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黃牛 " 截胡 " 到二手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消費券。
原本屬于市民福利的消費券,竟被黃牛 " 截胡 " 到二手交易平台上交易?
據解放 · 日報報道,近日,不少上海市民發現,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發現有轉賣本市各區消費券的帖子,部分賣家的 IP 地址顯示在外地。
市民掐點搶都 " 手慢無 " 的消費券,到二手平台一看竟 " 全都有 ",到底怎麽回事?
01. 消費券被批量哄搶倒賣,官方回應 : 正考慮聯合打擊
據上海商務觀官方公衆号顯示,爲活躍餐飲堂食消費,增加線下消費人氣,今年 11 月開始,上海浦東新區和靜安區先後開始發放餐飲大額度的消費券。
△圖片來源:截圖自美團 App然而活動一經推出,有不少市民表示,自己蹲守在屏幕前掐點搶都沒搶到一張。那這麽多消費券都去哪了呢?
應女士告訴解放 · 日報,搶券失敗後,她在閑魚二手平台商看到不少出售消費券的賣家。她選擇其中一家标價 45 元的賣家,并在餐廳用餐結束後,用賣家發送來的消費券二維碼截圖核銷成功。
和應女士一樣沒搶到消費券的還有田先生。田先生表示,他也在二手平台看到大量 IP 地址是外地黃牛賣家,在轉賣消費券的相關信息。" 兩區的消費券在發放時都強調是實時位置定位在上海的消費者,爲什麽在外地的賣家仍然可以随意修改 IP 搶到券?"
對于群衆的疑問,有關部門通過 12345 市民服務熱線答複多位市民,表示目前區級商務委與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正考慮聯合打擊相關黃牛行爲。市民發現有類似違法犯罪的行爲可以第一時間報警,避免違法行爲擴大化。
12 月 10 日,紅餐網在閑魚等二手平台上搜索 " 上海 消費券 " 等類似關鍵詞,均無顯示有商品在售。
02. 多地輪番推出消費券,餐飲成爲最大赢家?
通過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的地區,遠不止上海一個。
據德邦證券統計,9 月以來,全國多地重啓發放消費券形式,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地,發放消費券金額就超過 10 億元。其中餐飲業作爲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點領域,成爲了不少地區發放消費券的重點對象。
比如 10 月,上海市投入市級财政資金 5 億元,面向餐飲、住宿、電影、體育等四個領域發放消費券。按照各領域消費占比和市民需求情況,餐飲消費券資金分配高達 3.6 億。
同月,河南和杭州也發放了一系列消費券。其中,河南省财政廳爲支持餐飲、文旅、住宿等消費活動,投入了 2 億資金,并在全省範圍内分 4 批發放消費券;杭州商務局則陸續發放相關消費券達 4.3 億,具體包括餐飲專項消費券和商超消費券等。
而随着元旦和年末春節消費旺季的臨近,廣州也啓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活動。
11 月 28 日,爲了發揮 " 食在廣州 " 金字招牌效應,強化廣州在本地及外地消費者群體中的 " 美食 " 标簽印記,廣州市政府計劃分三輪滾動發放 1 億元 " 食在廣州 " 政府消費券,釋放本地消費需求,吸聚國内外遊客來穗,激發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活力。
在消費券的引流下,不少地方餐飲市場得到提振。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據浦東發布報道," 樂享浦東 " 餐飲消費券帶動上海餐飲市場 " 熱氣騰騰 ",不少餐飲實現客流量與銷售額雙增長。
如連續三年上榜大衆點評 " 必吃榜 " 的三清潭燒鵝,其華潤時代廣場店店長表示,"11 月以來,門店使用消費券的業績已經達到十幾萬元,非常可觀 "。唐宮粵菜海鮮店長也表示,11 月初發放的 " 樂享浦東 " 餐飲消費券,帶動當月銷售額同比上升 27%,給門店經營帶來極大的信心。
美團數據顯示,11 月浦東新區餐飲堂食消費額相較 10 月環比增長 19.8%,日均堂食消費者數量月環比增長 10.8%。
在廣州,多家餐飲品牌負責人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表示,餐飲消費券額度跨度較大,能夠匹配其平均消費額,有效提升消費券核銷率。比如,客語客家菜周末多了 20% 的客流,使用滿 200 減 50 的顧客占比接近 97%。
03. 消費券非 " 萬能靈藥 ",餐飲商家用硬實力 " 勸 " 消費
" 刺激國内消費會是未來一段時間要全力做好的事,發放消費券正成爲促消費的有力推進器。" 有業内人士認爲,消費券作爲宏觀調控的補充工具,配合政策組合拳由地方政府靈活發布,對于提振地方消費和拉動市場活力具有直接效果。
上海财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勞帼齡在接受東方網采訪時也表示,各地發放消費券,不僅爲衆多消費者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優惠,提升餐飲消費欲望,同時也爲本地餐飲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能有效支持本地經濟的發展。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據觀察,目前消費券的發放已經基本形成了 " 政府補貼 + 商家讓利 + 電商平台支持 " 的聯合驅動模式。該模式下,既緩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壓力,也有利于調動商家、平台和消費者多方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帶動上下遊複蘇,助力于經濟和産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發行的消費券都有時間限制。因此有業内人士指出," 借助消費券刺激餐飲消費需求,短期内有望直接看到效果,但長遠來看,可能會透支市場未來消費。"
因此,餐飲商家不能隻寄希望于消費券所帶來的一時 " 繁榮 ",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把握住展示自身的機會,通過出品、服務、性價比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用硬實力 " 勸 " 消費。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紅餐網 ",作者:麥泳宜,編輯:李唐,36 氪經授權發布。