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鞏兆恩
編 輯丨張明豔
圖 源丨新華社
3 月 5 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 " 部長通道 " 集中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在采訪中表示,就新能源汽車領域,國有汽車企業在這方面發展還不夠快," 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亞迪 ",國資委将調整政策,對三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考核項目包括技術、市場占有率、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
" 因爲我們注意到,汽車行業全世界都是這樣子,燃油車在還很有優勢的情況下,企業布局新能源汽車,一開始投入會比較大,如果對它考核當期利潤,就不太容易去全速推進,我們出政策就是要破除這個障礙,考核它的技術,考核它的市場占有率,考核它未來的發展。" 張玉卓表示。
三家 " 中央汽車企業 ",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長安汽車集團。
3 月 5 日,21 經濟報道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岚圖汽車 CEO 盧放,他表示對于該項政策感到非常振奮。
" 汽車産業是一個百年産業,在産業發展的初期,我們要關心技術的發展,奠定很好的技術基礎,關注市場的培育和企業長遠的發展,這是一個實事求是的邏輯,同時也是符合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盧放說。
據悉,此前國資委對中央汽車企業的考核也包括多方面,但核心還是以利潤爲主。
盧放告訴記者,從企業角度來講,盈利依舊是最終的目标,但在什麽時間點關注什麽,需要有一個路徑。随着國資委對企業的考核指标或方向發生變化,企業内部的 " 優先級 " 也會有所變化,同步會影響到企業内部的發展重心和管理動作。
作爲岚圖汽車的 " 掌門人 ",盧放坦言,方向更明确了。" 未來我們要把技術做得特别好,要想辦法把市場占有率提升,更關心企業長期的、未來的、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等,包括我們要評估一下企業内部的核心競争力到底是什麽。"
在盧放看來,技術方面包括智能化、網聯化、國産零部件等多方面的内容都需要企業去攻克,而企業長遠的發展,則更多涉及到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管理團隊、内部體系等,都是企業實力的體現。
同時,盧放也在社交平台公開表示:" 東風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單獨考核’政策對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戰略定力和發展信心,有利于我們放開手腳,大幹快幹,激發創新活力,滿足用戶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汽車整車闆塊尾盤再度走強,東風汽車直線拉升漲停,一汽解放、一汽富維、長安汽車、東風科技等跟漲。
事實上,當前國内幾大傳統主流車企新能源轉型步伐紛紛加快,但相較于比亞迪、吉利、廣汽等車企在新能源領域表現出的強勁發展勢頭,三大汽車央企新能源轉型有待加速。
其中,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上較爲積極,與華爲、甯德時代、蔚來等頭部企業合作,在新能源多方面有所布局。品牌方面,已形成阿維塔、深藍、長安啓源三大新能源品牌;銷量方面,2023 年長安汽車銷量突破 255 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 209.8 萬輛,同比增長 11.9%,新能源銷量 48.1 萬輛,同比增長 69.2%。
但就具體新能源品牌來看,2023 年交付 13.69 萬輛的深藍與 2.77 萬輛的阿維塔,不僅不及廣汽埃安、極氪這兩家傳統車企孵化的子品牌,也排在新勢力 " 蔚小理 " 的後面,有待進一步發力。
就一汽集團而言,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新能源轉型主要在于紅旗與奔騰兩個品牌,但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并不突出。2023 年,紅旗品牌新能源零售銷量突破 8.5 萬輛,同比增長 135%,盡管翻倍增長,但銷量表現仍不及頭部傳統車企以及部分造車新勢力。
去年年底,一汽集團選擇南下布局,基于廣東汽車産業集群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的優勢,先後和深圳市、廣東省政府達成戰略合作。
按照規劃,2024 年,一汽的目标爲自主品牌銷量達 90 萬輛,力争 100 萬輛;自主與合資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50 萬輛。
東風集團方面,目前已形成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的 " 猛士 " 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場的 " 岚圖 " 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場的 " 東風 " 品牌的全新品牌格局。
公開數據顯示,2023 年東風共銷售汽車 242.12 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 21.6%,達 52.4 萬輛。其中,岚圖累計銷量爲 5.06 萬輛,成爲少數完成年度銷售目标的車企之一,但與新造車頭部品牌銷量仍存在較大差距。
按照規劃,東風公司将在未來三年内推出 21 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和 17 款新能源商用車基礎車型,到 2025 年自主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100 萬輛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岚圖、猛士相繼加入了華爲的 " 朋友圈 ",計劃通過合作推出滿足客戶 " 差異化需求 " 的産品,這也意味着 2024 年東風旗下的兩個關鍵新能源品牌有望在産品、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作爲 " 造車國家隊 " 的代表,面對國資委的新能源業務單獨考核下,接下來三大企業或将在技術、市場占有率、未來發展等多方面 " 出招 " 追趕頭部自主品牌。而相關政策的落地在即,汽車行業也有望得到更多來自國資委等相關部門的支持,有效提振車市,繼續推動 2024 年中國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