲在新能源車時代國産車企的快速崛起,不得不讓歐美日這些車企對我們刮目相看。近日,福特 CEO 吉姆 · 法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方面領先美國約 10 年。

福特 CEO 這番話,無疑是當衆揭開美國甚至是衆多跨國車企的傷疤。當然,他此番言論并非有意自我貶低。從跨國車企公布的數據來看,他們純電汽車的業務表現确實差強人意。對于傳統跨國車企而言,轉型新能源無異于大象轉身,内部掣肘、技術挑戰、産業鏈調整等均能帶來不小的影響。

更大挑戰的是,伴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歌猛進,中國汽車産業已經從 " 電動化上半場 " 轉向 " 智能化下半場 "。年後複工的第二周,長安和比亞迪兩家自主品牌都喊出 " 智駕普及 " 的口号。其實大家稍微關注各中國車企的戰略就會發現," 普及全民智駕 " 已成爲今年的核心目标。面對新能源汽車和中國車企在智駕領域的新一輪攻擊,跨國車企将如何接招?
01
格局已變,跨國車企 " 焦慮 "
多年以來,特斯拉一直是傳統車企的 " 焦慮感 " 所在,但如今随着中國車企的迅速崛起,中國新能源車給跨國車企與産業界帶來的壓力也是明顯的。短短幾年時間,中國自主品牌通過高性價比和車輛的快速更新叠代,從跨國車企中奪取了大量市場份額,成爲全球汽車市場當之無愧的 " 新寵 "。

新能源汽車取得不錯的成績,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動力電池産業領先全球。動力電池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心髒,它不僅關乎汽車的功能,也關乎汽車的售價,它目前占整車成本的 40% 到 60%。這個占據新能源車成本大頭的電池,令不少跨國車企感到 " 頭痛 ",卻是中國企業的 " 主場 "。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占據規模優勢,更有利于降低成本,且份額仍在擴大。

面對如此強大的競争對手,吉姆 · 法利的态度是坦然接受挑戰,并尋求合作。中國目前掌握全球約 83% 的锂離子電池産能。他認爲,如果福特想在競争中趕超中國車企,就必須獲取中國的電池知識産權,并結合美國的創新能力、規模優勢和客戶洞察力。

從吉姆 · 法利的言論中可以看出,福特對于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和競争力有着清醒的認識和警惕。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車,發育出了一整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比如搞電池的甯德時代、搞智駕的華爲、搞空氣懸架的孔輝、搞激光雷達的禾賽、搞屏幕的京東方……像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很多。

中國在電動汽車産業鏈的領先地位并非偶然。這樣的優勢局面不是憑空而來,背後正是基于企業自身的戰略眼光和對市場發展趨勢的準确判斷,以及無數中國科研人員長期鑽研所凝成的結晶。這樣的産業鏈優勢,讓跨國車企想追趕自主品牌的難度非常高。
02
面對全民智駕,跨國車企如坐針氈
汽車行業之中盛傳這樣的一句話: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這一論斷在今年得以驗證。近一段時間,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領域動作頻頻。其中,比亞迪和長安都要做智駕的普及者。比亞迪全系車型推 " 智駕版 ",且下放到 10 萬元以下的産品,而長安深藍也表示要 " 普及全民智駕 ",造人人都用得起的智駕。

種種迹象已經表明,2025 年智駕競争已進入新階段,各家也卯足了勁要站穩智駕第一梯隊,而智駕水平将成爲影響用戶選購的重要因素。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智駕這個賣點會很快占據消費者的心智,所以從 2025 年開始,沒有好用智駕功能的車就很難參與市場競争。

最破防的,應該是電動化和智能化都落後的跨國車企。由于早前,跨國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戰略搖擺不定,等他們緩過神來,發現智能電動車每個環節都已離不開中國市場;另外,中國依靠國内巨大市場和激烈競争,已經将每一項成本降到最低,具有無可比拟的價格優勢,足以讓任何對手望而卻步。

眼下,中國智能化汽車的滲透率和普及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這個趨勢不僅僅會引發新一輪競争和品牌輪替,也會助力供應商群體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不僅是中國車企的勝利,更是整個智能電動車産業生态的共赢。

不過,這也不一定是終局,因爲智駕最終要看體驗。所以可以看到,跨國車企已經紛紛開始加快步伐,力求在高階智能駕駛領域迎頭趕上,縮小與中國車企的差距。考慮到跨國車企在汽車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這些都将爲跨國車企持續推進智駕系統研發及叠代升級提供堅實支撐。未來随着跨國車企在智駕領域持續發力,有望進一步推動國内甚至全球智駕市場格局重塑。

近兩年來,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并實現彎道超車。新能源汽車上半場勝負已分,下半場競争加劇。在智能化轉型關鍵窗口期,跨國車企又不得不上演攻守戰,可以預見未來中國車市将迎來新一輪的智能化競争。在電氣化浪潮中,體量龐大的跨國巨頭們又将如何應對?值得期待。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My 車轱辘立場】

行業丨長安、比亞迪亮出殺手锏,智駕要換玩法?
銷量丨蛇年首月 " 開門紅 ",小鵬翻身成第一,小米連續 4 月破 2 萬
銷量丨 1 月車市看點:自主品牌占比 6 成,新勢力排名大變,合資車逆襲無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