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 APP
作者 | 丁萍
頭圖 | 視覺中國
9 月 2 日,造船闆塊經曆了一場突然的大幅下跌,其中中國船舶、中船防務和中國重工分别收跌了 9.04%、6.53% 和 6.39%。
在市場參與者還在分析暴跌原因時,一則關于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合并的爆炸性新聞迅速席卷整個市場。
雙方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國船舶計劃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國重工。爲此,兩家公司的股票将從 9 月 3 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期将不超過 10 個交易日。
此舉标志着自南北船大集團合并五年以來,中國船舶集團最大規模的資産整合。
然而,這一重組卻在資本市場上引發了嚴重分歧——兩船合并,究竟是市場的利好,還是隐藏着未知的利空?
利好還是利空?
在具體方案未公布之前,我們很難準确判斷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複牌後的走勢,但可以确定的是,兩船合并是利好我國造船産業的。
這一重組預案是在預期之内,标志着中國船舶集團資産重組的實質性推進。
回顧曆史,爲了解決政企分開的問題并建立适度的競争機制,1999 年,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拆分成立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業内通常稱爲 " 南船 " 和 " 北船 "。
這兩個集團主要分爲三大塊:一是船舶總裝平台,南船有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北船是中國重工;二是配套平台,如北船的中國動力,南船的中船科技,主要負責爲造船廠提供廠房等配套服務;三是創新平台,主要是北船的中國海防和中船應急,屬于戰略新興闆塊。
然而,中國船舶集團内部依然存在競争。爲了徹底消除同業競争并提高整體運營能力,2021 年 6 月 30 日,中國船舶集團發布了承諾函,承諾在五年内(2026 年 6 月之前)穩妥推進相關資産及業務的整合。
關于資産重組的具體方案,預期主要有兩方面:
(1)船舶總裝平台的整合:中國船舶集團可能會加快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吸收合并中船防務和中國重工,同時注入接船質量較好的未上市公司滬東中華,并逐步剝離不良資産;
(2)動力業務的整合:将動力業務剝離并并入中國動力,使其成爲動力和配套業務的平台。
兩船合并有助于提高中國造船産業的經營效率和競争力,符合全球化趨勢,整體是利好整個造船産業的。
此外,資本市場也反饋比較樂觀—— 9 月 3 日,船舶制造闆塊(BK0729)逆勢上揚,當日實現了 3.67% 的漲幅。
(圖表來源:東方财富)
盡管這樣,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複牌後的走勢仍不能确定,主要是具體的重組對價尚未明晰。
此外,方案是否能順利通過也取決于持股比例較大的少數股東的意見。招商證券提到,中國重工之前進行的債轉股中,轉股價格爲 5.74 元。目前仍有六家股東位列前十大股東。
截止到 6 月底,這些股東的持股比例約爲 15%,這一比例相對較高,若他們有較強的訴求,可能會推動更高的吸收對價,這對中國船舶來說并不一定是利好。
那什麽對價是合理的?
合理的對價應考慮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債轉股的曆史價格。以 5.74 元的債轉股價格爲基準,該價格對應的中國重工 PB 約爲 1.55 倍。以及根據過往的船舶重組經驗,通常以 1.5 倍的 PB 進行。因此,我們認爲中國船舶以約 1.5 倍 PB 吸收中國重工,可以被視爲合理的對價。
溢價或者折價吸收合并,都會影響另一方。
總而言之,在具體方案塵埃落定之前,市場對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未來走勢隻能是猜測。
當然,即使最終兩船合并方案未達預期,市場反饋悲觀,那也隻是短期擾動,不改闆塊的基本面趨勢。
投資邏輯沒變
造船闆塊,投資的核心是利潤兌現。現階段闆塊已經進入利潤兌現期,資金的博弈焦點将轉向三季度利潤的加速釋放。
造船業具有明顯的周期特性,與大多數周期股相似,投資框架的核心在于判斷供需關系。一般來說,造船業的供給被視爲剛性,因此決定周期波動的主要因素是需求端。
需求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經濟增長帶來的新增需求,以及到齡船隻的淘汰引發的替代需求。
前者關注下遊航運市場的景氣度。當航運市場景氣良好或進入新一輪換船周期時,船東爲增加或維持運力,會向造船廠下新訂單。
上一輪超級船周期是由新增需求驅動的典型案例。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國的崛起導緻需求激增,船東在這一熱潮中過于樂觀,誤判了航運市場的景氣度,盲目下單新船,推動了周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金融機構收縮信貸,船東缺乏流動資金支持,紛紛棄船。加上之前造船業産能的大幅擴張,導緻造船市場經曆了十多年的沉寂。直到 2020 年 11 月,一個全新的造船周期悄然開啓,這一次是由需求激增和替代需求共同驅動的。
替代需求主要關注全球船隊的平均船齡。一般而言,船舶的壽命在 20 到 25 年之間。根據統計,2023 年全球船隊中約有 12.5% 的船隻船齡超過 20 年,表明船隊正進入集中老化階段。我們預計到 2028 年,将迎來全球船舶更新替代的高峰。
雖然本輪周期早已在 2020 年 11 月啓動,但在闆塊利潤兌現之前,資本市場保持謹慎态度,這是因爲,船廠從接單到建造再到交付,疊加排單,往往跨度 1-2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期間會面臨着各種不确定因素影響着最終利潤的兌現。
終于在 2024 年第一季度,闆塊的利潤拐點确認,資本市場給予了樂觀反饋。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4 月,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的股價分别上漲超過 50% 和 30%;
2024 年第二季度,闆塊利潤加速釋放:中國船舶實現扣非淨利潤 8.599 億元,環比增長 154%;中國重工實現扣非淨利潤 3.548 億元,環比增長 299%;中船防務實現扣非淨利潤 1.058 億元,環比增長 319%。
整體來看,造船闆塊披露的二季度利潤水平符合市場預期。然而,業績落地後,闆塊卻出現大幅調整,主要有兩個原因:
(1)市場風格轉換:資本市場的風格變化可能導緻資金流出;
(2)中國船舶業績瑕疵:市場擔心基本面出現問題。
具體而言,中國船舶二季度毛利率爲 8.87%,僅同比增長 2.26 個百分點,未達市場預期。經分析指出,這主要受配套設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影響,以及交付的液化氣船初期創新成本較高,屬于偶發性影響,不具持續性。
此外,中國船舶二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3.42%,這主要是因爲去年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訂單從第一季度推遲到第二季度,導緻去年第二季度基數較高。
同時,二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 7.158 億元,是因爲報告期内新開工的訂單大于交付訂單,即流出購買原材料的資金大于交付流入的資金,體現出的是新接訂單高于完工訂單的趨勢,推動了在手訂單的持續增長(中國重工也保持這樣的趨勢)。
2024 年上半年,中國船舶共承接民品船舶訂單 109 艘,載重噸數爲 855.77 萬噸,金額爲 684.25 億元;在完工方面,共交付 48 艘,載重噸數爲 403.45 萬噸,完成年計劃的 59.87%。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中國船舶在手民船訂單爲 322 艘,載重噸數爲 2362.18 萬噸,訂單金額爲 1996.39 億元。
根據分析,以中國船舶爲例,其2024 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并未顯現出基本面的利空,反而它的接單質量明顯提升,爲利潤釋放提供了保障。
2024 年上半年,中國船舶的新接訂單主要包括:油船 35 艘、散貨船 31 艘、液化氣船 18 艘、PCTC 船 14 艘和集裝箱船 10 艘。在這些新接訂單中,綠色船型的占比超過 50%,中高端船型的占比超過 70%,而批量化訂單的占比也超過 70%。
接下來,影響造船闆塊的事件驅動是兩船的重組進展。産業邏輯上,市場資金将聚焦于三季度的業績,以博弈利潤的加速釋放。
根據過去的造船價格指數、鋼材闆塊價格和彙率變化等,我們可以推測,造船闆塊在三季度可能會交付更多高船價低鋼價的訂單,市場利潤加速釋放的概率較大。
然而,在關注機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警惕影響闆塊的利空因素:
(1)市場環境低迷:負面消息可能被放大,影響投資信心;
(2)人民币大幅升值:影響造船企業的彙兌收益;
(3)全球衰退預期提升:市場擔憂船東出現棄單行爲;
(4)新造船價格走勢不及預期:若出現停止或回調,影響市場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僅供參照,文内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